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对外战争,大明朝大败葡萄牙、英国、荷兰?
郑和率领舰队于1405年到1433年,先后7次,从刘家港出发,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明朝与蒙古、满清的战争除去。戚继光抗倭小编也暂时除去,因为戚继光抗倭的最大敌人还是汪直、徐海等人的大量残余部队,还有少量的日本海盗,明朝的对外战争依然辉煌。
第一、朱棣征越南(大明朝打越南)
朱棣打越南的理由非常简单,因为从明朝建国之初越南就是明朝的附属国。朱元璋任命陈氏为越南国王,但是越南国内出现弑君篡位的情况,而且还不通知明朝。朱棣得知此事后十分恼怒,一气之下便派兵攻打越南。据史料记载,明军过境如履平地,以碾压式的存在完成胜利。
第二、屯门之战(大明朝打葡萄)
16世纪初大航海时代刚刚拉开帷幕,葡萄牙与西班牙迅速崛起,成为称霸一时的“世界霸主”。疯狂掠夺的葡萄牙早在明朝中期就以抵达中国境内。此刻的明王朝的皇帝,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荒唐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不过此时的葡萄牙与明政府也只是小规模摩擦。直到嘉靖初年,大战最终爆发。1521年爆发明葡战争爆发,1523年明军胜利。双方参战兵力明军10000人,葡萄牙军700-800人,明军主要指挥官为汪鋐。虽然明朝获胜,但还是为明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开始大力发展火器事业,增加军事实力。
第三、西草湾之战(大明朝打葡萄 )
西草湾之战算是屯门之战的后续。明政府在经历了屯门之战后,下令"不准中国人与葡萄牙人接触。反而发布命令,要中国战船一旦遇上悬挂葡萄牙旗帜的船只,就将其击毁"。由于明朝水师坚定的求战态度,加上西草湾之战一开始明军就占了上风,经过反复较量,葡萄牙不得不接受失败。最终明葡双方签订协议,打开交易市场,但是葡萄牙每年要上交10%的利息。
第四、万历朝鲜战争(大明朝打打朝鲜)
万历援朝战争可以理解为另一版本的“抗美援朝”战争。只是把美国换成了日本,朝鲜还是那个朝鲜。日本侵略朝鲜之初,以绝对优势碾压,短短一个月攻陷朝鲜京城,驱逐朝鲜国王李昖,朝鲜方面不得不向明朝求援。万历皇帝一挥手,明军就去了,最终明军胜利。万历援朝战争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影响,奠定了之后三百年的东亚的和平局面。
第五、料罗湾海战(大明朝打荷兰)
荷兰不过一个弹丸小国,却拥有“海上马车夫”的称号,也曾称霸于一时。料罗湾海战就是明朝与荷兰之间的战争,也是中国古代规模比较大的海战之一。战争发正在明朝末期崇祯年间,明朝方面先后投入战舰150余艘,士兵几万余人,而荷兰方面派遣数十艘最新式带加农炮的战列舰,于福建金门东南海岸料罗湾展开激战。这场海战在规模上不亚于鸦片战争,最终荷兰失败,这次海战是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海上大败西方海军的战役。自此之后,荷兰方面与明朝方面维持稳定的贸易行为直到明朝灭亡为止。
第六、明英战争(大明朝打英国)
“日不落帝国”大家都曾听说过,明朝确实和英国展开过对战。明朝与葡萄牙进行贸易后,英国也想打开中国市场,但是葡萄牙方面不想有人分一杯羹,就在明朝面前一直污蔑英国人就是荷兰人。此时距离料罗湾海战发生不久,明朝对于荷兰一点好印象都没有,于是拒绝贸易往来。但是英国国王似乎“石乐志”,决定武力打开市场。最终明朝与英国战争爆发,最终明朝胜利,英国失败,英国赔偿白银2800两
明朝对外战争没有认怂过只不过崇祯,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也不能说他在位不廉政只能说他点背,朱由检继位起就开始“大旱不断”崇祯元年(1628年)起,中国北方就开始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更别说粮食了,人们都是吃蓬草剥树皮吃,树皮吃完,只能吃观音土,最后腹胀而死,
百姓都流离失所,四处去找吃的,到处都是饿死的人!尤其是全陕旱蝗,耀州、澄城县一带,人员死亡过半。之后在崇祯十四年瘟疫爆发,疫疾从河北地区传染至北京,病名叫“疙瘩病”染上必死,北京人口死亡近四成,十个房子就有九个是空的!崇祯十六年八月,天津爆发肺鼠疫,染上最多俩日人员必死,一人染上全家死亡!
