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翻开本书,从南明的灭亡看透人性的荒唐
一直以来,对于历史都是了解的不是很深刻,懵懵懂懂。前段时间阅读了《大秦帝国》后,对历史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喜欢。
现在有幸接触到《南明史》,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不断输入,生怕迟了,就会错过一般。
顾 诚(1934—2003)《南明史》的作者,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历史学家,明清史专家,著有《明末农民战争史》《南明史》,均为明清史研究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著作。
南明的历史在我国史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包括了大顺军攻克北京以及随之而来的清兵进入山海关问鼎中原以来,一直到康熙三年(1664)奠东抗清基地覆灭的各地反清运动的历史。从不同的角度看,它是群雄争霸,又是明朝的延续,也是清初历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称之为南明,是因为以崇祯皇帝朱由检为首的在北京的明朝廷业已覆亡,这段时期的战斗主要在南方展开,又是在复兴明朝的旗帜下进行,而弘光、隆武、鲁监国、永历朝廷都是在南方建立的。
南明史的覆盖面并不只限于南方。如果就时间来探讨,南明史的上限过去和现在的史学家大抵是以弘光朝廷在南京继统为标志,本书作者认为南明的历史应该从甲申三月十九日北京被大顺军攻克、崇祯朝廷覆亡开始。
内斗就要亡国,亡国也要内斗!这个是南明政权争夺的必经之路,从南明灭亡看透了人性的荒唐!
公元1644年,为甲申年。拿纪年来说,在明朝是崇祯十七年,清朝是顺治元年,大顺政权是永昌元年。
这一年的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身死;当天,大顺皇帝李自成进入北京,明朝覆亡。
在短短的两三个月里,大顺政权凭借兵威和深得民心,迅速地接管了整个黄河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的大片疆土。
清军收取了关外地区,形成了大顺政权同清政权隔关相峙的局面。而明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地方还很大,江淮以南的半壁江山仍然在明朝委任的各级官员统治之下,他们自居正统,此后更是围绕着立谁为新帝而彼此攻讦,为南明政权埋下了隐患……
总之,自这一年起,中国历史充满了风云突变、波涛迭起的重大事件,上演着一幕幕可歌可泣、惊心动魄的场面。而三种纪年代表着的三个互相敌对的政权,也从此开始了逐鹿中原的斗争。
这种斗争证明了明末清初的政权更替,是偶然也是必然。再现乱世中的人性丑陋,是真实的南明历史,是明末清初的悲壮血泪史。
历史是残酷的。《南明史》从客观的角度的解读了明末清初的历史,揭开了隐藏在欲望背后人性丑陋的秘密,真实又血腥。
这本书同过去各种南明史著(自清初以来)相比较,有两个主要的特点:
一是它基本上是以大顺军余部、大西军余部、“海寇”郑成功等民众抗清斗争为主线,而不是以南明几个朱家朝廷的兴衰为中心。
二是贯穿全书的脉络是强调历时二十年汉族和其他民族(如西北等地的回族、西南等地的多种少数民族)百姓反抗满洲贵族征服斗争。
认真细细品读,《南明史》这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清史的记录,官员的资料,还附有部分作战线路图,很好帮助读者更快更好地了解南明史。也是一本很有阅读价值的好书。

《南明史》:了解南明历史风云的经典佳作
对于明清之际的历史,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攻占京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从此朱家明朝的历史翻篇,满清走上了历史舞台。这是我们最熟悉的历史叙事。但实际上,历史的前进总是波澜曲折的。尽管崇祯皇帝殒命景山标志着明朝的寿终正寝,但直到清兵入主北京,清廷还远未接管全国政权。放眼当时的国内局势,可以说是三足鼎立:北有强势崛起的满清政权,西有农民起义军建立的大顺政权、大西政权,江南一带还有朱明小朝廷占据半壁江山,史称南明政权。在当时的士人眼中,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也就是说,如果战略得当,运筹得力,明廷还有翻盘的机会。只可惜,大敌当前,一系列的误判和内耗,终究将南明政权拖向了万劫不复。顾诚的一部《南明史》,从明朝覆亡后的全国形势,写到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讲述了明清转换之际近20年间清军统一全国,几大军政势力对抗角逐,以及各地反清斗争的历史。书中尤其写尽了南明小朝廷的腐朽、无能、荒唐,将南明小朝廷的各种乱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读来让人唏嘘。权力永远都是稀缺资源。权力的这种天然属性,决定了围绕权力的斗争永远存在,而且是以残酷且激烈的形式存在。以南明永历朝廷为例。面对清军的咄咄攻势,永历朝廷非但没有团结一心组织有力的抵抗,反而是深陷内部的权力争斗。作者指出,永历时期的朝争完全变成了争夺朝廷权力的内部倾轧,主要是广西军阀庆国公陈邦傅同广东军阀李成栋、李元胤父子之间为争夺朝廷权力的斗争。与此同时,南明小朝廷始终没有认清主要矛盾,仍然保持着极深的阶级偏见,歧视和排斥原农民军,妄图凭借残明的文武官绅势力实现“中兴”,这实际上是一条自取灭亡的道路。致命的是,这种政治态度在南明官绅中显然有一定代表性。所以,南明政权自始至终都在坐视农民军政权的灭亡,而非理性且明智地联合起来抗击清军,最终在清军的各个击破下,南明政权也倒在了清军的铁蹄之下。作为南明历史的经典专著,顾诚版《南明史》是了解这段风云历史的一部佳作。
《南明史》:王朝的颠覆和人的争斗
我在这书中窥得溃乱王朝的一角,瞥见那满地苍夷。如果没有特别关注这段历史,可能对此的印象只有寥寥无几,“明末清初”或是“反清复明”。哪怕在历史的教科书上,也不过是数行墨字。可这字哪里写得尽历史,又哪里道得完人性? 民军,明军,清军,在历史舞台的昏暗处悄移身位。文官,武将,每个都像是岩边的蒲草,在各个势力间摇摆,依附。官员心中无百姓,百姓眼中无家国。当官员为着自己的利益在争斗,百姓正为自己的生命而挣扎。这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 这本书中有太多的无奈,有太多被忽视的存在。民族危亡,隆武帝被俘后绝食自杀,何腾蛟等人以身殉国,有谋者为己,迂腐者为国。郑成功北伐南京,后二次北伐直入长江,因骄傲自满而败,退出长江,收复台湾,建立明郑王朝,后郑成功病故,清军登录台湾,明郑王朝结束。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为此付出了很多,但“复明”这条麻绳,是要往一个方向搓的。在这样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多数人不会去关注别人,部分人对其他人心存猜忌,少部分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个时代是一盘散沙,南明缺的不是豪杰,而是一个核心,一个有理想有信念,坚持走向未来的人。可是,整本书中没有这样的人的身影,书中是人性,是血泪,是山河,是惨烈,是悲壮。 读完《南明史》,我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像被百年的历史压得喘不过气来。历史的存在像是一个标识,它告诉了你它的见闻,然后看着未来,拍拍你的肩膀,让你大步向前,别忘驻足回视,它会为你在时光里记下一切。
上篇:南明史,内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