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亲爱的故乡
2025-04-29 10:16:15
新华悦听,值得一听。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大学生品读人吴泽敬。
长这么大,不管走到哪里,永远觉得老家的日出日落那么动人。一缕炊烟直上,伴着声声鸡鸣,在各种锅碗瓢盆以及牲畜哼叫的交响曲中,开启充实又安静的一天。这是爸爸给我形容的他的童年,但作为一个00后的大学生,我却鲜少见到这样的景象。如果有小朋友想了解过去,大朋友想回到童年,不妨翻开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这本《致我们亲爱的故乡》一探究竟。
这本书的作者田菾,可是绘本界的“大神”级人物!她的《那山那人那狗》,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乡村的质朴与温暖,就像一碗热气腾腾的农家小炒肉,让人回味无穷。还有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插画版,把祖孙间的深厚情感和田园生活的悠然展现得淋漓尽致,就像一杯清甜的蜂蜜水,滋润心田。
虽然田菾是杭州人,但这本书里描绘的故乡场景,满满的都是我们共通的回忆!文字不多,却靠着一幅幅插画,把故乡的模样深深印刻在我们心上,就像妈妈做的饭菜,简单却充满家的味道。
这本书采用了水彩画法,色彩柔和又温暖。比如画里的田野,就运用了大片金黄的暖色调,水彩的晕染让麦子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远处淡蓝色的山峦若隐若现,层次非常丰富。老屋则是用了沉稳的棕色和灰色为主调,细节处的笔触把斑驳的墙面、陈旧的瓦片都展现的栩栩如生,让人一眼就回到过去,就像翻开了尘封已久的相册,回忆瞬间涌上心头。
翻开绘本的第一页,作者写到:“献给所有经历过我们这一代童年的人”。但我觉得,这个绘本就像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香,每个年代的人都能从中品出不同的滋味。
对于80后来说,绘本里的场景和元素,比如老屋、老树、质朴的乡村生活,可能就是他们童年的“快乐星球”,能让他们瞬间回忆起儿时的点点滴滴,想起那些在故乡度过的纯真岁月,满满的都是熟悉感和亲切感。
而对于其他年代的人来说,虽然成长环境或许不同,但人们对故乡的眷恋、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是共通的。年轻人可能会从绘本中感受到一种对过去简单生活的向往,体会到在快节奏现代生活中缺失的宁静与温情;年长者则可能会通过绘本,回忆起自己曾经的年少时光,想起故乡的模样和童年的趣事。所以无论哪个年代的人,都能在这本绘本里找到触动内心的情感共鸣。
继续翻开下一页,映入眼帘的除了一幅画之外,还有简短的几行字,作者写道:“很多人的心里都有个故乡,珍藏着童年时,在老家度过的一年四季,那些回不去的岁月,简单的生活,平凡的温情融于自然之中的美是多少人的幸福回忆。”
如果让我来描述这幅画面,我想我会说:“在小女孩的记忆深处,故乡的老屋是最温暖的港湾。老屋的院子里,有一棵开满白花的老树,树干粗壮,枝丫肆意伸展。小女孩常常坐在树下,身旁趴着那只名叫阿黄的小猫,一人一猫安静相伴。
春天,微风拂过,白色花瓣簌簌飘落,小姑娘会追着花瓣嬉笑奔跑;夏日,蝉鸣阵阵,她会在树下听奶奶讲古老的故事;秋来,落叶纷飞,她会捡起叶子夹在旧书里;冬临,白雪覆盖,她会望着老树,盼着来年花开。如今,小姑娘已远离故乡,可那老屋与老树,始终是她心底最柔软的牵挂。
其实对于很多像我一样的00后的朋友来说!绘本就是从小陪我们长大的铁哥们儿!谁的童年没看过《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子和大兔子互相较劲儿表达爱意的场景,简直治愈满分!还有那个调皮鬼大卫,在《大卫不可以》里各种闯祸,是不是像极了小时候撒欢儿捣乱的我们!这些绘本,满满装着我们童年的欢笑和成长的足迹,就跟《致我们亲爱的故乡》一样,值得一遍又一遍细细回味。
朋友们,要是你也有过被故乡回忆“偷袭”,被童年画面暖到心窝的时候,这本《致我们亲爱的故乡》绝对是你的“心头好”!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轻轻一转,就能打开藏在心底那扇落了灰的门,带着我们穿越回最纯真的小时候,感受那份最纯粹、质朴的感动。
这书的妙处还不止于此!它可不单单是自己看的宝贝,更是亲朋好友间情感交流的神器!拉上爸妈,一起顺着这本书的线索,深挖他们童年的趣事;有了孩子的话,更能捧着它,给孩子讲讲你小时候的那些“高光时刻”,让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在代代之间传递延续。
还等什么呢?现在,就伸出手,轻轻翻开这本《致我们亲爱的故乡》,一头扎进温暖的画面和动人的故事里,去把专属于你的“故乡记忆”找出来吧!我敢打包票,一旦翻开,你准保爱不释手!