最后是各地民怨不断,各地起义,而后在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围攻京城,十八日晚,朱由检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亲手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女儿和众妻子,随后自己在一棵歪脖子树上上吊而死!享年34岁,在位17年

明朝万历援朝战争,明军战绩真的如此不堪吗?
现在很多人认为明朝和日军在朝鲜打仗,只进行了平壤战役,碧蹄馆战役,蔚山战役,泗川战役。而且大都是以明朝多次失败而告终。
其实不然,明朝与日本在朝鲜战场上已历经了大小近百次战斗,而并非我们所熟知的那几场,且这些战斗大都以明朝的胜利结束。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就能看出日军在朝鲜胜利的几场战役,并非是对明军的围歼战,反而属于明军对日寇的攻坚战。既然是攻坚战,失败基本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并不能证明日本有多么强大。
因为明军在朝兵力不足,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往往寄托于与日军野战。所进行的都是驱逐战,游击战,而并非大规模的歼灭战。
日本第二次侵朝,在稷山被明军击败,加上朝鲜游击队的侵扰,日军于是在朝鲜南部沿海地区采取坚城固守的战法,广修倭城,极力避免出城作战。这才导致明军在攻坚方面屡次受到重创。
第一次援朝,明朝以宋应昌为经略,1592年6月,史儒、祖承训3000多大军先行入朝,因为朝鲜的情报失误而导致明朝因为轻敌,在进攻平壤的战役中失败,
1593年1月,明朝三万八千名士兵在辽东集结后跨过鸭绿江直取平壤城,日军在途中于明军进行小规模遭遇战,皆被明军击溃,此时【咸镜道】和【平安道】的日军开始后撤,退往黄海道地区。
明军在平壤郊区于日军发生激战,多次击退日军,开始围攻平壤城郊区的牡丹峰,后收复平壤城,收复了日军占据的【黄海道】。
其后迅速开赴京畿道,收复开城,向汉城进军。在进军平壤的过程中,明军前锋查大受轻敌冒进,受到日军伏击,赶来支援的李如松与日本在碧蹄馆展开激战,双方各自退兵,后又进行了宿星岘之战,龙山之战等,多次重创日军,烧毁日军粮草基地。1593年七月,日军与明朝言和,退出占据的汉城,后撤至明军收复了【京畿道】日军撤往熊川,蔚山,西生浦,金海,东莱等朝鲜南部沿海地区休整,明军借此趁机收复了【忠清道】【江原道】全境。并将势力范围伸向全罗道和庆尚道。明军主力回国,留下少量兵力与朝鲜共同驻守收复的主要城市。
由麻贵守汉城、陈愚衷守全州、吴惟忠守忠州(忠清道城市)、茅国器守星州(庆尚道城市),杨元守南原(全罗道城市)
1597年三月,日军丰臣秀吉撕毁合约,发兵20万重新进攻朝鲜。
攻破南原(全罗道城市)、全州、黄石山、公州(忠清道城市)等地
明朝于是认命杨镐为经略,派遣三万人先行入朝,稳定局势。
1597年9月,明军与日军在稷山(忠清道地区)展开激战,并扼守清州,阻挡日军进攻汉城。
稷山之战结束后,明军主力到达,朝鲜局势稳定,明军开始反攻。10月麻贵以李如梅率数千人马攻星州(庆尚道城市),因兵力不足而失利。此战后日军忌惮明军主力到来。于是日军右军(毛利秀元、加藤清正、黑田长政、太田一吉等)开始从朝鲜【忠清道】撤军,收缩防线。明军提督麻贵派遣彭友德、柴登科、摆赛追击毛利秀元,与毛利秀元军发生了锦江之战、文义之战,又追击日军至青山(全罗道地区),青山之战毛利秀元等将则被彭友德的大军围困,死伤惨重。幸蔚山城将浅野幸长、宍户元续、太田一吉的接应援护才撤退。
发生青山之战这些战斗都已明朝胜利收场。
