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网人论金庸无名之侠:石破天

更新时间: 2025-08-08 11:52:03

阅读人数: 206

本文主题: 金庸网

作者:simeon(为何不是我)看板:emprisenovel正如郭靖是儒家之侠的杰出代表及其顶峰一样, 的主人公石破天也是佛家之侠的真正典型.

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一是小说中好人不多,小说中的人物几乎是各藏机心,一些人的遭遇惨不忍睹;二是主人公石破天与狄云一样,也是一位什么也不懂的老实人,总是上当受骗,他们的人生都是在一个又一个有意或无意的骗局中完成的.

毕竟已大不相同,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再次倾注了极大的理想与激情.从而石破天虽也似狄云,张无忌那样上当受骗,但石破天的人格形象却与狄,张不可同日而语.

金庸笔下的郭靖这位儒家之侠的杰出典型,是从小生长在苦寒荒凉的蒙古草原,而石破天这位佛家之侠的典型,则被安排在河南熊耳山的无人野山之中长大.郭靖有一位母亲,教他儒家传统文化;石破天有一位养母,对他只养不教,相反打之骂之,倒使之成为一个歪打正着的佛的化身.这种安排显然有其特殊的意义.

许多读者朋友不喜欢狄云,也不喜欢石破天,原因是他们都是老实八交的人,完全没有什么英雄气概.----读武侠小说,若主人公是没有什么英雄气概的受气包,读者也会跟着受气乃至会加倍的受气.----可是,我们应该看到石破天的灵性超人,是狄云无法相比的,狄云是一位真正的鲁莽愚钝之人,而石破天之无知只不过是缺乏最起码的教育,他的灵性没有得到哪怕是最起码的发挥.一但有了适当的机会,这种灵性就会大放光彩.再则,在

中的狄云要巧得多,好得多.因而,石破天与狄云的形象也就有了根本的不同:狄云压根儿不是一个侠,石破天却是一位真正的侠----一位特殊的侠,简直像是一位"佛".

石破天的"侠客行"简直令人啼笑皆非.有时为他捏一把汗.有时又要笑掉大牙.原因是他自己完全是身不由己.处处是歪打正着.他并没有想要做一个侠.也不具备做一个侠的任何条件.却因缘凑巧的化险为夷.正应了一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行.似乎有一只无形的命运之手.在石破天的危急之时.总是替他拨乱反正.

其实.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石破天的人格力量.----石破天的人格.也许是一种"无形人格".因为石破天无知无识无主见.谈不上有什么世界观.人生观.个性意志之类.然而.这种"无形"也许正合了佛学的"真相".----石破天的人格因素有以下几点独特之处.

其一.石破天最突出的人格特徵.是他不仅无知无识.而且无欲无求.他的养母梅芳姑不许他求人什么.一但他要求人.就会遭到一顿毒打.这使他从小就养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不求人的习惯.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一个作者开玩笑似的创造的一个细节.然而这一细节的可能性和真实性是无可怀疑的.另外.这也不是一个小细节不是一件小事.它的意义有三.1).石破天不求人.使他在谢烟客摩天崖上长期居住.一方面使他免于再度落入江湖乃至被谢烟客等人杀死的命运.另一方面则为他以后的奇遇打下了基础.2).石破天不求人实际上是无欲无求.这使他没有烦恼.心地单纯明净.无意中达到了去贪.去嗔.去痴.去缠的佛家精神的最高境界.3).

石破天无欲无求.使他心地纯净而无烦恼.也就使他保住了自己的灵性丝毫也不被污染.他的人格不被扭曲.使他的"慧根"不断."善缘"不绝.

