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谋天下(深谋者)书评
拿到《深谋者》的时候,第一眼爱上的是它深蓝色的封面,仿似深沉的心计让你被吸引,想去揭一揭它的神秘面纱,以一睹为快。再看“深谋者”三个字,这样的封面设计再贴切不过了。一片风云诡谲中,谁的心思似海深?对于作者黄晓阳,我知之甚少。百度之后才知道他曾任某日报编辑。1962年11月生,湖北大冶人,无派,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著名作家、资深传媒人,现任湖南日报华声传媒有限公司下黄晓阳工作室CEO、华声读书总编辑。出过好多书,《官劫》、《二号首长》都是他的作品。这是我阅读他的第一部小说。原谅我是个对谍战剧了解了了的小女子。对于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发生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只有深深的好奇以及敬畏之心,并从偶尔搬上银幕的剧情里去窥探一二。《深谋者》,是第一部我看的谍战小说。而且主人公是身兼五重身份的红色特工。从目前为此,身份得到解秘并得以公开的英雄人物中,最让我惊奇的当属《风声》中柳云龙饰演的代号“毒蛇”的潜伏特工,他的原型是个了不起的三重身份的特工。在三方势力共同夹击中开展工作,并为我收集重要情报、破坏敌人的计划,百度的资料让我看一次惊叹一次。三重身份的特工尚且如此不易,兼具五重身份的《深谋者》苏航,又会带来怎样的精彩呢?开篇就是苏航实施营救计划,看来惊险万分。看多了共产人士被抓,我地下多少出生入死的营救,而像这么不像计划的营救计划,着实让人惊讶。而结果也是那样出人意料——成功营救,无任何人员伤亡,连流血事件都没有。看起来倒像是的一出无厘头的剧幕——醉汉摸错门被抓,霸气未婚妻闯门救夫。江湖帮派对上了政府机关,怎么看都与营救扯不上半毛钱关系。用通俗的话来总结就是:什么都让你猜到了,我还玩什么啊?谍战的精彩,大致就是这样吧?!猜不到的开头,猜不到的结尾。猜到了开头,也预测不了结局。我们在迭荡的情节中欲罢不能。不得不说,大上海不愧是战争年代重要的战场。牛鬼蛇神,各路人马集结于此,上演了一出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份。前有狼,后有虎,不只是夹缝中生存,更是要用最少的代价,最高明的计谋,悄无声息地突出重围。除了计谋,面对多方势力,时刻存在的危机,更可贵的是这份魄力和信仰。是什么样的信仰能让一个个勇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又是什么样的信仰能让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坚持到底?看多了雷人的谍战剧,还记得《潜伏》带来的惊艳,还记得热度犹在的《和平饭店》。不怕敌人有手段,就怕敌人高智慧。狡诈的吴品三,深沉的游再春,阴毒的日伪……还有不死不休的江湖追杀,处处是坑又处处有绝处缝生的精彩,丝丝入扣让人喘不过气,又为主人公将杀招化有形为无形而喝彩。很久没有这么酣畅淋漓的感觉了!看到青帮大小姐闯社会局大门,那步步紧逼的气势,真想拍案叫绝。当看到苏航看到出逃而来的“未婚妻”,大家都以为他们会从此亡命天涯时,他当机立断,反其道而行之,拉上“未婚妻”自首去。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魄力再次让人惊叹。都说主角都自带光环,无形中总能在危急关头如遇神助,突破重重困境。其实我更好奇大嘴吴——吴品三的人物形象。能在大染缸一般的大上海任机关局长,可见其人脉之广,手段之高,城府之深。在各方势力中游刃有余。面对下属的阳奉阴违,面对上峰的施压,面对江湖帮派的搅和,他时刻保持警惕。从最早与通字辈大佬的言语交流中可见一二。当听到苏航说出的名字时,他第一时间便能疏理出此人的特殊性,能在最短时间内便与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并得到印证。此人心思之细致可见一斑。要从他的手下撕出一道口子谋求生路,难度可想而知。而苏航做到了!所以说,故事的精彩,不光在于主角的强大,更在于对手的奸诈。想起了《潜伏》中的吴站长,他也同样是对财物格外看重,逮住一切机会大捞特捞,用来效敬各路神仙。心思及手段,与吴大嘴多么相似?!谋略类的小说,想写好很难。如果比作一盘棋,这盘棋够大。如果比作一幅画,那就是互幅画。看作者挥笔勾勒一笔一画,不到最后都猜不出画者的心思。这是怎样的期待?严谨细密的布局,紧密衔合的情节,都关乎小说的命运。稍有不慎,都可能随时崩盘,而黄晓阳,这位“谋略王”做到了!合上书后的好一会儿,我都在故事带来的迭荡中迟迟回不过神来。大气!精彩!痛快!这三个词仍不足以表述我当时的心情。有多久没这种感觉了?不,从来没有过!这是我看的谋略小说的NO.1!为什么之前不会去尝试接触这类小说?原来竟如此有魅力!最后的最后,苏航成功完成了他的大计。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苏航还有他接下来的使命,还有他的大计,且看下部,愿能带来更多的精彩!当然,书是有瑕疵的。开篇第8页将郑家臣的姓氏写成了赵家臣,第28页将“接受”写成了“接爱”。诸如此类的错别字约有6、7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心情。尤其对有强迫症的读者,越是优质的小说越是忍受不了这样低级的错误。津津有味地阅读着生动的情节,冷不丁地冒出来的错别字,让人猝不及防。好在,还有续集,希望第二部能改正这个毛病。撇开小说本身,随赠的笔记本真是精美得没话说。旁白部分都是满满的心灵鸡汤,每一段话都恰到好处,让人总能在疲惫时重拾力量,重振精神迎接下一挑战。正如友人所说,有这样一本鸡汤满满的笔记本,真舍不得拿出来使用,真想像心爱的珍藏版图书一般锁进抽屉里~黑暗尚未过去,这是一场心智的较量。稍有差池,输掉的不只是生命。在那远去的年代里,还有多少这样惊心动魄的殊死较量?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英雄们这样费心谋划过?只过谋划出一个光明的时代,和平的未来。我开始期待,也许有一天这本小说会经过拍摄,通过屏幕让众多人来知道了解它的精彩,届时会带来怎样的轰动?我庆幸,在这之前可以以阅读的方式,先睹为快。电视里的精彩是导演理解出来的精彩,我自有我的精彩理解。愿这一天,不会遥远。“那让我们开始吧!”

