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悲伤的故事
这本书看起来都是一些描述景色的,文字是很华美,可是总觉得情节没写好。匪我思存自己也说这本书写的不尽善尽美,好多情节都很牵强,有的故事也没有交代,让人看的不知所以。 卫琳琅,很悲惨,从小的寄人篱下让她学会了看人脸色,也学会了为人处事。这么小心翼翼的她也不知是好还是坏。作为文中的女主角深的康熙和纳兰的喜欢。结果最后爱上了皇帝却没能和皇帝厮守。这么静静的守着冷宫。 康熙,坐拥天下却得不到一个人的心,一个从小就是如此淡定的人,却有一人打破你的原则。为了你吃醋,为了你守候,为了你放手,我用我一生的只念不见来守候你最后的周全。 纳兰容若。德才兼备的男二,起初是琳琅最爱的人,最后却成了琳琅最对不起的人。为你受尽冷风吹。 故事是悲伤的。可是站在谁的角度考虑都没有问题。时代的悲剧。历史的遗憾。仅此而已 1 是一段旧梦,断尽金炉小篆香,尽日思量。 而我独自伫立在万人中央,凝睇你的方向,蛾眉这样短,而天涯已那般长。 2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这一生还这样漫长,可是已经结束了 3 原来所谓的咫尺天涯,咫尺,便真是不可逾越的天涯。

终是梨花如雪空寂寞
天意拨弄,一错再错,一路行来,风雪多明媚少,终是梨花如雪空寂寞。 一曲箫簧合奏,引出一段盛世情错。康熙十八年春,皇帝前往保定行围。是晚随驾的御前侍卫纳兰容若,听皇帝吹奏一曲铁簧《月出》大营远处有人以箫相和。纳兰听出吹箫之人是自己籍没八宫的表妹琳琅,情不自禁神色中略有流露。皇帝遂命裕亲王福全去寻找这名吹箫的宫女,意欲赏赐给纳兰。不想福全认出琳琅就是皇帝倾心之女子,私下移花接木.另择他人指婚给纳兰,并将琳琅派至御前当差。待皇帝对琳琅情根深种时,方知她即是纳兰的表妹…… 天意拨弄,一错再错,一路行来,风雪多明媚少,终是梨花如雪空寂寞。
爱情碎了,所以悔恨。
每次读匪我思存的书都会很踌躇。 结局总会是悲剧,所以往往不愿意去看太多。 其实看多了小说多少会分辨一些自己喜欢的类型。 寂寞空庭春欲晚,这本书在书店看到过很多次都并没有决定要去读。 鉴于最近看了过多的学术理论和历史文学以及抽象派文字。 在楼下书店犹豫了半天,决定给自己换换脑借了这本书。 看完了并不失望。匪我的文字从来都需要静静地去品味。 很少为了一本闲情小说写读后感,只是今天忽然有感而发。 多少也因为书中用了我最喜欢的纳兰容若还有玄烨。 这是个三角恋的故事(好像我说得太过直白。) 是这么引入的:一曲箫簧合奏,引出的一段盛事情错。 具体的内容跳过,并非擅长总结归纳之人。除去冗长的复述。 到最后,自是帝王痴情胜于一切。因为什么,暂时不去探寻。 只是玄烨,确实为汝痴迷。爱上了。 但自古帝王总是身不由己,于是引出了后宫的混乱和老辈的抵制。 在一长串的故事情节之后,心早已被所谓的爱伤透。 即使琳琅的心里还有容若,毕竟只是过去,无法忘记的记忆。 而玄烨,才是那个让她心跳不已的男子。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纳兰容若《采桑子》 她举头望向帘外,明晃晃的日头,晚春天气,渐渐地热起来。 庭院里寂无人声,只有晴丝在阳光下偶然一闪,若断若续。 幼时读过那样多的诗词,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这一生还这样漫长,可是已经结束了。 这是孝庄在逼皇帝赐死琳琅不成后的结局。 “良妃,王氏,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 入宫后,于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十二月册为良嫔,未几进为良妃。 于是有了和妃。终后的番外先让我很诧异。 最后读完了明白,找了个影子,他为她守了一生的情。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银墙,不辨花丛哪瓣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纳兰容若《采桑子》
相关资讯
上篇:淡淡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