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发展前景坚定合作信心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将于11月4日在上海举行。通过参加进博会,全球众多企业获得了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各国企业收获感满满,普遍看好中国发展前景,与中方加强合作的信心更加坚定,希望进一步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彰显中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作为各国展示发展成就、开展国际贸易的开放型合作平台,进博会为各国企业开展合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018年,都乐带着12个国家27个品项的新鲜果蔬,参加首届进博会。进博会上,100多家客户前来洽谈;第二届进博会上,都乐与盒马鲜生、家乐福等合作伙伴现场签约达成合作。都乐中国品牌总监王娜说,今年6月,都乐作为前两届进博会的优秀参展商受邀参加了以“品进博、逛国展、赏灯会”为主题的国展集市活动。都乐将带来更多新产品参加第三届进博会。“在中国市场潜力、开放魄力以及营商环境魅力的多重吸引下,越来越多的品牌正拥抱中国市场新机遇。对都乐而言,不仅仅在开展的几天,全年的每一天都有进博会带来的机遇。”
通过参加进博会,瓦里安医疗系统公司在北京建立了生产基地,现已成为该公司全球最全产品线的研发和生产基地。该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魏思韬说,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我每年都会访问中国,见证着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国如期举办进博会,展示了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彰显中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
参加第二届进博会后,美国运动休闲品牌斯凯奇加深了对中国市场潜力的认识,加快在华投资步伐。今年,斯凯奇亚太研发中心在东莞正式落成。斯凯奇也从以前直接挑选美国的产品,到现在建立为中国消费者研发产品的专属机构及团队,设计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鞋款及服装。在今年的进博会展台上,斯凯奇将首推“充电式”羽绒服。
在首届进博会上,施耐德电气和宝武集团签约,在热轧车间无人行车等项目中展开合作;在第二届进博会上,双方合作向宝之云数据中心、智能供配电等领域拓展。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说,通过参加进博会,公司与众多中国合作伙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以创新驱动发展,我们非常看好其中蕴藏的巨大力量。”
“进博会为外企在华业务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进博会是中国向世界敞开的一道大门,也为企业展示品牌提供了绝佳渠道。
“我们在首届进博会上‘中国首秀’的一款明星展品——高场磁共振直线加速器,刚刚获得了中国相关部门的批准。我们对中国的市场前景充满期待。”医科达代理总裁兼全球首席执行官古斯塔夫·萨尔福德说,在前两届进博会上,医科达收获了数十单意向采购合同,不少医疗器械已经在中国各地的医院中陆续投入使用。参加进博会为企业带来了诸多利好,让他们对继续参加第三届进博会充满信心。
通用电气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向伟明表示,通用电气已连续3年参展,不断升级展台规模。“我们深刻感受到,作为国际性的一流经贸合作平台,进博会为外企在华业务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今年,通用电气分别设立了主展台和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抗疫专区展台。
借助“进博效应”,达能新品上市效率大大提升,销售通道进一步打通。第二届进博会至今,达能已将旗下来自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的近40款单品引进中国市场。“进博同款”受到经销商、合作伙伴以及消费者追捧。达能全球高级副总裁谢伟博说,进博会为企业创造了更多互利共赢的机会,为全球技术创新、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合作交流平台,有助于企业打通、用好多个市场的多种资源,形成良好稳定的国际循环机制。
意大利都灵的汽车设计公司意柯那工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今年第一次参加进博会,将展示两台概念车“飞鲨”和Neo,一台无人驾驶汽车底盘以及一台消毒机器人。“中国市场非常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也高于其他市场,我们有信心把最好的技术带入中国市场,也相信我们会在中国市场得到更好的发展。”该公司总经理哥伦布说。
“如期举办进博会,将有力鼓舞并促进全球经济复苏”
