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虚上仙惧留孙,封神后去了哪?由阐入释,竟比如来佛祖成佛还早
听到师父元始天尊对三界封神的严峻形势预判后,玉虚上仙惧留孙,遵从师命关闭了夹龙山飞云洞府,断绝了与闲杂人等的一切不必要往来。
特别是惧留孙还从元始天尊口中得知,他也是天庭玉皇大帝御笔钦点的天庭八部之正神。
能够封神成正神,进入天庭工作,获得天神编制,对于三界的众生来讲,可能是个不错的修行结果。
可三界封神榜,有个硬性的规定,只能是死后封神!
每每想到自己是玉帝点名要的玉虚第4位上仙之人,惧留孙便倒吸一口凉气。
论修为、悟性和实力,惧留孙并不差,他不仅是玉虚二代精英弟子,还是玉虚12金仙中,排名前列的弟子。
“天绝阵中多猛烈,若逢地烈更难堪。秦完凑数皆天定,袁角遭诛是性贪。雷火烧残今已两,捆仙缚去不成三。区区十阵成何济,赢得封神榜上谈”。
封神大战开启后,惧留孙与师兄弟们首次登场,出现在金鳌岛十天天摆下的“十绝阵”中。又在燃灯道人的挂帅下,领命用镇洞法宝捆仙绳,大破截教仙人赵天君摆下的“地烈阵”。
原本,在封神大战中,惧留孙并不想太过于积极,可一个意外变故,让他不得不再次出手。
土行孙,原本是他唯一的正宗弟子,不料被申公豹挑唆蛊惑,利用徒弟的贪恋富贵和美色,成为了殷商三山关总兵邓九公麾下的先行官,被封为五军督粮使,站在了阐教和周武王的对立面。
让惧留孙着急上火的是,申公豹在下山时,还将镇洞宝贝捆仙绳和两葫芦丹药偷盗而去,土行孙利用这件先天法宝,将哪吒和黄天化捆住困于商营;又趁夜偷袭西岐,将姜太公绑住,最后都惊动了元始天尊,派出白鹤童儿送来法牒符印解围。
杨戬在凤凰山青鸾斗阙下,得到昊天上帝和瑶池金母的女儿龙吉公主点化,来到夹龙山找到了师伯惧留孙,这才让土行孙浪子回头,改邪归正。
此后,惧留孙又与玉虚12金仙,一同受困于三霄娘娘摆下的九曲黄河阵中,被削去了三花五气,如同凡夫俗子,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联手才救出了包括惧留孙在内的玉虚二代、三代弟子。
网络上,有读者留言问:封神结束后,俱留孙又去了哪里?为何有人说,惧留孙比如来佛祖成佛还早。
文学作品《封神演义》原著第84回,“子牙兵取临潼关”一章节中,鸿钧老祖下界调停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通天教主的矛盾后,将通天教主带回到了紫霄宫,西方二圣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辞别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后,回到西方极乐世界。
而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在离开前,特别交待了姜子牙:今日来,他与玉虚12金仙弟子各回洞府,等三界封神后,再重新修身立命,方是真仙。
其实,封神中,惧留孙在第一次登场时,作者许仲琳老师,就曾有过交待,他由阐入释成佛。
但具体成为了哪尊佛,原著中并没有具体交待。
根据玉虚上仙惧留孙的名字,佛经典籍中有记“过去大宝劫”和“七佛部”经卷中,有文字记载:早证佛果的惧留孙佛”、“此中千佛者,惧留孙佛为祖。”
也就是说,玉虚金仙弟子惧留孙,在封神结束后,与燃灯道人、慈航道人、文殊广法天尊和普贤真人等玉虚弟子,受元始天尊之命,前往西方教,由阐入释,觉悟成佛。
从成佛的时间上来讲,燃灯道人成为了“万佛祖源”——燃灯古佛,也就是“过去佛祖”。
而惧留孙,则成为了惧留孙佛(拘楼孙佛,拘留孙佛),意为“成就美妙”,他与毗婆尸佛、尸启弃佛、毗舍婆佛、拘那舍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共同组成了“过去七佛”。
在辽宁省锦州市的义县县城东街,有座闻名于世的奉国寺,就敬奉有过去七佛,其中毗婆尸佛为过去七佛第一佛,为最尊,居于中间。
从过去七佛的排名上来看,惧留孙佛,比释迦牟尼佛还要早些。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封神演义》:惧留孙为何看着土行孙死在家门口?