其二.石破天具有天生的菩萨心肠.比之张无忌有过之无不及.小说中他露面不久.就与谢烟客一道发现了不相识的大悲老人受三名长乐帮中高手的围攻.石破天虽年幼无知.且对武艺一窍不通.见谢烟客袖手旁观.他却忍不住要上前去阻止长乐帮高手的行为.他的"打抱不平"也许使人感到好笑.但正因如此才显出他天性的慈悲.第二件是他一厢情愿的将杀人不眨眼的谢烟客当成"好人".谢烟客本人也感到哭笑不得.这看上去是因为他的无知无识.错把邪徒当好人.但实际上又正是他的善良天性的更进一步的表现.在慈悲者眼中世上多好人.在邪恶者心中世上没好人.其间区别.判若云泥.第三件事.是他明明已经从长乐帮的贝大夫等人的圈套中解脱出来了.长乐帮主另有其人.他完全可以不用到侠客岛上去赴宴送死(那时以为赴宴就是送死).可是他还是在真相大白之后.代长乐帮接下了那块铜牌.相当于接了阎王令.这是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慈悲心怀.继而.石破天再度主动扮演石中玉赴雪山派送死(这是他第二次主动下地狱).最后.他居然又代雪山派掌门人再一次接了侠客岛赏善罚恶铜牌(这是他第三次入地狱).这样一种代人受过.主动赴死的人格心怀.真是世间少有.

其三.说石破天是佛家之侠.乃至是人间活佛.还有一个明显的标志.是他的"无名"乃至"无相".----他一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到小说的结尾仍不知道.因而.他也就无法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也无法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他有过许多的"名".但没有一个是真正属于他的.比如狗杂种为石破天.实际上是不妥当的.因为石破天是石中玉当长乐帮主时的化名.我们的主人公被贝海石等人选为替罪羊.乃至替罪羊的替罪羊(石中玉本已是司徒横的替罪羊.而我们的主人公则又是代替石中玉的)从而也就有了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对主人公而言.乃是一段被人玩弄.冤屈的记号.不过.我们总不能不称呼他.也就只好暂时借用一下这个名字了.我们只要知道他本来是没有名字的就行了.----"无名".这也是佛家境界的一种象徵.除此之外.他还"无相"----

他一直被人化妆成石中玉.他等于"借用"了别人的形象.也借用了别人的名字.大家都只从"相与与那人不一样的只有他的人格和心灵.但谁能见到这种"无形"的东西呢?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呢?

石破天的"无名".还有一层意义.那就是无以名之.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我们实在无法简单的加以概括.称他为"佛家之侠"实在不妥.因为他不能称为侠.他没有任何与侠相近或相似的主观意志或外在行为.那么.我们不称他为侠.又称他为什么人呢?称他为"活佛"吗?

显然又与真正的活佛概念相冲突.他的所做所为是介于侠和活佛之间.他的人格及其精神实质也正是这样.

无可怀疑的.虽然有些朋友不喜欢这一人物形象.但作者显然对他赋予了佛家的理想气质.

甚至包括某种佛学理念(比如无名----没有名字).也许有一些朋友的的不喜欢.是不理解他的佛性石破天是佛性的化身.这样做.这样写到底好不好.成功不成功.那是另一回事.读者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喜好.可以自己去判断.我们这里只要指出石破天是典型的佛家之侠.

金庸书屋 jinyongshuwu.com

网人论金庸无名之侠:石破天

网人论金庸一见杨过误终身

(一)遇上一个很有魅力、令自己魂牵梦萦的人,是毕生的安慰,然而,得不到他,却是毕生的遗憾,除却巫山不是云,没有人比他更好,可是,他却永远不能属于自己,那唯有拥着他的记忆过一生了!

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郭襄这四位年轻貌美、慧质兰心的姑娘,就是在这种情形下郁郁终生,公孙绿萼甚至心灰意冷得不想做人,其他三位,都没有再爱上谁,她们都在十几岁时见过杨过,短暂的相交,令得姑娘们终身不嫁,她们的回忆是快乐的,可叹的是,以后的日子又如许的惆怅!

陆无双在偷了师傅李莫愁的“五毒秘传”后遇到杨过,狠毒的李莫愁自然不放过她,在这亡命时期,杨过与她嘻嘻哈哈的历尽艰险,她受伤了替她接骨,又扮新娘新郎去逃过李莫愁的追踪,少男少女同处一室,这一切一切,在陆无双心中已变了刻骨铭心的事,杨过闹着玩唤她做“媳妇儿”,我想,日后陆无双每次念及,都禁不住会甜进心去!

