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近代史书籍

更新时间: 2025-08-31 12:00:24

站內所有关于中国近代史书籍的知识专题整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跟中国近代史书籍有关的所有知识

一口气看完中国近代史,必读这本!

蒋廷黻先生开创近代史研究新方法,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人。1938年开始起草写成,距今85年仍然经久不衰,可见本书的魅力,作者谦虚的称为“对我国近代史的观感做一个简略的初步报告”。《中国近代史》分为四章:“剿夷与扶夷”、“洪秀全与曾国藩”、“自强及其失败”、“瓜分及民族复兴”,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日战争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特别是对近代中国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分析,观点精妙。为什么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维新?作者分析为三:第一,中国人的守旧性太重。我国文化有了这几千年的历史,根深蒂固,要国人承认有改革的必要,那是不容易的。第二,我国文化是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的生命线。文化的摇动,就是士大夫饭碗的摇动。第三,中国士大夫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从这本书中知道,林则徐不仅有虎门销烟,还有较早觉悟的中国人,“他到了广东以后,他就知道中国军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同时他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物。”,他搜集的还材料编入了《海国图志》。在十九世纪之前,中西没有邦交。那时候的通商制度也很特别,西洋的商人只限于广州作为通商口岸,有一些禁令也是非常的奇怪,比如,外人不得买中国书,不得学中文。传教士马礼逊的中文教师,每次去授课的时候,必须随身带一只鞋子和毒药,鞋子表示他是去买鞋子的,不是去教书,毒药是预备万一官府查出,可以自自尽。作者还分析了,我们现在认为的不平等条约,当时签订时清廷并不那么认为,因为他们当时完全不懂国际公约和国际形势,比如,治外法权,认为不过是夷人管夷人,这样省事。协定关税,认为条约上把关税明文规定,可以减少争执,更省事,反倒觉得外交成功。“我们要仔细研究每一个时期内的抵抗方案,我们尤其要分析每一个方案成败的程度和原因。我们如果能找出我国近代史的教训,我们对于抗战建国就更能有所贡献了。”这是作者在序言中对近代史研究的方法,以及找出历史的教训用于国家的建设,虽然过去了八十多年,仍然是有用的,可借鉴的。

...

哪两本中国书籍影响了整个日本近代史?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有着数千年深厚的交往渊源,中国也长期以来是日本的学习对象。

但随着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国力衰败,沦为列强宰割的对象,而日本则蒸蒸日上,跻身强国之列。同为东亚国家,中日为什么会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这成为许多仁人志士近代以来一再追问的问题。

两本书在两国间的不同际遇,已经给人们提供了答案。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同样,以日本为鉴,可以知进退。在这个意义上,读懂了日本,也就读懂了中国。

1851年,中国商船将一本中国书带到了闭关锁国的日本。当时日本实行严格的进口审查,这本书由于含有涉及天主教的违禁文字而被查收上缴。不过,它没有被焚毁,也没有被束之高阁,而是被送到官方机构,供那些关心世界形势的幕府重臣研读。

这本书就是魏源编写的 《海国图志》 。亲身经历了鸦片战争的魏源深感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急需了解世界。于是他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为基础,从1841年开始广泛收集资料穷数年之力,编写成《海国图志》50卷刊刻面世。

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它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向中国人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和地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以及全新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魏源在该书序言里写道,“是书何以作? 曰 :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在中国近代史上, 这是第一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魏源也因此被誉为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
相关标签:
中国近代史十大长篇 中国销量最高十部书 中国长篇小说之父是谁 中国长篇小说最高成就 中国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