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明朝推翻元朝统一天下用了多少年?实际时间长度超乎常人想象!
元朝灭亡的原因,有一点和西晋灭亡的原因很像,那就是统治集团的骄奢淫欲。皇帝对于贵族们的挥霍浪费不仅不管,而且还给予赏赐鼓励。
上层的贪腐无道,是建立在剥削之上,底下人民能不怨声载道吗?于是就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
和清末起义一样,在元末起义当中也能找到白莲教(唐宋以来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的身影,当时是由韩山童主导,他的做法和太平天国时的洪秀全很像,也是成为教主,带领农民军把矛头对准当时的统治者。不过后来起义的消息走漏了,韩山童被杀,逃跑的刘福通则再次发兵起义,因为起义军头裹红巾,所以就被称作了红巾军。
朱元璋起初也是参加了红巾军。是这样的,最初他投靠了郭子兴的起义军,并且得到了当时郭子兴的器重。后来郭子兴病死,朱元璋就带着这支军队投靠了宋政权。所谓的宋政权就是北方红巾军。
很多人才常常会问的一个问题是:有“反清复明”,怎么没有“反元复宋”?其实这是因为我们读历史不够深的原因。当时的红巾军以北宋的首都汴梁为首都,以“复宋”为口号,称为宋政权,就是“反元复宋”。直到后来刘福通被杀,宋政权名存实亡,朱元璋开始上位。
除了宋政权的北方红巾军以外,还有南方红巾军。可是这支红巾军的首领倪文俊后来被他的部将陈友谅杀死,陈友谅于是自称皇帝,成立了大汉政权。
我们再回过来说朱元璋。你会发现,最后能成为皇帝的人往往都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在他周围围绕着一批贤才。也确实,像写《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的宋濂,当时就在朱元璋麾下。
而朱元璋下边的这些人才也给他提了很多有用的建议,比如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且耕且战”等等,还有后来被孙中山改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原句“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这是出自宋濂之手。从后来看,“缓称王”确实是对的,可以说其他人的败,很多都是在于太快称王,成了众矢之的的后果。
朱元璋在这里实力逐渐壮大以后,先在鄱阳湖水战中灭了陈友谅,然后又灭了另外一支非红巾军力量张士诚,最后直捣黄龙,灭亡元朝。可是这还没完,朱元璋一共用了35年,直到建文帝时期,明朝才彻底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可以说,朱元璋成为皇帝的过程很励志,也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如何看清局势,投奔对人,抓住机遇,广纳贤才,知人善用,循序渐进……朱元璋的黄袍加身史,确实称得上是一部传奇。
以上就是今天的“中华五千年历史”知识分享,欢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多多交流,我们下期再会。

原创五首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军领袖诗作,首首霸气侧漏,你知道哪一首?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王朝更迭是寻常事。并且王朝末期,往往由于阶级矛盾激化,导致身处社会底层的农民揭竿而起,在埋葬旧王朝的同时,也会推动新兴力量的重组和崛起。
比如秦末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既拉开了秦王朝走向衰亡的序幕,也从侧面推动了刘项两支义军的横空出世与崛起,最终形成楚汉相争的天下格局。
今天小编盘点了五首我国古代农民起义军领袖的诗作,大家可以好好欣赏下来自草根的农民军领袖的诗作,首首堪得上“霸气侧漏”:
一、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王薄: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二、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
三、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朱元璋: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四、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
