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梁羽生女主崩坏,反派意外接班,反成巅峰之作
在创作武侠小说的过程中,许多原本精心构思的情节和人物设定,往往会在写作的推进中被打乱或推翻。就像我们写作文时,常常认为思路已经明确,可以开始动笔了,但真正开始写时,却发现很多想法难以落地。这种“想”和“做”的差距,是每个创作者都面临的难题。
武侠小说的创作同样也充满了这种挑战。例如,古龙在创作《多情剑客无情剑》时,最初的构想是将阿飞设定为男主角。阿飞,作为书名中的人物,符合剑客形象,又是年轻的少年,正值闯荡江湖、成就传奇的好时光。古龙的构思原本很美好,计划让阿飞既是一位超级剑客,又是个多情的英雄,这样的情节注定会吸引大量的读者。
然而,古龙在写到阿飞与林仙儿的感情时,发现这个方向无法继续推进。因为当阿飞陷入了温柔乡,与林仙儿的深情纠葛后,故事的张力大大削弱,原本应充满英雄气概的阿飞,变得无法再承载一部精彩的武侠故事。于是,古龙不得不调整思路,将李寻欢从原本的配角位置提升为男主角。李寻欢已经是一个历经沧桑的中年人,江湖上的传奇人物,这样的设定在古龙的作品中实属首次。
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也充满了“写崩”的变数。起初,金庸可能想以郭襄和张三丰为男女主角,但写到第二章时,金庸便改变了设定。接着,他尝试让张翠山与殷素素成为故事的主线人物,二十岁左右的他们,正邪对立的设定充满了话题性。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张翠山与殷素素先后自杀的设定让金庸不得不再次调整主线人物。从而,《倚天屠龙记》成为了金庸作品中最难以预测、最出人意料的一部,许多人根本无法猜到最终的男女主角是谁。
这种“写崩”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金庸身上,梁羽生也经历过类似的创作困境。在他的《冰川天女传》中,原本的男主角唐经天逐渐“写崩”,没有了新的戏剧情节支撑,逐渐显得缺乏冲击力。而金世遗,作为一个本应只是配角的角色,却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悄然崛起,逐渐取代了唐经天的位置,承担起了主要的故事线。
金世遗的“逆袭”不仅在《冰川天女传》中引人注目,梁羽生也在之后的《云海玉弓缘》中让他成为了真正的男主角。这一转变没有任何生硬感,前后作品无缝对接,仿佛是自然的延续。《云海玉弓缘》紧跟《冰川天女传》的时间线,而金世遗的角色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他的人物塑造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得到了读者的高度评价。
在《云海玉弓缘》中,女主角的设定更是令人惊讶。起初,梁羽生将谷之华设定为女主角,她作为正派的典型人物,英勇善战、性格独立,符合传统武侠小说中女主角的标准。然而,随着剧情发展,谷之华的戏份逐渐减少,反而厉胜男这个反派角色逐渐成为了真正的女主角。厉胜男,虽然是个反派角色,但她的复杂性和深度使她在整部小说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她不仅与金世遗有着深厚的感情线,还涉及到复仇、家族恩怨等丰富的情节,最终的惨死也让她成为了小说中最令人惋惜的角色。
《云海玉弓缘》因此成为了梁羽生的一部巅峰之作,厉胜男的独特性格让这部作品比其他传统武侠小说更加出彩。虽然谷之华从女主角的地位被取代,但正是这一大胆的创作决策,使得《云海玉弓缘》充满了意想不到的精彩,令人目不转睛。
