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险恶也曾擦肩而过
那多新书里的文秀娟让我想到了《白夜行》里的雪穗,很优秀的中国本土悬疑作品,推理情节设计上完全不输东野圭吾。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能直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19年间杀人小叙》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对人性格外细腻的刻画,最后的结局很让我意外,我在阅读的时候一直在尝试着去猜,然而一会儿觉得是这个一会儿又觉得那个很可疑,最终看到最后才弄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吓了一身冷汗,这个谜题真的埋的很深,构思很巧妙,不容易被发现,但字里行间透出来的恐怖气氛足够吸引读者一边读一边猜,一边否认一边猜,回想起来很有意思。柳絮与那么多人对谈,在不同的地方,小叙着杀人这件事,云淡风轻,就好像是在讨论今晚的晚餐或是谁递给了谁一封情书一样,这种平淡之中蕴含的残忍与险恶,是整部小说的主基调,不觉让人不寒而栗,细思恐极。
文秀娟这个人物的设定很出彩,那多老师在构思上想必是费了不少的脑细胞,她很聪明,从小到大都很聪明,她能不顾一切代价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能是因为身世的原因,她太想出头了,太想挣脱命运原有的束缚,所以她必须夺取,夺取很多的东西,甚至是自己至亲的生命,让别人看到一个崭新的文秀娟,但是她忽略了一点,就是还有另外一个人,他也需要背负改变命运的压力,他也需要为达目的不惜一切代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两个心里有秘密的人交锋会怎样?文秀娟很勇敢,她在知道自己被下毒后还能稳重的分析现状,去想对自己而言最完美的解决方案,去努力争取自己的死活,然而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对手如此之强大,众目睽睽之下的凶杀,直抵人心,她再聪明,也终究抵挡不了自己由于太聪明背后掩藏的故事。
这本书的特色在于大家都是普通人,没有精明的职业杀手与职业侦探,他们可能就是我们生活中擦肩而过的人的影子,会胆怯会不知所措但是一直相信着生活会往好的方向走,会勇敢地面对彼此,面对身份未知的他或她,这一份勇敢,才是最能打动读者的地方。
谢谢那多老师带来如此精彩的作品,希望未来有缘能见面。

很久没看到这么差的小说了
故事略阴郁。看书时别动脑子,别推逻辑,别想动机,别思索合不合理,别细究可不可能,当通俗降智小说看吧。
全班(除凶手)选择和动机想当然,为了剧情发展而写;凶手(明面儿那个)动机儿戏,无聊;写警察被杀+误导警方勘案是想表达条子们能力差吗?还是作者水平就到这儿了只能表达成这样?结局故弄玄虚,三个精神有问题的来回拉扯,最后强行增加所谓“疑点”,成吧,至少给了个结局没烂尾。
然后说一下主角,女主精神有大问题,脑子也不灵光。里边有一段是她出重大医疗事故,主刀居然问她还行不行,能不能继续手术……
补充,泛评论才知道这作者“借鉴改编”朱令案……作者脑子有坑吗,玩儿受害者有罪论?这就是他的三观??呵呵
写于二刷后,关于罪恶与善良
我能写个追加书评不?抑制不住自己表白(哦不,表扬)那多老师的冲动。
让我在相隔这么短时间内主动地去读第二遍的书,这还是第一本。重温时因为知道结局,所以不用猜来猜去的,更多地是去捕捉自己之前没有get到的点。比方说以一个知情者的身份看杜鹃的信,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根据各自的性格判断他们接下来会怎么做,是否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法,这些都极大的丰富了阅读体验,于我而言是件很有趣的事。
人物关系很简单,没有特意浮夸的情节,很真实的情感表达。不像《白夜行》里有那么多容易弄混的人名(可能是因为我不太能记住日本人的名字),不像《长夜难明》里有些牵强的推理,所有的故事都像是是日常生活中那些小的片段的放大,人性的险恶与残忍都藏在那些人成长的轨迹里,一步一步在周边人、周边环境的潜移默化中走错了路、做错了事。主角也不是大英雄,柳絮的人设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儿,遇到不好的事情会胆怯,会退缩,没有主见,喜欢跟在别人后面,做“福尔摩斯身边的华生”,这样的人设设计,给读者一种主观上的亲切感,能把读者很轻易地代入到故事中去。
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生活真的是一场戏,人生中每一个路口的抉择,都可能会让生活的轨迹往相反的方向走。如果文秀娟有一个平凡的家庭,只需要是平凡,不需要有多么的富裕,她的人生会不会不一样,如果父亲一开始就愿意给做梦都想出人头地的她一个念大学的机会,她和姐姐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也许会,也许不会。人生如戏,这句话是真的很迷也很残忍,但我相信生活一定会善待善良和勇敢的人。
最后的结局是happy ending吗,也许对有些人而言是,对有些人而言不是,总的来看是个悲伤的故事,但那多老师在很努力地挖掘险恶人性里美好的的一面,现实社会很复杂,很残忍,会有不公平的时候,也会有好人没好报的时候,但心怀希望,勇敢面对,终究不是一件坏事。人性的真相是什么,我认为这本书给出了很好的解释,关于罪恶,也关于善良。剩下的东西,就都留给时间吧。
扉页上一行小字写着“献给我的父亲赵长天”。赵老师是《萌芽》杂志的主编,这本文学杂志伴随着我的整个青春期,我读高中的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自己写的那些文章可以在萌芽上发表,然而自己能力不够新概念参加了却没能进复赛(好吧不提伤心事)。看到这句话很受感触,我可以想象到一幅很美好的画面,那多老师和赵老师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一边喝咖啡一边讨论着情节的走向,这是我所能理解的最儒雅最完美的家庭关系。《19年间杀人小叙》这么精彩,赵老师肯定很为你骄傲。
最后,期待那多老师未来更多更好的作品。我这个准大学生呢,就继续支持你,也继续坚持读书和写作。
(没想到追加书评比上次的书评写得还要长,看来我对那多老师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