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细看阅文集团,和掌阅的对比

更新时间: 2025-07-29 20:48:41

阅读人数: 701

本文主题: 网络小说网站三巨头版权

来源:雪球App,作者: 吾敌艾伦,(https://xueqiu.com/3004542761/118919639)

据阅文自己描述,数字阅读市场主要有四类参与者:第一类为电信运营商,代表为中国移动的咪咕阅读、中国电信的天翼阅读和中国联通的沃阅读;第二类为互联网巨头,通过收购互联网文学网站获取内容、自研或收购阅读APP 产品获得平台,并利用其自身的流量优势实现内容分发和流量变现,阅文就属于此类;第三类为独立运营的数字阅读企业,通过开发自有阅读平台、获取内容和用户流量,实现产品的平台价值,典型代表为掌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掌阅APP和类似于Kindle的电子书阅读器);第四类为电商企业,通过传统纸质图书销售向数字化转型介入数字阅读行业,典型代表为京东阅读。

从体量上来看,阅文和ireader(京东阅读的数据没有查到)应当是行业第一和第二:截止18年6月份,阅文的月活跃用户超过了2.13亿,平均付费用户为1070万,付费比例5%,相比17年底活跃用户数量上升(1.9亿),付费比例却略有下降(1150万人,付费比例6%)。同时来自单个用户的平均月收入有所上升,从17年底的20.5来到了18年中的24.4元。参照12月上市的腾讯音乐8亿的月活和4%的付费比例,以及接近10亿的微信用户,应该还有成长空间(换句话说,中国13亿人口,除了没有手机的基本上都有微信账号,每3个人中有2个使用腾讯音乐,而每6个人里才有1个阅文用户)。反观掌阅科技,月活用户在17年底时为1.1亿,体量大约为阅文的一半。

下图中可以看出,阅文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在线付费阅读,收入占比超过80%;其次是版权运营,占比13.9%。

从销售额的增长来看,包括纸书在内的其他业务不断的萎缩,主要增长来源是在线阅读和版权运营。

版权运营方面,平台作家超过了7百万,作品超过1千万部;仅2018年上半年有60余部网络文学改编权授予合作伙伴,并且重点投资了《庆余年》和《黄金眼》网络剧,以及动漫《斗破苍穹》,《全职高手》等等。18年上半年的版权收入大幅增长103.6%,反映出了版权运营方面的发力,以及成长的潜力。

17年阅文的在线阅读收入34.2亿,比掌阅(15.7亿)的两倍还多些;同时阅文的毛利率(50%+)更是高出掌阅(30.21%)不少。合理的推测是在掌阅用户数量大约是阅文一半的情况下,付费率或人均付费金额和阅文还有差距。同时,由于阅文掌握了一些核心的独家作者和作品,在定价权方面有一定优势。版权收入方面,阅文更是拉开差距,几乎是掌阅的十倍:3.7亿VS0.37亿。进一步验证了在这个市场上,得内容者得天下。细心对比一下会发现,阅文有一些独家连载的小说,在掌阅平台上只能找到衍生的漫画,而腾讯系渠道上不仅有原著,动漫还有电视连续剧。

盈利能力来看二者也有很大差别,17年阅文实现了5.6亿的股东应占利润,而掌阅则是1.23亿,相差四倍有余。阅文的利润率为13.7%,掌阅则是7.3%,高下立判。观察二者的现金流还会发现,这是一个现金流相当不错的生意,二者的经营现金流都远高于利润,分别为利润的1.58倍和1.85倍,掌阅略高。

实际上,笔者发现一个巧合:目前掌阅的市值为76亿人民币,而阅文的账面现金储备为75亿;如果阅文将掌阅收购了,可以获得额外的用户流量入口,双方协同还可以省下一大笔内容采购成本,也不失为是个好选择;这也是优酷土豆整合的重要推动原因之一。当然,此说纯属作者主观臆测,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细看阅文集团,和掌阅的对比

传言是真的,腾讯吞下盛大文学成行业老大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5-01-27 07:57:00

网络文学的市场格局即将重新洗牌。

1月26日,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腾讯副总裁程武已经飞往上海,开启与盛大文学的整合。双方将成立一家新公司“阅文集团(China Reading Limited)”共同运作网络文学。

