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图像小说)
《东方快车谋杀案》图像小说版改编自“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传世经典《东方快车谋杀案》,由德国插画家本杰明·凡·艾格尔斯巴格改编,中国漫画家、绘本画家蔡峰绘画,以精美图片再现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东方快车谋杀案”的现场,疑点一点一点抽丝剥茧借由图片叙述的方式展开。
《东方快车谋杀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代表作之一,也是阿婆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
一九三七年的冬天。午夜过后,一场大雪迫使“东方快车”停了下来。往年这个时候空荡荡的豪华列车,这天却出奇地拥挤,处于满员状态,但第二天早上发现少了一名乘客。一个美国大亨死在了他的包厢里,身中十二刀,可他包厢的门是反锁着的。大侦探波洛立即在这辆因大雪而与世隔绝的列车上进行了调查……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的著作英文版销售量逾10亿册,而且还被译成百余种文字,销售量亦逾10亿册。她一生创作了80部侦探小说和短篇故事集,19部剧本,以及6部以玛丽·维斯特麦考特的笔名出版的小说。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第一部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战时她担任志愿救护队员。在这部小说中她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小个子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格,成为继福尔摩斯之后侦探小说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侦探形象。1926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写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罗杰疑案》(又译作《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1952年她最著名的剧本《捕鼠器》被搬上舞台,此后连续上演,时间之长久,创下了世界戏剧史上空前的纪录。
1971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得英国女王册封的女爵士封号。1975年,英格丽·褒曼凭借根据阿加莎同名...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的著作英文版销售量逾10亿册,而且还被译成百余种文字,销售量亦逾10亿册。她一生创作了80部侦探小说和短篇故事集,19部剧本,以及6部以玛丽·维斯特麦考特的笔名出版的小说。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第一部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战时她担任志愿救护队员。在这部小说中她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小个子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格,成为继福尔摩斯之后侦探小说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侦探形象。1926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写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罗杰疑案》(又译作《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1952年她最著名的剧本《捕鼠器》被搬上舞台,此后连续上演,时间之长久,创下了世界戏剧史上空前的纪录。
1971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得英国女王册封的女爵士封号。1975年,英格丽·褒曼凭借根据阿加莎同名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改编的影片获得了第三座奥斯卡奖杯。阿加莎数以亿计的仰慕者中不乏显赫的人物,其中包括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法国总统戴高乐。
1976年,她以85岁高龄永别了热爱她的人们。

循环谋杀案
在我第三次从审讯室苏醒时,手腕上的手铐已然磨出了鲜血的痕迹。透过玻璃窗,警探陈默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他的眼神像一道锋利的手术刀,仿佛想要将我剖开。
“来吧,林深,这一轮你又打算如何自辩?”他推过来一叠照片,影像中皆是同一名女子——她那扭曲的脖颈、扩大的瞳孔,以及在惨白皮肤上异常显眼的朱砂痣。
这一幕已重复了七次。每次醒来,我都会想起自己身处警局,面前是关于这桩命案的卷宗。死者苏棠,是我的大学同学,而她的死因竟是密闭空间中的谋杀,所有证据皆指向我,指纹、监控画面、凶器上的血迹。
我第一次被捕时,愤怒地抗议冤屈。然而,当陈默播放监控录像时,屏幕上那个穿着我外套的男人正将匕首刺入苏棠的胸膛。第二次,我试图逃脱,却在巷口被巡逻的警察拦住。到了第三次,我开始细心剖析每一个细节,意识到每次醒来,卷宗里的死亡时间都比上次提前了整整一小时。
“案发当晚,你在做什么?”陈默又一次问我。
我盯着照片中苏棠手腕上的朱砂痣,突然忆起上周同学聚会上,她曾悄悄给我递过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救救我,有人在篡改时间。”当时我以为她只是醉了,如今再想,聚会结束后她坚持让我送她回家,却在半路竟然改变了主意,独自走进那栋公寓。
“我想见法医。”我握紧拳头,指甲深入掌心,心中暗自发誓要重新查看苏棠的遗体。
“尸体已被火化。”陈默挑眉回应。
这一刻,我全身的血液似乎都冰冷了。第七次循环,尸体却早已被火化。更离奇的是,每次循环中我发现陈默的警号都有变化,第一次是0713,第二次是0714,现在已变成0719。
“你早就知道我在循环,对吧?”我忽然问道。
陈默沉默了片刻,从口袋中掏出一枚古币。那硬币正面印有“永乐通宝”,反面却刻着一行小字:“当时间成为囚牢,唯有死亡能打破循环。”
就在这时,审讯室的灯光骤然熄灭。黑暗中,我听见陈默的声音在我耳边低语:“欢迎来到第八次循环,林深。这一次,你准备好扮演凶手了吗?”
