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皆有动作:赞吉王朝兴起、圣约翰与圣殿骑士团成立、拜占庭也难得雄起一回
1154年,罗杰二世去世,其幼子,有着“恶王”绰号的威廉继位,他之所以获得了这个称号,是因为掌握话语权的贵族并不喜欢他,因为他生前大力打压贵族。
西西里王国至此还有一段小尾巴,我在之后讲腓特烈一世和二世的时候再一一道来。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洛泰尔,在洛泰尔去世之后,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康拉德三世自告奋勇地自封为罗马人民的国王,自此,霍亨斯陶芬家族走向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康拉德遭到了洛泰尔女婿的不满,随后两个家族发生内战,一直持续到12世纪末。在此期间,康拉德三世参加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还没交代,就是骑士团的成立。在十字军东征期间,西方出现了众多骑士团,其中三大骑士团最为后世津津乐道,圣殿骑士团、圣约翰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
医院骑士团出现的时间最早,原先在穆斯林统治耶路撒冷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城内组成了集团,一开始,他们为朝圣者提供类似诊所的服务,由于朝圣者无私的付出让医院修会迅速发展,从1110年起,修会同意将耶路撒冷的领土财产,可以交给医院骑士团保管。
1113年,教廷承认他们是独立的修会,并赐予他们一系列的经济、政治特权,如无需缴纳十一税,无需接受任何政权的领导,只受教皇节制。
另外,医院骑士团在刚开始并非是一支军事组织,直到1120年才开始作为一个军事修会进行活动,以武力保护朝圣者免受异教徒攻击。
虽说耶路撒冷已经落到了基督徒手中,但与穆斯林隔得很近,从远道而来的朝圣者经常在路上就遭到穆斯林的袭击。1119年,在从耶路撒冷到约旦河的途中,300名朝圣者被杀害,60人被掳。
也就在这时候,为了保护朝圣者的安全,来自西方的九个内心富有责任感的人挺身而出,这也就是圣殿骑士团的雏形。在开始的时候,圣殿骑士团只有9个人,他们在耶路撒冷主教面前誓愿守贫、禁欲和服从,创始人之一的于格为此还与妻子离婚。
鲍德温二世将圣殿山上的阿尔-阿克萨清真寺的一角赐给了这些骑士驻扎,这也就是圣殿骑士团名字的由来,十年后,他们获得了罗马教皇的承认。
至于另一个条顿骑士团,由于出现的时间较晚,因此放到之后再讲。
诱发西方派出第二波十字军东征的起因,是因为1144年穆斯林攻占了埃德萨伯国。
在1118年,耶路撒冷王鲍德温一世去世之后,原埃德萨的领主鲍德温二世继位成了耶路撒冷王,将埃德萨伯爵传给了约瑟林一世。
约瑟林在位期间,为了巩固以及扩大自己的地盘,不断地与塞尔柱突厥人交战,期间,与鲍德温一世一样被俘虏了一年多。
在第一代十字军领导人相继去世之后,塞尔柱突厥人卷土重来,逐渐在与十字军的斗争中占据了上风。1128年,塞尔柱突厥人赞吉统一了摩苏尔和阿勒颇,建立了辉煌却短暂的塞尔柱赞吉王朝,埃德萨此时虽还在十字军手中,但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1131年,约瑟林一世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回去不久之后便死了,约瑟林二世继位。同年,鲍德温二世去世。
在塞尔柱突厥人(主要是赞吉)的威胁下,原本离心离德的十字军又一次抱在了一起,约瑟林二世与拜占庭皇帝约翰二世和安条克结盟,共同抵御赞吉。
1143年,13岁的鲍德温三世被立为耶路撒冷王,由梅丽桑德女王摄政。