进博会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大合唱。进博会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贸交流合作,为各国企业拓展“朋友圈”提供机遇。
“进博会是非洲企业扩大出口、拓展中国市场的绝佳机会。”摩洛哥化妆品企业IntelCare的贸易主管阿法芙·赖斯说,“进博会上,经销商、业内专家和用户等相聚一起交流,这种氛围对拓展新客户十分有利。另外,与其他同行同台竞技,有助于研判市场趋势,优化调整产品线。”在前两届参展的基础上,赖斯和同事今年扩大了展台面积,将带来最新研制的产品。
上届进博会期间,欧姆龙完成了上百次销售洽谈,其中不少转化为签约意向。欧姆龙中国总经理徐坚表示,中国市场是开放的,持续呈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不断给企业带来惊喜和希望。该公司此次参展将着眼于后疫情时代的社会需求,展示最新技术产品。
日立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参加进博会不仅让日立公司得到了商谈、签约等商业层面的机会,还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品牌价值,在第二届进博会上的商谈数量合计约100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备忘录超过30件。今年第三次参展,日立期待获得更好的成果。
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睿杰表示,微软将第三次参加进博会。今年的参展主题是“科技赋能”。他表示,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进一步激发中国经济的创新潜力,也将带来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的持续优化,让外资企业对扎根中国更有信心。“在越来越开放的市场格局下,中国将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合作。在全球共同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这无疑为全球的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大助力。”
泰雷兹北亚区副总裁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贝杰鸿表示,进博会是参展商展示创新和技术、加强与同行和战略客户的关系、助力共同发展的绝佳机会。“2019年,我们在进博会上同时展示了航空、轨道交通、数字身份与安全领域的领先产品和技术,还与多个中国合作伙伴签订了合作协议。我们期待今年继续签署多项合约。”
贝杰鸿表示,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中国将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我们对中方的宣示倍感喜悦,也对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式上通过视频发表主旨演讲充满期待。”他强调,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中国为推动跨境贸易和国际合作提供中国方案,如期举办进博会,将有力鼓舞并促进全球经济复苏。”(记者黄发红、赵成、王慧、韩晓明、杨迅、李欣怡、王迪、暨佩娟、王远、刘融、刘玲玲)

停火惊现反转!美以伊陷死循环,俄外长说了实话,中俄立场坚定
据环球网报道,6月23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宣布伊以达成停火,不料24小时内局势三次反转,以色列指控伊朗违约,伊朗否认,停火协议成“罗生门”。
特朗普23日18时02分(北京时间24日6时02分)发声称,伊以将实施“全面彻底停火”,分阶段在24小时内结束持续12天的冲突。他强调停火6小时后生效,伊朗先停火,12小时后以色列跟进。但诡异的是,沙特卫星电视台称,内塔尼亚胡24日才宣布停火,比特朗普晚了近一天。
更戏剧性的是,特朗普宣布停火后3小时,以色列就对伊朗发动新一轮袭击。24日凌晨,特朗普再次宣称“停火生效”,可4小时后以军就指控伊朗发射导弹,防长卡茨下令打击德黑兰。伊朗官媒怒斥以方消息是“假新闻”,强调己方正遵守停火。到了24日晚,《以色列时报》又爆料,伊朗发射的两枚导弹被以方拦截——短短一天内,停火、违约、报复的戏码反复上演,各方说辞矛盾,停火协议如同废纸。
以色列防空系统的崩溃速度,成了美以急着停火的关键。冲突从6月13日爆发到15日,以方对伊朗导弹和无人机的拦截率还是95%,可随后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暴跌:16日后降到30%,16日海法炼油厂遇袭时,“爱国者3”发射12枚导弹只拦下3枚,拦截率仅25%;18日特拉维夫上空,10枚伊朗导弹以方只拦住2枚,成功率只剩20%。
为啥拦不住?以色列太小了。实控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去掉加沙和荒地,实用面积比北京还小,却挤着1000多万人。经济全靠金融和高科技,CBD和研发区一旦被炸,损失不是一栋楼的事。就像16日伊朗袭击海法炼油厂,虽然导弹战斗部只占总体积30%,命中精度也不如空地导弹,但以色列国土太小,根本没地方躲。20日以色列民众就上街示威了,社交媒体上全是被炸毁的家园和受伤的亲人,逼政府停火。