在整合之后,腾讯旗下的QQ阅读、创世中文网、云起书院,与此前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潇湘书院、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以及盛大文学旗下出版机构中智博文、华文天下等文学品牌都将通过新公司“阅文集团”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运营,腾讯文学CEO吴文辉和盛大文学前CFO梁晓东将担任联席CEO。

这也意味着,此前网络文学市场盛大文学、腾讯文学和百度纵横文学三家争霸的格局将被打破。腾讯联手盛大文学后,“腾讯系”将一家独大。

吴文辉重回“起点”

经历了从传闻到否认再到传闻四起,“靴子终于落地了”。

2014年11月6日,业界曾有消息称,腾讯敲定50亿元收购盛大文学。当时盛大集团高级总监诸葛辉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回应称,的确引入了新的战略投资者收购盛大文学,但对方是一家非上市公司。这让外界一度认为,盛大文学的收购方排除了BAT。

但到了12月5日,腾讯文学发给文学作者的一封邮件中显示,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正式以第三方渠道的身份接入腾讯文学。二者密切合作背后,暗示了腾讯文学收购盛大文学“只是时间问题”。

很快,到了今年1月,工商信息显示,盛大文学旗下多家文学网站已转至腾讯名下。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询工商资料看到,其中起点中文网的注册公司“上海玄霆娱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在今年1月4日变更为腾讯文学CEO吴文辉,该公司投资人(股权)由上海阅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阅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阅闻”)。

吴文辉曾任起点中文网董事长、起点中文网CEO,盛大文学总裁,他曾一手打造了中国网络文学商业模式、运行体系和版权拓展机制。但在2013年3月,吴文辉等起点文学创始人团队集体从盛大文学“出走”。

有人把起点团队的出走看作是一个经典的“盛大式问题”——“自上而下的集团意志与具体业务公司自主发展之间的碰撞”。而以性格刚烈著称的吴文辉和他的不少同伴,在经历百度、腾讯、阿里等一众互联网巨头投资者的追逐之后,最终选择了腾讯。

除起点中文外,盛大文学旗下“红袖添香”“潇湘书院”法人股东也变更为上海阅闻。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4年4月的上海阅闻法人代表为腾讯副总裁程武,去年9月,该公司的企业法人从上海挚信新经济一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深圳市利通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利通投资”)变更为深圳利通投资。

而深圳利通投资的出资人之一李慧敏,已在2014年11月12日变更为盛大文学的注册公司“上海宏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此前,该公司法人代表为盛大COO、陈天桥弟弟陈大年。有消息称,李慧敏为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员工。

盛大文学旗下网站一系列股权变更之下,不难看出,与腾讯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盛大文学已在今年1月被“腾讯系”正式接盘。

而在接盘背后,业内人士猜测,盛大文学新投资者为挚信资本等基金公司,腾讯为挚信资本LP(有限合作人),腾讯很有可能是从挚信资本等基金公司收购了盛大文学。

易观智库最新数据显示,盛大文学系6家原创文学网站约占网络文学50%市场份额,腾讯系的创世中文网与百度系的纵横中文网市场份额分别在12.8%、8.4%。腾讯联手盛大文学后,网络文学市场中“腾讯系”将一家独大。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接下来阅文集团联席CEO吴文辉和梁晓东将首先领导各自团队进行整合,包括迅速完成管理团队的组建和业务上的整合等,此后再共同带领阅文集团进行相关业务的开展。

在完成整合后,未来将会立足于网络文学业务,利用自身拥有的内容储备、作家作品、跨终端产品等优势,与游戏、动漫、影视等跨行业的泛娱乐业务进行更多的IP合作与联动。

从盛大集团的角度来说,转型投资控股平台的大方向已经敲定,把两度IPO未果的盛大文学业务交给腾讯后,盛大集团已经开始关注互联网领域投资和发展机会。

“我们会继续对盛大文学业务保持信心,也相信他们(新投资人)会继续保持盛大文学的成熟管理。”诸葛辉此前对本报记者称,并非简单地把盛大文学出售了,而是继续把优秀的人才队伍和管理经验留在里边。”

