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浩:训练,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全国学生运动会撑杆跳高项目冠军、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撑杆跳高项目冠军、代表中国征战里约奥运会男子撑杆跳高赛场……这些都是我校撑杆跳高项目交出的亮眼答卷。学校高水平运动队撑杆跳高项目捷报频传,运动健儿在国内外各大田径赛事上崭露头角,这一切成绩都离不开一个人,他们的主教练——东华大学体育部袁浩老师。
说起撑杆跳高,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运动员以完美的弧线越过高处横杆的画面,其实在专业运动员的训练中,每提高一公分都是十分困难的。1983年,袁老师大学毕业进入东华大学执教,1993年执掌学校撑杆跳高项目,仅一年时间,我校男子撑杆跳高就获得了全国第二的好成绩,2006年,女子撑杆跳高也进入全国前三。袁老师也两次获上海市政府颁发的“金牌教练员”,是全国功勋教练。“目前撑杆跳高的国内外训练方式有较大区别,国外多为放任式训练,运动员自由发展,国内则主要是‘家长式’训练,训练的大小事宜都由教练一手包办。而在我们队员的训练中,结合了国内外训练方式的优势,关注中外运动员在身体素质上的差别,集合世界顶尖技术,从训练到生活,对每一个运动员的训练进行‘个性化定制’,让他们能更好的激发潜能。”在采访中,袁老师多次提到“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也体现在他训练的方方面面,运动员从握杆到持杆助跑,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和要领各个击破,对每个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针对性训练。此外,多年经验告诉袁老师,由于紧张或环境影响等各种原因,再好的技术在赛场上都会“打折”,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必须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只有在训练中达到120%,比赛时的发挥才能更加接近100%。
记者了解到,袁老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练习撑杆跳高,在少年时期就获得全国比赛冠军。正是自小的专业训练让他对撑杆跳项目的技术要点烂熟于心,多年的训练经验让他在执教的时候能够更好的避开“陷阱”,让队员们少走弯路。
“体育的代名词就是坚持”,在采访中,袁老师反复强调“坚持”二字。在延安路校区的体育场馆里,除了每年的大年初一至初三,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队员们训练的身影,室内室外、技术速度穿插训练。数九寒天,队员们冷到手握不住杆子,在取暖器前烤烤继续练;三伏酷暑,太阳就像在头顶不远处炙烤,地表温度超过六十度训练也从不间断;休息时间,袁老师还会带着运动员们反复研究比赛视频,看世界顶尖运动员的视频,也看自己的视频,一个技术一个技术的仔细分析,寻找问题和差距,然后按照正确的动作重复训练让肌肉产生记忆。“想要让肌肉记住正确的动作,每个动作要重复至少一万次,才能由量变产生质变,让正确的动作变成自身的条件反射”,袁老师说。
管理学院2016级学生昂康是我校撑杆跳高现役队员,原本是以三级跳远项目考进我校,开始只是跟着袁老师进行体能训练,偶然间尝试了撑杆跳高觉得很有兴趣,于是在大一第二学期正式改练撑杆跳高。作为一名“半路出家”的选手,他的训练比起从小受训的运动员更有难度。昂康告诉记者,因为三级跳远和撑杆跳高项目在装备、器械上都有不同,刚开始的训练并不顺利,袁老师针对他的情况调整训练计划,不断鼓励他,经过一年多的坚持训练,昂康的进步非常明显,今年暑假他将代表学校征战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赛场。不只是昂康,在袁老师的带领下,我校多名撑杆跳高运动员活跃在各类专业田径赛事的赛场,2016级研究生姚捷更是身披国家队战袍出征里约奥运会。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运动员的饮食有诸多限制。冬奥会短道速滑运动员韩天宇在参加某电视节目时说,运动员在外面不能随便进食猪、牛、羊肉,只能吃素菜和少量的鸡肉、鱼肉。对于在校生运动员也同样如此,袁老师专门准备了一口很大的电饭锅,平日里用来给队员“开小灶”用。“相比各省的田径队,在校生田径队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饮食方面的保障,我们无法像专业运动队那样专门为运动员准备餐食。”为了保证运动员的饮食营养均衡并且符合比赛要求,袁老师特意准备了这个电饭锅。队员们告诉记者,袁老师会定期为大家煲鸡汤、牛骨汤补充营养,天气热时还会煮绿豆汤为大家解渴消暑。
除了关心运动员的生活,他们的成绩更是袁老师心心念念的事情。杨俊豪,从跳高改练撑杆跳,第一次参加大学生比赛3.4米没跳过,一年后的2017年大学生锦标赛跳出4.4米;郑新阳,进校时4米,训练2年后参加大学生运动会跳至4.8米,获甲组冠军;程云,进校时4.6米,经过2年训练,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上跳出5.15米,达到了健将运动员标准……运动员在各类赛事上取得的成绩袁老师都如数家珍,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思考队员的训练。从餐食营养到技术练习,他像大家长一样全方位关注每一位运动员的发展,为他们精心设计训练方案。在采访中,记者还碰到了袁老师八十多岁的母亲,袁老师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方便照顾,他经常搀着母亲带队训练、比赛。
采访结束和袁老师一起走出体育馆,门口停着袁老师的面包车,袁老师告诉记者,之所以会买一辆面包车作为代步工具,更多的是为了给运动员提供方便,出去比赛一辆车可以坐下全部参赛队员。带训撑杆跳高25年来,袁老师培养了一名又一名专业的撑杆跳高运动员,训练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说:“队员们在技术上持续进步,不断刷新自己的最好成绩,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上海钥浪电竞体育学校师资怎样?内附师资介绍!
