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从四大天王归属分清汉传佛教诸神、道教神仙和民俗神话

更新时间: 2025-07-19 13:17:44

阅读人数: 836

本文主题: 封神神仙体系排行表

中看守天庭四大天门的四位天神,是玉帝手下的天兵天将,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四大天王就跟随参与讨伐花果山,却被猴王孙悟空打败,四天王身上各有一样奇宝

被杀死后封神,镇守天庭的东、西、南、北门,司职“风、调、雨、顺”,意在护国安民。

而佛教中有四大金刚,是佛教的护法之神,象征佛门的威严警戒。

在我们印象中好像都是同样的四位神祇?

其实概括的来说,真正的正统神话中,只有佛教的四大天王(或称四大金刚)道教神仙体系中是没有四大天王的,魔家四将只存在于民俗神话杜撰的小说里。

的二十诸天,分别是: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后来佛教吸收了婆罗门教的四大天王作为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

,“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持琵琶,护持

,“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持剑,护持

,“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持蛇或赤龙,

,”多闻”以福、德知名闻于四方,持伞,护持

佛教传入中国后被汉化,佛教诸神自然也就在中国汉化了,汉传佛教的诸神体系在中国自成一派,四大天王就是汉传佛教中的典型,所以正统的四大天王就是佛教的四大护法金刚。

既然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金刚,那怎么会成为镇守天庭四门的神将呢?

的功劳了,《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都是在明朝小说盛世中出现的佼佼者,传播最广,影响较大,两部小说的设定都借鉴了佛教和道教的神仙体系,当时佛教和道教甚至是儒教已经不再是敌对的关系了,三者相互融合了,所以两教的神仙也是相互融合。

则是借鉴了佛教的四大部洲的设定,但是四大天王就成为了天庭的四大门神《西游记》中托塔李靖、哪吒一家其实也是佛教的护法神演变而来,道教中是没有李靖一家神仙的。

而《封神演义》中顺便把《西游记》中四大天王的来历给解释通了,四人是兄弟,持国天王魔礼海、广目天王魔礼寿、增长天王魔礼青、多闻天王魔礼红,是商朝著名的“魔家四将被杀,死后被封神榜封神,成为天庭的看门神。

两部小说这么一融合,被广大百姓所接受,就认为四大天王是天庭的神仙了,这就是典型的虚构人物成为误传神话的结果了。

再说正统的道教神仙体系,道家神仙体系中是没有四大天王说法的,当然道家神仙中也有自己的护法神,是谁呢?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家护法

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中国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你可知道马王爷三只眼不是好惹的”说的就是祂,在人间救助百姓,苦度众生,驱邪缚魅。

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头戴铁冠,手持铁鞭,胯下骑着黑虎,若动,则有雷霆相随,常护法诸神。

温琼,东岳大帝部将,是武将成神,初为唐朝将领,身长九尺,威猛无比,战功赫赫,屡显神通,死后得道成神,职位是东岳十太保之一,统领东岳总兵,巡查天下。

关羽,这个大家都熟悉了,曾为三国名将,以忠义著称,死后封神。

马元帅生得白如雪,赵元帅黑如铁,关元帅赤如血,温元帅青如靛,也正对应东南西北四方颜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四大元帅是用来驱邪禳灾的四大神将,在中国民间颇受人们信仰。

四大天王虽是佛教的护法神,但是经过汉化和小说演义后却在人们的印象中成为天庭神仙,民间有句话“真《三国》假《封神》,一部《西游记》哄死人”,就是说一些出名的民俗小说盖过了真实的历史和正统神话。

有人就要问了,看个热闹而已,为什么要分得那么清楚呢?

文化是大众的,但信仰是严肃的。

出自《封神榜》和《西游记》的天庭四大天王“魔家四将”是后人虚构出来的,只能算是文化,但不能加入信仰。道家的人是不可能信仰四大天王的,而佛家的人是严肃信仰四大天王的。

所以,我们国家的神话体系要细分的话,那就是被道教信仰的神仙体系,被佛教信仰的汉传佛教诸神体系,以及被大众接受的天庭神话文化

从四大天王归属分清汉传佛教诸神、道教神仙和民俗神话

道家“三清四帝”的神仙体系

春节到了,读史汇带大家了解一下传统的神仙体系。

早在明朝以前,中国人没有自己的神仙体系。直到两部章回体神魔小说的诞生,中国人才逐渐拥有完整的神仙观念。这两部专门写神仙题材的小说,分别是吴承恩的《西游记》和许仲琳的《封神演义》。

虽然同为写中国的神仙,《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侧重点存在很大的区别。《西游记》主要以佛道,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崇佛抑道”的味道,人物主线以佛界众神仙为主,《封神演义》则更倾向于道家神仙。所以,要了解中国传统的神仙体系,《封神演义》才是正途,作者许仲琳基本上把道家众仙完整地梳理一遍。

