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现实
讲述了奥雷兰诺家族百年兴衰史,全文以梅尔加德思的羊皮卷为暗线,梅尔加德思为马孔多的居民带来了世界各地的新知识以及见闻,并且暗中揭示了奥雷兰诺家族的命运。整本书出现了纷繁复杂的人物,不同人物之间性格迥异,人物之间发生的混乱关系也超乎了正常人的理解。阅读中曾经一度产生过要放弃的念头,因为实在不理解出现的人物以及产生的行为,不过到了最后,奥雷兰诺布恩蒂亚看到羊皮卷上揭示命运的文字“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圣经中出现的飓风变成龙卷风围住了马孔多,这个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出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看到文章的结尾,不禁为加西亚描绘的恢宏盛大的小镇马孔多以及百年间发生的故事感到震撼。全文有始有终,为读者勾绘出了一个远离现实世界的小镇。马尔克斯描写的小镇马孔多近百年的发展史,虚幻中透露着真实,真实中又令人费解。 伟大的名著会在读者心中激荡出层层涟漪,是由读者完成另一半的创造,不同的角度读出的含义和深度都不同。目前的我才疏学浅,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经典会在我心中衍生出更为深层的含义。

一部没有过时的魔幻现实主义批判小说
一部没有过时的魔幻现实主义批判小说
首先,猴子是有个性的人,被惩前毖后,以及劳动改造后,最后成了公务员,就没有个性了。(斗战胜佛) 其次,听领导话的没本事的可以当领导。(三藏) 再次,懒惰的但是体察上意的不会被撵走,有本事的负责任的,但是敢和领导顶撞的,会下岗。(8戒,猴子) 再再次,小妖精会被一棒子敲死的,敲不死,还有上头帮着来一下;有来头的,有后台的,被你敲晕以后,他后台就会来领走他,美其名曰:治病救人。(N多) 最后,掌握权势以后,只要你教训人,就可以站到道德制高点。(如来)
魔幻现实主义的鼻祖,没有他就没有《百年孤独》
魔幻现实主义,即以魔幻手法表现现实的文学流派,它的特点是大量的内心独白、意识流动、时空倒错等等。 谈起魔幻现实主义,大家脑子里首先蹦出来无非是拉丁美洲、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至于魔幻现实主义如何产生,或许只有少部分关注文学流派的读者清楚。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但其实,马尔克斯并非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流派的创始人。 马尔克斯早些年,大约三十多岁,那时候的他已经创作出《枯枝败叶》《没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恶时辰》等作品。他已是一位受欢迎的文学作家,跻身文学史也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但马尔克斯并不满意,按他自己的说法是,那会他只不过是一个已写了五本不甚出名的书的作家。而这还不是主要问题,马尔克斯认为,此时的自己已经走进了写作的死胡同,绕着一个点打转,没办法进一步突破。 那什么是进一步突破呢,马尔克斯解释为,一种既有说服力又有诗意的写作方式。 这就是马尔克斯当时的情况。
在马尔克斯陷入创作瓶颈的时候,墨西哥有一位作家,叫胡安·鲁尔福。胡安·鲁尔福出生于1918年,大马尔克斯近十岁。 胡安·鲁尔福出生于墨西哥农村,在孤儿院长大,在开始文学创作之前,做过会计、档案管理员。1942年,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生活本身并不严肃》集结出版,等到1953年,又出版了《燃烧的原野》。 但这里,我们并非要谈论以上两部作品,而是两年后,他的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佩德罗·巴拉莫》 《佩德罗·巴拉莫》出版后,有人认为“写得很好”,也有人认为是“一堆垃圾”。但胡安·鲁尔福对外界的评价显得无所谓,甚至在作品出版后,安心地做起了汽车推销员。 