课间“一刻钟”+特色体育课 浐灞国际港掀起校园运动新浪潮-西安市教育局
叮铃铃,随着下课铃声响起,浐灞国际港各中小学校园开始欢腾起来。同学们兴冲冲地走出教室,开启一场酣畅淋漓的“乒乓球”大比拼;开展一场气势非凡的红拳竞技赛;在绿茵场中奔跑追逐让快乐在脚尖绽放……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西安浐灞国际港进一步优化中小学课间安排,丰富学生体育运动项目,在全区各中小学延长课间活动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探索增设“特色体育课”,实行每周五节体育课;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走进阳光,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校园生活。课间“一刻钟”让学生走出去,玩起来“课间15分钟”试行推广以来,西安浐灞国际港各中小学纷纷制定多样化、个性化的课间活动,让学生们在课间“动起来”“玩起来”。多出来的5分钟,为学生在校生活带来不少新变化。课间加“磅”,就是要让学生们学好又玩好!在区实验中学,越来越多学生主动走出教室开展着各项户外运动。篮球场上竞相追逐、羽毛球场身姿矫健、乒乓球桌前激情四射……学生们休息时间延长了,脸上的笑容也更多了。“以前课间比较短,感觉什么都还没做就又开始上课了。现在课间延长了,大家有了足够的时间打一场球、散一会儿步,感觉精力恢复得更好了,也提升了后面的学习效率。”来自区实验中学的张祖豪同学表示。浐灞第十小学基于学生年龄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建构“35分钟大课间校级项目、年级项目、15分钟小课间班级项目”的三级课间活动模式。学校将校内空间“变身”为集学习、运动、游戏于一体的活动场所,跳房子、陶瓷迷宫等地面游戏;成语魔方、数字华容道等墙面游戏;象棋、围棋等桌面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随着下课铃声响起,新农小学拥有红拳“功底”的学生自发操练起来,一招一式比划得有模有样,尽显“强国一代”精气神。“我们学校红拳可厉害了!尤其这学期还新增了红拳短兵对抗项目。现在,我们在课间就能穿上装备,约上小伙伴痛痛快快地操练一场了!”新农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张乐怡同学说。把课间时间还给学生。与此同时,新农小学还将丢沙包、跳房子等传统体育游戏搬进校园,这些简单易行、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吸引着学生热情参与,在运动中增进友谊、共同成长。浐灞第十八小学的15分钟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包含跳绳、足球、篮球及跨栏等项目。活动中,老师们积极参与,一起游戏,并指导学生们制定规则、计分与评判,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学习相关知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挑战自我的机会。浐灞第三小学的乒乓球台、木质秋千、木头人、牛皮大鼓等运动器材遍布每个楼道,让孩子们“足不出楼”就能享受课间15分钟的乐趣。户外操场上,学生们如快乐的小精灵,投入到跳绳、跳格子、掷沙包、打鼓、荡秋千等活动中,用热情诠释对运动的热爱,展示童年的活力与朝气,构成了校园里最美的画面。“爆款”体育课让学生动起来为营造校园体育氛围,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基础上,西安浐灞国际港引导各校依据自身情况,增设特色体育课,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铿锵的腰鼓打起来、欢乐的节拍舞起来。陆港七小面向全校学生增设特色体育课——安塞腰鼓。该课程融合音乐、舞蹈、体育三大学科,涵盖安塞腰鼓的历史文化、表演形式、基本动作和鼓点节奏等专业知识,注重在体育锻炼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咚咚锵、咚咚锵”,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节奏,一节独具特色的腰鼓体育课拉开帷幕,双人交叉、缠腰过裆……教师将腰鼓动作和趣味游戏相结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导学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龙头摆起来,跑起来,跑起来。”陆港一小操场上,数条色彩鲜艳的龙在绿茵场上舞动起来,朝气蓬勃的舞龙运动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风景线。陆港一小将舞龙纳入学校特色体育课程,通过基础动作教学课及舞龙竞速课堂,分阶段式开展力量、速度、耐力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感。“舞龙课程开设后广受欢迎,整个校园已形成人人争当'驯龙高手'的体育运动氛围。”陆港一小教师魏婷介绍,目前学校还开设了涵盖踢毽子、滚铁环等项目在内的11种特色体育课程,通过专业化、系统化教学,提升学生身体机能,增强学生健康体质。小课间“大变身”,体育课“天天见”。在西安浐灞国际港,“课间15分钟”“特色体育课”的效应正逐渐显现,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得到保障,休息时长更加合理,课堂学习也变得更加专注、主动。课间“一刻钟”不是简单的时间增减。下一步,西安浐灞国际港将继续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放在首位,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丰富学校课间内容、创设更多体育活动场景,在安全有序的前提下,让学生多奔跑、多运动,以“小切口”撬动“大改革”,构建和谐、开放、包容的育人新生态。

打陀螺、滚铁环……南宁市民感受民族体育项目乐趣