感谢您收听今天的《新华悦听》,我是吴泽敬,我们下回再见!
长大后的我,回到了家乡,想起了童年。一草一木,养猪喂鹅,雨天,田间小路,柿子红了,一点一滴的温馨小片段,一幅幅朴茁而天然的乡间田园生活小景。
《致我们亲爱的故乡》是一部很有中国风的原创绘本,把深情的目光聚焦在“童年与故乡”这一主题上。作者田菾以朴实、真挚的画笔描绘了自己记忆中儿时在乡村的生活情景。

初见的人缘分最浅,可是恋人不同
2022-07-29 09:41:32
我们天天有初次见面的人,耳目口鼻大同小异,初见的人是缘分最浅的人。 可是恋人不同,据说,恋人是一双特定的人,两人体内有某种秘密装置,一旦相逢,就有强烈的感应。现代网络给了个说法叫“来电”。网络使语言简化,在只有纸笔的时代,作家有形形色色的描述。
纪伯伦说:那是一道光芒,把心的各个角落都照明了。那是在第一根心弦上发出的第一声心响。村上春树说:她身上有什么东西强烈地叩击着他的心,第一眼看到她时就觉得胸口闷得透不过气。还有人形容,一见到她如同被子弹击中。恋人初见有受到袭击的感觉,最早的说法就是丘比特的一箭。
看看那名家怎样写初见吧。在屠格涅夫笔下,初见的经验是害臊,又很快乐,浑身充满了莫名其妙的幸福感。他写小伙子坐在墙头上,看见一个女孩从墙边走过来,小伙子忘乎所以,扑通一声跳下来,落在女孩面前,甜蜜的痛苦充满全身。我这个旁观者吓了一跳,不知小姑娘吓着了没有,她的反应如何?落荒而逃,还是停下来问受伤了没有?老屠居然没有交代。
在曹雪芹笔下,贾宝玉初见林黛玉,觉得仿佛在哪儿见过,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后面的许多发展就自然而然了。素昧平生但似曾相识,这也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验。宗教家拿来证明前生,心理学家说哪有前生,你早已在心中为未来的那个人描形象,这个形象的原型可能是父母,可能是兄弟姐妹,可能是某一幅画像,可能是某一个演员,一旦遇见相近相符的人,你就一见倾心了。
在歌德笔下,少年维特和绿蒂初见,绿蒂正在喂她的金丝鸟。绿蒂用嘴唇含着饲料让鸟啄食,然后把鸟交给维特把玩,那金丝鸟就来啄维特的嘴唇。金丝鸟用那样尖锐的喙轮流接触两人那样敏感的部位,充满挑逗的意味,初见简直就是初吻了!让维特保持平常心也难。在蔼夫达利阿谛思笔下,两小无猜的男孩女孩一同上课学文法,男孩坐在左边,女孩坐在右边,老师带着他们一同大声诵读课文,我爱、我爱你,你爱、你爱我,听起来有唱有和,如响斯应。这个小班级以后不知产生多少小情侣,有天,这些小男生小女生会告诉人家,他们的初见在这个文法课堂。
我们都熟悉好莱坞的电影,其实欧洲也有许多好片子。有一部中文译名《长相思》,就是以初见为题材。城市里的一个男大学生到乡村度假,由当地的火车站站长热心接待。站长有女初长成,绮年玉貌,而当地没有一个“郎才”,以致这个旅行的青年掉进天造地设的恋爱乐园。男的呆,女的活,女的盘旋进退,男的手足无措,男的似被动而实主动,女的似主动而实被动。女主角娇憨精明,无端羞涩,忽然大胆,男主角对她立下不能实践的誓言。
“初见”之后,继之以初恋,初恋无常,风流云散,那时初见就成了一个伤口。纳兰性德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有多好!王曦和金十三假设“若是不相见,若是不相恋”!主编刊物的先生女士们,常常接到一些少年男女的稿件,用“寄不出的信”来做题目,写自白式的抒情文。他或她,对着已失去联络或不便再有联络的另一方,说一些温柔缠绵的话,惆怅往日,惋惜未来,轻颦浅愁,展示情感生活的“初段”。
一个人能把自己的影子趁少年时印在另一个异性的心上,也是一大幸福,因为你将一生被他相忆不忘。 你漫不经心所说的几句话,可能被他当作一种哲学来体会猜忖,从中悟出人生的道理来,到中年、晚年还受它支配。一天相聚,去思终身。在这方面,论者常常强调女性对男性的影响,作家池莉女士曾说,好多男人的实际的一生是从有了女人开始的。年长的作家冰心老人说,世上如果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爱情意识流》/王鼎钧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精选王鼎钧散文、小说等十七篇,分为三辑,第一辑爱情口舌,第二辑爱情结石,第三辑爱情意识流。在书中,围绕爱情这一主题,作者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洞明世事的双眼,将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观察体悟融为一炉,结合当下社会人际交往尤其男女交往的现实,用感性而睿智的笔,以不说教的姿态,淋漓尽致地揭示爱情的真谛。散文以及小说中有许多描写甚有诗笔词意,贯通古今中外,引经据典,酣畅淋漓,恣意汪洋,真是一汪爱情意识流。作者对恋爱这一人间美事,看清看透,并夹杂着对当代青年人的倾羡赞叹之情,与开明开导之意。
