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边缘文学?非也

更新时间: 2025-08-05 10:35:36

阅读人数: 320

本文主题: 边缘小说什么意思

《解密》从创作到出版可谓是历经坎坷,因为书中关于神秘部队731的描述,在出版前还被神秘电话告知书中牵扯泄密问题,差点腹死胎中,后来专家一致评审没有泄密才得以出版。然而刚开始出版后在国内的反响并没有现如今这般火热,但是有趣的是,这本书在国外特别火,而且麦家自己也坚信的说:"《解密》在国内的名声不大,知者不多。但我坚信这是一部非凡的小说,也许哪天会以它的方式绝地反弹。"

总体说来,《解密》也许不是一部磅礴之作,甚至全书没有一个恢宏的场面和激烈的情节,但它确实是罕见的,从题材到故事,从主题到人物,以至于故事讲述的方式,人物命运的演绎,都令人感到陌生和奇特,不像是从当今这片文学土地中长出来的,而是从天外飞来的怪异妙趣。

《解密》从语言到结构,再到情节的设置、人物心理的探寻,甚至在每一个细部的处理上,麦家都显得小心翼翼。

《解密》:悲情的英雄背后,藏着麦家的辛酸和信仰

如此看来,《解密》中的容金珍、小说中的人物"麦家"以及真实的作者麦家显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与密码相关的小说在欧美有很多受众,欧美推理和探案题材的作品很多都有设码和解码的情节,而且密码涉及的面也很广泛。

不仅仅应用于政治军事,很多普通人也是密码的爱好者和应用者。

在国外,密码是一门技术。可以接触并学习这门技术的人很多。但是在中国,密码是普通人无缘接触和学习的。

所以,密码题材的小说稀缺而乏善可陈。

在人们意识里,密码总是和国家机密有关,本身就是高冷神秘,大家对此所知甚少,作者没有深厚的积淀无法以此题材进行创作。

题材的专业性强,创作者本身要懂密码,还要在创作中为设码解码铺设逻辑通顺的伏笔,设计合乎密码学的解码情节,同时又让读者不至于费解。

麦家开辟这样一条新路,与其早年经历和密码似乎息息相关。

正因为如此,《解密》这个文学性不强的作品,才能在题材一片陈旧的小说作品中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加上麦家作品改编的电视剧热播,他的小说也不再是小众读者中的话题。

在他的作品里,起伏跌宕的情节和充满理想主义的人物都非常吸引人。

边缘文学?非也

这些小说家才是会取标题的人

当地球进入一个全新的公转周期,我们已经生活在上世纪科幻小说里写下的“未来”之中,奥威尔的《1984》渐渐离我们远去,皮尔斯的《1999派对》和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也是几十年前的旧事,甚至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中所描写的2019年的未来都被我们抛在了脑后。

没有人能在科幻小说中完全准确地预测未来,当然,我们对科幻小说的要求也并不是如此。“你不需要了解各种密语和暗号,也不需要研究大量资料,你只需要对周围的世界保持兴趣,并希望读到一些新鲜刺激的内容即可。”出于这样的原则,雨果奖、轨迹奖最佳编辑乔纳森·斯特拉罕在2020年选编了上一年的二十八篇最佳科幻短篇作品,整合成了一本兼顾娱乐性和思想性的《模糊边缘:最佳科幻小说选集》。

“科幻小说”究竟是什么,少数狂热的读者会致力于界定什么是科幻,科幻应当包含哪些要素,哪些东西并不属于科幻的范畴,但对于《模糊边缘》来说这些都不重要,“你说科幻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同名短篇一开场就是一具被发现的肿胀浮尸和负责凶杀案的警探——哦?推理小说?

不,更像是极有可能发生在未来的一个案件。作者伊丽莎白·贝尔没有明确设定这个案件发生的年份,但“不断上涨的海平面”很明显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未来。尸体的第一发现人卡门是一位科学家,工作是监督海湾沿线的沼泽地自我建造,这片沼泽地用了一种叫“模糊边缘”的技术,可以抵御日常的侵蚀、吸收风暴,保证附近的陆地不被上涨的海平面吞噬。在这样的一个设定之下,伊丽莎白想要探讨的,还是关于人性的电车难题:

“你觉得什么才是正确的事情?”

“把这个凶手抓起来才能保护其他人。”

“从短期来看,确实如此,”卡门说,“从长期来看,我不过是在维护一个毁灭和献祭无辜生命的系统。”

也让人极有代入感。一个大学女生去参加音乐节时,当地发生了枪击案,她不幸被卷入案件身亡。故事从女生的父母、哥哥等家人的第一视角出发,他们戴着VR眼镜浏览她从小到大的照片,他们同意将她的故事和记忆完全公布给大众,他们遭到了无数的网络暴力。他们深爱着的、已经死去的女孩在网络上变成了一个撒谎成性的女孩,她的身体被嫁接到各种色情片里,她的声音不停重复着仇恨言论,她的面容被不可名状的暴力粉碎,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内心的堕落。无数网络巨魔动动手指就能将一个人娱乐化、妖魔化,将一个家庭摧毁得支离破碎。

确定一年里出版过多少短篇科幻小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轨迹》杂志曾经做过一个保守估计,每年有超过三万部短篇科幻小说得以出版,想要全部读完,甚至读完十分之一都是极其困难的事。如何吸引读者,请看特德·姜的小说标题:《2059年,富家子弟依然顺风顺水》《我(男,28 岁)创建了一个虚拟女友,现在父母以为我们要结婚了》——这是我翻完目录读的第一篇和第二篇。

意外地,特德·姜老师那篇相当严肃,是一篇关于未来基因改造计划的评论;“虚拟女友”故事则像一个网络帖子,某人发帖讲述自己注册了一个虚拟女友来骗自己的父母,却逐渐深陷、无法收场的故事。二十八个风格迥异的故事,主题包罗万象,乔纳森·斯特拉罕在前言里说,在这本书中,。我们在其中看到气候变化、社区包容性、作品翻译、未来主义……世界上的各种主题和潮流都在对科幻创作造成影响。

阅读《模糊边缘》时,不用纠结于“科幻是什么”。我们允许题材之间的融合,期待多个角度的叙事,在满足科幻爱好者的同时,也满足了我们单纯希望读到好故事的心愿。

很不错又很边缘的小说

       丹尼尔有一种特殊能力,能够记得前世所有的回忆,认出那些曾经相识的灵魂。这是一种天赋,同时也是一个加诸于他的诅咒,因为他深爱着一个女孩。一世又一世,从一个大陆到另一个大陆,一个朝代到另一个朝代      他和苏菲亚(虽然她的名字和样貌不断改变)一直在相爱,彼此牵引着。在所有甜蜜相爱的回忆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痛苦的分离,宿命式的重演。相爱总是太过短暂。      作者在逐渐展开苏菲亚和丹尼尔这一世的爱情故事的同时,穿插了他们曲折的过去片段式的回顾。从公元552年的小亚细亚,1918年的英国,到1972年的维吉尼亚,他们两个人一次又一次的找寻对方,分享着彼此跌宕绵延的记忆。     我不太会表达看后的感觉,就描述一下书里讲的东西。很不错又很边缘的小说。

标签: 未来 吞噬 推理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