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震撼!中国军事文化网络主题论坛开幕
“强军尚武,有你有我!”2017年12月23日,为进一步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主席关于互联网和强军兴军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新时代互联网治理与管控,网络强国、网络强军,拓展军事文化传播,助力强国强军发展,由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网络研究中心及北京华钺智库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军事文化网络主题论坛在北京香山颐和宾馆举办。军内外军事外宣专家、涉军媒体,军事文化相关产业和社会的250余名代表将参与此次论坛。
参会来宾阵容空前。本次论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军内人士、政府人员、专家名人、网络媒体资深从业人员踊跃参与,期望能够为推动中国军事文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参与论坛发言和互动的顶尖专家约20余位,涵盖互联网、军事文化、经济、战略、装备体系建设等各学科各领域。中央电视台原副台长高峰、全国十佳制片人曹剑、中央新影集团微电影发展中心主任郑子、著名表演艺术家杨在葆、祝延平、臧金生、北京微电影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等影视界名人的出席体现了论坛的社会影响力。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网络舆论局、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新华社军分社及其它单位也派遣相关代表参与这次盛会。
论坛主题贴近现实。论坛讨论议题借由互联网、人工智能、意识形态等热点话题,引出新时代如何做好网络强国强军建设,“互联网战略下的世界格局”“网络舆论战刻不容缓”“人工智能冲击波给军事带来的思考”“军事文化在军事游戏中的缺失”“以‘星融网’助推新时代的网络强国强军建设”“意识形态斗争渗透下的群体性问题”“军事文化在军事游戏中的缺失”等一系列命题。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会长程宝山中将通过“互联网九问”,提出了如何研究互联网,如何着眼于强军,让互联网为强军梦、中国梦服务的问题,引起了与会媒体和专家的广泛共鸣和思考。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同志表示:“程会长的互联网九问,知识不旧、思想不老,精神更年轻”!程会长强调,举办此次论坛的目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网络军事文化的特点规律,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和特性,传播强军文化、凝聚强军共识、助力强军实践,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热点问题现场回答。针对“普通网友应该如何配合国家打好网络战?如何让敌人陷入网络时代的人民战争汪洋大海?”“日本未来会不会变成一个军国主义国家?日本国内的右翼反华势力到底有多强大?”“当前互联网上看似一片平静,但在很多人看来其实是硝烟弥漫,如何解读这种表面平静与暗流涌动的关系?”等二十多个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饶洪桥少将、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网络研究中心主任杜文龙、公安部反恐专家李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成员崔金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云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学者洪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建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吕耀东、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院专家王键、中国社会科学院海疆问题专业研究者王晓鹏、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部副主任研究员金柏松和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戴旭教授用近四个小时的时间与现场嘉宾和网友进行互动交流。有现场观众在会后动情地说:“嘉宾发言和互动给我们带来的就是一次次震撼!一次次感动!”会后大批观众纷纷对嘉宾展开“围追堵截”,争相向平时只能在广播电视中见到、听到的专家“求同框”“求合影”。
网上网下密集互动。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网络研究中心预先通过新浪微博、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社交媒体平台广泛征集了热心网友的提问,并在悟空问答等平台建立了互动提问专题,仅悟空问答平台互动提问专题在23日当天访问量就突破了40万。而现场嘉宾对网友和观众提问一一进行回答。嘉宾们以诙谐的语言、深刻的思考、严谨的逻辑、真挚的感情进行的回答,在网上网下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国内著名军事文化企业铁血网CEO蒋磊在会后用三个“最”来评价论坛:“组织最严密、会场最严肃、秩序最好的主题论坛!”
