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金庸古龙合作写了一部武侠小说?一直被人误传,确实不像金庸写的

更新时间: 2025-08-08 11:52:02

阅读人数: 195

本文主题: 金庸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是哪一部

金庸古龙合作写了一部武侠小说?一直被人误传,确实不像金庸写的

金庸和古龙,武侠历史上的两大宗师,一直并驾齐驱,都为武侠世界增光添彩。虽然两位武侠大师的作品风格迥异,但是武侠作品同样都深入人心。

金庸写的是庙堂,古龙写的是江湖。金庸的庙堂之高,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出现了一大批诸如郭靖、杨过、萧峰、张无忌、袁承志等大侠人物。古龙处江湖之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塑造了李寻欢、沈浪、楚留香等浪子形象。

金庸的小说,以历史为背景,武侠和历史结合,在厚重的历史背景下,武侠更传神。古龙的小说,架空历史,在纯粹的江湖中,各色人等上演传奇故事。金庸的小说,质朴厚重,看似波澜不惊的情节,内藏趣味。古龙的小说,波云诡谲,奇峰迭起之中,看尽人性。

可以说金庸和古龙的小说,处于两个极端,在各自擅长的风格中,肆意挥洒,诉说自己心目中所认可的江湖。虽然两个人的风格不一,写作特点不同,但是两人却英雄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古龙去世的时候,金庸非常痛惜,亲自写文哀悼:“古龙兄为人慷慨豪迈,跌宕自如,变化多端,文如其人,且复多奇气。惜英年早逝,余与古兄当年交好,且喜读其书,今既不见其人,又无新作可读,深自悼惜。”

从悼念中可以看出来,金庸对于古龙的才气非常欣赏,对于古龙英年早逝非常痛心。作为古龙的前辈,亦师亦友,金庸曾在封笔之作《鹿鼎记》连载即将结束之际,写信向古龙发出邀约,请古龙在《明报》上连载武侠小说。金庸封笔,古龙替补,这怎么看都有种“传位”的意思。

当时古龙正在洗澡,突然听闻金庸写了一封信给他,立马从浴室出来,看完了信半天不说话,可见古龙当时是多么激动。金庸写信邀约,古龙自然不会含糊,于是在《明报》上开始连载《陆小凤》系列,凭借玩世不恭又机灵可爱的陆小凤系列,古龙的名气更上一层楼。

除了《陆小凤》系列是古龙接棒金庸的作品之外,金庸和古龙并没有一起合作过其他作品。有谣传金庸的《连城诀》是古龙的构思,古龙没有时间完成,于是金庸就自己拿来创作。这纯属谣言,而且越传越邪乎,并且分析得头头是道。

《连城诀》是金庸十五部作品中,非常特别的一部小说,写得非常阴暗和真实,这样的写作风格区别于金庸其余的作品,是金庸绝无仅有的超现实主义作品。最初叫《素心剑》,于1963年连载于《明报》和新加坡《南洋商报》合办的《东南亚周刊》。此时的金庸已经是武侠界的宗师人物,写武侠小说已经长达8年的时间,《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等大热的作品已经横空出世。

而当时的古龙呢,还没有什么名气,虽然已经入行三年,但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写作还是停留在模仿金庸、梁羽生等人作品的阶段。古龙自己也直言初时受金庸作品影响极大:“他对这一代武侠小说的影响力,是没有人能比得上的,无论谁的作品,多多少少都难免受到他的影响。”

古龙曾在散文集《谁来与我干杯》中这样写到他初期的写作历程:“一直到《武林外史》,我的写作方式才渐渐有了些转变,渐渐脱离了别人的窠臼。然后就开始写自己的小说。”《武林外史》连载于1965年,是古龙首开浪子先河的作品,从此以后古龙的小说中浪子、酒、女人成了必备的创作元素。所以说《连城诀》时期的古龙,并没有多大名气,而且作品风格还在模仿金庸,金庸又怎么可能根据古龙的思路创作呢?