用户、大神级作者、明星IP(知识产权)被外界视作盛大文学的核心价值,易观智库分析师姚海凤此前对媒体表示,“盛大文学整个体系有10年历史,在内容和用户方面都比较优质。腾讯投资之后,腾讯文学通过已有的移动端和PC端的渠道,在泛娱乐产业链上将会有更大的作为。”  

在腾讯内部,文学业务作为腾讯互动娱乐旗下的实体业务平台之一,同腾讯游戏、腾讯动漫和“腾讯电影+”一起被称为腾讯集团布局泛娱乐战略的“四驾马车”。其中,文学是整个泛娱乐产业链条中的上游,除了直接产生价值之外,其IP拥有多样化的版权衍生和二次变现价值。

将盛大文学版权内容与腾讯整合,一个优势是来自腾讯的海量用户,这样的用户群带来的是更广泛的需求和品类的延伸;此外,腾讯有着强大的IP开发门类,游戏、影视、音乐、动漫等一系列产业链能够给文学带来丰富的衍生产品和周边的开发价值。”

而此前吴文辉在2014网络文学行业峰会上表示,腾讯文学的发展方向为“全阅读生态”,包括了一个大渠道的原创聚合平台、一个2.0版的原创生态以及一个泛娱乐开发的完善的IP运作系统。

特别是伴随着优质内容版权稀缺,明星IP价值上涨,业内人士认为,为实现文学价值的拓展和延伸,各厂商都需要扩大自己的竞争实力,以优质内容为先导,重点发力版权的多元开发,以明星IP为中心,打通整个互动娱乐产业链,发展粉丝经济,从而在竞争中突出重围,迅速抢占市场。

腾讯音乐被“锤”后,“网文霸主”阅文如何突破版权垄断?

原标题:腾讯音乐被“锤”后,“网文霸主”阅文如何突破版权垄断?

7月29日,阅文集团与王者荣耀合作的王者荣耀文学共创活动——“妙笔计划”开启。此次计划,标志着阅文集团的“大阅文”战略正在加速落地,并进入新的阶段。

可以发现的是,从今年6月份公开后,“大阅文”战略屡屡出现在阅文的公开场合当中。为什么阅文对这一战略如此重视?“大阅文”战略对于阅文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网文行业马太效应显著,阅文独占鳌头地位

现在看网络小说,你会在什么平台上看?

虽然说“盗版平台千千万”,但让你突然提起一家网文平台,大部分人的答案应该都会是起点。作为阅文旗下的网文平台,起点在网文行业之中的地位无法动摇。

为何这么说?华安证券在针对阅文集团的研报中提到:“截至2020年12月,阅文拥有作家超过900万名,占网络文学行业作家总数约52.94%”。

掌握着超半数的网文作家,这意味着阅文几乎掌握了网文行业发展的“命脉”。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网文集团拥有超过1390万部作品,作品覆盖了200多种文学题材。

庞大的内容库,让阅文控制着大量优质网文IP。截至2021年7月30日,百度小说搜索风云榜排名前十的小说中,其中6本书的作者均为阅文旗下起点平台的签约作者。

大量作者为阅文源源不断的生产优质内容,从而吸引大量读者;读者们的付费阅读将能为阅文提供资金;最终阅文将能够借助这些资金设立激励机制,促进作者生产优质内容,并吸引更多优质作者入驻。

同时,背靠腾讯,庞大的流量池为阅文提供了远超其他平台的引流能力。借助腾讯系的渠道,可以说所有的腾讯用户几乎都是阅文潜在的核心阅读用户。

良性的创作循环,将阅文推上了网文行业的头部位置。拥有大量优质内容的阅文,让读者、作者们“想走也走不了”。

当一家企业在行业当中的话语权越来越高时,其对于上下游的影响力也将越来越大。但当它想“一手遮天”时,冲突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

2020年5月份,阅文经历了一次巨大动荡。引发这次动荡的原因来源于微博一位叫Bearry世界的博主爆料,认为阅文与作者签约合同沦为“奴隶合同”。

网文作者们的愤怒不是一朝一夕的,但当阅文拥有的作者数量越来越多时,平台自然会愈发强势,而作者们将逐渐趋于劣势。

问题就在于网文作者都涌向了阅文,原因无他,阅文拥有的用户体量、资金实力确实能够为网文作者带来金钱收入。

最终,阅文集团身上的马太效应愈来愈强,几乎已经成为了网文领域的“腾讯音乐”。

反垄断风波下,阅文正在寻找破圈“密码”

既然已经处于行业顶端,为什么阅文还要推出“大阅文”战略?

