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一口气看完中国近代史,必读这本!

更新时间: 2025-08-27 19:18:50

阅读人数: 422

本文主题: 中国近代史书籍

蒋廷黻先生开创近代史研究新方法,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人。1938年开始起草写成,距今85年仍然经久不衰,可见本书的魅力,作者谦虚的称为“对我国近代史的观感做一个简略的初步报告”。《中国近代史》分为四章:“剿夷与扶夷”、“洪秀全与曾国藩”、“自强及其失败”、“瓜分及民族复兴”,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日战争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特别是对近代中国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分析,观点精妙。为什么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维新?作者分析为三:第一,中国人的守旧性太重。我国文化有了这几千年的历史,根深蒂固,要国人承认有改革的必要,那是不容易的。第二,我国文化是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的生命线。文化的摇动,就是士大夫饭碗的摇动。第三,中国士大夫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从这本书中知道,林则徐不仅有虎门销烟,还有较早觉悟的中国人,“他到了广东以后,他就知道中国军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同时他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物。”,他搜集的还材料编入了《海国图志》。在十九世纪之前,中西没有邦交。那时候的通商制度也很特别,西洋的商人只限于广州作为通商口岸,有一些禁令也是非常的奇怪,比如,外人不得买中国书,不得学中文。传教士马礼逊的中文教师,每次去授课的时候,必须随身带一只鞋子和毒药,鞋子表示他是去买鞋子的,不是去教书,毒药是预备万一官府查出,可以自自尽。作者还分析了,我们现在认为的不平等条约,当时签订时清廷并不那么认为,因为他们当时完全不懂国际公约和国际形势,比如,治外法权,认为不过是夷人管夷人,这样省事。协定关税,认为条约上把关税明文规定,可以减少争执,更省事,反倒觉得外交成功。“我们要仔细研究每一个时期内的抵抗方案,我们尤其要分析每一个方案成败的程度和原因。我们如果能找出我国近代史的教训,我们对于抗战建国就更能有所贡献了。”这是作者在序言中对近代史研究的方法,以及找出历史的教训用于国家的建设,虽然过去了八十多年,仍然是有用的,可借鉴的。

一口气看完中国近代史,必读这本!

研究历史必读书目

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一段历史实难回首,却又极具教育意义。这是一段任何时代都无法替换的时期,也是封建制度积弊以久必然的结局。

相较于古时朝代的更迭,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太多的变数,是由辉煌走向没落,再由没落走向动荡不安的一个过程。当然这一时期也是所有历史学习中绕不开的一个阶段,即中国近现代形成期。

研究中国近代历史不得不读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先生创作的《中国近代史》,本次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再版,联合读创出品的精装版在内容上新增了万字珍贵附录,并附增了一本小册子——中国近代珍贵影像图册,精选了来自中国国家图书馆、德国威廉港市档案馆、英国伦敦皇家亚洲学会、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等十余家博物馆珍贵馆藏资料,用珍藏的老旧照片还原近代历史的真实面貌。

作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在仅仅五万余字的叙述中,蒋廷黻先生将中国近代历史中百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浓缩其中,构成了一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权威之作。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沈渭滨称其作品“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

从十九世纪开始,中国便进入了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仅仅百年时间我们便经历了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洋务运动、百日维新等历史演变,在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面前不断的寻求新的出路,就像蒋廷黻先生曾经发出的质问: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

在笔者看来,研究历史本就是一个问与答的过程,是带着疑惑深入到历史中寻找答案的过程,也是运用全视角窥见历史发展进程的方式。而蒋廷黻先生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同样带着疑问,审视百年间发生的各种历史大事件、关键人物、文明演变带来的巨大影响力。

比如审视洪秀全失败的原因,曾国藩如何成为精神领袖,以及在历史上褒贬不一的李鸿章是否引狼入室加速清廷的灭亡等等。蒋廷黻先生用极简的语言论述近代史的形成,为中国近代历史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历史框架和断代史体系,作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奠基之作,其完整性、审视性及反思性无可比拟。

正如哈佛大学教授、中国学研究奠基人费正清所评:执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牛耳。

中国现代史

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史,都属于中国近代史的范围,而以五四运动为标志,又可把近代史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49年以后,中国历史才进入现代的行程。本书论述1919年至1949年的历 史而称作“中国现代史”,是沿袭近几年习用的名称,也是高等学校课程表上一直还在使用的名称。 实事求是,是历史研究和编写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也是我国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我国古代有见识的史学家,虽然有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但还是大多崇尚“直书”,反对“曲笔”,即主张写信史。有人甚至为此牺牲了生命。他们对写信史的意义也是相当了解的。任何一个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都要总结历史经验,用以指导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行动。但也只有从真实的历史资料中,才能总结出较正确的历史经验,从而吸取有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是有远见和大公无私的,没有剥削阶级的偏见。历史工作者只有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才能真正把实事求是的原则贯彻到底。本书是力求贯彻这一原则的。当然做到实事求是是需要有各种充分的条件。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写信史,这是本书的一个优点。 科学的生命在创新。如果科学工作者总是穿新鞋走老路,科学的生命也就停止了。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如此。但历史科学有它的特点和难处。史学工作者面对的是过去的资料,整天跟故纸堆打交道,怎能创新呢?这就需要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见识和功夫。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并不是神秘的魔法,也不是主观主义的“自由创造”,只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占有材料,并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可以逐步做到。人们的认识是无止境的,社会现实要求史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历史研究的创新是无穷无尽的。当然,对历史资料,史学工作者只能给以新的解释,而不能加以抹杀或歪曲。并且这种解释只能是历史资料中所含有的,而不是史学工作者硬加的。史学研究上的创新只能如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不能如瓦特的发明蒸汽机。本书的作者注意到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创新,在全书的体系上,在具体史实的分析和结论上,都有不少新的处理和看法。

标签: 中国近代史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