但话又说回来,金庸的《连城诀》的确是与众不同的一部,架空历史,不知道发生在何年何月,整部小说写得非常阴暗,让人读了不寒而栗。这与金庸以往的创作的那些成年人的童话的爽文,的确是天壤之别,确实不像金庸手笔,非常像古龙后期的作品,难怪很多人会误会。

金庸古龙合作写了一部武侠小说?一直被人误传,确实不像金庸写的

令狐庸的《剑魔独孤求败》是一部善于贴热度的武侠小说

金庸先生在写完《鹿鼎记》之后,宣布金盆洗手,从此退出江湖,只留下十五部武侠经典流传于世,真可谓事了拂衣去,逍遥似神仙。

然留给万千读者的是无尽的书荒与感叹。只因金庸先生已将武侠小说题材写到了极致,已经无人能够超越。所以武侠因金庸而辉煌,也因金庸而消亡。

金庸笔下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早已成为神话,但随着金庸先生的封笔,让这些神级的人物在其他作家的笔下重新焕发了生机。

据不完全统计,由金庸作品衍生出来的武侠小说有许多部,其中令狐庸的《剑魔独孤求败》就是其中之一。

剑魔独孤求败曾出现在《神雕侠侣》及《笑傲江湖》之中,其中《神雕侠侣》只是介绍了独孤求败的武功阶段及所对应的宝剑,同时主要为了突出神雕。而《笑傲江湖》则主要为了讲述独孤九剑的由来。所以对于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人物,当真是特别吸引人。

而令狐庸的作品《剑魔独孤求败》就是在金庸封笔之后的空白期横空出世了。先不说作品的优劣,只是说作者的这份敏锐的反应能力就让许多同业望尘莫及。

再回过头聊聊作品本身。如果没有金庸先生的珠玉在前,这部《剑魔独孤求败》还是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作者文笔老道,行文流畅自然,人物塑造富于层次,情节推进也是有高潮有低谷,深得文似看山不喜平之妙趣。包括对于主人公独孤求败的性格描写真的如从金庸书中走出来一样,几可以假乱真。同时令狐庸善于运用古龙的叙事手法将故事写的时而紧张时而舒缓,算得上是一部用心之作品。

无奈,与金庸这种大师级的作品相比,这部《剑魔独孤求败》就显得故事单薄,创意有限,格局有限,境界也有限,只能算作是一种短期的解渴类作品。无法如经典作品一样可时常赏读。

笔者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对于武侠小说的创作真的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与对古典文学的深彻感悟,同时要善于运用写作技法以及丰富的人生经历才能写出荡气回肠的经典作品。但笔者也看得出令狐庸的用心之处,与他人观点不同的是,笔者更认为这是一部向金庸先生致敬的作品,至少从令狐庸的作品质量来看是真的尽力了。从这一点上来看,就比许多作家强的太多太多。

金庸在武侠小说领域的高度难以企及,但对于一些对武侠仍有情怀的读者来说,能读到向金庸致敬的作品也是一种幸福,至少令狐庸也是万千金庸读者中的一员,只是他能做许多读者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就凭这份勇气,就值得笔者的钦佩。

剑魔独孤求败早已成为金庸笔下的一位神级高手,那种面对天下英雄只为求得一败的傲然之气,当真是从未有,不再有,只可遇,不可求。剑魔独孤求败将和金庸一样成为永恒的神话。

金古武侠,武侠一家之言,仅供侠友一笑!

金庸唯一一部没有历史背景的武侠作品《笑傲江湖》,你读懂了吗?

很多人认为笑傲一书是一部政治小说,是在影射。笑傲写于1967年,金庸先生在构思这篇小说时,肯定是会受一定影响,但金庸在写下去之后,他写出来的根本与此无关了,他写的真正的寓言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流毒弊病,是‘家天下’的现象,是政治表现出来的野心和权欲。就如金庸自己所说的:“若单凭影射政治人物而流行,这部小说的艺术生命便极其有限了”

正是如此,笑傲的主题就像吴蔼仪女士所说:“在《笑傲江湖》之中,金庸的确表达出社会规范可以怎样虚伪和霸道,而纯真的感情怎样比表面上大公无私的行为高贵百倍”。这才是干,其他的只能权当枝叶。