谋略制胜(深谋者)书评
近年来打开电视,关于谍战类型的电视剧屡见不鲜,但是水平可以说是参差不齐,个人对电视剧《伪装者》比较喜欢,同时也看了《伪装者》的小说。电视剧《伪装者》对小说的改编不是很大,虽然《伪装者》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小说中人物有些夸张,但是故事情节还是非常精彩的。《深谋者》是我看的第二部谍战类型的小说,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的谍战类型的小说,如果也能拍成电视剧就更好了。《深谋者》这本书的核心人物非苏航莫属,本书封面写着一个五重伪装者的续命之路,这个五重伪装者一定就是苏杭了。苏航的身份是共产,又是社会局的工作人员,又是青帮人员,还为日本人服务。社会局局长吴品三为了把苏航招致麾下,让苏航为社会局工作,多次陷害苏航,苏航在共产乐少华的指导下加入了社会局,同时为日本人服务获取情报,为了躲避周天罡的追杀加入青帮,成为周天罡的师弟。可见苏航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苏航一个比较清高的人,为了革命工作也得融入湖北帮,去体会那些下三滥的生活方式。社会局局长吴品三和副局长游再春二人尿不在一个壶里,二人明争暗斗。吴品三成立湖北帮作为自己斗争的资本,拉拢苏航加入湖北帮。吴品三身边的郑家臣被游再春陷害为共产,被刑侦大队抓了。李时君一个叛变者,夹在局长吴品三和副局长游再春中间,并且吴品三和游再春二人都不是真心对待他,只是想利用他,为了获得地位只能靠不断立功来维护自己的地位。书中还多多少少写了三角恋,周娅蒙喜欢苏航,但是苏航喜欢的是吕子矜。《深谋者》这本书可以说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特点鲜明,人性描写的淋漓尽致。小说的剧情层层推进,情节栩栩如生,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场景的描写并不多,大都是通过人物对话和人物的内心活动来进行描写。虽然苏航、吴品三、游再春、吕子矜,周天罡这些人物是虚构的,但是书中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就必定会有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张学良、宋子文、陈果夫、顾顺章、向忠发这些人我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虚构的人物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历史真实人物对我们来说是熟悉的。小说中虽然有很多虚构的人物,虚构的事件,但是加入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融入小说当中,更加吸引读者。《深谋者》这本书是非常精彩的,在看书的过程中,看着看着,剩下内容不多的时候,感觉作者会怎样让故事结尾,出现怎样一个结局,接着我就怀疑这本书要写不完了,到了最后一页看到(第一部完),我的心就彻底凉了,因为掉进坑里了,个人非常不喜欢书一本一本的出,这种不断的一本一本的等,一本一本的看,太让人感到闹心。既然进了坑,只好一本一本的慢慢填坑吧。
谍战舞台上演出的中国情报史(深谋者)书评
对“谍战”这个题材产生兴趣,是从之前大火的电视剧《伪装者》开始的。记得当时特别喜欢看里面主人公执行任务的剧情:军统特工天衣无缝地配合,或是刺杀要员、或是解救抗日分子,每场戏都看得我血脉贲张,觉得“间谍”这个工作真是令人激动。 但《深谋者》里面的间谍却不太相同。 故事的主人公苏航,以“特殊员”的身份,为我进行情报工作。为了获取情报,他进入国民的情报机构社会局,成为社会局局长吴品三的心腹,并以曾留学日本的优势与日本人保持密切关系,甚至还为了掩护身份,加入当时上海最大的帮派——青帮,成为 “通字辈”的兄弟。如此一个有多重身份伪装的间谍,他所做的情报工作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与我想象的不同的是,他的工作看起来竟有些“平淡”。 刺杀?火并?这些都没有。在故事的开篇 ,苏航曾大闹社会局,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但也只不过是装作醉酒闹事。这让人不得不产生疑问:真正的情报工作究竟是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小说中非常明显:情报工作存在于生活,而不是打杀中。 