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人间何处是仙境

更新时间: 2025-07-16 15:44:15

阅读人数: 809

本文主题: 地仙境

神仙仗着自己法力无边,在人间来去自如,逍遥快活,某年某月某日路过某山某水某村,惊觉风光秀美,景色旖旎,心中徒生漂游倦意,于是告别闲云仙鹤,下落凡界,从此餐松饮涧,尘世寄余生。

仙都,想必正是当年某位大神的归隐之地吧?

级旅游胜地。仙都古称缙云山,相传是黄帝升天之地,仙人荟萃之都。地如其名,仙都胜景真乃天作之合,大自然的馈赠。山水之绮丽,人文之厚美,被它一网打尽。

游玩仙都,是一定要“慢”下来的。闲庭徐行,田园漫步,是欣赏仙都的正确方式。

据资料记载,鼎湖峰为一亿六千万年前火山喷溢堆积的流纹岩台地,经地质外力作用而成,总高

,又称天柱峰,峰柱由地表拔地而起,高耸入云。每逢烟雨时日,云雾萦绕,峰尖时隐时现,仿佛茫茫云海中航行的船帆。

鼎湖峰身后,步虚山相峙而立,海拔三百多米,徒步爬上需要一定耐力,然而要想识得仙都真面目,那是非到山巅不可的。更何况,换一个角度,与鼎湖峰对望,又是另一番的情致。

步虚山东西走向,于山顶步虚亭处凭高望远,仙都美景尽收眼底,九曲练溪像一条不见首尾的神龙,横亘在巨笋脚下。天公懂得作美,登山时分下了一场小雨,行至山顶,雨刚过,天未晴,远山峰峦叠翠,郁郁葱葱,水雾缭缭升起,烟岚在山谷上空徘徊,缱绻弥漫。

鼎湖峰近在眼前,峰顶树木植被山体脉纹清晰可见,似乎触手可及,又远在百米之外。

此时此刻,方才明白了一千多年前李隆基游幸此地赐名“仙都”的原因。

莫非当年唐玄宗也是站在了我现在的山云之巅乘兴御书的么?

鼎湖峰往北方向有一座石板桥——板堰矴步桥,已然是游人必打卡的经典网红地。如果说鼎湖峰是仙都的“精神领袖”,那么矴步桥上农人暮归的场景一定是仙都的“颜值担当”。

景区管理团队用尽苦心,于每周六日上下午时间段,安排了“老汉牵牛”场景表演。农人,老牛,黄狗,溪面雾霭氤氲,远处鼎湖峰正是绝佳的背景衬映,尽管只是刻意而为的造景摆拍,但依然满溢着静谧又空灵的画意。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此情此景,王维的诗句在脑海里早已是呼之欲出了。

矴步桥是缙云古代的典型建筑,桥面与桥柱呈丁字形榫卯交接而成。矴步桥在仙都河道上多处可见,也是仙都的一道独特风景。

矴步桥结构合理,形式美观,被“园林之父”上海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称为“古代石板桥的代表”。

仙都境内还有另外一种“碇步桥”,这种桥只有桥柱,没有桥面。大雨过后,流水涌过条石面部和间隙,形成了一帘帘美丽的迷你瀑布。

与武夷山九曲溪不同,仙都的九曲练溪水位较浅,河道上建有人行石桥,因此也就不会有水上泛舟的竹筏乐趣,但这或许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没有了间隔和距离,游人可以进入水中央,触摸它的面颊,聆听它的脉搏,与溪涧一起跳动。

仙都境内奇岩怪石众多:五老峰,仙女照镜,斗岩三奇,想象力丰富的善解文字之专业人士于是也就有了析读大自然鬼斧神工杰作的机会。

仙都拥有悠久的历史,还有传说故事的添彩,更有遍布境内包括李白、白居易、王羲之、谢灵运、朱熹、汤显祖、徐霞客、沈括等名人游迹的加持。古往今来诸多大咖来到仙都,筑舍,耕读,问仙求道,吟诗作赋,刻石,载典。

