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内斗史
满清入关后李自成一再战略失误,一路西撤将中原拱手相送、过分信任明朝官员没有改编部队,满清打着恢复明朝的幌子大肆扩充势利。弘光朝廷在无需供应北方的情况下居然税负不减,荒淫无度,更是给抗清事业蒙上了阴影。
但即便如此,南明仍然有强大的实力。郑成功出兵南京就吓得顺治要退回满洲,如果忠贞营/夔东十三家、郑氏家族、永历/大西军协同作战呢?可惜没有。夔东十三家几乎不被任何人信任只是当作炮灰。大西政权中晋秦蜀三王内斗,一个孙可望治国+李定国用兵+刘文秀定策的理想形态没有持续,接任后李定国治国/招抚不得人心,在东南亚颇具威望的沐国公沐天波也惨死在咒水之难中;永历仪表堂堂,体恤民心(撤退时拒绝少粮仓,死后昆明百姓自拾骨灰厚葬),可惜生于乱世。郑成功只是打着明朝的幌子为郑氏家族牟利,永历强盛时他不配合唯恐其做大,永历快完犊子时他来劲了,最终弄巧成拙。
应当注意的是,满清人口稀少/不熟中原事务,是吴三桂、洪承畴等汉奸为其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吴三桂力排众议入缅追杀永历,是吴三桂要砍了永历,最后连满将都不看下去了才留了个全尸。讽刺至极。

不能错过的明史佳作
我一直都认为学历史一定要读权威作品。如果你要想了解明清时期的历史,首推顾诚教授的《南明史》。顾诚是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明清史专家,其所著的《南明史》、《明末农民战争史》,是公认的明清史研究蕞权威的著作。个人认为本书有以下三方面的亮点:1.考究严谨,史料扎实。顾诚是真正能够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师、学者,在其个人长达几十年的历史研究中,顾诚教授每天的生活节奏很简单,两点一线,早晨带上稿纸、笔记本和一个馒头直奔图书馆,摘抄史料,中午稍有休息,之后继续阅读直至闭馆才回家。正是因为有如此痴迷的研究态度,在明清史的研究中,顾诚教授基本把全国各大图书馆以及全国很多地方志等涉及明清史的资料查阅了个遍,厘清了很多历史问题,如“制将jUN李岩”等,也指出一些低质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这些绝非普通历史研究者一朝一夕能够做到。2. 语言朴实、客观真实。顾诚教授是真正有大历史观的人。他不赞成以既定事实为历史必然的思维认识,对明清历史的研究主要以分析各派势力的成败得失,而以哪一种势力取胜对中国社会生产破坏最小,蕞有利于推动社会前进为褒贬的标准。在行文中,语言朴实客观,在原籍的引用上尽量使用原文原句,力求保持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虽然这本书目前我还没有读完,但作者在很多历史问题的分析考究上纠正了很多对明清历史的错误认知,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真的是大饱口福,心生欢喜。个人强力推荐这本书,历史爱好者必入的宝藏图书。
一本关于南明的历史书籍
提起南明,很多人对这段历史,也是一头雾水。毕竟,提起南宋,大家还知道有岳飞将军抗金的故事。提起南明,感觉还不如郑成功的知名度高一些。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本关于南明的历史书籍--《南明史》。这本书主要向我们讲述了闯王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克北京后,明朝灭亡。
弘光政权、隆武政权、永历政权相继成立,与大顺军、清军展开角逐。激烈的内部争斗,让南明失去了翻盘良机,最终走向了失败。
本书的作者是顾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公认的明清史大家。他一生品性秉直,潜心治史,视学术为生命,被誉为“学术苦行僧”。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是顾诚治史的真实写照。《南明史》在海内外均有广泛的影响力,并荣获了中国国家图书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会发现,之前对于明史的认识,有一些误解。
如果说,要谈起山海关战役,那总是避不开两个人名。大众受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影响,普遍认为,李自成率领大军攻克北京后,抢了吴三桂的女人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将山海关打开,引清军入关。
在《南明史》这本书中,顾诚教授向我们讲述了这场战役。在明亡之时,吴三桂等官员原本决定接受大顺政权的招降。结果,吴三桂在去北京的路上,突然改变主意,变成了敌对态度。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
那么,从此以后,大顺军的历史使命从推翻明王朝转变为抗清斗争。清廷统治者完成了入主中原的关键一步,后续征服南明政府与大顺、大西等政权,建立对全国整体的统治。同时,以吴三桂为倡首在汉族官绅中,迅速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拥清派。
如果要讲郑成功,那我们不得不提起他的父亲--郑芝龙。他不仅建立了一支实力强大的私人海军,还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割据政权。郑芝龙先接受了明朝的招安,后又向清朝投降。但是,他的如意算盘没打好,被带到北京进行软禁。
郑芝龙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大呢?我们在郑成功被称为国姓爷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一些端倪。当时隆武帝为了笼络定策元勋郑芝龙,看郑成功一表人才,就赐他姓朱,改名成功。郑成功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郑成功作为郑芝龙的长子,接手了父亲留下的部众和资业。他率军横渡台湾海峡,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驻军,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从某种特定的角度来讲,郑成功是站在他父亲的实力基础上,完成了对台湾的收复。
顾诚教授在本书中讲到,1664年夔东抗清基地的悲催会,应当视为南明史的结束。理由是,虽然南明的皇帝被俘虏杀害,但是抗清运动依旧在继续。纵观南明这二十年的历程,大顺军和大西军,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时,一直执行的是打击官绅地主的政策,这就导致无法将汉族各阶层结成抗清的一致势力。这在当时,很多官绅地主是希望勾结满族贵族,以此来打败大顺政权。结果,清军入关以后,执行的是剃发易服政策。
对于汉族人来讲,无论是大顺军还是大西军,亦或者是南明各大政权,都只是改朝换代而已。没想到清军来了以后,一切都变了。剃发易服的政策,在汉族民众中激起了统一的抗清情绪。正是由于这种仇恨情绪的存在,所以抗清运动才能够坚持这么久。
《南明史》的史料扎实,内容丰富,这不是市面上一般的演义书籍能够相提并论的。我们通过通读这套书,完全可以看出顾诚教授的史学功底。只有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才能够写出这种扎实的史料书籍。
人生短短几十载,我们每个人都想在有限的人生里做点有意义的事。南明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虽然做事很重要,但是跟对人,更重要。
通过以史为鉴,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一个团队领袖的视野不够宽阔,那这个团队的处境就会十分艰难,甚至会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