要说《封神演义》里面阐教和截教在商周大战中阵亡的弟子,侠客君觉得最为可惜的要数土行孙了,因为土行孙死在了自己家门口。为什么这么说呢?土行孙是怎么死的,当时西周大军到了渑池县,这个时候已经离伐纣成功不远了,可以说胜利在望。然而在渑池县,西周军遭遇了非常大的失败,包括土行孙和邓婵玉在内,先后阵亡了十人,算是西周军在一战中阵亡人数比较多的了。而且即使是西周军阵营里比较厉害的哪吒出战,用上了火龙罩,最后还被张奎以地行术给逃了。同时,张奎还想做一件土行孙以前做过的事情,就是利用地行术到西周大营去搞刺杀,被杨任的神眼给发现了。在这种情况下,土行孙被姜子牙派出去回家找师父惧留孙取指地成钢法的符印,结果土行孙已经到了夹龙山猛兽崖了,小说里面还写“远远望见飞云洞,满心欢喜:‘今日又至故土也!’”,紧接着就被埋伏好的张奎一刀砍死“砍了个连肩带背”,真个就是死在了自己家门口。
关于土行孙的结局,惧留孙留了一个偈语给土行孙,通过谐音的方式作了暗示。偈语说的是“地行道术既能通,莫为贪嗔错用功。撺出一麞咬一口,崖前猛兽带衣红”,最后土行孙是在猛兽崖被张奎给砍死的。“麞”即“张”暗示张奎,“崖前猛兽”即“猛兽崖”,至于“带衣红”,被张奎一刀连肩带背砍了自然是让衣服红了。惧留孙没有说得很明白,但是他给土行孙留这个偈语当然是希望土行孙能够参透其中的奥妙,有效进行避险,然而不知道是土行孙真的没参透还是和黄天化一样根本没把这个偈语放在心上,真的就跟偈语所说一样,在猛兽崖被张奎一刀砍死,最后落个死无全尸(首级被张奎带走挂在渑池城上,估计最后连尸体都是惧留孙收的)。这里就得说叨说叨阐教这些人了,明明知道自己徒弟有此一劫也不管别人,既然如此何必又留个什么偈语呢?
当初姜子牙金台拜将之后,众多阐教三代弟子都向自己师父请教前程命运,唯有黄天化和土行孙得到的偈语是恶运,而且黄天化的偈语几乎算是明示了,只不过黄天化为人过于高傲根本没把师父的偈语放在心上,关于土行孙对于师父偈语的态度小说里没写,但看土行孙最后的结局明显土行孙至少是对偈语没有过多的研究。所以遇上张奎了也不知道用谐音去想一下,特别是到了猛兽崖了,远远看到飞云洞只顾着欢喜了,完全没有一个征战沙场的战将该有的警惕,或者是土行孙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有人在他家门口把他给砍了。惧留孙既然留下这个偈语,很明显就是知道土行孙会有此一劫,却偏偏也不闻不问,任由徒弟惨死在家门口,难道这不算是别人在打自己的脸?然而惧留孙却偏偏就没有管土行孙,让自己这个徒弟死在自己家门口,当然其实也是土行孙的家门口。小说里这么多修行的人,其实他们修行的地方也就相当于他们自己的家了。为什么惧留孙不管土行孙呢?
事实上,很多人讨厌阐教可以举出很多理由,但是有一个理由是绝对不可能成立的,就是阐教中人不管门人死活。因为从小说的描写来看,阐教其实非常护短。比如对哪吒,他杀死东海巡海夜叉和东海龙宫三太子事出有因,但是他当着石矶的面再杀死石矶的童儿就实属胆大妄为了,结果太乙真人却不准石矶对哪吒有任何惩戒,反把天命拿出来,反正那意思就是石矶你的童儿死在哪吒手里那是天意,你就得受着不能有意见。还有其他不少人都有过受自己师父救命的经历,像黄天化在斗魔家四将时被魔礼青打死,他师父清虚道德真君就用仙丹将之救活;作为封神的主力,姜子牙更是遭逢不少危难,光是被师门派人复活就不止一次;就算是土行孙也曾在遭受危难之时被惧留孙救命的记录,想当初土行孙看到余元的五云驼很喜欢就跑过去偷,结果被余元抓住放在如意乾坤袋里面烧,就是惧留孙从余元手里抢走了如意乾坤袋救了土行孙一命。
所以,阐教对自己的门人弟子是非常重视的,轻易不会让门人弟子丧命。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天命,阐教中人动不动就讲天命,如果命中注定如此,他们也就不会强行去和命运对着干。从这里来看,也就是说土行孙会死在家门口,其实就是他的命运。虽然惧留孙提前通过偈语告诉了土行孙,希望土行孙能够自己趋吉避凶逃脱这一劫,但实际上土行孙仍然没有逃过。在这种情况下,惧留孙自然不好再次出手相救了!实际上,我们看《封神演义》里面那些当正面人物来写的,都不会去和天命对着干,像女娲都被纣王题诗亵渎了,当她算出纣王还有二十八年的气运之后,也没有再打算直接去给纣王一个报应了。在《封神演义》的世界观里,顺应天命才是正道!
