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道家正统修炼法:丹道修炼的五个层次及功法!

更新时间: 2025-08-08 11:53:17

阅读人数: 109

本文主题: 阳神中的炼神方法

道家丹道是养生的上乘功法,丹道修炼包括筑基炼己、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五层阶次,是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形式,是更高级的科学。

我们以个人浅显的认知,介绍一下这五个步骤及相应的功法和机理,希望抛砖引出真玉。

筑基炼己阶段,天元丹法称为“筑基”,人元丹法称为“炼己”,其实均为筑基之意。

此步功夫如同盖房子打地基的阶段,是一切修炼的基础工作,筑基的程度越深,往上修炼的层次也就越高,就像水库的水,既要上游有水注入,又要减少往下漏,还有想办法将水炼化成气滋养周边的生灵,炼功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筑基炼己是功法的基础,此步功夫的方法一般包括止念、入静、聚性、回光、独立、调息、吐纳、咽津、导引等等,因为老师传授不同而略有差异,筑基的作用是为了补足精炁神三宝之亏损,为修炼内丹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工作,可以初步达到祛病健体、调和身心、延年益寿之效果,享受现实的人生。

炼食补精,内修有一个食疗调理的过程,通过六畜和五谷的精气来补充人体缺失的精气,再通过导引术练习疏通经络,达到筑基补漏的效果。

炼精化炁,是将自身元精化为阳炁,通过周天火候运行任督二脉,采入丹田,使得神炁合一,又称“小周天”,采炼日久,可以炼丹。

此步功夫主要针对中老年人说法,补足后天亏损,达到返老还童、恢复青春的目的。

炼精可以采用桩功和坐炼的方法,道家炼“阳火”,从下丹田“土”开始入手,需要用先天的“火”来淬炼,达到炼精化炁的目的。

炼炁化神,是在返还童体之后,周身关窍进一步打开,经脉俱通,又称为“大周天”。此时人身之炁进一步与天地之炁相合,天人感应,而后采取太虚中先天之一炁,配合自己元神而修炼之,使得神炁抟结,结胎于中下二田之间,和合凝集,以养大丹。

丹书云:“金丹一粒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此时阳神成就,可证肉体长生,性命合一,进入混沌,如同胞胎婴儿,称为返老还童。

神已经是文的层面,需要入静来炼养,注意炼的是一颗心,大部分的人采用的是坐炼的方法,也有少部分的人可以通过桩功入静,入定以炼炁化神。

经过炼精化炁的阶段之后,即由肉体修炼(又称仙功)转入精神修炼(又称道功),进一步涵养自己阳神,使其归于虚无,又谓之“真空炼形”。是为返童还婴。此步功夫,可以达到阳神出窍,谓之“出神”。

这里的神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精神”,神凝合体产生了新的更高级的生命形式,炼神还虚是让高级生命形式融入虚空。

炼虚合道,又称“粉碎虚空”。进一步将先天虚无之阳神,合于遍布万化、无所不在之大道,出现“百千万亿化身”。

即《庄子》所云:“上与宇宙同体”是也。此时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可谓返虚合道,功成道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的是先天到后天的一个过程。

而修行是走的逆方向,万物合三,三合二,二合一,一合道。而形不变,所以并不会出现我们想象的表面的神奇,而是内在的变化。

道家正统修炼法:丹道修炼的五个层次及功法!

丹道理论的基本内容,炼神还虚,丹功的最高阶段!

在道家内丹修炼体系中,炼神还虚被视为丹功的最高阶段。

《性命圭旨》将这一阶段分为两个主要节点:婴儿现形,出离苦海;移神内院,端拱冥心。

修炼者通过前期的努力结成圣胎后,需经过十个月的孕育期,待圣胎成熟,它将化为“婴儿”,并移居到气穴——即神气交合产生大药的场所。

婴儿安身气穴后,修炼者需要特别注意“藏以玄玄,守以默默”的原则。

具体要点包括:运用腹内元气滋养,聚集天地之气哺育,如同母亲呵护婴儿般细心照料。

封闭耳、目、口,断绝外界干扰,目不外视,耳不旁听,鼻不外嗅,闭口不语,保持心内空虚明净,使万缘寂静。

修炼者还需去除邪恶、烦恼、恼怒。

整个过程中,关键在于保持“静”的状态,克服各种欲念。功夫到时,自然进入无念境界,为温养“婴儿”创造理想环境。

经过三年的温养功夫,真人会出现,并从尾闾关上升至泥丸。

此阶段的核心是进行冥心修炼:深居静室,端坐默然,保持一尘不染,万虑俱忘的心境,达到无思无为,任运自如的状态,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超越内外,不迎不拒,离相离空,远离迷妄,体含虚寂,保持常觉常明。

