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摧毁核设施:真实目标是逼迫伊郎“弃核”还是“颠覆政权”?
德黑兰时间凌晨3时,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确认:美军B-2隐形轰炸机与导弹部队已完成对伊朗福尔多、纳坦兹及伊斯法罕核设施的毁灭性打击。
六枚GBU-57钻地弹贯穿福尔多地下设施核心,三十枚战斧巡航导弹实现对纳坦兹铀浓缩基地与伊斯法罕核研究中心的高精度打击。
伊朗耗时数十年、耗资数百亿美元建立的核能力基础在数小时内化为废墟。
此次军事行动发生在英法德三国外交斡旋未果的背景下。
尽管美方宣称行动目标不涉及政权更迭,但其后续警告蕴含战略威慑:若伊朗实施报复,军事打击将升级为持续性战略轰炸。
此刻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于——此番行动的本质是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的战术手段,还是颠覆德黑兰神权政体、重构中东地缘格局的战略开端?
美以联盟虽共享安全利益,但存在战略优先级差异,且目标动态受战场态势影响。
(一)以色列:生存焦虑驱动的双重目标体系
最低战略目标:彻底摧毁伊朗核设施
自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长期身陷阿拉伯国家包围圈,安全忧患已内化为国家基因。当伊朗取代埃及成为"消灭犹太复国主义政权"的急先锋,并持续输出革命意识形态,德黑兰政权逐渐演变为以色列的核心生存威胁。
2025年情报评估显示,伊朗已突破核武器制造技术阈值。以色列研判认为:一旦伊朗实现核武器实战化,极可能通过核弹小型化技术或代理人武装对以实施核打击。
俄罗斯因俄乌战争实力衰退退出中东;特朗普政府展现"以强压强"外交倾向。以色列抓住地缘力量真空期与美政策窗口,实现低成本战略破局。
最低战略目标与以色列相同:摧毁伊朗核能力.
美国对伊朗弃核、政权更迭乃至间接控制三大目标均持开放态度
决策复杂性:美国多元利益集团,不同政治团体诉求分歧导致战略存在模糊空间(如军工集团倾向持续冲突,能源集团关注局势稳定)
(一)以色列的战术主动性与战略计算
2025年6月12日突袭行动本质是内塔尼亚胡政府多年战略准备的成果。
网络战与精确打击能力形成非对称战力
摩萨德对伊渗透网络构建完整打击坐标数据库
俄罗斯自身难保,在中东进行战略收缩,无干预能力
(二)美国的被动介入与成本考量
特朗普奉行"交易式外交",试图通过制裁施压实现弃核
高估伊朗常规反击能力,低估以色列开战决心
当以色列突袭展现伊朗防御体系脆弱性后,美决策转向"低成本颠覆"模式:在避免地面部队介入前提下,通过持续空袭催化伊朗内乱
三、特朗普政府的终极选择实为成本控制导向的理性决策:
大炮一响,黄金万俩;在商人总统特朗普哪里,投入与产出是第一位的,而政治是第二位的.
摧毁硬件设施+核查机制+导弹能力
对需兑现经济承诺(制造业回流/减税)的特朗普政府而言,万亿美元级支出的政权颠覆方案,与可短期见效且风险可控的强制弃核方案,存在明显优先级差异。
伊朗承受重创后重返谈判桌,接受新版《全面协议》换取制裁解除。美国将包装为"极限施压"策略成功范例,但实质是双方保全颜面的战术妥协。
伊朗通过代理人武装袭击美军基地,美以实施报复性空袭但不扩大战争规模。此模式下:
持续消耗将激化伊朗国内矛盾,神权政权统治基础松动
宗教领袖号召全民抗战导致局势升级,美被迫投入地面部队。此情境将演变为新版中东战争泥潭,冲击全球能源市场与地缘稳定。
此次行动本质是美以战略差异与利益交汇的产物:以色列追求单一明确的生存安全(伊朗去核化),美国则需平衡多重目标(总统个人政治资本、国会游说集团诉求、国防部资源配置、中东秩序重构)。
当前空袭既可能是遏制伊朗核进程的终局,也可能是政权颠覆的序章,最终走向取决于三大关键变量的相互作用:
伊朗政权抗压极限:经济崩溃与社会动荡的临界点
社会对军事开支与国际形象折损的容忍度
以色列安全需求与中东力量平衡的兼容方案
历史经验表明,中东地缘博弈从非"政权更迭"与"限制核武"的二元选择,而是涉及能源格局、宗教矛盾、大国博弈的复合方程式。任何误判成本或高估实力的行为,都可能在"现代战略坟场"中增添新案例。
决策方需警醒:军事胜利的表象下,往往潜伏着更深层次的秩序危机。

伊朗总统:无条件终止以色列侵略是实现和平唯一途径以色列总统:以色列行动目标不是哈梅内伊
新华社德黑兰6月20日电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20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无条件终止以色列侵略是实现和平的唯一途径。
佩泽希齐扬说,伊朗一贯追求和平与稳定,但在当前形势下,持久和平唯有在以色列停止其敌对行为并就终止恐怖挑衅作出明确保障的前提下方可实现。
他还警告说,如果以色列拒绝终止对伊朗的侵略行径,伊朗的回应将更加有力。
新华社微特稿(王宏彬)以色列总统伊萨克·赫尔佐格19日表示,以色列没有刺杀伊朗最高领袖大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的计划,也不寻求伊朗政权更迭。
赫尔佐格接受美国媒体《政治报》采访时说,以色列当前军事行动的主要目标是摧毁伊朗的核设施和导弹项目,而非打死哈梅内伊或颠覆伊朗政权,但这可能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附带后果”。