广义上的道家神仙体系包含四大种类:上古神系、道家神系、民间仙系和神魔系。狭义上的神仙体系一般专指道家神系,也就是“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按照道家的说法,他们从上往下分别掌管天地运转的规则,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三清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位道家创始人,在道家众多神仙中,他们的资历、职位、法力最高,是“玉清、上清、太清”三大胜境的主人。三清中又以“玉清胜境”的元始天尊地位最为尊贵,他是主持天界之祖。“上清胜境”灵宝天尊是大道的化身,地位仅次于元始天尊。“太清胜境”的道德天尊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太上老君,也是《道德经》的作者。

四帝也称四御,属于地位仅次于三清天尊的大神。一开始的说法是“六御”,分别是玉皇大帝、青华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分别掌管上、下、东、西、南、北六个方位,刚好与道家“六和”的空间理念一致。

到两宋时期,道家为了使神仙体系与太清、太平、太玄、正一四大道经类别相符合,把“玉皇大帝”和“青华大帝”单独列出来成立道家四御。

四御的职责是辅佐三清天尊,具体管理宇宙万物的运行。因为三清天尊属于道的最高层,已经达到“无为”的境界,不需要再参与天地的管理。那些需要“有为”的事务,只好交给四御圣尊来处理。

五老是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掌握者,常年居住在五岳“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分别是东方青帝青灵始老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丹灵真老三炁天君、中央黄帝玄灵黄老一炁天君、西方白帝皓灵皇老七炁天君、北方黑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

五老拥有很高的威望,道家所有神仙中,只有元始天尊与他们地位相等。他们都不是通过后天修为得到成神,他们和玉清元始天尊一样,属于开天辟地以前的神灵。从他们的全称“元始五老”中,足以感受到来历不凡。

但在《西游记》中,“五老”的版本差别很大,依次是西天佛老、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准确地说,元始五老的解释更恰当一些,因为佛是外来文化,道才是本土文化。

六司全称为南斗六司,也叫做南斗六星。分别是司命星君、司禄星君、延寿星君、益算星君、度厄星君、上生星君。他们的职责是掌管宇宙一切生灵。在民间有种说法叫“南斗主生,北斗主死”,说南斗六星能够决定皇帝的寿命长短。既然南斗六星有令万物长生的权限,很显然他们直属南极长生大帝领导。

南斗六星与北斗七星相对应,依次为天府星、天梁星、天机星、天同星、天相星、七杀星。由于六星君大多寓意吉祥,从而深受那些追求功名利禄、健康长寿的人喜欢。

此外,在“三清四帝五老六司”之下,还有“七元八极九曜十都”的说法。

“七元”是指北斗七星,在平时生活中非常熟悉,由贪狼星、巨门星、禄存星、文曲星、廉贞星、武曲星、破军星组成,也是代表七种不同的寓意,比如文曲星代表考取功名、升学考试,破军星代表行军打仗等等。

“八极”不是具体的神,它是指八大方位: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也可以理解为八纯卦。

“九曜”属于后来新增的神,属于神魔系,是根据神魔小说《西游记》所设定,即在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基础上,增加罗睺星、计都星、太阴星、太阳星。

“十都”应该最好理解,就是指十殿阎罗王。

其实在民间生活中,基本上没有人能够完全弄清楚道家的神仙体系和来历,包括道家各个派系间,对于神仙的命名和职责也存在争议。话又说回来,没有必要了解那么透彻,在“三清四帝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中,民间有所相求的应该是代表七元的北斗七星。而在北斗七星中,又以文曲星、武曲星与老百姓联系最为密切。

那些你以为是道家,实际是佛门的神仙:托塔天王和哪吒竟是佛门的

三教并立,以儒家治世,佛、道两家为主要信仰的宗教,因此三教一直相互共生和融合,这种关系就会影响到

中国的神仙体系之所以如此繁杂,其实也和三教的斗争有关系,再加上。而佛教作为外来宗教,与中国的融合是非常的契合,而佛教在中国发展了千余年,其实已经形成了独特的

我们中国的神话体系大概可以分成了两部的流行,彻底把四个神话体系融合了,但是却是,让中国神话体系更混乱了,其实在我们常人印象中有很多的神仙是,其根源就是两部神魔小说的流行。

。而与孙悟空只出现于《西游记》中不同,哪吒却是很多神话故事的主角。

,李靖是天庭的荡魔大元帅,或者是《封神演义》中李靖是殷商大将,而哪吒是阐教的弟子。所以我们就想当然地认为哪吒肯定是道家的神仙,然而李天王和哪吒的根底却是佛家的战神。