1144年,赞吉集合大军围攻埃德萨,在这年年底的平安夜(12月24日),赞吉成功攻破了埃德萨,并开始了一场大tu杀,约瑟林二世无奈之下只好逃亡。
1146年,赞吉去世,约瑟林二世此时就仿佛是看到了机会,趁机出兵准备夺回埃德萨。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赞吉的儿子努拉丁也非池中物,击退了约瑟林二世的进攻。
期间,埃德萨沦陷的消息传回欧洲,这也就诱发了第二次的十字军东征。当时,罗马教皇尤金三世刚刚当选就听到了此等消息,立即发布了十字军教令。法王路易七世和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最终率军出征。
在我们将目光移到这两位身上之前,先来看看这期间的拜占庭帝国吧。
1118年,在鲍德温一世去世的同时,阿历克塞一世也一并去世,继位的是人称“美男子”的约翰二世。据西方天主教这边的记载,约翰二世长得又矮又丑,但实际上,他被后人称之为“这段时期,拜占庭最为伟大的皇帝之一”。
在一开始,约翰二世的继位就遭到了前皇后伊琳娜(阿历克塞一世的妻子)的暗中反对,皇后并不看好约翰,想扶持自己的女儿安娜和其丈夫小尼基弗鲁斯继位,但很可笑的是,小尼基弗鲁斯对此并不感冒。
一年之后,皇后与安娜的阴谋暴露,对此,约翰并没有赶尽杀绝。皇后去了修道院,安娜也就此退出了政治舞台,那个没心没肺没野心的小尼基弗鲁斯反而还受到了约翰的重用。
为了防止意大利的诺曼人对巴尔干地区的侵扰,约翰与德意志帝国的皇帝保持了同盟关系。另外,在他上台后,就拒绝承认父亲阿历克塞一世于1082年与威尼斯签订的条约,该条约给了威尼斯充分的贸易特权。在约翰撕毁条约之后,双方爆发了小规模的冲突,但由于此时的拜占庭并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因此最终约翰被迫妥协,又重新承认了1082年的条约。
约翰的一生,与周边的势力都进行了对抗,在瓦兰吉军队的英勇下,约翰算是彻底消灭了入侵的佩切涅格人。
随后,他又与周边的突厥人、匈牙利人与塞尔维亚人展开过战争,总之,在约翰手中,拜占庭帝国难得强硬了一回。但也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一直处于被敌人包围的困境中,能够延续这么多年,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约翰对外发动战争,并非以消灭对方或击败对方为目的,而是为了巩固自己帝国的疆域,因此他发动的战争几乎都是围城战,在他手中,拜占庭光复了不少领土。
最终约翰二世去世的时候,拜占庭比他刚刚接手的时候好太多了。
目前【西方大通史】已更完四个系列(点击文字可查看目录),请君品鉴:
除此之外,本公号大系列希腊神话广受好评,请君品鉴:
感谢各位的支持,敬请转发点赞,谢谢

在古代,东西方骑士哪个厉害,谁更技高一筹
在希腊罗马时代,骑兵与步兵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当时西方侧重于步兵,罗马、希腊,以及马其顿帝国,它们的主力部队都是步兵。游牧民族则侧重于骑兵。他们的主力部队是骑射手,适宜于远程攻击,但无法撕开步兵方阵。那时世界是步兵的天下。征服地中海的,是罗马的步兵,而不是东方的骑士。但是到了中世纪,一切都不一样了。一个小小的发明改变了切。这个发明就是马镫。
马镫发明前,骑兵没法稳稳地坐在马上。如果和敌人发生冲撞,很容易掉下来。骑兵不敢正面冲击步兵方阵——那不是战斗,而是自杀。所以骑兵对付步兵只能靠投射武器。而马镫改变了一切。这个发明并不复杂。但很奇怪,直到很晚的时候,它才被发明出来。它一旦普及,骑兵的黄金时代就到来了。骑兵从此可以端坐马上,像闪电一样冲击敌人。如果说步兵方阵是一面墙,那么传统骑兵是一支箭,而中世纪骑兵则是一只巨大的铁锤,再坚固的墙也承受不了反复的捶打。