当灯光再次亮起,我低下头,发现自己手中紧握一把沾满鲜血的匕首。而透过玻璃窗外,陈默的警号已变为0720,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我究竟是谁?陈默又在策划怎样的阴谋?苏棠口中那些篡改时间的人又是谁?以及那枚神秘古币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秘密?在死亡的循环中,我是否真的能够找到真相,结束这恶性轮回呢?
复杂悬疑的双重叙事
复杂悬疑的双重叙事——《喜鹊谋杀案》
片名Magpie Murders (2022)。
本剧是一部巧妙构思的侦探小说模仿作品,改编自畅销作家安东尼·霍洛维茨(Anthony Horowitz)2016年同名小说。安东尼·霍洛维茨亲自为六集故事撰写剧本。
故事是一个案中案,苏珊·赖兰(Susan Ryeland)是侦探作家艾伦·康威(Alan Conway)的编辑,康威以他的侦探阿提库斯·潘德(Atticus Pünd)系列小说而闻名,这些小说深受读者喜爱,但与他合作却非常困难。
书迷们迫不及待地期待着康威最新的小说,据传这将是他系列中的最后一本,但当苏珊阅读手稿时,她发现它还没有完成。
她前往康威的家取回最后几章时发现他已经死了。为了找到最后一章的下落,苏珊开始了自己的调查,并发现这本小说可能是基于真实事件写成的,导致有人谋杀了康威。
阿提库斯·潘德的故事深受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的影响,尤其是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的故事。
与克里斯蒂的许多作品一样,《喜鹊谋杀案》发生在一个田园诗般的英国乡村,谋杀案发生在一座豪宅中,里面住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是潜在的嫌疑人。
阿提库斯·潘德明显是以赫尔克里·为原型,他们都是超然冷静的外国侦探,名义上是私人侦探,但通常花时间做公益工作帮助警方解决谋杀案。
潘德和波洛都有一个缺乏智慧和好奇心的友好“助手”,这进一步突显了大侦探的才华。潘德和波洛都有一个经常协助他们的警察,波洛是与贾普(Japp)探长一起出现,而潘德则是与丘伯(Chubb)探长一起出现。其中丘伯的名字,用潘德的德国口音说出来,听起来非常接近贾普的名字。
《喜鹊谋杀案》的名字出自英国童谣,童谣名字是《喜鹊童谣》(Magpie Rhyme)或《数喜鹊儿歌》(Counting Magpies)。它起源于英国民间故事,用来观察到的喜鹊数量来关联吉凶。
One for sorrow, two for joy.
Three for a girl, four for a boy.
Five for silver, six for gold.
Seven for a story yet to be told.