倪翁洞。倪翁,春秋时期人,博学,师从老子,传说入缙云墟黄帝岩岳修炼成仙,相传曾在此洞收伏千年古猿,为民造福。

倪翁洞也是一处摩崖石刻群。作为古人的一种记事方式,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北朝时期盛行,直至隋唐及宋元后仍连绵不断。

绝壁陡峭的“小赤壁”,于九曲练溪一侧横亘长达数里,石壁下部赭红,似烈火烧过。

黄帝祠宇,前身为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的缙云堂,清顺治年间毁于兵灾。此祠宇系年重建,目前已是中国南方黄帝祭祀和黄帝文化辐射重地。

仙都融田园风光与人文史迹为一体,峰奇岩绝,山秀水清。九曲练溪逶迤旖旎,蜿蜒十里,俨然一条天然的画廊通道,两岸的大山,崖岩,丘壑,村舍,田陌,绿林,像是山水画派大师们布展的作品,一一呈现。

犹如一不小心踏进了五柳先生的武陵源秘境,却发现在我和仙都之间,还隔着一条东晋田园诗人特有的洒脱和风骨的长河。

十里长溪两岸,典型江南水乡的民舍错落有致,村民傍溪而居,日出日落,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外出旅行,时有遇见极美场所,无论村庄山沟绿地,或庄园水乡古镇,心中偶会泛起停下的冲动,像是千年前的大神,痴想落脚安度一世,该是何等幸福。奈何一切天赐都是“别人家”的幸运,我只是一个过客。

转念静想,真若安居,人生从此就圆满了么,是否最终还是会走向麻木甚至厌倦的结局?或许生命的意义,就是一直“在路上”吧。去别处走走,看不同的风景,见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于是灵魂也变得丰满了起来。

生于斯长于斯的民族血液里对于故乡的依恋,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巨大冲击下,终究会化作对于异乡的憧憬和一次次的出发么?

孤独,漂泊,失重,无力,错位,西方工业文明下的蛋,到底该如何与漫长的农耕文明来一场世纪对话,如何在古老的东方处世智慧里被一一消解?

我们会离开自己的土地么,我们会拥抱未知的陌生边界么,我们终会踏上“重归故里”的路途么?

仙都,就此别过。终究我不过是一个凡尘里的俗子。

人间何处是仙境

长生不老药的藏地,八仙渡海的仙境,蓬莱之海市蜃楼

烟台除了景色优美外,文化气息也相当浓厚,境内的蓬莱,自古被认为是仙境,据传是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寻仙,找寻「长生不老药」之处。相传只要过了山上的「丹崖仙境」牌坊,就代表着你已入仙境,因此有着「来蓬莱必登蓬莱阁」的说法。

蓬莱八仙渡海景区(图片/山东省旅游局提供)

根据史书纪载,徐福是齐国方士,当秦始皇东巡至琅玡山时,他前去拜见秦始皇,并称海外有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只要去拜访祂们,便能得到长生不死之药。让一心向往长生不老的秦始皇龙心大悦,便派他带领数千名童男童女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而「丹崖仙境」相传遍是徐福出发的地方。

除了徐福传说外,蓬莱亦是中国民间传说「八仙过海」发生的地方,相传八位仙人「各显其能,漂洋过海」,造成海相波涛汹涌,差点引发与四位龙王的战争,最后在观音菩萨调解下,才结束这场纷争。而现今的蓬莱阁景区,设有八仙渡风景区,园区内的建筑、园林造景及活动规划皆以八仙传说为主轴。景区的设计融入八仙传说的色彩,建筑风格是以「李铁拐」的法宝设计而成,如同横卧在海上的葫芦,与蓬莱阁隔海相望,让整个景区增添不少仙意。

黄海上八仙度景区(图片/欣传媒提供)

蓬莱岛上最重要的景点是历史悠久的「蓬莱阁」,蓬莱阁建于宋朝(公元1061年),与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并称「中国四大名楼」。而蓬莱阁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凭借的是「海市蜃楼」的奇幻景观与丰富的人文历史背景。