,为佛教护法之大神,也是四天尊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尊天王,在唐朝时,传说天宝元年(742年),安西城被蕃军围困,毗沙门天王于城北门楼上出现,大放光明,帮助唐军大败蕃军。人们就把佛教的“毗沙门天王”和唐朝军神李靖结合在一起成为了托塔天王。

最初的古印度佛教神话中的天神,原型是佛教中, 是一名青少年天神,法力高强,是正义勇猛、拥护佛法的佛教守护神,同时还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战斗时,能变成三头八臂模样、手持多件法器、金刚怒目的夜叉法身的外形。

其他两个儿子。所以托塔天王李靖全家都是佛门的战神,受到两部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影响才变成了道门神仙,但是正统道教神仙体系中是没有他们一家的。

中看守天庭四大天门的四位天神,是玉帝手下的天兵天将,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四大天王就跟随参与讨伐花果山,却被猴王孙悟空打败,四天王身上各有一样奇宝

被杀死后封神,镇守天庭的东、西、南、北门,司职“风、调、雨、顺”,意在护国安民。

,是佛教的护法之神,象征佛门的威严警戒。我们印象中这几个组合好像都差不多,实际上四大天王和魔家四将都是四大天王(或称四大金刚)为原型而虚构的。道教没有四大天王的说法,只有护法四帅。

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后来佛教吸收了婆罗门教的四大天王作为护法天神,俗称

佛教传入中国后被汉化,佛教诸神自然也就在中国汉化了,汉传佛教的诸神体系在中国自成一派,四大天王就是汉传佛教中的典型,所以正统的四大天王就是佛教的四大护法金刚。

和四大天王类似,本是佛教中手拿最坚固的神器金刚杵的两位“镇守西释门,宣布教化、保护法宝,为哼哈二将之神”

这两位才是最莫名奇妙的被认为是道家的神仙。

神仙的代表,和合二仙的神像,为两个笑容可掬、蓬头垢面的

两位佛门高僧竟然被冠以“仙”名,还是成了“爱神”?

这其实就是中国民间谣传的结果。最初“和合之神”是唐朝时期的一个高僧、到了宋朝被民间祭祀成叫的神祇,这位神祇的能力就是可以能够即使是万里之遥也能传达音书、让人安全归来,和合家人之好

后来有人将建立苏州寒山寺的两位高僧迎接。二人喜极,遂俱为僧,开山立庙为,后来拾得传道东渡日本,建立了。而两人一人拿“荷”,一人拿“盒”相见的典故也迎合了

到了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下诏封寒山大士为

的,所以“和合二圣”的寒山、拾得两位佛门高僧就因为和(荷)合(盒)二字变成了掌管婚姻的喜神“和合二仙”了,并有

所以“和合二仙”虽然冠以“仙”名,却不是道家神仙,而是佛门的高僧。

十殿阎罗王、牛头马面、黑白无常

为了兼管阴曹地府而化身的一个分身),手下为各殿判官、各地的城隍爷、土地爷、山神

是贯通天界和冥界地府的地方,所以冥府十王、蒿里相公、三司、六案、七十五司、四值功曹可不是十殿阎王,全都是中国古人。

这三种冥界地府体系在《西游记》中被相互融合,导致了人们认识的混乱。其实我们熟悉的十殿阎罗王、牛头马面、黑白无常

而传入中国,阎王作为地狱主神的信仰才开始在中国流行开来, 并且分裂为十个组合神,称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

是地狱中的鬼卒,更像是打手的角色,这两位也都来源于佛教。 ,其形为牛头人身,手持钢叉,力能排山。据说:阿傍在世间为人时,因不孝父母,死后在阴间为牛头人身,担任巡逻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又叫马头罗刹,“罗刹”就是恶鬼的意思,在佛教经文中常与牛头成对出现,所以才有了牛头马面的组合。

,来源于佛教,佛教有无常使者的说法“阎魔法王芊魔卒,一名夺魂鬼,二名夺精鬼,三名缚魄鬼,即缚三魂至门关树下。“。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道教、佛教、民间传说中的阴间地狱中都吸纳了无常的说法,成为了冥界神明的部将,而将无常又划分为,此二神手执脚镣手铐,专职缉拿鬼魂、协助赏善罚恶。

“真《三国》假《封神》,一部《西游记》哄死人”,就是说一些出名的民俗小说盖过了真实的历史和正统神话,也造成了中国神话体系的混乱。经常会出现“我给你说的是道教信仰的神仙体系传说,你却给我说《西游记》。“

当然我们中国人的信仰宗教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实用主义的打压,道教和佛教在中国没有建立统治地位,从而也没有形成西方那种

相互融合、促进发展,很多情况下已经不分彼此,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或者对于专门的道士、和尚还是要清楚自家的神仙,不要弄混了。

以上神仙的详细介绍和演变过程,可以点击下面链接观看: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