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网人论金庸阿朱与阿紫

更新时间: 2025-08-08 11:52:04

阅读人数: 64

本文主题: 金庸网

作者:筋斗云windover(windover

网络本页:http://www.geocities.com/tokyo/Flats/7200一九九七年八月于美国阿朱和阿紫虽不是天龙八部中的主角,然而这对姐妹的身世和遭遇令人同情和感动,可以算是天龙中非常让人难忘的两个人物。二人与萧峰的感情纠缠,以及两人的经历有许多类似之处,在读者心目中的感觉却相差很远,算是文学人物创作非常成功的例子。

阿朱和阿紫二人都是聪慧之人,也都是先爱上了萧峰,并为此献上了自己的生命,然而一个得到全心的回报,一个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并不简单是先入为主的缘故,二人自己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原因。

二人和萧峰的真正接触都是在萧峰万念俱灰的情形下出现的,而且都是要萧峰真气维持生命,生死一间之时。阿朱出现的时候,萧峰受杀父、杀母、杀师的恶名,一生奋斗化为乌有,他闯英雄宴实际上是自暴自弃的表现,并不是真正英雄气概。阿紫出现时,萧峰误杀阿朱,一生真心所爱毁于己手,也有到关外一生自弃的打算。二人同父同母的姐妹,年纪仅相差一岁,容貌应该也不会差太多。所以真正给人差别是二人待人处事方法上的不同。

正如我在“金庸作品之我见”中说指出的那样,萧峰是一个智慧而成熟的人,他对人比较注重内心,而且也对对方的要求颇高,又是一个追求道德完美的人。了解了萧峰是这样一个人,才能理解他对阿朱倾心的原因。

萧峰对阿朱起爱意是在关外绝壁之时,阿朱则大约在萧峰用真气相救之时,阿紫则是在萧峰误杀阿朱之时。阿朱在爱上萧峰後,改变了很大,给足了十足理由让萧峰爱上她,阿紫却一心想改变萧峰,自然注定失败了。

阿朱在英雄宴之前,和阿紫一样表现出少女不成熟的言语、心态、神情、思考方式:相救段誉,扮萧峰救丐帮,偷易筋经,扮少林止清,即使在受伤後与萧峰相处时,也是以少女的口气说萧峰是武林有名的大英雄,要说话算数,又请求萧峰给她唱儿歌、讲故事,到这时为止,她采用的方法和阿紫类似,就是小鸟依人、楚楚可怜,希望得到英雄的青昧。然而英雄宴後再在关外绝壁见面之时,阿朱的言行、思考都改变成为一个十分成熟、理智、有主见的人,这时在萧峰的心目中已将她看成一位思想成熟的女子,不再是一个不懂事的少女了。

阿朱的转变之快,让人怀疑她是真心本能的转变,还是有心机、预谋、投其所好的表演。我想她经常易容扮演他人的习惯,一定给她强于观察他人行为、揣摩他人心态的本事,她才能十分准确地扮演了一个一定会让萧峰倾心的角色。

智慧有主见,这体现在她不附和萧峰的所做所为,自己所说的话、所建议的事都是思考後的结晶。她提议让萧峰易容,让萧峰少喝酒,急奔单家和智光大师,请求萧峰不要把她当慕容家的丫环看待,将易筋经赠与萧峰等事,阿朱都自持身份,将自己摆在与萧峰平等的地位,表现成年人深思的一面。这深深地抓住了萧峰的心,因为以萧峰的地位,他人的倾慕与敬仰见得太多了,他与段誉一见如故,就是因为段誉和他见面时不卖他的账,後知道他是萧峰时也没有请教武功。萧峰的追求道德完美是他的最大弱点,阿朱也马上将自己的道德水准提到同样的高度。得知赵钱孙、谭公、谭婆死讯时,她讲“赵钱孙是杀父的帮凶,杀了也没什麽”,微有遣责之意,得知不是萧峰下手时,又加上“他们并没怎麽得罪你,可以饶了。”明白地告诉萧峰她的道德是高的,最後萧峰放弃原先要“杀带头大哥全家,鸡犬不留”的想法,尊重阿朱的只杀了带头大哥就结束的想法,可知萧峰对阿朱的言语意见非常重视,对阿朱的爱意是非常深的,甚至愿意放弃杀父之仇。

阿朱马上转变成熟也是她看清楚了萧峰的追求道德完美的弱点,她受伤後萧峰的□□照顾,必然会使二人有肌肤上的接触,古时讲求男女授受不亲,阿朱言语成人,并自称身份不是慕容的丫环,隐隐约约地在逼萧峰给她一个声名上的清白,她紧握住这个机会,让萧峰逐渐地爱上了她。阿紫在处理这件事时就非常失败:萧峰照顾她的时间更久,行动更不方便,情景更尴尬,却让萧峰一句小孩子就打发了,无怪乎阿紫会气极。