广纳贤才深化合作。为进一步充实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的专家队伍,本次论坛的一个重要议程就是为专家顾问颁发聘书。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姚文怀少将代表研究会宣布了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任命名单,杜文龙被聘请为网络研究中心主任兼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与会领导为杜文龙、单光鼐、徐勇凌、刘兴亮、崔金生、洪源、金柏松、李伟、李绍先、梁云祥、罗旭、吕耀东、王键、王建民、王晓鹏、康录发、安庆军等十七位专家及中央新影集团微电影发展中心主任郑子、著名表演艺术家杨在葆、祝延平、臧金生等四位影视界名人颁发了聘书。为进一步深化与优秀军事文化企业的合作,北京华钺智库与新浪网及铁血网在本次论坛上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饶洪桥少将、新浪网邓庆旭副总裁、铁血网CEO蒋磊作为代表出席了签约仪式。
平台丰富广泛参与。本次论坛得到了众多媒体的广泛参与。湖北卫视《长江新闻号》、东南卫视《东南军情》、深圳卫视《关键洞察力》、广东广播卫视《全球零距离》、东方卫视《防务新时空》、凤凰卫视《中国战法》会为论坛做专题节目报道;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中国军视网、中央四套“中国舆论场”、中国网、新浪、网易、环球网、腾讯、爱奇艺、一点资讯、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将本次论坛进行视频直播;中国军网、中华网、中国网、腾讯网、铁血网、新浪网、网易、爱奇艺、今日头条、悟空问答、微信公众号“东南军情”都为本次论坛制作了专题页面。 以“强武堂”系列官方账号为代表的数十个自媒体账号分别对论坛进行了实时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本次论坛的视频在当天播放量已达到数百万次,同时在线观看人数突破十万人。在23日晚九点半,东方卫视和湖北卫视的专题节目便与观众见面了。大批不能到现场的网民通过各平台“感同身受”,纷纷参与到论坛的活动中来,并表示要踊跃参与2018年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举办的活动,为“强军尚武”增光添彩。

军事论坛丨紧扣作战筹划关节点发力
作战筹划是与作战对手博弈的“先手棋”,也是作战指挥艺术的集中体现,更是达成作战目的的关键。当前,战争形态正由信息化向智能化演变,对作战筹划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作战筹划加速向“网络+智能”的方向发展。面向未来战争,只有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藩篱,紧扣新兴领域筹划、动态联合筹划、战中实时筹划等关节点发力,才能把握战场主动权,实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更加注重新兴领域筹划。以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军事应用为关键的新兴领域,不仅拓展了新的作战空间领域、引发武器装备革命性变革,还推动了战争形态、作战方式、制胜机理发生重大变化,已成为大国竞争的战略高地、未来战场制胜的关键因素、新质战斗力生成的增长引擎。正如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说的那样,胜利只向那些能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而不是向那些等待变化发生才去适应的人微笑。只有在“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抓住它、顺势而为,才能够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海湾战争期间,尽管伊拉克拥有大量坦克和装甲车,数量和人员上都不落下风,但在太空、电磁、隐身、精确制导技术等新兴领域,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存在巨大“维度”差,交战时伊拉克不得不陷入“耳聋眼瞎”的被动挨打境地。为此,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应积极转变观念,作战筹划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陆、海、空等作战空间,而应更加重视太空、深海、网络、极地及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将作战筹划的重心由以单域协同式叠加增能为主向各领域要素间的跨域协同与融合为主转变;由以传统陆战、海战、空战的方式为主向太空战、网络战及无人集群战等新型作战样式运用为主转变;由以军事力量博弈为主向军事及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手段混合使用为主转变。此外,要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防止敌技术突袭和降维打击,并且要筹划以己方新域新质力量当“拳头”“奇兵”,击敌要害、破击体系之法。
更加注重动态联合筹划。“无战不联”“无联不胜”,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且重心“下沉”趋势明显,正由战役层次逐步向战术层次延伸。遂行联合作战,应当先有联合的力量。根据战场态势和任务需求,将各军兵种标准化、通用化作战功能模块,灵活拆分组成“即插即用”的联合部队,已成为世界强国军队通用的做法。如美军在伊拉克战争的第二次费卢杰战役中,从陆军与海军陆战队抽组编成的联合战斗队,就分别来自不同地区、担负不同任务,仅在战斗打响前几天才集结到一起,但是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可以预见,这种依任务、时段需求在多域作战空间按“订单”抽取、“积木式”临机拆分组合的动态“捆绑”的联合力量,将成为未来作战筹划的主体。为此,一方面,应根据上级指令依托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及时链接广域分布的各军兵种任务部(分)队指挥机构,动态组成“空间上分散、指挥上集中”的联合指挥所。各指挥要素依托实时共享的情报信息,按照标准化指挥流程,多级异地同步进行联合作战筹划,并及时互商、互补、互联,合理分配作战任务、周密组织作战协同、协调使用作战资源,实现各军兵种作战力量整体运用、各作战行动一体设计、各作战域作战要素一体联动。另一方面,联合作战虽强调军种地位平等,但并不是所有时段都是“联袂主演”,要根据作战任务、作战阶段、作战目标的不同,及时切换联合作战筹划的“主角”,如登陆作战中,海上输送与防卫、陆上作战阶段分别以海军、陆军任务部队指挥机构牵头为主进行筹划,而其他军种予以配合等,确保各军种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发挥得以衔接延续、互相叠加,从而实现作战筹划效益最大化。
更加注重战中实时筹划。未来作战,战场信息海量交织、新质力量隐秘不定、作战手段先进多变、攻防对抗更加激烈,使得作战盖然性和不确定性更加突出。“枪声一响,再好的应对方案作废一半。”预先筹划制订的方案即使再完善,也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作战筹划亦是如此,要因敌而变、因势而变、实时更新、随时管用,方能将筹划优势转为行动胜势。一方面,突出快速筹划。要实现在筹划上高人一筹、先人一步,关键在于运用智能化技术。不仅要运用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智能分析技术及时处理海量数据,准确判明战场变化情况,实时更新态势图,迅速定下处置决心,还要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类脑智能等先进技术以及战法库、模型库和规则库,及时修案、评案、定案并调整行动计划,短时间内生成数据化调控指令,确保筹划结果能够赶得上变化;同时,要始终强调指挥员主导地位,约束智能系统自主范围,坚持“人在回路”,实现指挥艺术与机器智能深度融合。另一方面,着眼未来筹划。随着作战节奏加快、作战复杂程度增加,战术兵团以下层次在传统战中筹划时的重心往往忙于应对当前战场态势,无法持续推动对后续作战阶段行动的精心运筹和谋划、持续推动作战进程向有利于自己设计方向发展、持续推动精确筹划到底到边。为此,可考虑由基本指挥所负责当前作战阶段筹划指挥,而预备指挥所承担未来作战行动设计,并不断滚动接力筹划,从而能够衔接正在执行和未来将要执行的方案、计划,有效适应部队执行情况和环境的变化。