笑傲故事情节的主线有两条,一是江湖人士对辟邪剑谱的贪念,一是所谓正邪两派的人想称霸江湖的野心,最终贪念也其实是野心的化身。令狐冲就是在这个环境中来开始了自己体验和坚持人生原则的艰苦又惊险的道路。

令狐冲出场的伏线和慕容复很有点相象。但这里就可看出金庸不凡的笔力,慕容复除了杀人疑案外,始终以褒为主,刻画出一个人中龙凤的形象,这给慕容复以后的结局增加了可悲的感叹。而令狐冲在众师兄妹的话语中让人感到一个浪子的形象,接着青城弟子和仪琳的回忆描述,逐渐的揭开了这层面纱,似贬实褒,令狐冲在当场各人眼光中的样子越来越清晰,读者对所谓正派邪道的观念越来越有疑问。终于盼到他出场,群玉院内看似的口不遮拦,衡山城外拼死以护曲非烟,令狐冲在我们的心目中已是栩栩如生不能忘怀。

同样金庸对反面角色的描写也是入木三分,最成功的当数岳不群,作者也一样用了很多笔墨来写他,这个响当当的君子剑,这个卓尔不群的华山掌门,竟是个如假包换的伪君子,这个形象真是深入人心。以至新加坡有一次议会开会,某个议员被人指为岳不群,真是听者自明。

笑傲江湖延续了金庸写武侠小说的一贯手法,在武功的描述上这一次又有创新,正面有独孤九剑,以无招破有招,将武学的概念提升到一个空前的境地,后来古龙的小李飞刀大概也是受了金庸的影响吧。反面的葵花宝典,欲练神功,必须要先挥刀自宫,这个对贪欲的强烈讽刺的绝学,真是神来之笔。

在诙谐人物一面,笑傲的桃谷六仙的胡言乱语在嵩山顶上被任大小姐的借用,使我们在捧腹大笑之际,更深刻的对那种世间追求权欲的丑恶面目作了揭露,也更加体会到令狐冲对道德完美追求的意义。 笑傲一书在这上面的对比,揭示在全书中比比皆是,此文怎能说尽。但是金庸也认识到个人在道德和自由上的追求是不会容于这个权力政治的现实社会,就是说令狐冲的精神洁僻是无法忍受这个胺脏污浊的江湖,他不屈服,那么他唯一的选择只有退出。

笑傲是金庸唯一一部没有历史背景的作品,我想金庸故意选择这种写法,是为了令狐冲还能求得一片自身的天地,如果回到历史特定的条件下,令狐冲的结局可能又是出悲剧。

这真是我们生存世界的可悲,这个世界在金庸接着写的鹿鼎记中就更有广阔深刻的写照,金庸对中国古代社会这种悲剧的唯一可行的答案只有‘好’皇帝。此书人物形象深刻,作品体现作者的心声,这书还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艺术作品。笑傲在对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描绘上到达了金庸小说中的最高峰,其实这也是作者暗中在配合令狐冲这个人物表现出来的中国传统隐士所具有的艺术文化境界,充分表露出金庸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从在绿竹巷中学琴练箫开始,金庸写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至高境界的体会,这在衡山刘正风死前所奏的‘笑傲江湖’曲已有倪端,正如绿竹翁说的琴为心声,其实文不是也为心声么。笑傲中江南四友就是琴棋书画,他们为避开斗争而隐居梅庄,但最后的悲惨结局,也寓意着追求艺术的纯洁的人始终逃避不开这个卑鄙世界的玷污,也只能留下万世清白的艺术,只留下迎雪傲开的梅花。

平一指也是金庸小说屈指可数的神医之一,中国古语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他的医术可谓神技,一指定生死,这充分表现了中医理论望闻问切的精华,我们又可以学到很多中医的知识。

中国人对酒的嗜好是一个奇特的心情,自古文人墨客,英雄豪杰大都是此中好者,金庸也不例外,黄河船上祖千秋那眼花缭乱的酒文化和梅庄说酒,又让我们一次大饱眼福。 当然笑傲还有很多的佛理、道意、民俗、风情不可胜数,看笑傲,真正感受到钱穆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温情与敬意’的那种心情。

标签: 武侠 神话 古武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