情场如战场,阿紫要想得到萧峰这个人,就必须知己知彼,再加上正确的策略,才能取得胜利:

第一:要表现成熟的一面,绝不能给萧峰小孩子这个借口。偶尔露一下担心名声清白的意思,再强调无法回星宿海和段家,萧峰有点道德狂热,他大概就不好意思赶走阿紫了。

第二:不要把阿朱作为引起注意的手段,要逐渐让阿朱从萧峰记忆中消失。如果要讲阿朱,就请萧峰详细讲二人的认识经历,插话提醒阿朱阿紫的经历何等相似。既让萧峰舒缓了情绪,又增加了二人的亲近感。

第三:投萧峰所好,至少要装装样子有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决心,再时不时请教一下萧峰对缺点的看法,这可以起到表现真心向善和思想成熟两个方面的作用。

第四:重新激发萧峰的英雄气概,勉励他重出江湖,同时要跟著他历险,一旦萧峰有了欲望再入红尘,说不定能同时引起他追求伴侣的欲望,而且二人也就有了可以回忆和交谈的话题了。阿紫如能做到这一步,萧峰大致就逃不出手掌心了,只要牢记萧峰对道德完美的追求,就不愁引不出他重出江湖的欲望来。

据说名字阿朱和阿紫是因为金庸从一句“恶紫之夺朱”上得到灵感,就取来作为名字了。实际是否如此,还需金庸先生证实。

金庸书屋 jinyongshuwu.com

网人论金庸阿朱与阿紫

网人论金庸虚竹传奇

最近武侠板都在比较武功的高下,实在是讨论得有点疲软了!

毕竟小说这种东西,一定会牵涉到自己的主观判断、推理,所以你引一句『射雕』,我说一句『天龙』,说来说去其实都没什麽结果。

乾脆就写点更主观的东西吧!有不认同的东西也请不要攻击,谢谢。

就来说说我最喜爱的主角『虚竹』吧!

对於虚竹这个角色,总是有着很深的情感,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觉。

大抵是由於当年(幼稚园吧!)天龙八部(港剧版)的黄日华给我的印象,後来会去看金庸的小说也是因为想多了解虚竹,所以天龙八部跟他有关的部分,我都看了不少次,记得当年港剧有一部份叫做“虚竹传奇”我想这四个字真的道尽了他的一生,真是像是一篇传奇一般,引人入胜,从23岁到擂鼓山解出珍珑一直後来成为灵鹫宫主、西夏附马……

短短的一年成就了“虚竹传奇”四字,真的是够传奇了!

莫名其妙地解开珍珑,得到无涯子七十馀年的功力和逍遥派的掌门一位,掀开传奇的一页,然後遇见将他一生牵引入一个新局面的天山童姥,在两人一路避难练功的逗趣紧张过程中,建立起一股无可言喻的情感,我想那大概是有点类似母子之间的亲情,所以最後童姥的遗言中,将她毕生的成就-灵鹫宫传给了虚竹,还说她终於得到了个传人传她毕生绝学,留下虚竹和我这个读者在一旁啜泣不止,在我感觉起来虚竹对他的感情绝不下於生母-叶二娘。

天山童姥给予他的,不只是自身的权力、武功就连李秋水和自身的毕生功力的十分之九都给了他!

无涯子和童姥可以说是虚竹的再生父母,也是造就他武功能在短短一年成为武林中除了谜一般的少林僧人外的最强者,唯一的憾恨大抵莫过於失怙於少林吧!

不过,童姥也留了灵鹫宫和梦姑给他,让他的情感不至於没得依靠。

身负逍遥派三大名家的毕生功力:1.无涯子七十年的北冥神功及小无相功2.童姥毕生(96岁)功力(八方六合唯我独尊神功)的9/103.李秋水毕生(80馀岁)功力(小无相功)的9/10加上童姥传给他的逍遥派本门上乘武学以及灵鹫宫壁的上乘武学:1.逍遥(天山)折梅手:有点像是擒拿手法,是近身战的上乘利器,可将天下间各门派的武功融入其中,威力无匹。

曾经以此武功莫名其妙地夺下剑神卓不凡的剑,却还然不知。

2.天山六阳掌:本门上乘掌法,『生死符』便由此而生,以逍遥派本门独特的运气法门催动,阴中带阳、阳中带阴威力强大。

3.生死符:之所以要另辟一项,实在是因为其威力之大令人害怕,藉助水化成冰,以内力化作实质的武器,侵入敌方经脉,控制对方的感觉中枢,使敌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以丁春秋这等级的高手,被生死符联击几次都还搞不清楚状况,後来被监禁在少林寺,还得终生受到生死符的煎熬之苦。所以这门武功,不仅是临敌时精妙无匹,更能够让对手终生听你控制,屈服在生死的痛苦之间,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虚竹的武功大抵上是这样子的了!