等到《佩德罗·巴拉莫》声名鹊起,那已经是70年代的事了,而此时,胡安·鲁尔福早已封笔,不再写作。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饮弹自杀的同一天,马尔克斯来到了墨西哥。此时的马尔克斯声名在外,对当时拉丁美洲的文坛动向也十分了解。但是,他却并没有听说过胡安·鲁尔福。这足以说明胡安·鲁尔福当时的名声还不够响亮。 在墨西哥的那段时间,经朋友推荐,马尔克斯读到了《佩德罗·巴拉莫》。此时,正在胡同里打转的马尔克斯终于瞧见了光亮,用他自己的话说: “那天晚上,我将《佩德罗·巴拉莫》读了两遍才睡下。自从大约十年前的那个奇妙夜晚,我在波哥大一间阴森的学生公寓里读了卡夫卡的《变形记》后,我再没有这么激动过。” 卡夫卡此时早已是文学界的一颗明星,将胡安·鲁尔福与他等同对待,可见马尔克斯对胡安·鲁尔福作品的喜爱,非同一般。 接下来,马尔克斯又读了胡安·鲁尔福的一系列作品,这导致他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再也没办法读其他作家的作品,马尔克斯觉得和胡安·鲁尔福相比,其他作家的作品分量都还不够。 “我可以整段地背诵《佩德罗·巴拉莫》,我还没完全从眩晕中恢复过来。其实,不止如此:我能够背诵全书,且能倒背,不出大错。并且我还能说出每个故事在我读的那本书的哪一页上,没有一个人物的任何特点我不熟悉。”
一位不那么流行的作家,被另一位流行作家如此欣赏看重,所以《佩德罗·巴拉莫》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其实,《佩德罗·巴拉莫》并不长,只是一部中篇小说的分量,而且故事内容也相对简单。 主人公佩德罗·巴拉莫幼年时家道中落,待他长大后,巧取豪夺,不仅恢复家业,还成为了当地的庄园主,为霸一方,无恶不作。在他的统治下,村子里的人死的死,逃的逃,村子成了荒无人烟的山村。但是,恶霸也有软肋,那就是他的爱子和爱妻。随着爱子和爱妻的先后去世,佩德罗·巴拉莫很快萎靡不振,最终走向死亡。 故事简单,但当时对它的评价却是两极分化。好评者认为,佩德罗·巴拉莫的故事是一部浓缩的拉丁美洲历史,是一部带人走进魔幻世界的奇妙作品,一部无人知道生者与死亡界限的史诗。 给予差评的也是因为它的魔幻,在《佩德罗·巴拉莫》里,生和死是很难判断的,有的时候,明明发现一位角色已经死去,但接下来又发现这位“死”者还在说话,而且很难搞清楚他究竟是以死的状态在说话,还是以曾经活着的状态在说话。 时间是乱的,空间是乱的,结束与开始之间没有界限,整个故事都充满怪诞迷离的气氛。所以,这是一部对读者不那么友好的小说。 其实,模糊生死界限的魔幻现实主义,也只能在墨西哥这片土壤产生,这源于拉丁美洲印第安人三大文化(另外两个是玛雅文化和印加文化)之一的阿兹特克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由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创造。阿兹特克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得不到宽恕,难入天堂,只能在人间游荡,成为冤魂。 另外,根据阿兹特克历法,墨西哥还有亡灵节。当地土著认为,只有善待亡灵,让亡灵高高兴兴地回家过个节,来年活着的人才会得到亡灵保佑。 理解了这些文化,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胡安·鲁尔福笔下的亡灵能够说话,《佩德罗·巴拉莫》中的村庄鬼魂昼行也是理所应当了。
伟大如马尔克斯,他自己也承认,《佩德罗·巴拉莫》使他找到了继续书写的道路,自那以后,他的文学创作柳暗花明。1967年,在读过《佩德罗·巴拉莫》后,马尔克斯交出的首部作品,就是《百年孤独》。 当然,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不止于此,许多中国作家就从中吸取了无尽的养分。尤其是新颖的倒叙手法,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陈忠实的《白鹿原》都在效仿致敬。当然,这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海鲸(一个写书评影评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