中国四大名楼蓬莱阁(图片/欣传媒提供)

蓬莱阁主体建于丹崖绝壁上,阁的下方怪礁林立、造型奇特,有「海上花园」之称。每年春夏、夏秋季节更换之时,蓬莱阁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晴朗空旷的海面上,最容易出现海市蜃楼的景象,不过这种奇景可遇而不可求,只在特定的天气状况才会发生。

大诗人苏东坡曾经写了一首《海市诗》来描述海市蜃楼:「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摇荡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苏东坡当年曾任登州知府一职,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却幸运地在离开的那一天见到了「海市蜃楼」,因而写下这首诗。

黄海上八仙度景区(图片/欣传媒提供)

蓬莱即是古代登州府所在地,是当时中国东方的门户,亦是古代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与军港,和泉州、明州(宁波)和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当年苏东坡被派至登州任官时,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却位当地民众做了许多事,他离开后,民众为了感谢他,特别盖的一座「苏公祠」来纪念他,更提上对联:「五日登州府,千载苏公祠。」而苏公祠亦成了蓬莱阁景区的景点之一。

到蓬莱阁除了看山看海访古迹外,最重要的还能搭缆车从高空看黄海与渤海的交界处,黄色与蓝色海水在此融为一体,却各自展现自己的色彩,化为一条蓝黄相接线,从高空中俯瞰这难得一件的景象,非常有趣又壮观。

蓬莱阁景区内,还有戚继光故里、蓬莱水城、田横山、水师府、登州古船博物馆、中国船舶发展陈列馆、登州博物馆、登州圣会堂等20余处景点,从人文景观、历史景点到自然之美,无怪乎被列为中国的5A景区。

开放时间:夏季:7:00 - 18:00、冬季:7:30 - 17:00

网址:http://www.plg.com.cn/

开放时间:夏季7:00 - 19:00,冬季7:00 - 17:30

网址:http://www.baxian.cn

四明山地质公园,大山深处的仙境

大凡去浙江余姚旅行的,当地人都会推荐去一个叫“四明山地质公园”的景区看看,说那里是余姚的“仙境”之地。

这几年走南闯北,见过的大山无数,或峰峦雄伟、或奇峰罗列,只是到了余姚的四明山脚下,稍微抬下头,就能看见一座山头紧挨着另一座山头,它们大多是连绵起伏的江南丘陵。山都不是很高,也不险要,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或许就是很普通的丘陵地貌。

四明山,也称金钟山,由浙江的余姚、鄞州、奉化、嵊州、上虞等七个市区所辖。其中四明山的主峰,海拔米的金钟山,位于鄞州境内,而四明山的连绵丘陵的腹地,多集中于余姚境内。这些丘陵,平均海拔在米之间,是个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质地貌地区。这些,在江南地区最寻常不过了。

只是一旦你进入四明山腹地,所闻所见便截然不同。远在人类尚未起源的时候,四明山地区是一片浅海域,突出海面的部分是小岛,海面以下,便是砂石。经过地质板块的挤压,四明山地区逐渐抬高,陆地也就渐渐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代人类生存起源的地方之一,就在余姚四明山区的河姆渡地区,史称“河姆渡文化”。

地质的演变是个充满传奇的漫长过程,在四明山地区,不仅有抬高的陆地部分,还有大量在抬高过程中突然沉陷的地貌。沉陷的力量能把整座山从中间劈开,形成巨大的石壁、石墙,甚至在高山顶上形成凹陷的湖泊。这样的自然景观,也只有到了“四明山地质公园”,才能亲眼目睹。

“四明山地质公园”,位于余姚四明山镇大山村,离余姚城区约有公里的路程。“四明山地质公园”落成的时间并不长,才建成约五、六年的时间。然而,就在这个公园内,却集成了四明山地区典型的地质地貌,堪称华东地区之首。