从整个网文IP开发的链条看,网文、漫画、动漫、游戏、影视、周边等各环节之间长期处于割裂状态。最后产生的现象是口碑炸裂、人设打架、剧情割裂……最终优质IP失去了本来拥有的价值。

“大阅文”的战略,就是要打通链接各个环节之间的阻碍、割裂,最终构建一条完整的IP生态链。

文化产业,历来就是“唯IP至上”,而在中国网文行业,也一直存在着“有优质内容IP就有了金山银山“的共识。但如何用好、如何做,却至今未有定论,出现最多的只有“改编之后口碑炸裂”的失败案例。

“大阅文”战略,就是阅文想要改变、摆脱行业现状的一次尝试。其将要解决的是IP开发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脱节与割裂,最终保证IP利用率的最大化。

以漫改为例,从2018年与腾讯动漫开始尝试批量网文IP漫改的合作后,大量优质的漫改作品涌入了市场当中。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开始,每年都有超过40部漫改作品冲入腾讯动漫付费Top100排行榜当中。

得益于“大阅文”战略,网文到漫画之间两者不再是割裂状态,从IP筛选、与原著作者讨论到优质创作团队,阅文通过与腾讯动漫的深度合作,让优质的网文IP实现了长期稳定的输出。

“大阅文”战略所做的,或者说是阅文所在做的,就是想要将传统的“小作坊”式IP改编模式,实现工业化的升级改造,最终让IP改编变成一条工业化生产链,能够大批量的将优质IP转变成漫画、动漫等其他内容形式,最大化IP价值。

在这一战略下,优质内容、创作者将会是核心,这正好符合“IP至上”的根本逻辑。而“大阅文”战略,将帮助阅文弱化“网文”这一头衔,最终向着“迪士尼”这类内容巨头的方向发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反垄断风波之下,手握大量版权的阅文或许也可能遭遇监管风险。

而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份,阅文就曾因为收购新丽传媒而被监管机构依据《反垄断法》处以了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但这并不能阻止网文行业持续向头部企业集聚的现状。

如今的网文行业现状与音乐行业非常相似,音乐行业里的版权争夺,对应着网文行业里对优质作者及版权的争抢。

无论行业如何发展,版权作为网文行业的基础,其决定了一家企业未来能够前行的距离。但当大部分资源落入一家企业手中,行业业态将可能化为一潭死水。

现在的网文行业正是如此,阅文作为网文行业的领头者,几乎牢牢掌控了国内网文行业的版权命脉。如若监管风暴真吹到网文行业,阅文无疑将会是最先被敲打的对象。

是否有规避的办法?在对腾讯音乐的处罚决定书中,有一条针对音乐版权独家授权的规定值得注意。《决定书》中规定,平台与独立音乐人的独家合作期限不得超过三年,与新歌首发的独家合作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这一规定从根本上将平台的独家版权权力进行了限定,而放在网文行业上似乎也能适用,当同时可以针对行业的独特性来进行一些变更。如作者的版权不能归网文平台所有、平台与作者的合作期独家合作期不得超过三年……

总的而言,这些措施将激励网文行业的参与者们探寻新的发展方向,最终将行业带向良性发展,曾经在版权上投入的大量资金将能够用于产品研发、作者支持、服务升级等其他价值增长环节,探寻出行的商业模式。

因此,如若监管重拳真的伸向阅文之时,短期来看,对于阅文而会在舆论、资本市场上造成一定的冲击。

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归根结底,“大阅文”战略的核心逻辑,就是提升对优质IP的成功利用率,这意味着这一战略将能够促进网文行业的长期演变,而阅文作为战略的推行者,最终必然将受益匪浅。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标签: 明星 未来 游戏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