通过冥心修炼,使婴儿安居于清灵之境,栖止于不动之场,达到色不能碍,空不能缚,体若虚空,安然自在的境界。

修炼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出现六种特殊能力,即六通:

心境通:能内视五脏六腑,外见须眉,智慧无穷;

宿命通:见天堂地狱,了解前世因果;

他心通:洞察他人心思,预知他人意念。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能力虽然神奇,但修炼者不应执着于此,而应将其视为修炼过程中的自然现象。

在修炼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幻象。

修炼者应运用“虚空观”来应对:

观察自心,保持不生妄念;观察自身,使自心虚空与身体虚空相通;进而与天地虚空、太虚相通,达到混而为一的境界。

经过长期修炼,当性合虚无时,阳神可从泥丸宫脱胎而出,此后需继续六年温养之功,逐步增强阳神的能力和稳定性。

在《性命圭旨》中,阳神出壳被视为修炼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然而,即便阳神成功出壳,修炼者仍需面对诸多挑战。

幻景的出现,常常使阳神迷失,无法返回,这往往是由于前期炼己不纯,有阴神外游所致,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修炼者应运用炼虚的功夫,弥补原来炼心不纯的不足。

修炼者需继续静定炼神,使神愈炼愈灵,渐入道境。这一过程要求修炼者保持高度的专注和定力,通过不断的内观和内炼,提升自身的精神层次。

一旦阳神出壳,修炼者便能体验到地通天、千变万化的神奇境界,阳神能够移山填海,展现出神通广大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一种超自然现象,更是修炼者精神力量的体现。

阳神出壳后,修炼者能够将法身愈分愈多,称之为“身外有身”,这表明修炼者的精神力量已经超越了肉体的限制,达到了一种更为自由和广阔的存在状态。

阳神,是一种能够脱离血肉躯壳,变成有形有相的另一自我生命存在。这种存在不仅是肉体的延伸,更是精神的升华,言行举动皆如现在,显示出修炼者的精神力量已经达到了一种高度的自由和自主。

道家理论认为,当自我身心与宇宙融为一体,便能体验到“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修炼者通过不断的内炼和外炼,逐步实现身心与宇宙的和谐统一。人的身心融化在一片光明净境中,这时便是初步认识自己本来面目的现象。

在达到这一境界后,修炼者还需进一步凝神聚气,达到有无随心,大小随意,出入自由的境界,这一过程不仅是对自身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更是对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应用。

道家内丹术的形神观:炼形成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

太乙观获得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

2.六月十九 | 观音圣诞还债补库纳福道场登记

3.地官赦罪 | 中元节超度道场开始登记

4. 关于公众号更新时间的重要通知

5. 殿堂供灯丨神灯朗长庚,离罗吐明辉

——△点击上方 添加关注 查看更多内容△——

众所周知,道家在形神关系问题上是主张形神统一、形神不离的,这可以说是道家形神观的一个特色。

不过应注意,道家的形神观有时呈现出很特殊的表现形式,若不加以辨析,极有可能对道家的形神观产生误解,即认为道家并不是一贯主张形神不离和形神统一的。

比如,道家内丹术所体现出的形神观念就是如此,我们在此试对其加以简要分析,目的是证明道家的形神观虽然表现形式有异,但始终坚持了形神不离和形神统一的立场。

道家既然主张形神不能相离,就必然以某种方式将二者合在一起,形神合同有两种形式,一是形神相合后仍有形可见者,可称为形神合同于实。二是形神相合后变得无形无相者,可称为形神合同于虚。

形神合同于实就是所谓的白日飞升,肉体成仙,精神亦随之升天。

《抱朴子内篇・论仙》说:“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肉体飞升,自然会有形,因而刚升天时是可以看见的。

如《抱朴子内篇・至理》称:“河南密县,有卜成者,学道经久,乃与家人辞去,其始步稍高,遂入云中不复见。此所谓举形轻飞,白日升天,仙之上者也。”