法新社援引以方消息报道说,19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发射的导弹击中以色列南部一家医院,造成多人受伤。伊朗否认袭击以色列医院,称打击目标是与医院相邻的以色列军事情报中心,医院受到了爆炸冲击波影响。
以色列国防部长伊斯雷尔·卡茨随后称,是哈梅内伊“亲自下令轰炸(以色列)医院”。卡茨说,以军上下已获令,“为实现我军全部目标,此人绝对不应该继续存在”。
美国媒体15日报道,以色列向美国提出刺杀哈梅内伊的计划,被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否决。但以色列总理发言人奥默·多斯特里和国家安全顾问察希·哈内格比否认相关报道,称这是“假新闻”。
特朗普17日在社交媒体上宣称,美方知道哈梅内伊的藏身地点,但暂时不会对他下手。白宫19日说,特朗普将在“接下来两周内”决定是否下令美军对伊朗发动打击。
新华社耶路撒冷6月19日电(记者王卓伦 陈君清)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9日接受以色列公共广播电台采访时称,以色列有能力摧毁伊朗所有核设施,包括位于山区的福尔道地下核设施。
内塔尼亚胡表示,以军已摧毁伊朗一半以上的导弹发射器。无论美国总统特朗普是否决定加入对伊朗的空袭,以色列都有能力清除所有打击目标,包括伊朗所有核设施。
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当天早些时候说,特朗普将在“接下来两周内”决定是否下令美军对伊朗发动打击。
内塔尼亚胡还说,以色列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并非谋求实现伊朗政权更迭,但不排除这一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自13日凌晨以来,以色列对伊朗多地发动大规模空袭,轰炸伊朗核设施和军事目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作为报复,伊朗向以色列境内不同目标发动多轮导弹和无人机袭击。
一刀要命!以色列摧毁伊朗核设施:伊朗除了吹牛百万大军束手无策
近期以来频繁出现神秘袭击,从德黑兰郊外的帕尔钦军事基地发生了大规模爆炸,一直到核研究基地发生爆炸和火灾事件。随后,伊朗原子能组织承认,伊朗纳坦兹核设施内的一个工业仓库在突发火灾中被彻底摧毁,“爆炸造成新离心机所在的大部分地面设施被毁”。
伊朗民防组织负责人说,伊朗将对任何对其核设施发动网络袭击的国家进行报复。有伊朗官员认为,这次攻击的目标是一座离心机组装厂,纳坦兹核设施起火可能是网络破坏造成的。当然也不排除,以色列出动了F-35隐身战机进行了精确打击。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引述, 《纽约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以色列通过在伊朗纳坦兹核设施引爆爆炸装置实施了破坏行动。
但是,伊朗防空系统全然没有发现,所有防空导弹都没有任何动作。为此,伊朗加强了防御体系,据“今日俄罗斯”报道,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海军日前宣布,他们已经在伊朗南部海岸建设了诸多导弹发射点,并称这些导弹发射点将是“敌人的噩梦”。
伊朗革命卫队海军司令坦吉西里说,伊朗导弹部队已经在地下发射井,海上平台部署了导弹,导弹布满了波斯湾和阿曼湾沿岸,数量超出敌人的想象力,将会成为敌人的噩梦。
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伊朗没有发现隐身战机的能力,在今年1月,美军6架F-35隐身战机从卡塔尔起飞。结果,伊朗防空导弹部队由于无法发现目标,过于慌乱,失误击落了1架坐满伊朗人的客机。实际上,在叙利亚战场已经表明了这一点,伊朗防空力量没有能力发现和定位隐身战机。
作为伊朗最重要的核工业和导弹基地的帕尔钦军事基地,周围都是重兵把守,部署有大量地面部队和防空导弹。但是这里发生的爆炸,还有随后的火灾,都很难用事故来解释。
而且这一次也暴露了另外一个秘密,以色列距离德黑兰的直线距离是1600公里,F-35的作战半径是1081公里。而且,以色列战机不可能是直线飞行,还会有绕路,会有超低空突防,会有机动动作,加速逃离等等。因此,一般情况下,F-35隐身战机真正的作战半径是600多公里。
以色列战机从以色列起飞,空袭德黑兰附近目标,至少要进行2次空中加油。几年前,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美国空军空运司令部(AMC)司令,卡尔顿·艾福哈特中将在美国空军协会会议上透露,美军正在评估研制新一代隐身空中加油机。该机代号KC-Z。
美国海军也有“黄貂鱼”舰载隐身加油机计划,同时已经进行了真机飞行测试。因此,不排除以色列隐身战机有过空中加油,不排除隐身加油机的可能性。近期,俄罗斯《观点报》报道,特朗普已经表示,伊朗永远不会得到核武器,军事打击方案一直都在考虑当中。
相关资讯
以军被曝“重点瞄准伊朗核设施”
伊朗对以色列发动报复性空袭之后,以色列将如何作出“强有力回应”成为国际社会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内塔尼亚胡17日强调,以色列保有“自卫权利”。外界担忧,伊朗核设施可能成为以军的打......
上篇:看好发展前景坚定合作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