一身甲胄肆横行,满腹玄黄未易评。
惯向秋畦私窃谷,偏于夜月暗偷营。
双鳌恰是钢叉举,八股浑如宝剑擎。
只怕钓鳌人设铒,捉将沸釜送残生。
五、清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洪秀全: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
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
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
五首不同朝代末期农民起义军领袖的诗作,只可惜最后功成名就的只有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朱元璋。
其实,从这五首诗的风格也可以看出来,其余四人诗作的风格都是杀机暗藏、霸气侧漏,唯独朱元璋的诗作于霸道威势中又平添了几分王道气息,或许这也是朱元璋能够从中国古代众多农民起义军领袖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吧。
原创常遇春大破元军,入城时百姓夹道欢迎,他挥挥手笑着说道:屠城吧
常遇春是明朝开国大将,对于这个部下,朱元璋很是喜爱,赏赐了很多金银田地,甚至还将自己的宫女,赏赐了两名给他。得此圣恩,一般人欢喜都来不及,可是常遇春却苦恼了起来。原来常大将军有点惧内,害怕自己的妻子发火,不敢与宫女同房。
一日清晨,常大将军起床时,让宫女伺候自己洗漱,享受了一把宫女的服务。期间他盛赞宫女的服务好,还夸她有一双又白又嫩的手。洗漱完毕,神清气爽的常遇春便上朝打卡去了。结果等他下朝回来,差点没吓出屁来。
只见夫人送他一个大红盒子,常遇春打开一看,里面竟是宫女的手。就因为自己夸了宫女一句手好白,夫人就砍下了宫女的手,常遇春是敢怒不敢言啊,上朝打卡时,也是一副精神不振的样子。细心的朱元璋注意到了这一幕,于是反复询问,终于撬开了常遇春的口,得知自己的爱将,竟被一个妇人吓得如此,朱元璋顿时火冒三丈。他让常遇春先喝点酒解解忧,然后命令侍卫前去常府,直接肢解了常遇春老婆,写上“悍妇之肉”,分赐给各位大臣。
如果你因为他怕老婆,就小看常遇春,那就大错特错了。常遇春身材高大、精通武艺,原本是大盗刘聚的心腹爱将,只因不愿久居匪窝,又见朱元璋爱兵如子,手下队伍纪律严明,于是脱离匪盗,投奔了朱元璋,为老朱打天下冲锋陷阵,成为朱元璋手下的一员猛将。
常遇春号称“常十万”,意思是他率十万军,就能横行天下,战无不胜。在朱元璋征战天下之时,常遇春可谓劳苦功高,在攻占衢州、大战九华山、西征陈友谅、攻取元大都等等重大战役中,常遇春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些战役,就是他亲自指挥作战的。
也许是曾为大盗的原因,常遇春勇猛之余,脾气也是相当暴烈的。在攻打元军破城之后,常遇春数次下过“屠城”的命令。
有一次,常遇春率军攻打赣州城,遭到城内军民的猛烈抵抗,起义军损失惨重。在付出重大代价之后,起义军终于攻破城池,常遇春恼怒不已,下令屠城,将赣州城内老幼屠戮一空。
还有一次,常遇春率军攻打军事重镇怀庆,与元军在城外大战。城内百姓听闻后,一方面希望起义军胜利入城,好摆脱元军的残酷剥削;别一方面又担心起义军失败,自己会遭到元军的反复。于是一个聪明人便想出了一个法子,他制作了一面旗子,一面写着欢迎起义军入城,另一面却写着欢迎元军凯旋,这样不管哪一方入城,他都有应对的法子。
此法一经流出,百姓们争相效仿。很快,战争有了结果,战无不胜的常遇春又赢了,当他骑着高头大马,带着部队入城时,看到夹道欢迎的老百姓,心里美滋滋的。谁说起义军不是正义之师?一看老百姓都在欢迎嘛!
不料此时一阵风吹来,常遇春瞧见旗子背面似乎还有字,于是命手下拿过来观看,这一看差点气死,背面居然写的是欢迎元军。此时的常遇春,明白了老百姓们这是两头下注,当墙头草。他微笑不语,心中却有了主意,挥挥手招过一名心腹,笑着说道:“屠城吧!”
常遇春勇猛无敌,一生征战无数,未尝一败,如果不是早逝,也许他的战绩还更辉煌。洪武二年七月七,常遇春率军途中突然暴毙,享年40岁。朱元璋闻之大惊,痛惜不已,追封其为开平王,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
相关资讯
明朝推翻元朝统一天下用了多少年?实际时间长度超乎常人想象!
朱元璋起初也是参加了红巾军。 而朱元璋下边的这些人才也给他提了很多有用的建议,比如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且耕且战”等等,还有后来被孙中山改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