从古龙到金庸,再到梁羽生,许多武侠小说创作过程中人物设定的变动,都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面对创作瓶颈时的应变与智慧。每一个角色的命运都可能在字里行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武侠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

原创梁羽生将女主角写崩了,只好让反派当女主角,却造就一部巅峰之作
在创作武侠小说时,原本的构思和框架可能会被打破和重新调整。毕竟,想法和执行之间总存在差异,就像写作文时,我们往往以为构思已经完成,准备动笔了,结果真正开始写作时却发现自己卡住了,这就是“想”和“做”的差别。
写武侠小说时,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例如,古龙在创作《多情剑客无情剑》时,原本设定阿飞为男主角。阿飞符合书名,年轻英俊,擅长剑术,是一个正值江湖闯荡、成就传奇的少年英雄,极具吸引力。古龙想要塑造阿飞成为一个剑术高超、又多情的英雄形象,类似于大家喜爱的英雄与美女的经典情节。
然而,古龙真正开始写阿飞与林仙儿的情感纠葛时,却发现阿飞已经深陷其中,再也不能继续作为男主角了。两人甜蜜的爱情戏份再也没有引人入胜的看点。因此,古龙转而将李寻欢从配角提升为男主角,李寻欢虽已是江湖成名的中年人,这在古龙的作品中算是首次出现如此设定。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金庸创作《倚天屠龙记》时。他起初也设定郭襄和张三丰为男女主角,但在写了几个章节后,便放弃了这个设想。接下来,他又计划将张翠山和殷素素作为主角,二人年纪相近,一正一邪,设定极具话题性。可是,在写到张三丰的百岁寿宴后,张翠山和殷素素先后自杀,造成了角色的重大转变,二人也无法再作为主角了。
这也使得《倚天屠龙记》成为金庸作品中最令读者猜不透的小说之一,男女主角的设定常常让人意外。这种设定被“写崩”的现象,在古龙、金庸、梁羽生等大作家中都有发生。
以梁羽生的《冰川天女传》为例,尽管冰川天女作为女主角理所当然,但男主角却意外地发生了变化。最初设定的男主角唐经天最终被“写崩”,他的戏份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金世遗这一配角的崛起。金世遗的角色愈加出彩,甚至成为后半部小说的主角。这一变化促使梁羽生在《云海玉弓缘》中进一步塑造了金世遗的形象,让他成为了新的男主角,而唐经天则降级为配角。
《云海玉弓缘》中的金世遗从配角到主角的转变,确实非常罕见,也与金庸的创作有所不同。虽然金庸在《雪山飞狐》后写了以胡斐为男主角的《飞狐外传》,但胡斐本身并非真正的主角。而金世遗在《冰川天女传》和《云海玉弓缘》之间的过渡,完全无缝衔接,呈现出极为意外且精彩的故事变化。
同样,《云海玉弓缘》中的女主角也是一大亮点。厉胜男这个反派角色,突破了梁羽生一贯的创作套路,成为了本书的女主角。厉胜男不仅身世复杂,性格鲜明,还拥有鲜明的复仇动机,挑战了许多传统的武侠女性形象。她与金世遗的感情线交织,让整部小说充满了紧张感和戏剧性。
但开始时,真正的女主角是谷之华。她符合传统正派女主角的设定,但很快发现她的戏份逐渐淡化,成了故事中的次要人物。谷之华的失落给了厉胜男更多的表现空间,而厉胜男的登场使《云海玉弓缘》成为了梁羽生最精彩的作品之一。
因此,《云海玉弓缘》在厉胜男的牵引下,完成了从传统到创新的巨大转变,也因此成为了一部不容忽视的巅峰之作。
原创难怪《鹿鼎记》配不上金庸的巅峰之作,真正配得上的,是这一部
金庸先生创作了十七部武侠小说,虽然说每一部作品都堪称经典可能有些过于夸张,但至少有一半作品的确具有非凡的影响力。那么,在众多作品当中,究竟哪一部最能代表金庸的巅峰之作呢?