进入公园,有两处地方值得看看,一个是建在悬崖边上观景平台,从这里可以俯视四明山秀美的山间谷地的景色。另一处是“碧玉湖”,这是一处山间高地上的小湖泊。

“碧玉湖”不大,面积才两个足球场的范围。然后“碧玉湖”的奇特,在于它处在山间的高地上,湖水却终年不见干枯。山顶的高地,既没有泉水涌入湖中,也没有充沛的地下水资源,那么高山上的湖泊为何不见干枯呢。景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是因为围绕着“碧玉湖”,有着大片的山间森林,这些树木发达的根系,吸收了大量的地表水,并源源不断渗透进“碧玉湖”中,为湖水提供了必要的水分补充。

绕过“碧玉湖”,还有两处奇特的地质景观值得一看。它们分别为“鹁鸪飞天”和“长城雄风”。“鹁鸪飞天”,是一块巨大的单体石头,上面再顶着一小块石头,屹立在悬崖边上,远看极像一只欲振翅飞翔的鹁鸪。这是一处完全天然的地质景观,源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如同本文开头介绍的,陆地的抬升,将原本海底的石块自然顶上来,刚好一块小石头耸立在大石块上,后人便为这个奇观起了个雅号“鹁鸪飞天”。可千万别小看这一大一小的石块,大的依靠人力根本无法抬起,机械设备也无法立足在悬崖边上操作,而小的石块少说有吨把重,若是依靠人力垒上去,确实十分艰难。

“长城雄风”,是一排被大自然力量深深劈开的山体,被劈的一半沉入山谷,高耸的部分形成一堵石墙,历尽千万年的风雨洗礼,石墙依旧还在世人面前展示。这堵石墙分别有柱状节理和玄武岩石块组成,柱状节理,是火山喷火发时,岩浆流向地面后迅速冷却造成的正六角形石柱纹理。而玄武岩,则是地壳内岩浆的结体,可见四明山地区当初的火山活动很频繁,也很激烈。

在“四明山地质公园”,有一道建在悬崖峭壁上的步行道。当地人说这个步行道要比华山的“天梯”还要险要。这种在山腰间用钢筋水泥砌成的步行道,走在上面其实还是很安全,而且面向山谷的一面,移步一景,堪称是一道欣赏四明山区美景的“天梯”。

为了更好地为游客普及四明山形成的历史文化,景区的入口处新建了一个科教影片,能为观众形象地描述四明山的沧桑巨变。这处影院不大,能容纳约五十名观众。每位收门票元,看完影片之后,便能对四明山独特的魅力有个初步的了解。

其实,游览“四明山地质公园”,除了体会到你在山脚下无法领略到的地质奇观外,更主要是地质公园内清静和野趣横生的环境。四明山区,极少有工矿企业,极少的空气污染。在这里,PM值低的爆表是绝对的。一流的负氧离子,一流的清新空气,让每个游客都能享受到免费的“洗肺”之旅。春季时,漫山遍野的鲜花盛开,经历了一个冬季的厚积薄发,树木返青,树叶换绿,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古书上记载:“四明山境四周八百余里……东为惊浪之山,西拒奔牛之垄,南则驱羊之势,北起走蛇之峭。”生动地描绘了四明山的走势与景观。而“四明山地质公园”,可以说是这些描述中的集大成者,所以,到了四明山,一定要去地质公园看看。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四明山地质公园,就是这样一个仙境之地。

门票:60元(含20元4D影院的费用,可以分开购买)

至宁波余姚出口处下,走梁周线、浒溪线,途经余姚的梁弄镇、大岚镇,朝四明山方向行驶,至四明山镇大山村即到地质公园景区(全程约1个半小时车程)

中国摄影师协会理事、高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师杂志》江苏记者站记者、无锡市艺术摄影学会理事、新浪自媒体签约作者、新浪旅游垂直位、秒拍达人、腾讯自媒体签约作者、同程旅行家、携程旅行家、艺龙旅行专家。

标签: 西方 神仙 古代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