其实当下我们正活在最幸福的年代
2024-04-18 16:48:21
新华悦听,值得一听。大家好,我是大学生品读人,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学生,我是刘永健。
你是不是听过这样的一段话,“你们这一代人呐,很幸福咯!想当年我们吃不饱穿不暖怎么样怎么样的,现在啊,真的很好咯!”然后,你就开始想现在的世界真的好吗?
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用大量的科学数据、历史故事和各种调查从健康、科技、民主等等的议题切入向大家证明其实啊,我们正活在最幸福的年代。
他叫史蒂芬·平克,而今天介绍的这本书,书名是《当下的启蒙》史蒂芬·平克,他是谁?他是一名心理学家,是科学家,也是作家。他被誉为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但是在这本书当中啊,他就像是一个与全世界对立的人,带着数据和实证向世人大喊“你们都错了!”
《当下的启蒙》探讨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但在平克梳理出的数据中表明人类生活质量正在不断提高。这个世界现在棒极了!平克认为啊,大家对于世界并不好的错觉源自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式以及对历史进步的缺乏认识。哎、哎,先别急着反驳,我们来听听他所举的例子:
像在名为“寿命”的章节当中平克就提到,18世纪中叶时,欧洲和美洲的预期寿命是35岁,而在19世纪起人类的寿命开始因为发展而延长。到了2015年,当今世界的平均寿命是71.4岁,短短的300年就翻了一倍。再来谈到“气候和环境问题”,平克认为呢,人类确实不该自满地乐观。但是,是有条件乐观的。为什么呢?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还有受教育水品越来越高,人们比以前更加关心环境,并且会想出保护环境的方法,也更有能力为破坏环境的结果买单。这听起来好像也没错,但是平克的想法会不会太自圆其说,太阿Q了呢?那他其实在“人文主义”的章节中就提到的一点,我觉得特别有道理。“我们永远不会拥有一个完美的世界,而寻找一个完美的世界,也是危险的举动,但是如果继续运用知识来促进人类的繁荣。即将取得的进步则是无限的。”换句话说,不会有什么魔法,也不会有什么救世主。只要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就能将世界变得完美。因为首先呢,完美的定义在每个人,也就是你我的心里是不一样的。或许呢,它根本就不存在。但是我们可以为我们的人生目标努力,我们也可以呢,为我们的下一代努力,努力活出我们心中最满意的样子。
这本书有的不是答案,它更像是一颗定心丸。在你的人生道路上略有迟疑的时候。你可以回头看看前人所一路铺开的这条路。然后转身更有自信地继续往前走。那也许这时侯的你自信满满,你根本不需要它为你加油打气,但是如果有一天你走累了,你要记得有这么一本《当下的启蒙》等着为你解开疑惑。
期待和你一起翻开这本书,透过它,重新看看这个世界。如果你对这本书感兴趣,欢迎品鉴阅读。我是大学生品读人刘永健,我们下期见!
相关资讯
在瞬息万变的“人类世”里感知世界
在瞬息万变的“人类世”里感知世界 读《人类世:无比矛盾和谐的生命笔记》这本书,能够实现对人类生活的回顾,想想我们如何成长,如何建设,如何破坏以及我们如何观察自己。......
上篇:水韵江苏“慢”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