美国也扛不住。B - 2轰炸机炸了伊朗核设施,效果咋样不知道,但特朗普喊着“让伊朗再次伟大”、换掉伊朗政权的口号还没影呢。要是以色列防空系统彻底崩了,伊朗导弹想炸哪儿就炸哪儿,美国在中东的面子往哪儿搁?所以特朗普急着停火,就是要给以色列喘口气的时间——把宙斯盾驱逐舰开到西地中海,给以色列运一批“爱国者”导弹,重新武装起来再说。
伊朗这边也有难处。造弹道导弹费时费力,工业水平又比不过美国。被美以轰炸后,很多生产都转到地下,效率更低。现在要是不趁着以色列防空系统瘫痪的时候多打点,等美国把以色列武装起来,伊朗就危险了。以色列已经暗杀了20多个伊朗高层,停火对伊朗来说,可能就是“养虎为患”。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看得最明白。24日他直接说,现在下结论说停火了还太早,因为根本搞不清当地到底发生了什么。他还批评以色列杀伊朗军事指挥官和科学家,这对国际上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机制是个大威胁。普京更干脆,见了伊朗外长直接承诺提供帮助,说美以的袭击是“无端侵略”,伊朗自卫合理合法。俄罗斯要是给伊朗技术和武器支持,伊朗在美以面前腰杆能更硬。
这次停火,说白了就是美以的“缓兵之计”。以色列靠美国支援重建防空系统,伊朗则要抓紧时间生产导弹。但两边的实力差距明摆着:美国军工产能甩伊朗几条街,以色列补充弹药很容易,伊朗造导弹却难上加难。
俄罗斯的态度也很关键。普京政府不仅谴责以色列,还公开支持伊朗自卫,这等于是在中东给美以设了个“绊子”。要是俄罗斯真给伊朗提供实质性帮助,美以伊的矛盾可能会更激化。
现在的局面就像个死循环:美以想靠停火喘口气再打,伊朗想趁停火前多捞点好处,俄罗斯则想借着冲突削弱美以影响力。特朗普为了诺贝尔和平奖急着促成停火,但以色列和伊朗的根本矛盾没解决,停火协议随时可能破裂。就像拉夫罗夫说的,现在谈和平还太早,更大的冲突或许还在后面等着呢。
伊朗强硬表态:绝不寻求生产核武器!伊核协议十周年,伊朗立场依旧坚定!
在全球范围内,核武器话题历来都是一个敏感而引人注目的焦点。近日,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奇在一次重要场合上重申,伊朗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会寻求、生产或获取核武器。这一表态不仅再次强调了伊朗对核武问题的立场,也为国际社会的关注提供了新的视角。
让我们回溯一下背景。伊核协议签署于2015年,标志着伊朗、美国及其他主要国家在限制伊朗核开发方面达成了一项影响深远的协议。然而,自从美国在2018年单方面退出该协议后,局势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阿拉格奇表示,自美国退出以来的这七年,至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伊朗违反了承诺。这一声明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味,目的在于为自己辩护,同时借此呼吁国际社会的注意与支持。
其实,阿拉格奇在讲话中还提到,过去的外交互动已证明其有效性,这让人不禁想到,伊朗在外交舞台上所走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近年来,受到制裁与压力,伊朗经济受到了沉重打击。然而,凭借坚定的外交政策,伊朗仍然在努力寻找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关系的可能性。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伊朗希望通过再三强调自己的立场,来获得更多国家的理解与支持。
此外,阿拉格奇明确表示,“军事选项”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相反,谈判与对话才是当务之急。这一表态无疑传达出伊朗希望和平解决冲突、维护地区稳定的决心,也让那些对于战争或冲突有所担忧的国家感到一丝安慰。对于中东这一动荡不安的地区来说,和平的声音更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伊朗重申的立场在理论上是令人欣慰的,但国际社会在面对这一声声明时不得不保持一份谨慎。过去的历史证明,曾经的承诺有时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得脆弱。因此,后续的外交互动与事件的发展将是评价伊朗立场的重要依据。无论如何,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再次聚焦在伊朗身上,全球各大媒体的报道也让这一话题重回热搜。
最后,要回应这一声明的不仅是各国的政府,还有普通民众的担忧与希望。对于许多深处战争阴影下的家庭来说,和平的确是期盼已久的愿景。人们不禁在心中默默期待,未来能够在一个没有核威胁的世界里共同生活。或许,伊朗的重申只是一段不断完善的外交旅程的开始,未来的局势变化,将继续考验着国际社会的耐心与智慧。
相关资讯
原创停火惊现反转!美以伊陷死循环,俄外长说了实话,中俄立场坚定
更戏剧性的是,特朗普宣布停火后3小时,以色列就对伊朗发动新一轮袭击。所以特朗普急着停火,就是要给以色列喘口气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