此后明军又与日军接连发生了獒树之战、车岘之战、万福寺之战、乡校后峰之战、南原南村之战、求礼之战、潺水驿之战、鼎津之战等会战,因为这些战斗基本都是对日军的追击战,大都也是明军胜利。经过这些战斗后,明军将占线推进到【全罗道】和【庆尚道】以南的地区。
明军收复尚庆道中部的庆州后,决定出动主力拔掉日军占据的蔚山城(庆尚道南部沿海),其后明军攻克蔚山城,日军退守附近的岛山城,由于岛山倭城城高墙厚,加之地势陡峭,明军此时又缺少火炮,所以久攻不下,而被围困十日的加藤清正也因为明军长时间的进攻,伤亡惨重且粮草断绝。
就在加藤军快崩溃之时,日军援军从西生浦地区渡海来救,明军阵亡数千人后只得放弃进攻,重新后撤回庆州。而家藤军也因伤亡过重,无力反攻,只得留在原地继续加固岛山倭城,以备再战。
下图为蔚山(岛山)倭城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
1538年初的第一次蔚山之战后,杨镐被免职,换上万世德与邢玠经略朝鲜战事。
明朝继续与其他地区的日军交战,期间经历了陕川、三嘉之战,以及居昌、憨八之战,以及山阴、咸阳之战,长水之战、龙头之战、草岘之战、光阳知分川之战、竹岛之战、茂朱之战、咸阳之战、山阴之战等等,在丰臣秀吉去世前,中日双方至少经历了二十多次战斗,双方互有成败,但此时明军基本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日军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这些战斗逼着日军放弃了全罗道和庆尚道的绝大部分土地。
下图是日军在第二次蔚山之战期间,所拒守的城市。
丰臣秀吉死后没多久,明军决定兵分三路进攻对马海峡沿岸的顺天(小西行长守),泗川(岛津义弘守),蔚山三座(加藤清正守)倭城,结果均已失利告终,其中进攻顺天于蔚山的刘綎、麻贵两部未与日军进行大的战斗,伤亡较小。而董一元部在收复晋州(庆尚道南部城市)后,继而围剿泗川,却因火药库不慎爆炸,(也有一说是被岛津军的火炮击中导致火药爆炸)明军阵脚大乱,惨遭岛津军反攻,但一些明军依然奋勇拼杀,根据岛津义弘自己的描述,此战日军阵亡三千多人。而根据朝鲜的记载,明军阵亡数有三四千人,甚至七千人。明军伤亡惨重不得不重新退回晋州。
其实岛津的这次胜仗,并没有有什么好吹嘘的,这就好比二战的西线战场,德军西部突出部进行反击,虽然一时占到了便宜,却扭转不了全局的颓势,不过是困兽之斗罢了。而董一元部此战收复了晋州重镇,也算是颇有斩获。
此战后,明军将领为了减少自己士兵的伤亡,私下与日军将领进行和谈,日军表示愿意撤退回国,但是为了怕明军违约,需要明军派遣几名大员前往日军军营作为人质。
刘綎比较机灵,让旗手刘万寿、王建功冒称参将前去小西行长的倭营当人质,而小西行长给刘綎留下几个倭军首级,以及几把倭刀和铁炮后离开了顺天城。
而董一元则让茅国器的弟弟茅国科充当间谍(朝鲜认为是人质),送进岛津义弘的军营,两年后又被日本送还明朝。
到了1598年末,除了梁山城、蔚山城,彦阳城、泗川城,西生浦等这些朝鲜南部沿海的城市,南海岛等岛屿被日军占据外,朝鲜八道基本全部被明军光复。后明军将领为了减少损失,私自与日军大名和谈。日军交出自己所控制的倭城后,撤退回国。
在日军败退回国的途中,陈麟,李舜臣率领的明朝联合朝鲜水师在露梁海域截击了日军,此战日军阵亡三四千人,战船损失也大半。而此战明军将领邓子龙和朝鲜将领李舜臣不幸牺牲。露梁海战后,滞留在朝鲜的大部分日军已经撤退回国,但此时朝鲜之役并非完全结束。明军此后又对仍然残留在朝鲜半岛的日军展开追击歼灭战,如熊方山之战、多大浦之战、南海锦山之战、乙山川之战、了日之战等等。这一系列战斗,基本都是肃清残敌的收尾工作,完全是明军以胜利者的姿态而告终。
捕鱼儿海战役,明朝对外战争最后的辉煌!