说实在以逍遥派三大名家的功力,任何一位大概都能够独步江湖,就说无涯子这位前逍遥派掌门,武学天资极高是不用说的,身具北冥神功以及由李秋水处学来的小无相功,做一个合理的大胆推测,我认为无涯子的内力便不下於段誉,以无涯子的聪明才智还不懂得利用北冥神功吸人内力的法门去增加自身的功力吗?

而以『武学退化论』来说,在他那时代的高手比起段誉这时代功力又高了些,那他累积了这麽多年的内力加上自身的多年苦练,七十几年的『高级内力』所谓『高级内力』是指无涯子天资极高他所修炼的内力自然非寻常人七十年所能比,何况还包含有当时代其他高手的内力,就想想如果段誉练功到93岁时的功力,那会有多惊人啊!何况比起段誉,无涯子的武学天分又更高了!

集三人毕生功力於一身,实在已是震古铄今,佐以逍遥派本门的上乘武学,书末有云:

『这时虚竹既得天山童姥的真传,又尽窥灵鹫宫石壁上武学的秘奥,武功之高,实已到了随心所欲、无往而不利的地步。』光是融贯逍遥三大名家的毕生功力就已经是无人可敌了!

试想要能『尽窥』武学密奥还是『随心所欲、无往不利』是何等的武功,我想要能跟他放对的对手,除了少林寺中的谜一般的老僧人,恐怕是找不到了!

再来就说说虚竹的医术吧!这是比较不容易被注意到的部份,说起他的医术启蒙老师要算是他的师兄聪辩先生『苏星河』,在擂鼓山中,学会的疗伤手法,加上本身充沛的北冥真气,一路医下来,在我感觉起来金庸有要刻意培养他在医术上的成就,所以最後还完成了阿紫的换眼手术,这可以说是相当精密的手术,他却能在当时完成,可以算是一名顶尖的外科医生了!

在各部书的主角中,他的医术大概也是和张无忌不相伯仲了!

无忌是在内科、解毒方面较为独到,而这位灵鹫宫主人却是在外科上有惊人的艺业。

全是个人的见解,如果有什麽事例的列举错误,敬请指教,至於主观的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我想不认同者就不必一一讨论了!

毕竟文字这种东西,每个人读过的感觉都未必相同,加上预设立场不同,也不必多做口舌之争了!永远不会有定论的。

希望还有网友愿意写对其他主角的传奇、感想之类的文章也让大家分享分享。

金庸书屋 jinyongshuwu.com

网人论金庸侠之大者

金庸笔下的真正的大侠形象是郭靖.他不仅是儒侠中的侠之大者.而且也是一切侠中的侠之大者.这倒不完全是因为他彻底的实现了"为国为民"这一儒侠的目标.而且也因为他的巨大人格力量.

中更突出了他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宝贵的儒家精神.以及"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崇高品格.这种英勇豪迈的大侠品格终於感动了杨过.使他宁愿去死.宁愿不报仇.宁愿做朝三暮四的人也不愿杀郭靖.郭靖救了他的命.更使他克服了精神危机.

再一个例子是郭靖的女儿郭襄被金轮法王抓住绑在高台木柱上.逼郭靖投降.郭靖答道:"鞑子若非惧我.何须跟我小女儿为难?鞑子既然惧我.郭靖有为之身.岂肯轻易就死?"又对郭襄说:"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後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懂了吗?"郭襄含泪点头.大声叫道:"爹爹妈妈.女儿不怕!"直至 中提到一句郭靖夫妇终於死在襄阳围城之役.城破人亡.郭靖的形象才最後完成.这是一种为国为民死而後已的儒家大侠的光辉形象.不过.郭靖的形象的基础和轮廓.在 中早已完成了.後两部书.只不过进一步展开他的故事.丰满他的形象而已.

的最後一回中.郭靖.黄蓉第一次面对气势汹汹的蒙古大军.他们俩人有过这样一段对话:......郭靖叹道:"咱们大宋军民比蒙古人多上数十倍.若能万众一心.又何惧蒙古兵精?恨只恨官家胆小昏庸.虐民误国."黄蓉道:"蒙古兵不来便罢.若是来了.咱们杀得一个是一个.当真危急之际.咱们还有小红马可赖.天下事原也忧不得这许多."郭靖正色道:"蓉儿.这话就不是了.咱们既然学了武穆遗书中的兵法.又岂能不受岳武穆'精忠报国'四字之教?