苏航和吴品三的“湖北帮”成员们吃饭、喝酒、逛长三堂子(当时上海滩的声色场所),或是和日本人喝茶、聊天、出入夜舞台,这些都是他获取情报的方式。甚至在追求他的女神吕子矜时,苏航还获得了被刺杀的情报。 在这本小说中,作者为我们还原了真实的间谍工作——并不是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偷取情报,而是在最日常的生活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一个好的情报人员,比如故事中的苏航,需要非常敏锐的观察力,从平常中发现反常之处,再通过严密的逻辑进行梳理分析,最后判断出真正有价值的情报。 在苏航接受间谍培训的时候,他的老师曾这样教他: 一般人以为,间谍工作是一项通过特殊的技术和技艺来获取情报的工作,实际上并非如此,真正优秀的间谍,最大成就反而体现在一些极其不起眼的日常事务中,即体现在对那些日常的一般人完全看不上眼的各类信息进行捕捉、提取、归纳、甄别等信息处理能力上面。 世界上最出色的间谍,并不在于他怎样出生入死,而在于他有什么样的能力沙里淘金。 有这样一个情节让我印象很深: 社会局得到关于共高层“断指人”的情报,想要对其进行抓捕,但此时断指人已经得到消息提前转移。社会局的行动股股长李时君发现了一条线索:断指人的女人戴丽娟喜欢吃西菜园的生煎,并且每隔三五天,就让西菜园给他们送一次。这个信息并不是秘密,但之前行动时没有人发现它的价值。但李时君却以此为开端,通过对西菜园伙计的追踪,找到了戴丽娟的藏身处,并借此成功抓捕了断指人。 细节,成了这场谍战的关键。 故事主人公苏航的原型,来自于一个叫“袁殊”的地下员,此人身兼中共、中统、军统、日伪、青帮五重身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伪装最多面的一名间谍了。虽然也有其他小说或影视剧作品,据说以袁殊为原型,但从还原历史的角度来说,和《深谋者》实在差得太多。 在网上可以很容易查到袁殊的一些个人经历:1927年,袁殊参加北伐军,曾受到父亲袁晓岚之友胡抱一的提携,之后通过表哥贾伯涛(黄埔一期生)的介绍,见到上海市社会局长吴醒亚,打入中统内部。1931年,袁殊加入共产特科进行情报工作。1933年,袁殊被吴醒亚任命为“干社”情报股股长,并通过吴醒亚介绍,成为新声通讯社的记者,以记者身份结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成功打入日方情报机构1937年袁殊加入青帮,成为可以和杜月笙、黄金荣平起平坐的“通”字辈师兄弟。 这些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在小说《深谋者》中都有出现,甚至这还不是全部,想必作者在创作之前曾做过大量的相关研究。当然,只是历史的照搬,还不能称之为文学作品,作者在真实的历史基础上,演绎了更多细节,以自己的解读为历史的骨骼丰满出血肉。 在小说中,有一些细节的描述很有意思。比如苏航为了躲避青帮大佬周天罡的追杀,认一个“大”字辈的老头子曹太仓,成为青帮“通”字辈兄弟(也与真实历史相呼应)。作者对曹老爷子开山门做了很详细的描写,青帮中的辈分、开香堂的规矩,甚至对苏航没有穿长袍马褂参加仪式所引起的风波都做了很有趣的描绘。当时上海滩的帮会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很多读者恐怕也不知道,但作者在《深谋者》中原原本本为我们还原了。 还有,那个时候上海的长三堂子有多贵?作者说:“当时在洋人工厂做工的工人,一个月才十二元的工钱,在华人工厂打工,才能挣八元,进一次长三堂子,就需要九元。”为什么作者把一个妓院的情况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因为很多情报都是在这里收集和交换的,这就是真实情报工作的一部分。 还有更多真实的细节无法一一列举,与其说这是一本谍战小说,我倒觉得它更像是一部中国近代情报史。 最后,我想说一个小说中让我颇有感触的地方。 苏航本来是一个“左倾”色彩很浓的青年,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他接触到,并以此为自己的信仰,主动要求加入了共产。但是在接受了情报工作以后,原本十分爱惜羽毛的苏航,不得不把自己伪装成流氓、社会渣滓,所有的朋友都离他远去,这让他万分痛苦。苏航,或者说所有和他一样的革命者,他们有崇高的信仰,可以为了国家付出自己的生命,但最艰难的牺牲还不是失去生命,而是不被人理解。他们能做的,唯有在世人唾骂声中更加坚定自己的革命意志,至于功过是非,就留给后人评说吧!
下篇:深谋者(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