于是,步兵沧为配角,骑兵纵横欧亚,成为战场的主宰。但同样是骑兵,十字军和它的敌人也不一样。无论是希腊时代,还是罗马时代,或者中世纪,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西方军队总是装备更厚重,阵形更坚固。但是东方部队总是更机动、更灵活。西方如同雄狮,而东方则如同飞龙这次也不例外。以骑兵而论,十字军骑士几乎全是重装甲。未来的铁叶甲还未出现。十字军披挂的是厚重的锁子甲。细密的铁环彼此相扣,覆盖全身。
骑士的标准武器配置是长矛剑与盾。发起攻击时,骑士持平长矛,用踢马刺驱马前冲,矛尖要始终稳稳对准敌人的要害。用力得当的话,长矛可以洞穿盾牌,撕裂铠甲,一直刺透身体。由于骑士全身披挂重铠,手持长矛,所以他们不可能像关羽、张飞那样施展武艺。他们只是寻找对方的弱点,然后发起闪电一击。在外行看来,这个过程似乎并不复杂,其实它需要长期的艰苦训练。骑士从小就在习武场学习。10年,20年,甚至30年不断苦练,为的就是避开敌人的打击,同时击倒对手。所以说他们都是职业杀手。
近距离作战的时候,他们使用剑。这些剑锋利、厚重,舞动起来威力极大。一劈之力,可以轻易地切掉头颅。骑士们的剑术不花哨,但是很实用。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在他们手下根本走不了几个回合。至于盾,则是一个上宽下窄的厚木,表面覆盖一层金属,看上去如同一个铁鸢。骑士冲锋时,一般右手持矛,左肩扛盾。盾牌可以保护一侧身体:从肩到腿。
这样的一名骑士,可以说是古代的人形坦克。当成百上千的骑士排成阵线,集体冲锋时,尘沙飞扬,大地隆隆。那是死亡的风暴,钢铁的旋涡。相比之下,东方骑兵要脆弱些。比如土耳其骑兵没有锁子甲,多半都是穿上一个简单的胸甲就算完了。他们也没有重矛。事实上,土耳其骑兵很少使用长武器,有的话也是比较轻的矛,或者一个狼牙棒。但是他们善用马刀。土耳其人的刀比十字军的剑要窄薄一些,但铁质似乎更好。坐骑上,双方也有明显区别:东方的马没有十字军的来得高大。这样比起来,似乎土耳其骑兵处于劣势。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可怕武器—他们手中的箭。
西方骑士从小就开始练习冲锋和剑术,土耳其骑兵则从小练习马术和弓箭土耳其射手在马上的轻盈灵活,当世无匹。骑手就像长在了马上一样。他们翻到战马的左侧、右侧,也可以忽上忽下在马上盘旋。当马匹全速奔驰时,他们依旧可以射中远处的兽、天上的鸟。每个土耳其骑兵都是一个全速喷涌的箭之泉。他们手中的弓是复合弓,由木头、兽角、筋腱制成,有的还有特制的发射机关。一箭射出,往往60米内可以射穿铠甲,夺人性命。
当时有人记录了一个实例:一名十字军骑士在山坡发现了落单的土耳其骑兵。他用盾牌护住身体,挥矛直进。那个土耳其人随手射出一箭。这支箭呼啸着冲向十字军骑士,力道大得惊人。它击穿了整个盾牌,接着穿透了铁甲,一直射进了骑士的肝与肺之间。骑士当场死亡。十宇军也有弓—十字弓。这种弓的射程比土耳其的更远。有人曾评论说:“如果用十字弓射城墙,箭头可以深入墙体。有时候整支箭都会穿进墙体,消失不见。”这当然是夸大。
但是十字弓的威力确实惊人。基督教会曾多次重申:这种武器杀伤性太大,基督徒之间不得使用。不过十字弓有两个很大的缺点,一个是精确度不高,一个是射速慢。这个弓有一套机械装置,射手必须用两只脚蹬住弓身,用手拼命拉弓弦,才能上箭。这样的武器缺乏机动性,威力虽大,却无法和土耳其箭雨相比。东西方骑兵特长不同,作战方式自然也不同。
十字军骑士习惯于发动正面冲锋。他们用巨大的冲击力撕碎敌人阵型。步兵则马上跟进,扩大战果。土耳其人的战术则完全不同。他们机动性更强,擅长发动奇袭。在敌人最没想到的时候最没想到的地点,一阵阵箭雨呼啸而来。然后骑兵开始形成包围圈,将敌人团团围住,先是用箭,再用冲锋消灭敌人。这个战术确有奇效。许多敌人都被这样的奇袭打得落花流水。