杨过虽然心系小龙女,但是他风流佻达的性儿,和随时舍命保护姑娘的豪情,是足以令任河女子倾心的,何况他还长得十分英俊潇洒哩!

程英虽说是在杨过被金轮法王打伤后才正式认识他,其实,在杨过协助陆无双逃亡时程英已暗暗跟踪,早已看过杨过的仪容风采,不然,她怎会刚把受伤昏迷的杨过救回小茅屋便马上爱上他,偷偷地写:“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呢!程英是个含蓄的少女,杨过在她的萧声中听出她的心意,低吟以和,虽然令得她大感羞赧,却也是深得她心的。程英服侍他,替他缝新袍,就等于把一缕情丝一针一针地缝了进去,后来杨过把程英缝的袍子给李莫愁披上,程英虽没说什么,但是读者都不禁为她委屈,一针一针的情意,就这么理直气壮的送给女魔头蔽体去了!

可是,她怎么能够忘记杨过呢?在李莫愁步步逼近他们的小茅屋时,她按萧以舒积郁,杨过再度低吟相和,她弹瑶琴对抗李莫愁的歌声时,杨过亦放声高唱以助其势。程英和杨过没说过几句话,然而在吟和中,程英已等于恋爱过了,杨过完全了解她每次吹萧抚琴中的喜怒哀乐,她又岂能不产生“知我者唯君一人”的情怀?

在小茅屋中,是程英、陆无双、杨过三人第一次共同相处,虽然身处险境,面对李莫愁这个心狠手辣的强敌,三人却有互依为命的亲密:

李莫愁道:“┅我先杀一人,瞧你悲不悲痛?”

杨过笑道:“我三人今日同时而死,快快活活,远胜于你孤苦寂寞的活在世间。英妹、双妹,你们过来。“程英和陆无双走到他床边。杨过左手挽住程英,右手挽住陆无双。笑道:“咱们三个死在一起,在黄泉路上说说笑笑,却不强胜于这恶毒女子十倍?”

杨过这几句话,可要了这两位姑娘的命了!杨过紧握她、俩的手声言同死,又岂是她们这辈子忘得了的?也许程英和陆无双根本不想李莫愁离去,她多留一刻,她们便可以和杨过一起久些。杨过这个激情的人,在对死亡时紧握两女玉手,掌中传过去的情感自不止保护她们那么简单,更不会是不了心神俱醉。在小茅屋的日子,也许就是程英和陆无双。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假使以后三人不再相逢,两女对杨过的刻骨单思已是难解难忘,怎料金庸再安排一次他们的三人世界,二女可说万劫不复了!

一见杨过误终身(林燕妮)(二)

在小龙女跳崖后,程英和陆无双又有一段陪伴杨过的日子,杨过身中情花剧毒,为了守小龙女十六年后之约,在崖边服断肠草以解情花之毒,在这凄凄惶惶的期间,程英和陆无双守在他身旁,细心照料,明知他等待的只是小龙女,也待得在他身边一刻是一刻,也许她们希望陪伴杨过十六年,也许她们希望┅┅杨过是个知音解意的人,所以书中这么写:

杨过道:“两位妹妹,我有一个念头,说出来请勿见怪。”陆无双道:“谁见怪你呢?”杨过道:我们自三人相识以来,甚是投缘,我并无兄弟姊妹相称,意欲和两位结义金兰,从此兄妹相称,有如骨肉。两位意下如何?”程英心中一酸,知他对小龙女之情生死不渝,因有十六年遥遥相待,故要定下兄妹名分,以免日久相处,各自尴尬,但见陆无双低下了头,眼中含泪,忙道:“咱两人有这么一位大哥,真是求之不得。”

这可说得是一场黯然神伤的结拜,两女的一片痴,杨过当然知道,他的内心,也是十分惆怅的,两女的万缕柔情,他此生是没法回报了:

在结拜后的一整个月,程英和陆无双仍然伺候在杨过身旁,为他煮早餐,陪他练功解毒,直至一朝,杨过不辞而别:

陆无双一怔,道:“他┅┅他终于去了。”发足奔到山颠,四下遥望,程英随后跟至。

两人极目远眺,惟见云山茫茫,那有杨过的人影?陆无双心中大痛,哽咽道:“你说他┅┅他到那去啦?咱们日后┅┅日后还能见到他么?”