军事论坛丨进一步释放国防和军队改革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深入解决长期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随着这一轮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我军建设步入换挡加速、提高质量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把握新体制下军事系统运行特点要求,坚持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充分释放改革的强军效能。
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思想的禁锢是改革的最大障碍。推进改革,首先要抓住思想解放这个根本。这些年,我军建设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不把思想从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就容易进退失据,很难在工作中打开局面。应当充分认清,改革不仅仅是体制、装备和技术的升级,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理念的转型。换脑筋最难,但再难也得换。这是改革提出的强制性要求,是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如果还是囿于老体制、陷于老套路,过去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那就不仅不能促进新的体制优势向制胜优势转化,甚至还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状况。效能蕴藏于事物内部的系统中,不经深入挖掘、深层解锁,就得不到充分释放。把新体制的结构力充分转换为创造力、战斗力,实现改革效能的“理论值”,并非易事。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转并行,积极挣脱陈旧落后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的束缚,敢于谋新策、出新招、走新路,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推进我军各项建设。
进一步加强协调联动。国防和军队改革涵盖多项改革内容、多个结构要素、多级系统层次,要形成强大合力和整体效能,离不开各项改革举措配套衔接、协同共振。改革越往纵深推进,越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把握好改革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加强节奏统筹、任务衔接、配套保障,加强跨部门、跨领域、跨军地工作协同,提高改革整体效果。这就要求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的关系,做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衔接,既要打通“最先一公里”,也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还要打通“中梗阻”,确保整体联动;要求把握主次关系,区分轻重缓急,对关系备战打仗全局、涉及体系运行关节、有利于提升官兵获得感的举措,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要求充分发挥法治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坚持改革和立法衔接协调,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积极稳妥推进,效能在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基础上持续激活增长。尤其要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效能,改变一味靠开会发文、领导讲话、派工作组抓工作的习惯做法,做到权由法授、权受法限、人受法约,不论是出政策、作决定,还是日常工作运转,都能够依法高效运行,做到有理有据、于法周严、于事简便。
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投入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对军事系统运行提出更高要求。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就是要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理念来推进解决军事系统运行不畅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军理念和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探索军事治理实践、提升军事治理水平,必须不断优化同新体制相适应的工作运行机制,持续完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在全局统筹中构建坚决有力的执行机制、立体全面的监督机制、规范科学的问责机制,切实避免各部门各环节工作相互矛盾、衔接不畅、职责不清、关系不顺、权力不受约束等问题,促发军事治理体系能力的整体涌现。要主动适应改革后我军建设管理模式的深刻变化,积极推进以效能为核心的军事管理革命,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对战争、国防、军队事务进行科学安排和高效处置,确保降低我军建设成本,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率,增强我军战斗力。
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如今,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但是,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产生,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倒逼着、推动着我们不断把改革向纵深推进。比如,“五多”问题有所遏制,但有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分散了官兵精力,影响新体制效能。对此,必须下决心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说的与做的、对上与对下、当前与长远一致起来,增强工作贯彻力执行力,多做实实在在管用的事,不干辛辛苦苦不打粮食的活;下决心破除繁琐哲学、文牍主义等陋弊,做到程序简化、会议简短、发文简洁,提高办事效率,实现高效运转;下决心改变作决策凭经验、靠感觉,抓工作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等不良做法,多搞“喷灌”“滴灌”、防止“大水漫灌”,做到精准谋划、精准规划、精准部署、精准落实、精准检验。改革是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未有穷期。锚定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大兴调查研究,加强创新突破,抓住窗口期,跑出加速度,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加快实现“质”的跃升。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
相关资讯
军事论坛丨加强军事理论转化运用
军事理论转化的水平决定着军事理论工作的实效。当前,军事理论研究中不够重视理论转化、理论研究与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军事理论转化率较低等问题,仍然是制约军事理论研究水平提升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