但历史证明:西方骑士的硬碰硬战术,还是压倒了奇袭。重铠长矛,加上高头大马,发起集团冲锋时,可以横扫东方骑兵。如果是一对一的战斗,西方骑士差不多总能获胜。如果同等数量的骑兵对决,十字军也可以稳操胜券。他们唯一的问题是数量少。十字军最大的一次惨败是哈丁战役。可在那次战斗中,只有1200名骑士。十字军战史里,西方骑士几乎从未被数量相当的敌人打败过。
扑克牌上的文化:扑克牌中的西方四位伟大骑士
上一次我们介绍了四张Q的由来,今天我们天上最后一个坑那就是扑克牌中的四张J所代表的形象。前两次已经介绍了,四张K和四张Q所对应的君主和皇后的形象,那么顺延向下的J代表的便是君主和皇后的追随者与守护者——骑士(或者也可以叫做侍从)
J的全称是Jack,Jack在欧洲的中世纪时期,是骑士贵族的一个统称。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初的扑克牌的设计中,并没有Jack。J牌原有的名字叫作Kin牌,它的全称是Knave,即恶棍的意思,但是后来为了和K方便区分,也为了方便使用换成了J
以往是从黑桃牌开始介绍,但是这次我们要从梅花J开始。只是因为在四张J牌子中,梅花J的原型人物更出名一些。梅花J所代表的人物名唤兰思洛特,他是英国的亚瑟王传说里面亚瑟王所创建的圆桌骑士中的“第一骑士”,他是一位温和正派而又勇敢忠诚的骑士,也是亚瑟王的得力侍从。他曾经受命去寻找圣杯,但是遗憾的是他并机会得见圣杯。不过,他的儿子伽拉哈得骑士却因为自身的圣洁和童贞被圣杯所选中
兰思洛特没有机会见到圣杯的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与亚瑟王的王后瑰妮维雅的那“柏拉图”式的爱情,被圣杯视为深重的罪孽。而两人的这段恋情也成为亚瑟王传说之中后半段最出名的故事。两人的恋情也导致亚瑟王的王国正中预言,分崩离析
由于两人的精神式恋爱,所以亚瑟王并没有且不能明确处罚二人。而这也导致了圆桌骑士们为亚瑟王抱不平,且产生了对“第一骑士”的不满,他们抓到了二人的幽会。他们与兰斯洛特决斗并要求亚瑟王处死王后,亚瑟王不得已对王后处以火焰之刑,兰思洛特在法场英雄救美之后带着王后逃到了当时的法兰西,这也导致亚瑟王和法兰西的战争。也正是在东征法兰西时,亚瑟王国发生了叛乱,后来亚瑟王也死在了平叛中
这段爱情的结局是注定悲剧的。最后,瑰妮维雅做了一位修女,在修道院中忏悔自己的罪过,决意不见兰思洛特。兰思洛特也在绝望中成为了一位修道士
方块J代表的则是古希腊传说里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王子的哥哥贺克托尔,他被成为特洛伊的第一勇士。不过,在战争中他还是被英雄阿卡流斯所杀,阿卡流斯也同样死在了这场战争中
不过,关于方块J还有一种说法,它是查理大帝的“第一圣骑士”罗兰的化身。在法兰西,他象征着高尚正义和无可挑剔的美德,他的地位等同于兰思洛特
而黑桃J象征着查理大帝的另一位“圣骑士”奥基尔,他是当时的丹麦王子,也是被传说中的六位仙女祝福的人
最后的红桃J则是法兰西的民族英雄“圣女”贞德的忠实追随者,法兰西统帅拉海尔,他也是光复法国的重要人物。在贞德被冤死之后,他率领法国军队收复巴黎、香槟诺曼底等地,他直来直去的性格也被法国人民所铭记
最后,还是我们的老话题,大家想要选择哪四位中国的英雄印在J牌上面呢?
相关资讯
骑士文化你真的知道吗?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的西方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是社会人文的一个缩影,而被遵守的饮食礼仪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餐桌上的文化秩序和文明程度。这个侍从还为在家庭等级中处于上层的文职人员和骑士打水,骑士们伺候在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