这种形神合为实体的白日飞升之说,在宋以前外丹术盛行时期尤为流行,炼丹家大都相信服食金丹可以使身体发生变化,最后冲举上天。但服食丹药而中毒身亡的事件不断发生,唐以后,道家转而注重内丹修仙。

内丹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形神观,与形神合同于实有的肉体飞升说迥异其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形神合同于虚。

首先有必要指出,内丹术所提出的修炼目标是“炼神还虚”或“阳神出壳”,这极易使一些人由此断定内丹术在形神观上改变了道家传统的形神不离说,只追求精神解脱。

有些学者以宋以后道家受佛宗影响甚深来解释这一现象,认为内丹术主张形灭而神不灭,与

这其实是对内丹术的一种误解。内丹术是在人体内部仿照外丹术而进行的一种生命修炼,修炼者以丹田为炉鼎,以精气神为药物,意念呼吸为火候,目的是要炼成还丹,使身体变形为仙。如果放弃了肉体,那么必然达不到内丹修炼的宗教目的。

实际上,内丹术和外丹术一样主张形神不离,与道合真,但内丹理论并不认为形体可以直接随神飞升,而是通过一系列转化变成神,与神在“虚”的境界中合为一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形神合同于虚。

虽然“神”或“虚”摸不着看不见,但形却在其中,与神合一了。这之中的道理该作何解释? 从内丹修炼的步骤来看,一般都要经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三个阶段。按前述道家对于精和气的一般理解,精和气是凝结成形的物质基础,因而可归于“形”。

故在内丹修炼中当精转化为气再转化为神时,形也随之转至神中。所以,对于内丹过程中的三次转化,道书又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钟吕传道集・论还丹》所谓“炼形成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或翁葆光《悟真篇・西江月》所说:“十月功足,形化为气,气化为神,神与道合而无形,变化不测。”

可见,形在内丹术的三个阶段中是参与了转化,且与神并未分离。因此,内丹修炼的最后阶段出现“阳神出壳”,或达到“炼神还虚”的地步,并不意谓神就离开了形,而是神与形早已合在一起,不过没有合成一种实在物罢了。

再反过来看所谓阳神,内丹书中也有明确指出其并非有些人理解的离开了形的神,而是包含了形的神。如陈致虚《金丹大要》卷六说:“形化为气,气化为神,是曰婴儿,是曰阳神。”

《性命圭指》说:“若双修性命者,所出乃阳神也。阳神则有影有形,世所谓天仙是也,故曰道本无相,仙贵有形。”对于那种与形分离之神,内丹理论则贬称为“阴神”,认为阴神乃“存思想化之神,此神随用殊致,触处滞碍,故出之必离根本智,多与鬼神为邻。”

佛宗就是主张形灭神不灭的,因此在形神观上必然为内丹理论所不容。学宗内丹北宗的陈撄宁先生曾就两者的形神观作过比较,认为“人身精气神,原不可分,佛家独要明心见性,洗发智慧,将神光单提出来,遗下精气,交结成形,弃而不管……彼灭度后,神已超出象外,而精气尚留滞于寰中也。若道家则性命双修,将精、气、神混合为一,周天火候,炼成身外之身,神在是,精在是,气在是,分之无可分也。”

从此处可以看到,内丹理论在形神上是贬佛扬道的。

因此,虽说宋以后道家内丹学在性功修炼方面吸收了不少禅宗的心性论,但内丹与禅宗的区别并未由此而消失,两者在形神观上有明显的分别。不过有必要说明的是,内丹术主张形神不离,追求“形神俱妙”,但形神合同后并不能如白日飞升一样显出实相,只能合而为虚。

如翁葆光《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说:“原其至真之躯,处于至静之城,实未尝有作者,此乃神形性命与道合真,而同归于究竟寂空之本源也。”

《仙佛合宗语录》亦称:“炼其能变化之神而还虚合道,则曰天仙。天仙者,体同天之清虚,德同天之空洞无极。”但“虚”并不等于无,形神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其中的。

《唱道真言》说:“夫道之要,不过一虚,虚含万象。世界有毁,惟虚不毁。道经曰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道无他,虚而已矣。形神俱妙者,形神俱虚也。”对于道家弟子来说,形神合同于虚并不是生命消失,而是生命的形式上的一种转化,即由平凡的生命转化为高级形态的生命,如“道”一般。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修仙 老师 青春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