深圳万国体育培训中心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优秀体育教练团队,他们不仅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还具备国际化的教学视野,为学员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体育培训服务。
前一段时间,我在91选校平台看到很多小伙伴在咨询我们深圳万国体育培训中心的师资怎样?今天,我就带大家看一下我们机构的师资情况吧~
上海钥浪电竞体育学校在师资方面展现出高度的专业性和多元化特点。学校汇聚了来自电竞、武术、棒球等多个体育领域的资深教练与专家,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执教经验,更将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融入日常教学中。这些教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及团队协作精神,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体验。
学校坚持“诚信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通过整合多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职业发展路径。教练团队不仅关注技能传授,更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挑战自我,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学校还积极与电竞俱乐部、体育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指导,助力他们顺利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综上所述,上海钥浪电竞体育学校的师资团队以其专业性、多元化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赢得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信赖与好评。
霍启刚:打造“粤港澳体育湾区”建议申办女子世界杯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霍启刚在接受广州日报港澳记者站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今年的建议主要聚焦大湾区的体育发展。
建议联合申办2031年女子世界杯
“申办女子世界杯是合适的时机。”霍启刚表示,因为女子世界杯的申办暂未有实行洲际轮换规定,所以在操作上较为可行。
他表示,根据2023年在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举办的女子世界杯的经验,赛事在世界得到广泛的关注。中女超联赛创办至今已超二十载,女子足球已储备一定数量的人才。加上中国曾于1991年及2007年承办过女子世界杯,办赛经验丰富。
“建议研究以中国足球协会(CFA)、中国香港足球总会(HKFA)、澳门足球总会(MFA)三方名义联合申办女子世界杯。”霍启刚表示,同时要做好体育相关设施维护,做好大型赛事预备工作,打造国际盛事湾区的金字名片,“大湾区应善用先试先行的优势,积极研究优化免签证过境的安排,使海外游客在参与大湾区盛事时获得更好体验。”
建议实现大湾区体育教练资格互认
“粤港澳联合承办2025年全运会是一个重要契机。”霍启刚表示,目前粤港澳三地体育教练的资格互认尚待统一。广东省人社厅《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的实施方案》为三地建立体育资格互认取得了突破,可作为大湾区建立体育教练资格互认机制的重要载体。
为配合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协同发展,他建议,研究大湾区教练资格审核统一标准,使资格考试及职称检定等考核机制具有一致性;优化大湾区体育教练课程标准及学科架构,建立认可体育课程的名单。此外,他建议提供渠道给香港教练可参与教练职称评定,有利于拓宽香港体育人才在内地就业的职业生涯,以及提高执业便利度。
“希望实施方案中可尽快加入有关体育教练的专业资格领域,为未来建立有效的教练职称评价对接渠道夯实实践基础。”霍启刚表示,还可进一步将粤港澳三地体育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程序简化至一试三证,或建立资格互认为三地一证。
说到关于建设“粤港澳体育湾区”的建议时,霍启刚表示,“大湾区在体育范畴有不少竞争优势,比方体育资源丰富,硬件基础优越,文化、旅游、体育资源可进行重新整合,建立产业新业态。”霍启刚表示,接下来要在汇集世界顶级选手、吸引全球体育观众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继续加大引入国际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竞演、提升职业俱乐部项目多样性、聚合体育服务产业链等方面的力度。
霍启刚建议建设“粤港澳体育湾区” 图源:霍启刚微博
明年,广东、香港和澳门将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霍启刚认为,这是探索大湾区制度融合、以体育凝聚人心、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好机会。
他今年提交的建议关注“粤港澳体育湾区”建设,“围绕‘三地三中心’,全力打造体育湾区”。霍启刚建议,在全运会后,可围绕重大赛事活动承接地、体育组织区域总部集聚地、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基地、运动医学和康复治疗中心、体育教育及学术交流中心和体育产业会展中心等六大核心功能,将大湾区打造成“三地三中心”示范点。
“优化场地、资金、人才等全要素资源配置,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训练基地。”他建议,加强体育社会组织服务阵地,支持国际体育社会组织总部落户大湾区;试点开展国际化体育人才驿站建设,探索人才引进政策,打造精准高效的高端人才定制平台;将全运会时建立的行之有效、融通便利的改革创新举措,固化为制度规范,必要时研究出台《促进粤港澳体育发展条例》等政策法规,加快打造规则衔接机制的对接高地。
“宣扬岭南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比如深挖武术、龙舟、龙狮等传统项目文化。”霍启刚建议,丰富粤港澳大湾区赛事体系,开设青少年体育交流营,促进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曾毅 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