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调”以务实,“研”以致用-廉政雁城-清风衡阳网站
“调”以务实,“研”以致用——深入开展“走找想促”活动系列评之二 调查研究,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日前召开的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全省“走找想促”活动第一次调研情况交流会强调,要深入细致找问题、破难题,切实防止调而不研、研而无果。“走找想促”,“走基层、找问题”是手段,“想办法、促发展”才是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调查研究,若是调而不研、研而无果,或是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往往导致虎头蛇尾、头重脚轻,看似有模有样、实则徒劳无功,甚至还掩盖了矛盾的存在,拖延了问题的解决,错失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防止调而不研,要认认真真分析问题。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结构变动的转型过程,触及的利益更趋复杂、面临的期待更加多元,亟须“解剖麻雀”式的深入分析与研究。“麻雀”如何找准?不能开着小车跑、隔着屏幕看,要进一步扑下身子,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深入一线向经营主体、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了解情况,把问题找准找实,把情况摸清吃透。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解剖麻雀”,要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此及彼,深挖问题背后的根源,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力求“通过解剖一只麻雀,解决一类问题”。避免研而无果,要扎扎实实解决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城市是不是就靠一业来发展,那不一定。靠几业,靠什么业,都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具体情况去定,不能下单子。”事实证明,解决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发现的问题,既要紧盯不放,不当甩手掌柜,真正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方能切实将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看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调查研究搞得怎么样,不是看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调研报告写得有多厚,最终还是要看调研成果是否得到运用,现实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调”以务实、“研”以致用,认真分析问题,扎实解决问题,才能切实将活动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发展所需、群众满意的实践效果。(全媒体评论员 万丽君)

《花灯调》:用心用情书写现实生活--理论评论--中国作家网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认为:“人的个性的一半是地域性。”作家刘庆邦的目光从未远离熟悉的生活,故乡和矿场成为他写作的标志。他主张写小说既要认识自己,也得重视时代因素,能让读者阅读时达到“走神”状态。在这般苛刻的艺术追求下,其近作《花灯调》(入选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建立起什么样的审美选择?拥有什么样的叙事语调?又与以往同类作品有何不同? 自20世纪70年代末登上文坛,刘庆邦的创作成果丰硕,一系列乡土题材长篇小说都书写了记忆中的生活,满溢地方情愫。《花灯调》是他的第13部长篇小说,却是第一部描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长篇小说。写作中,他面临新的难题,因为他要写的是眼下的生活,正在发生的生活,“我以前写的农村生活,差不多都是我老家的生活,是‘我生活’。这次写的是我国大西南革命老区的山村生活,是‘他生活’。从写‘我生活’到写‘他生活’,对我来说是一个转变,也是一个挑战。我知难而进,有意向自己发出挑战”。2022年,他到遵义的村里定点生活。他要爬村子附近的一座高山,山有点高、有点陡,当地朋友看到他已经七十多岁了,想让他放弃。刘庆邦仍然坚持爬山,认为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写得真切。这种排难求新、拒绝画地为牢的创作心态令人钦佩。 刘庆邦素来喜欢紧贴着人物写。贴,不是牵引、跟随、靠拢,也不是逼近,而是要理解、尊重和爱惜笔下的人物,与人物“贴心贴肺”。《花灯调》让人眼前一亮的人物是驻村第一书记向家明。以前不少同类作品也塑造过驻村第一书记,但似乎都过于完美,颇有传奇性,而缺少世俗感。向家明作为“时代新人”,不是概念化人物。她爱哭,尽管热泪可能不是手段也不是目的。哭,帮她解决了好几个大难题。她跟丈夫、家人耍小脾气,爱唱爱美爱小动物,也怕老鼠,用不同方法跟各种人打交道,有自己的小算盘,这让她在众多同类形象中有了颇为清晰的辨识度。刘庆邦强调写每篇小说前都要为其定一个调子,把情感美、自然美、细节美、语言美、思想美、形式美等要素融会贯通。虽然致力于追求美,但正如文学评论家孙郁所言,他不靠奇异的句子和癫狂的想象吸引读者,也没有士大夫的遗传和西洋翻译体文风,他的书写是普通人口语的延伸,词汇量有限亦远离文人的一般语态,平静中暗藏风音,起伏间神态如一,神思暗生,美意迭出。 在刘庆邦的观念中,善良是一个真正作家起码的人性素质。他常常悲天悯人,深感生命脆弱和生活艰辛,用作品给人温暖和抚慰,帮助读者在艺术的世界放飞梦想。文学本质是劝善的,是改善人心的。