咱们虽人微力薄.却也要尽心竭力.为国御侮.纵然捐躯沙场.也不枉了父母师长教养一场."黄蓉叹道:"我原知难免有此一日.罢罢罢.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便是!"(第四十回)

在这一段中.我们足以看出郭靖性格的基本特徵.在个人生活小事上.他可以随随便便听黄蓉安排调遣.然而关系到民族危亡以及个人人格(包括人生观.世界观)的大事上.郭靖则是一板一眼.立场坚定.黄蓉是最了解他的.她"原知难免有此一日".这就更清楚地表明了郭靖的本性就是如此.黄蓉要与他同生共死.除了爱情的力量.还有郭靖人格的力量.郭靖若是大事小事一律庸碌糊涂.甚而贪生怕死.黄蓉对他的爱意只怕反倒要减少几分.

郭靖似乎生来就是要为国御侮的.他的名字就暗含了不忘"靖康之耻"的意思.而後学的又是"降龙十八掌"的非凡武功.<九阴真经>虽是道家之武学.但<武穆遗书>却正是儒家人格的教科书.

郭靖成为儒家之侠.似乎有几点难以理解.比如一.他连字也不识几个.怎能成为儒家之侠?

二.由儒生而侠士的陈家洛.袁承志这两位儒侠怎麽会比不上郭靖?这两个疑问.正是金庸小说的独特和深刻之处.同时也正是金庸所揭示的儒家文化.儒侠人格的奥秘所在.

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决不只是儒生而已.而是包括所有的中国人.包括识字和不识字的中国人.进而.儒家文化对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下层人民的影响.实际上可能比对儒生以及官府中人的影响更大.识字不多的下层人民是凭着本能和信念去接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因而这种影响不仅是表现在思想上.而更多地表现在心理上和人格上.相反.儒生及官僚们的儒家文化则更多的表现在思想上.甚至口头上.他们只是"用"却未必"信".

郭靖母子自幼生长在蒙古荒漠.结果倒成了儒侠之大者.这看起来有些稀奇.实际上并不特别难以理解.其一.儒家文化的影响已经渗入了汉人的血液与骨髓中.即使是文盲老妇如郭母李萍.也懂得大义而对儿子以死相劝.这势必坚定郭靖的信心与决心.其二.蒙古荒漠及蒙古人的粗犷豪迈.简陋直爽的文化习惯恰好培养了郭靖的纯朴质实.厚道无伪的人格.这种人格恰恰是比中原文化(尤其是官场文化)背景下的人格更接近儒家的理想.其三.进一步说.郭靖性格的愚鲁质拙.这也正是儒家文化产生影响的最好的对象.----"愚"与"儒"有一种奇妙的内在对应关系.

孔夫子当年周游列国.抱定一个"仁"字的目标.搞的自己狼狈不堪.在智者来看.何其愚也.

而岳飞之死.固然是他人格的光辉得以升华的原因.却也正是他的"愚忠"的表现.他若不"愚"又何以至死?若不"愚"又何以垂名千古而不朽?前述<碧血剑>中.程本直赞袁崇焕"举世皆巧人.

而袁公一大痴汉也."唯其痴.则人家如何如何.他又如何如何.这正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却又是他的痴处.正是他人格伟大之处.却又是他的"愚"处.----郭靖若不愚.他也像黄蓉那样聪明的逃之夭夭.不会这样白白的送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会这样"匹夫有责"人微力薄也要尽心竭力.死而後已.那麽他就不叫郭靖了.他的人格也就没有这麽伟大了.郭靖也就称不上是儒家之侠.侠之大者了.

当然.郭靖只是一位儒侠.一位草莽英雄.并不是一位儒生.他不会有"安邦定国"的抱负.

也没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才干.他所做的事只是一件简单明了的事:守住襄阳.不惜一死.为国御侮.为民造福.这一件事虽然简单.但"仁"在其中."义"也在其中.人格形象及其光辉也在其中了.也正因他坚定不移而且主动独立的这麽做了.所以他比满腹机杼的陈家洛显得更加伟大.也比袁承志显得更加自觉.更加可贵.他们更近於"儒"却更远於"侠".郭靖却不是这样.

他早就认定一条死理"范蠡当然聪明.但像伍子胥.文种那样.到死还在为国尽忠.那是更加不易了."黄蓉说他"不错".这叫做"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这正是儒家精神人格的本质.

金庸书屋 jinyongshuwu.com

标签: 医生 老师 官场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