《封神演义》:同样受到暗示,土行孙为何也得了不好的结局?
前面写过黄天化之死,在金鸡岭黄天化死于非命,可以说与黄天化本人的性格及姜子牙的安排不无联系。说实话,当初姜子牙金台拜将之时,阐教众弟子被师父留下偈语的非止黄天化一人,偈语不祥的也并非黄天化一人,土行孙是为数不多的被师父留下不祥预言的人。彼时土行孙问师父惧留孙问前程吉凶,小说里这么写的:“只见土行孙也来问惧留孙。惧留孙也知土行孙不好,他还进得关,死于张奎之于,也只得作一偈与土行孙存验,偈曰:地行道术既能通,莫为贪嗔错用功。撺出一麞咬一口,崖前猛兽带衣红。惧留孙作罢偈,土行孙谢过师尊。”小说里写黄天化是明显写了黄天化没有将师父的偈语放在心上,而写土行孙则没有写土行孙对偈语的态度,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惧留孙留给土行孙的偈语没有那么明显,特别是里面什么“莫为贪嗔错用功”这个意思如果不是真个事到临头了还不好说,比黄天化那一句“逢高不可战,遇能即速回”真的是非常隐晦了。更何况后面说什么“撺出一麞咬一口”还用了谐音,初次听这个话还有些摸不着头脑。说实话,谁会想到“一麞”指的是渑池县总兵张奎呢?又谁会想到“咬一口”指的是最后土行孙被张奎一刀“砍了个连肩带背”,所以惧留孙这话如果让土行孙自己来理解,这还真个不好理解。
不过姜子牙却不应该如此笨拙,侠客君不知道姜子牙会不会知道惧留孙留给土行孙的偈语,如果知道偈语姜子牙是属于为了天命有些不顾门下人死活了,而如果不知道偈语,姜子牙派土行孙去求援则属于不智。为什么侠客君要这么说呢?因为张奎的本事是大家都看到了。仅一战就折了黄飞虎、崇黑虎、崔英、蒋雄、文聘五员大将,另外还有姬叔明、姬叔升两兄弟。除了破那些邪阵,姜子牙一方很少有这样损兵折将的,这些事情的发生,已经显示出张奎的本事不弱。虽然杨戬用计杀了张奎的座骑和老娘,动了张奎的军心,但是人家本事可不差。更何况,张奎有一样和土行孙差不多的地行术,且能耐还在土行孙之上,所以两个人比试地行术时,土行孙根本就抓不到别人。
从双方交战的情况来看,哪吒这种姜子牙麾下较为厉害的战将也杀不了张奎,只有杨戬能在与张奎的对决中占到便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纵然姜子牙要找人向惧留孙求助不好派杨戬前往,派哪吒也可以啊?况且哪吒的风火轮速度比较快,又在天上走,张奎就算是想对付哪吒也没能耐,而偏偏姜子牙派了土行孙去夹龙山。这里当然有土行孙自己的因素在里面,因为是土行孙自己向姜子牙毛遂自荐的:“元帅可修书一封,待弟子去夹龙山见吾师,取此符印来,破了渑池县,遂得早会诸侯。”所以,惧留孙留给土行孙偈语中的“莫为贪嗔错用功”应该指的就是此事,贪嗔乃是佛门三毒之二,难怪后来说惧留孙成了佛门的惧留孙佛。这里土行孙向姜子牙自荐去夹龙山找师父惧留孙,明显是起了“嗔怒”之心。按说,姜子牙应该想到和土行孙一样会地行之术的张奎会不会因此有所动作。
在中国古代小说里有很多时候会说来一阵风给人警兆,即使在《封神演义》中也不例外,像当初土行孙在邓九公麾下时欲夜入周营刺杀姜子牙和武王姬发,不有大风示警,姜子牙看到大风示警之后就算出土行孙刺杀之事。在这里当姜子牙派土行孙去夹龙山时,偏偏有大风向张奎示警,于是其妻高兰英也算了一卦,算出了土行孙要去向师父请教指地成钢之术,所以张奎先一步到夹龙山等着土行孙,这才暗算成功。这里也就是侠客君说的,姜子牙完全有其他人选派往夹龙山的,像杨戬和哪吒都是非常好的人选,而且杨戬更有机智,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可是偏偏姜子牙就选了一个除了地行术,其他能耐并不顶尖的土行孙去求教,最后终于送了土行孙的性命。到底还是没逃过小说里的所谓“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