这首童谣在英国和其他讲英语的国家流传广泛,被用于娱乐,要注意,这只是童谣,并没有科学根据。
本剧一共6集,每集都会出现一些喜鹊的画面。
每次喜鹊出现的数量与剧集编号相对应。
就会发现,没有哪里比英国乡村更危险的了。
侦探作家艾伦·康威靠着模仿阿婆风格,写出八部畅销侦探小说而变得极其富有。
小说的主角是德意志天才侦探阿提库斯·潘德,他从郡县到丘陵,解决了一系列看似不可能破解的案件。
就在艾伦·康韦即将完成最后一部阿提库斯·潘德小说时,自己却遇害了,看来,英国的乡村,真是个危险的地方……
自从埃德加·爱伦·坡创造了现代侦探小说以来,悬疑作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方法来保持这一流派的兴奋与吸引力。
为了不断挑战读者的智力和推理能力,他们尝试着创造出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情节,如不可能的密室杀人案或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设置谋杀案,例如中世纪的修道院、韩国军事基地甚至是网络空间。
然而,在当今悬疑文学的发展中有一个有趣趋势,元悬疑开始兴起。元悬疑可以被描述为一个谜团中的谜团,它不仅仅是关于犯罪案件的解决,更是涉及到对现实和虚幻边界的挑战。
元悬疑作品可能会穿越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层面,将读者带入迷幻和离奇的境地。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关于找出凶手或揭示真相,而是通过引导读者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挑战他们的观念和推理能力。
在元悬疑中,作家们巧妙地将多个谜题交织在一起,使整个故事成为一个复杂而令人着迷的迷宫。读者被引导着寻找线索、揭开层层谜团,并思考隐含在故事背后的更深意义。
"没有结局的侦探小说有什么用?”
本剧打破了传统推理小说的惯例,故事情节穿越书内书外,将两个故事合二为一。
潘德致敬波洛的同时,故事又借助苏珊·赖兰向马普尔小姐致敬。
书外的故事设定在现代,讲述了作家之死,书内的故事就是《喜鹊谋杀案》本身,这本书是康威正在写的的侦探故事。这种双重叙事结构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层次的体验。
改编成电视剧后,叙事风格有所改动。
小说的第一部分是虚构的《喜鹊谋杀案》,然后是苏珊的故事,最后以小说的残篇结束。
但是照搬小说格式可能会让观众感到困惑。于是在电视剧中,两条线索交织并进,苏珊对康威死亡的调查与潘德对玛格纳斯·派伊爵士死亡的调查一同推进。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写成的,往往从苏珊的视角来探讨。剧中拓展了康威的故事,让观众逐渐了解他的喜好和行为。康威在别人眼中有才无德、尖酸刻薄,但通过他的行为则可以看出另有隐情。
故事的精彩之处在于,随着每个虚构角色的演变,现代角色的动机也发生了变化。
书内书外的故事交织在一起,让观众在每个转折点都无法猜对。
这种双重叙事结构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和深度,同时也将观众引入一个迷人而扑朔迷离的世界,挑战着他们的推理能力和观察力。
《喜鹊谋杀案》在探索小说的双重故事线时表现得非常出色,巧妙地将各种转折和变化融入到派伊爵士和康威的死亡之中,呈现出一幅错综复杂而又引人入胜的画面。
苏珊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有关康威小说的答案,而与此同时,剧情也提供了一个平行的轨道,让观众看到潘德试图解决康威小说中的谋杀案。
尽管故事套故事的结构本可能变得过于复杂,让观众难以跟上,但是在《喜鹊谋杀案》中,这一难度被很好地处理。两个叙事在影片中得到了和谐共存,编织出一个扣人心弦且耐人寻味的故事网,既满足了观众对于悬疑推理的期待,又给他们带来了跌宕起伏的观影体验。
相关资讯
喜鹊谋杀案(同名英剧原著)
2022-08-08 17:53:19 同名英剧2022年2月10日播出。史无前例,横扫日本五大推理榜单,均以绝对优势荣登NO.1宝座。当编辑苏珊·赖兰拿到艾伦·康威最新作品的初稿时,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本小说不同于......
上篇:无剧透点评
下篇:谍战逆袭:我的代号铁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