12月8日,“中国体育彩票杯”第九届南宁市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迎来最后一个分站活动,在蟠龙社区宪法主题公园举行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活动趣味比赛,引来600多名市民在内容丰富的民族体育项目中感受体育的乐趣、运动的快乐。孩子们体验滚铁环项目。当天上午9时,活动正式展开,附近居民陆续抵达会场,积极参与背篓绣球、打陀螺、滚铁环、踢毽子、冰壶挑战、三人板鞋等项目活动。“很多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现在再玩,好多小时候的记忆涌现在脑海里。”在参与滚铁环项目的徐阿姨说道。参与活动的居民中不仅有徐阿姨这样的老年人,还有不少家长带着青少年前来参与。家长们一边指导孩子如何完成项目,一边讲述自己小时候玩这些项目时的经历,现场氛围轻松愉悦。短短一个上午,活动引来600多名市民参与。市民参与抛绣球项目。据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活动趣味比赛是本届南宁市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的最后一项活动,让市民感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促进南宁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近年来南宁市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结合“广西三月三”“二月二龙抬头”等民族节庆活动,举行板鞋竞技、龙狮舞、抛绣球、抢花炮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活动,推动了民族文化、民族旅游事业的发展。冰壶项目引来青少年积极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活动趣味比赛结束后,本届南宁市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也落下了帷幕。本届南宁市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于11月16日开幕,共6站赛事活动,此前先后结束了兴宁区定向赛、江南区平衡车比赛、青秀区萌宝爬行赛、邕宁区抢花炮比赛、西乡塘区健步走活动五项赛事活动。
这项健身又养心的运动,华东师大带你练!-华东师范大学
宅寝防疫进行时4月10日,特邀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李富刚老师,为大家推介太极浑圆桩、太极拳九式功法和六式太极拳,共筑健康防线。调理身体,健壮筋骨;心静体松,意动身随,与你宅寝练太极;气沉丹田,健康每天,一起练!李富刚,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工太极拳协会会长,上海市教工太极拳协会秘书长。从事有关武术文化与教育、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厅局级项目15项,发表CSSCI检索期刊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5部。曾多次荣获华东师范大学“优秀任课教师奖”和“实践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并于2016年获得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体育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2017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获得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申万宏源奖教金”。热心社会工作,并发挥自己的专业优长,积极向社会传播与开设太极拳研修课程,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和社会传承工作做出贡献。李富刚老师本次介绍的浑圆桩、九式功法和六式太极拳,学习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单独练习某一项或兼而习之。桩功练习:太极浑圆桩动作要领:桩功的首要原则是松、静,在此前提下,以正确的身法达到调理身姿、健壮筋骨的目的。整体要求如下:1、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正前方,体重在脚前掌、脚内侧、脚外缘、脚跟均匀分布,脚心虚空。2、两胯后坐,如坐高凳。腰在松沉直竖中略有下塌之意,命门后撑。两膝微屈,有微内扣之意,膝盖不可过脚尖。3、胸肌放松,胸背部肌肉在松沉中逐渐下收,内中气息下沉于腹部,感觉轻松舒心,气沉丹田,带脉(腰部周围一圈)充实,骶骨有力。4、肩部松沉,两肩要平。肘要松垂,并有外撑之意。两臂在胸前抱椭圆,指尖相对,掌心朝内,大拇指微微翘起,有领其余四指之意。5、头要领起,有丝线吊系之意;尾闾下垂,与头部形成对争劲,将脊柱拉直。下颌微收,耳听背后,颈项紧贴衣领,两眼平视或轻闭。舌尖轻抵上颚,唇齿微合,鼻子呼吸。练习要求:此桩法可每日练习。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初始练习时可设定不同的时长目标,如5-15分钟,再逐日递增。初始阶段由于自身筋骨的孱弱,练习者会出现身体颤抖的情况,此为正常反应,应尽力坚持。功法练习:太极拳九式功法背面演示动作要领:九式功法和六式太极拳都需在遵循正确的桩功身姿要领基础上,按照心静体松、意动身随、呼吸自然的原则进行练习。练习要求:练习可通过调整身姿的高低来调节运动量,初学者以高身姿进行练习即可,以微出汗为度。随着体力与熟练程度的增强,可酌情调低身姿,以提高运动量。图文|李富刚 来源|体育与健康学院 通联|孙洁丽 编辑|吴潇岚 吴卓佳 编审|郭文君 吕安琪
相关资讯
夏天有效的有氧运动有哪些呢? 四款有氧运动帮你轻松瘦身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卫生健康,湖北省卫生健康,湖北省卫生健康委,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门户网站,wjw.hubei.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