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16 08:57:04
《周易》是广大悉备的书,包含天道、人道、地道等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它千变万化,无往不可。因此,东汉魏伯阳借用《周易》来论述炼丹之意,并将此书命名为《周易参同契》。 参同契之“参”,指的是参照此书;“同”,指的是与此书相同;“契”,指的是与此书相契合。
《参同契》中提到:“三道由一,俱出径路。”这里的“三道”指的是 。从道教宇宙论哲学来说,道生一,而显示出生化和主宰万物的神明之性。“一”即是炁物混成的元始祖气(先天一气)。
金丹即为一,修炼金丹即为返本还元、归根复命之妙道。唯有“一”才是 之体,因此用金字命名丹,以明示此“一”之 的道理,由此发明了多种由多返一的修炼方法。
“三道由一”的“一”是“先天图环中之秘”,也即是太极。
张介寅在《医易义》中说:“太虚者,太极也,太极本无极,故日太虚。太极者,天地万物之始也。太始天元册文日:太虚廖廓,肇基化元。老子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邵子日:若论先天一事无,后天方要着工夫。由是观之,则太虚之初廓然无象,自无而有,生化肇焉。化生于一,是名太极。太极动静而阴阳分。故天地只此动静,动静便是阴阳,阴阳便是太极,此外更无余事。”
...中大夫、守尚书左丞、上柱国、吴郡开国公、赐紫金鱼袋陆佃撰,蜀府承奉正嘉林吴从政奉教。音注重按梓行蜀府护卫百户、昭信校尉后学牛衷奉教增修广要。
太极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也。廓然太虚,既无方所形状之可见,又无声臭影响之可梦,惟理而已。理乃气之始,气乃动静之始,动静乃阴阳之始,阴阳乃天地之始,天地乃万物之始。原夫混沌未分之初,谓之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易者,动静之始也;太未者,阴阳之始也;太和者,一之始也。是故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所谓太极,在一静一动之间。一动一静,天地人之至妙;一动一静之间,天地人之至妙至妙者,故云。无极之前,阴含阳也;有象之后,阳分阴也。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上。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
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气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循是出入者,皆不得己而然也。然则圣人尽道其间,兼体而不累,存神其至。矣。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