程英道:“三妹,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你又何必烦恼?”她话虽如此,却也忍不住流下泪来。

后来程、陆二女一同隐居杭州,大好年华,就此埋葬了在对杨过的思念中。她们的共同经历,也许就是令她们不分离的原因。她们有一样共通的东西──那就是杨过,或者她们会谈及,或者她们不再提起,然而在她们的起居中,身畔永远有一个人的影子,那个影子就是杨过!

杨过是个很真的人,由于他真,在年轻姑娘的眼中,他的一举一动都有情,假如杨过是利用自己对女性的吸引力去摆布她们的话,她们反而不会对他那么死心塌地。公孙绿粤就是为了杨过一个真正关怀的眼神,便连命也不要了!

在绝情谷,杨过本已截住了公孙上的去路,眼下就可将他擒住,可是公孙止却把女儿公孙绿夸举起,以她为挡箭牌。假如杨过那时的眼神是焦躁或者不耐烦,公孙绿萼未必一死以谢他,只是她见杨过为了怕伤到她而跳跃相避,让开了去路,眼光中充满关怀之情,想到杨过为了她而宁可不要解药,她便觉得杨过既有情若斯,她便甘心为他而死了!公孙绿萼是可怜的,她明知杨过心中只有小龙女一人,而她对有凄酸,不过她也是拥着一点温馨而去的,杨过那关切的眼神是要了她的命,但她是死而无悔的,在那一刻,心也是感到安慰的!郭襄是最令人惋惜的一个了!她初见杨过时,只不过十五、六岁,少女情怀,自然倾慕神雕大使的威风,及后杨过对她露了真脸目,她更加芳心鹿撞了!那时杨过已经有三十六岁,但是成熟男人的风霜,每每是令小姑娘觉得好奇而又有吸引力的,杨过的俊美加上落寞的神情,已经令郭襄大晕其浪,再亲眼真见了群雄对他的顺服和拥戴,便简直是五体投地了!

杨过千不该万不该,在小姑娘生辰那天送天大的三个礼给她:

三是送了达尔巴去揭穿霍都王子想当丐帮帮主的好计。

这三件都是有关国家民族的大事,小姑娘觉得这都是杨过为她而做的,这个殷勤,可献得轰天动地,试问以后有谁可以盖得过杨过?虽然,这三件事杨过始终是要做的,不过为了报答这位小红颜知已,他就把这三件事当生日礼物送给她了!郭襄年纪轻轻便遇见了这位出类拨萃、倜傥挥洒、大智大勇而又心细如发的男人,日后又怎能把任何男士看得上眼呢?郭襄此后不但不嫁,连男徒弟也不肯收,想来也只因天下间只有一个杨过而已!

金庸书屋 jinyongshuwu.com

网人论金庸金庸十二钗正册之一女冠子:揣想林朝英

“杨过‘嗯’了一声,瞧着这口花饰艳丽的箱子,但觉喜意之中,总是带着无限凄凉。他将箱子放在寒玉床上,揭开箱盖,果见里面放着珠镶凤罐,金绣霞帔,大红缎子的衣裙,件件都是最上等的料,虽然相隔数十年,看来仍是灿烂如新……杨过把一件件衣衫从箱中取出,衣衫之下是一只珠钿镶嵌的梳妆盒子,一只翡翠雕的首饰盒子,梳妆盒中的胭脂水粉早干了,香油还剩着半瓶。首饰盒一打开,二人眼前都是一亮,但见珠钗、玉镯、宝石耳环,灿烂华美,闪闪生光。杨龙二人少见珠宝,也不知这些饰物到底如何贵重,但见镶嵌精雅,式样文秀,显是每一件都花过一番极大心血。

标签: 武侠 养成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