一个正直、有良心的作家不可忽视劳动人民,应当关心人民的疾苦,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其小说主题往往触及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描写人们在困境中的挣扎和奋斗,通过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人性的内在肌理,从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力度。 刘庆邦善于处理现实与虚构的关系,重视情感的作用。小说依赖想象力而生,但想象不是一件信马由缰的轻松事,而是深受精神空间的影响。刘庆邦从熟悉的领域迈入贵州脱贫攻坚现场,给《花灯调》写作构成不小的挑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他坦言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凭良心写作的说法越来越看重,“写书是一件最需要凭良心的活儿,如果连写书人都昧了良心,我们还有什么希望呢?”《花灯调》中,“眼泪”可以视为善良的标志。以情动人是刘庆邦小说的一个特色,亦是他对善的一种表达手段,他就爱感情用事,“现在终于把这本书写了出来。不是别人要我写,而是按捺不住激情,自己要写”。他有着以文学书写伟大时代的抱负,“我愿意用共同奋斗创造的丰碑来概括。丰碑,不是石碑,是口碑,是建在亿万人民的心中。我必须写出这部作品。时代需要这样的作品,读者呼唤这样的作品,如果我不写出来,就对不起自己作为一个作家的良知、使命和责任”。 只有讲真话、抒真情,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刘庆邦说:“所写的必须是真心诚意,灌注的必须是真性情。有的人跟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可能没有一个字是属于他的。而有的人,哪怕一辈子只写一封信,那封信所使用的文字就有可能属于他。因为他在字里行间倾注了自己的真实感情,给文字打上了自己心灵的烙印。”在《花灯调》中,他对笔下的人物向家明投入了自己的真挚情感。他不吝于赞美向家明的优点,也不隐藏她的弱点,通过她爱哭,遇到事情会情绪上头、难以自控的性格,来凸显人物性情的“真”:老农不愿让出自家土地修公路时,向家明哭了;为了争取高粱收购项目被迫跟酒厂毛经理喝了一杯酒,不胜酒力的她立马情绪崩溃,“脸色发白,头仰靠在沙发背上,闭着双眼,眼泪正顺着眼角漉漉地往下流”;接受记者采访时泪飞如雨,泣不成声;母亲去世,她精神坍塌,哭得瘫软在地……除此之外,她到秦希明家祝贺乔迁,吃饭时偷摸喂狗的行为显得情趣盎然,对家人任性的细节也让这个形象更加真实立体、丰满感人,作品的“真气”也就更趋饱满。 求真还体现在作品没有一味地沉湎在诗意田园的营造之中,而是也触及了一些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现实问题。比如,向家明因病到医院检查,从赵医生口中得知有个别人想方设法托熟人找关系,让医院出虚假证明,以逃避工作任务;有人到村里嘴上讲得很真诚,实际上却是为了牟利,满足个人利益;也借向家明父亲之口表达出对虚浮行为的反感和警惕等。对现实问题适时而适当的揭示,体现出作家善于以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看待社会发展进程,善于以建设性思维来推动时代进步,从而更充分地实现文学“熏、浸、刺、提”的功能和价值。-->
矛盾纠纷实现“一门办结” - 市县动态 - 江西政法网
近年来,乐平市众埠镇通过警调对接,打造联合调解平台,将多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矛盾纠纷的化解效率,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化解6年“老矛盾”“某店铺老板王某某与买家刘某某发生争吵,双方分歧很大,以至于大打出手。”11月5日,乐平市公安局众埠派出所民警张苟苟在众埠镇警调对接联络群里发出预警。收到预警后,众埠镇平安办工作人员立即走访双方当事人,了解到刘某某于6年前在王某某处购买了铝合金。但因安装费等问题一直纠缠多年,冲突发生当天,两人在争吵时发生了肢体冲突。在了解具体情况后,乐平市司法局众埠司法所工作人员立即组织双方当事人座谈调解。很快,双方当事人签订了调解协议,握手言和。至此,一起长达6年的矛盾纠纷得到解决。为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近年来,众埠镇着力打造联合调解平台,积极协调司法、信访、法庭等单位部门,立足实际和警调对接现实需要,形成“一所一中心”(派出所、综治中心)联合指挥调度体系。在乐平市公安局和众埠镇委、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以派出所为阵地,通过整合各条“战线”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由派出所民警先期接警,再通过综治中心将各类矛盾纠纷、事件等进行摸排、收集、分流处置,实现矛盾纠纷“一窗受理、一网分流、一站跟踪、一门办结”。自平台推广以来,共接警847条,其中纠纷、求助类警情达535条,并现场化解了510起,分流处置25件,综合处置3件,成功化解率达98%。探索“微说事”品牌此外,众埠镇还积极推行“网格员+调解员+宣传员”工作模式,不断探索“微说事”“农民互助协会”等矛盾调解品牌。该镇辖区有37个村级单位,共设有网格员76名。通过组织业务培训,发挥村级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充分增强各网格员认真履职尽责的能力和积极性。使网格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就地调解邻里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家庭纠纷等,达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效果。截至目前,全镇网格员共排查矛盾纠纷227起,调处221起,调解率达97%。同时,通过基层网格员强化法治宣传、不定期入户走访、发放宣传资料、发布典型案例等,为平安建设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今年以来,众埠镇共开展联合宣传活动12次,发放宣传手册4000余份,参与超过5000多人次,提供法律知识解答和咨询700余次。
相关资讯
网恋可以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情吗什么才是网恋成功的关键
要意识到现实生活远非网络交往那么简单,会有更丰富也更烦恼的体验,两个都要作好现实生活的准备。 所以,虽然网络交往为现代爱情带来便利,但真正成功的网恋仍需要虚拟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