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开山之作
第一次听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这个名词,是在2012年。那一年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颁发给中国人,获奖者是作家莫言。
在此之前我只读过极少的一点莫言的文学作品,只觉得莫言的写作风格很是大胆,后来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缘故去看对他作品的详细介绍,才知道原来人家那种写作风格是“魔幻现实主义”。而莫言曾坦言在他最初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时,是深受《百年孤独》这本书的影响的。
这又不得不提到《百年孤独》的作者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他是公认的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但是真要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追根溯源,马尔克斯还算不上是开山之人。有一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经典作品要比他的《百年孤独》早面世三十年,连马尔克斯自己都赞叹这是一本精妙绝伦的书。这本书的的作者是俄国作家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小说的名字叫做《大师和玛格丽特》。
一直以来都觉得,读外国文学作品是需要一点点耐心的,他们往往在作品开头会有一段很长的铺垫。这本《大师和玛格丽特》更是不走寻常路,小说的四分之一都快读完了,尚未见到主人公的半点影子,直到第十三章左右,两位主人公才一前一后出场,真可谓是姗姗来迟。但是也正是从此处开始,故事一下子变得好看起来。
魔王沃兰德来到世纪三十年代的莫斯科对人间进行“微服私访”,凭借他自身的强大力量在人间随心所欲。在魔王的“肆意妄为”的考验之下,一时间原本掩藏在表面皮相之下的各种人性顿时暴露了出来。自私、贪婪、愚蠢……各种丑恶都在魔王为他们搭建的这个舞台上被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整个城市陷入了天翻地覆的境界。而一场超现实主义天马行空般的狂欢,就这样在布尔加科夫的笔下被肆意的展现了出来。
布尔加科夫是无可争议的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家,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鼻祖,但是他的作品却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格格不入,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曾经一读穷困潦倒,直到后来他受到了斯大林的关注才得以生计糊口,能够开始一心一意的进行文学创作。只是这部历经十余年创作完成的经典之作,直到他离世也没能面试出版,二十多年之后才得以与读者见面。布尔加科夫一直自认为是一个讽刺作家,而他自己的生平经历与这部作品创作出版前后所经历的各种波折,又何尝不是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莫大讽刺。

魔幻现实主义
· · · · · ·
喜欢读"魔幻现实主义"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魔幻现实主义"的人也喜欢 · · · · · ·
· · · · · ·
· · · · · ·
哪有什么“魔幻现实主义”
有个感慨,这本书是与姜淑梅的书交叉着读的,一部是带有明显隐喻的母亲苦难史的小说;一部是旧时代乡村底层民众惨淡生活的民间记忆合集。这种夹杂虚实结合的阅读体验其实很容易让我陷入某种儿时经历过的熟悉片段,有人说莫言写的是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然而这绝不是什么魔幻现实主义,当我看到姜淑梅书中一个个女人放弃自己生命,看到这本书中上官金童的姐姐一个个死掉,造成这种结果的共通境遇与内心挣扎是我们这片土地上每天都在发生的现象,金童最后看到漫天的乳房对她来说,有了乳房就是一种安全感;姜淑梅书中每一个故事的主人翁都见怪不怪,即使亲人们被愚昧无知的吃人民俗所迫害致死、被大饥荒折磨致死,也照样每天想着怎么样活下去,即便现在的读者看起来多么荒诞无稽。这种生活绝不是可以用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标签就可以被归类为马尔克斯式的“百年孤独”,这里面透露着一种深深的悲凉,时刻显现着一种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赖以生存所必需的冷漠,包括像莫言、姜淑梅这样的写作者,他们一定是熟知并能随时抽离这样生存环境,才不过于自怨自艾、赞扬苦难,而是用朴素却深邃的文字把这种生存方式展现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