朱元璋建立明朝,并将元朝从中原驱逐后,元朝残余势力逃亡蒙古高原,继续和明朝对抗,史称北元,并仍然控制着岭北、甘肃、辽阳、云南等地。
公元1378年,托古思帖木儿继任北元皇帝,但北元的统治日益衰落,朱元璋趁机收复了云南、辽阳等地,并切断了北元和高丽的联系,北元丧失了大量的地盘和军事力量,能控制的仅剩蒙古高原之地。
朱元璋认为彻底消灭北元的时机已经成熟,并开始着手进行自己皇帝生涯的最后一次北伐。
跟随自己打江山的名将大部分已经凋零,但朱元璋还有名将蓝玉。
公元1387年,朱元璋命蓝玉为主帅,率领十五万大军,深入漠北,讨伐北元。
公元1388年三月,蓝玉率兵从大宁(今内蒙古宁城西)出发,一路向北,首先到达了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附近),但从庆州再往北,全部是戈壁和沙漠,荒芜人烟,再无城镇,继续深入后勤补给非常困难。
但在漠北戈壁作战,最可怕的并不是敌人,而是极端困难的后勤补给。
以此时北元军队的军事实力,如果和明军硬碰硬正面作战,基本上没戏,但如果北元搞捉迷藏,游击战,躲到戈壁沙漠的某个死角落中,而明朝军队深入沙漠戈壁,一旦长时间找不到北元军队,后勤补给耗尽,估计全部都要饿死渴死在沙漠中。
但好消息是,蓝玉得到了情报,在捕鱼儿海附近发现了北元军队的踪迹。
捕鱼儿海在哪里?在今天内蒙古的呼伦贝尔附近,贝尔湖一带,《明朝那些事》中说是贝加尔湖,是个严重的地理错误,如果托古思帖木儿真能躲到贝加尔湖去,我只能佩服他!
从庆州到捕鱼尔海,距离有八百多公里,看似不是很远,但从庆州到捕鱼尔湖,一路之上,全是戈壁沙漠,根本没有村镇人烟,也找不到任何补给点。
而且这个情报是否准确,还很难说,万一明军跑到捕鱼尔海,北元军队又躲到其他地方去了,那就是一场灾难!
但蓝玉已经别无选择,因为朱元璋交给他的任务就是消灭北元,他必须完成这一任务。
蓝玉带着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一头扎进了茫茫戈壁沙漠之中。
但北上一个多月的艰苦行军后,四月十一日,当大军行至百眼井时,蓝玉依然没有发现任何北元军队的踪迹,面此地距离捕鱼尔海很近,只有四十多里地。
难道北元军队不在捕鱼尔海?或者托古思帖木儿得到消息,又提前溜走了?
此时的明军将士均已精疲力尽,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此时军中粮草已耗尽,饮水也将耗尽。
怎么办?痛苦的抉择摆在主帅蓝玉面前。
如果再向北行军,如果再找不到北元军队,十万大军真的要饿死在沙漠中了。
蓝玉于是召集军中高级将领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是否还要继续向北进军?
