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魔幻现实来写真实故事
当看到《冷淡》这本书是真实故事计划出版时还有些惊讶。因为不同于以往的真实故事计划图书的风格,这本书中的故事明显的半真半假,掺杂着想象与魔幻。不能算作是真实故事,只能是说以现实为蓝本的虚构小说。
在这些虚构的故事中,依旧充满了现实的影子,因为这些虚构都是现实的变形。通过这些虚构,可以让现实显得不那么残忍。
毕竟这本书中的故事可以说每一个在真实情况下,都格外的冷酷残忍。袁凌以精湛的文字表达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让这些真实的故事拥有了不亚于虚构小说的文学魅力。他的文字简洁而有力,情感深沉而真挚,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获取信息,更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就像这本书上所说的那样,这是一本模糊了现实与虚构的实验,现实部分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元素。书中的故事涉及了各种不同的人群和生活场景,包括农村和城市、贫穷和富裕、年轻人和老年人等等。
怀才不遇,人到中年,背井离乡,被冤枉,被误解,被冷落,被边缘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幸,每个人都在奋力挣扎。
这些故事所描绘的“多余的人”实际上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困难和挑战。通过这些故事的叙述,袁凌不仅展示了社会的残酷,更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关注和帮助这些弱势群体。这本书的社会意义深远,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反思。
例如,在《月嫂》这个故事中,一个农村妇女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离开家乡来到城市,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困境。她被雇主欺负,被社会歧视,但她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摆脱了困境,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个故事非常感人,展示了“多余的人”并不一定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只要我们有信心和勇气,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总之,《冷淡》这本书以深刻而真实的叙述,展示了当代社会中“多余的人”的真实面貌和命运。它不仅让我们认识到社会的残酷和问题,更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改变这种状况。
如果对这种魔幻现实题材感兴趣的话,那么这本书可以看看了。

现实已经给这部小说续写了一个更加魔幻现实的后续
莫言的《蛙》比丰乳肥臀的冲击力更大,不愧是诺奖作品。莫言一直说他是写给农民看的,小说本身没有一点所谓高大上的文艺气息,语言朴实,主题简单。我觉得莫言的文字是真好,是那种读者可以无视剧情直接沉浸在文字中的文笔,不过这次不想讲这个。怎么说呢,莫言的小说既然给农民看的,那必定是传统男性小说,我相信当代青年女读者一定会对小说内容有所抵触(比如我)。 蛙写的是从过去到计划生育再到放开年代的故事,主要人物姑姑作为妇科医生,从最初的给人接生,到给人计生,再到给人接生的过程。作品中的“我”笔名蝌蚪,当年计生年代,妻子第一胎生了女儿,第二胎流产而死,生育放开之后,“我”和第二任妻子托人代孕(代孕者是个混血美女)生了个男孩,最后是一个如同鲁迅《祝福》般阖家欢乐但又令人难以舒畅的结局。 什么作了怪?如果没有计生,是否书中主角们就能享受到真正的天伦之乐?被压抑的生育欲望是否能以一种更健康的方式释放? 但是呢,这些都不重要了,莫言写这篇小说大概是2010年左右,当时还处于计生将放不放的时候(二胎大概14年左右放开?反正2017年是生育高峰期),在那个时代,这样一篇小说是完全应景的,被压抑的欲望始终将会释放,如果无法释放(失去了生育能力),也会以畸形的方式释放(代孕),计生终将成为历史,过去某些无比重要的事情,最后只变成了一场幻梦,当然,对于姑姑来说,是赔上了一生的噩梦。 可是过了十多年的现在呢?生育率断崖式下降的现在,谁都不能否认这是计生的功劳,计生似乎真正扭转了历史,它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简单的幻梦,它在最重要意义上改变了我们。当然我们可以说女人不想生孩子了都是互联网上的幻觉,真正的世界里大家都在生孩子,但计生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是不容置疑的。 如果没有计生,那么我和很多我的朋友都不会是独生女,如果不是独生女,就不会享受到父母所有爱和资源,如果我们没有享受到全部的爱和资源,一定也会和过去所有的女人一样,上个差不多的学,然后结婚生小孩,但因为我们是独生女,一切都不一样了。 所以当我看到《蛙》里的“我”(也就是蝌蚪)代孕生下儿子之后,给早已长大成人的女儿报信,女儿开心地祝福他时,我还是不禁在内心冷笑。谁都知道如果真的遇到这种事了会怎么样,我父母有一个同学,原本以为有个女儿,二胎开放后又生了个儿子,之后他女儿就宣布与他断绝关系了。我爸说那个女儿就睡觉白眼狼,养她白养,我知道在我爸心里,好女儿不会那么做,好女儿是会祝福他的,没错,就像莫言的小说里那样。 只能说,现实比小说里的魔幻现实主义更加有趣,在莫言的小说里,传统的乡土繁衍情怀,在经历了“现代化”计生的压抑之后卷土重来,气势汹汹,而这种传统的乡土情怀也正是莫言小说的底色,但现实中,计生在销声匿迹了十多年之后,再次展现了魔力,从生育数据看,现代化的潮流似乎最终还是战胜了传统思想观念? 没有什么是不会改变的,即便是已经兴旺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思想,或许在当下,已经出现了裂痕,或许有一天,我们会等来女孩子真正成为人的那一天,而不是“终究会是别人家的媳妇”。 最后再扯一句题外话,蛙虽然小说里写了娃也写了女娲的娲,但最重要的意义还是指从蝌蚪变青蛙,一个无比男性化的表述,完全忽视了女人卵子的功劳。但我不会对莫言有意见,那个年代的作者无法避免会有这种想法。
魔幻现实(蛙)书评
因阅读能力有限和受书名的“恫吓”,一直对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敬而远之”。直到聊到去年书单的时候,被朋友LL推荐了莫言的这本书。
主线是当妇产科医生的姑姑,从接生到计划生育到逐渐放开之后DY的故事;副线是“我”以及村庄朋友们的人生故事。石黑一雄擅长“记忆扭曲”叙事,这本书里又何尝不是,小说和话剧的人物性格之出入,大概也有“为尊者讳”也有“为自己讳”的成分在里面。
围绕蛙-娃,生育让女性经历重重苦难付出生命,家庭支离破碎分崩离析,政策此一时彼一时,但个人的命运可能就在瞬间颠覆。大环境下的小人物,无不警醒我们人是目的不是手段。看的过程想起来,小时候也听说过“躲计生”“交罚款”的种种故事,但也只是听一嘴故事,不知道当事人在其中承受的生命之轻。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吧,把更“广阔”的生活图景,穿过时空,展现出来。
相关资讯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再解读.docx-原创力文档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再解读.docx,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再解读 一、概述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流派,自其诞生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和学者的目光。这种文学形式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