什么样的作品才算得上是金庸武侠的极致之作呢?武侠小说是成年人对世界的简化和理想化,一剑在手,纵横四海,尽情驰骋。而背后则蕴含着中国传统的礼义廉耻,以及忠诚、侠义、为民请命的精神。一旦这些元素缺失,即使作品有讽刺意味,也只能算作“爽文”,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武侠小说。只有那些依然保持侠义精神并成为主流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金庸武侠的巅峰之作。
《笑傲江湖》无疑是金庸的经典之一,其中有着正邪斗争,人物内斗,还有华山派内部剑宗与气宗的激烈对抗。《笑傲江湖》深刻地刻画了人性的复杂,而男主令狐冲的浪子性格也吸引了大量的粉丝。然而,在这部作品中,尽管有不少尔虞我诈的情节,却缺少了真正的侠义精神。以令狐冲为例,看似真诚待人,实际上更重视的是兄弟情义,一杯酒下肚,谁都能和他共饮。但当他看到魔教的向问天滥杀无辜时,他的回应仅仅是叹息而已。
忽然三匹快马飞驰而过,向问天大骂:“你奶奶的!”提气疾驰,追上马车,一跃而起,一脚将马背上的人踢下,接着跃上马背,挥铁链将另外两名马上的人打落。那两人筋断骨折,显然难以生还。这三人是普通百姓,不是武林人物,只是恰巧遇上了这个煞星,丧命在此。马车依然疾驰,而令狐冲却只是轻轻叹息。
五岳剑派的各个掌门几乎都缺乏真正的侠义精神,唯一的衡山派掌门莫大先生虽然外冷内热,但也只能默默守护衡山派弟子而已。
与之对比,《飞狐外传》中的男主胡斐,为了一个陌生的菜农,克服千难万险,千里奔赴京城,追杀恶霸五虎门掌门凤天南,他拒绝了贿赂和威胁,最终将凤天南除掉。如果令狐冲是他,恐怕早就与对方一醉方休了。
令狐冲在与向问天的对话中笑道:“打架倒是没必要,既然你坚持,小弟我自然遵从。”他心想:“我连田伯光这种采花大盗都能交朋友,多交个向问天又有什么不好?这人豪爽大度,真是个好汉,我本来就喜欢这种人。”他俯身作礼,说道:“向兄在上,受我一拜。”向问天高兴地说:“我与向某结义金兰的,只有你一个,你可要记住。”令狐冲笑道:“小弟受宠若惊。”
虽然《鹿鼎记》被许多人赞誉,但它实际上是一部反武侠小说,男主韦小宝仅是一个地痞流氓,整部作品嘲弄了理想主义者,并最终以这个无赖成了赢家作为结尾。礼义廉耻在其中已然不存在。
作为讽刺小说,《鹿鼎记》确实是成功的,并且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不能说它是武侠小说的巅峰之作。
《天龙八部》篇幅宏大,人物繁多,既有段誉、虚竹这些逆袭的典型人物,也有萧峰这种豪迈的大侠。然而,这部作品中融入了过多现代眼光来看待古代人物的元素。对于反派角色,过度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有些时候甚至显得过分。萧峰的伟大虽然令人敬佩,但也显得超越了时代,仿佛历史中的不可能人物。
《书剑恩仇录》虽然保持了传统武侠的风格,但整体表现平平,男主陈家洛的性格特点也没有太大突出。
然而,金庸的武侠在《射雕三部曲》尤其是《射雕英雄传》中达到了顶峰。
郭靖是金庸武侠中最为完美的人物之一,作为忠良之后,他的父亲郭啸天被汉奸段天德所害,他作为遗腹子在蒙古长大,受到母亲李萍和师父江南七怪的教育,继承了最纯粹的侠义精神,并将行侠仗义与救人于危难的理念提升到家国大义的层次。
为了保卫中华文明,他甘愿娶成吉思汗之女华筝公主,牺牲与黄蓉的爱情。而在揭露成吉思汗灭宋真相后,郭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金刀驸马的荣华,孤身前往故国。
到了《神雕侠侣》,郭靖依旧带领武林英雄们奋勇抗敌,尽管明知无法战胜,他依然坚守襄阳,为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最终与妻子黄蓉一同殉国,为华夏文明献上了最后一滴血。
郭靖在舍小义、顾大义上的精神得到了完美展现:
郭靖庄重地说:“那可不然,公义至上,私交无关紧要。曾经拖雷安答领军来攻襄阳时,我曾有意行刺义兄,以退敌军。适逢成吉思汗重病,蒙古军撤退,才保住了我金兰之义。古人有‘大义灭亲’之说,亲人尚可舍弃,何况朋友?”
相关资讯
江湖无处不相逢!《十二封杀》揭秘新武侠小说的巅峰之作
最后,这个怀着悲愤、忧伤、委屈心情苦练武功的少年,在十二年后,按照自己的计划开始复仇并得手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爹不是爹,仇人却是救命恩人。让人意外,也让人叹息:江湖原来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