跟随蓝玉出征的还有延安侯唐胜宗、武定侯郭英、申国公邓镇、定远侯王弼、南雄侯赵庸、东川侯胡海、鹤庆侯张翼、雄武侯周武、怀远侯曹兴等人,大部分都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一旦此战失利,明朝的精锐武将估计会损失殆尽。
此时,大部分将领建议撤军返回庆州,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休整完毕再次出兵!
蓝玉此时也有了撤兵的念头,毕竟十五万大军的生死都掌握在他手中。
但关键时刻,定远侯王弼却坚持继续行军。
王弼慷慨陈词道:“我们率军十多万人,深入漠北,毫无所获,就这样班师回朝的话,我们怎么去向皇上复命呢?”
但王弼毕竟只是员副将,一切还是主帅蓝玉说了算。
蓝玉,接下来该是你下命令的时候了?
蓝玉这个时候充分体会到了当统帅的千斤重担和巨大责任,但他必须尽快做出决断,优柔寡断更是要不得!
凭着三十多年的军事征战经验,凭着自己的直觉,蓝玉很快做出了决定,继续行军。
蓝玉下令全军挖地洞作战,防止被北元发现烟火,大军像一群凶猛而又警觉的猛兽,静悄悄地继续向北行军。
当天夜晚,当大军来到捕鱼尔海南岸时,好消息终于传来,明军探马来报,北元军队驻扎在捕鱼尔海东北侧!
蓝玉非常兴奋,豪赌终于成功了,于是蓝玉命王弼为前锋部队,直接前往捕鱼尔海东北方向,偷袭北元。
托古思帖木儿确实在捕鱼尔海的东北方,蓝玉十五万大军出动时,托古思帖木儿当然得知了消息,鉴于北元此时的实力完全不是明军的对手,所以托古思帖木儿便选择了逃跑。
逃到哪里,当然要选择一个非常偏远而又隐蔽的地方,让明军找不到。
捕鱼尔海一带,非常荒芜、没有村镇人烟,根本就没有人居住,而且又远离中原,托古思帖木儿为了防止家庭成员被明军抓获,把自己的老婆孩子等家庭成员也一股脑全部带到捕鱼尔海。
此时捕鱼尔海东北的营地中,几乎聚集了北元所有的军队、家眷成员、物资补给,托古思帖木儿认为此地非常安全,明军的后勤补给根本不足以支持他们深入戈壁沙漠跑到捕鱼尔海。
所以,此时托古思帖木尔在营地中正进行篝火晚会,大家饮酒做乐,好不快乐!
当王弼率兵来到北元的营地时,就连老天也在帮助明军,当天深夜,风沙四起,五十步内看不清前方,王弼当然不会放过这种天赐良机,率兵突袭北元营地。
北元几乎所有人都在熟睡之中,完全毫无防备,被杀得溃不成军。
唯一能组织抵抗的太尉蛮子很快被明军所杀,北元彻底丧失了抵抗,纷纷举手投降,明军大胜。
此战,明军对北元取得了酣畅淋漓、压倒性胜利,俘虏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地保奴等64人、故太子必里秃妃(元昭宗之妻)以及公主等119人、吴王朵里只、代王达里麻、平章八兰等2994人、军士男女7.7万余人,俘获马4.7万匹、驼4800余头、牛羊10.24万余头、车3000余辆、北元玉玺、图书、印章无数。
但托古思帖木儿的逃跑本事不错,乱军之中,托古思帖木儿逃跑了。
虽然托古思帖木儿跑了,但此战明军彻底摧毁了北元的军事力量,北元其实已经不复存在,因为托古思帖木儿在逃跑途中中,遇到了另一支蒙古部落军队,被其首领也速迭尔杀死。
而明军的损失却十分轻微,由于是黎明时刻偷袭北元,明军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损失!
捕鱼尔海之战是明朝对外战争的最后一次辉煌,在其后的两百多年时间里,虽然明朝对外战争也有不少胜绩,但其战绩都远远不能和捕鱼尔海之战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