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四大名著,其中有一本是禁书,但它却不是你想的那本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它各自的特色。比如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和元朝的戏曲。而明朝则是以传奇小说著称。我们熟知的四大名著,有三本就是来自于明朝,而红楼梦虽然是清朝时创作的,但它却脱胎于明朝的金瓶梅。
在明朝时就有四大奇书的统称,它们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因为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中的一些描写,所以在清朝被禁了。但《金瓶梅》的文学价值是非常高的,被当时很多人推崇,认为是明朝第一奇书。远不是现在人认为的那么不堪。比如我们熟知的《红楼梦》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创作完成,它就是脱胎于《金瓶梅》这本书。但由于它问世比较晚,所以没有被禁。逐步地取代了《金瓶梅》成为了新的四大奇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四大名著。
虽然在明朝的时候,四大奇书广受人们的欢迎,但是有一本书在当时却被列为禁书。小编可能知道大部分人想要说出的答案,但小编想大部分人都猜错了,这本禁书是《西游记》。在我们看来,《西游记》纯粹是一部玄幻小说,一个充满了神仙鬼怪的传说故事。那么西游记为什么在当时是一本禁书呢?
小编想大家应该都记得《西游记》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在唐僧师徒四人路过车迟国的时候,恰好遇见有一群佛教中人被一群道士驱赶。原来是车迟国的国王独尊道教,将三个妖怪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当做了国师,最后唐僧师徒还和三个国师进行了斗法,取得胜利。我们从书中的描写可以看得出来,无论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但作者绝对不是在称赞车迟国的国王。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而吴承恩所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在明朝中后期的嘉庆,万历年间,当时的皇帝都崇信道教。尤其是嘉靖皇帝,他长达20年不上朝,将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求仙访道上。他不仅自封为万寿帝君,而且平时也不穿黄袍,只是穿着一身道袍。嘉靖还相信了许多道士的话,希望能够长生不老,所以对这些道士也是非常的恩宠。而朝中大臣对于嘉靖皇帝的这种崇信道教的这行为也是非常的不满,但敢于进谏的大臣都被皇帝弄掉了,所以这在明朝绝对是一个禁忌。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写车迟国这一段,再笨的人都知道他意有所指。当时的皇帝没有弄死他,就已经是他的万幸了。更何况我们的孙大圣,不仅大闹天宫,还放出了一句狠话: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像这种反动的话,在封建社会如果不被禁才奇怪呢!
尽管《西游记》在明朝的时候被禁了,但它毫无疑问是一本万世流传的好书。它除了本身精彩的想象和玄幻的故事,还蕴含了许多深刻的价值观以及很大的现实意义。小编就说一个在阅读《西游记》之后的感悟。小编觉得孙悟空其实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在一开始是一个极其追求自由的人,他不服管束,甚至大闹天宫也在所不惜。
但是孙悟空违反了当时的人们约定俗成的规矩,所以他被压在了五指山下500年。后来唐僧带着他西天取经,虽然孙悟空是负责一路保护唐僧。但他在这一路上其实是在逐渐向世俗妥协。虽然他偶尔也展现出自己自由的一面,但往往还是很快就会再回到规矩之内。等孙悟空真正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时候,也就是孙悟空真正的接受现实了。所以最后孙悟空成为斗战胜佛而不是齐天大圣。
每个人阅读《西游记》,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知道各位对西游记又有哪些独特的见解,或者新奇的发现呢?欢迎和小编一起探讨?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本文由晓波聊事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四大名著”是怎样形成的
在中国,用“四大名著”指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文学常识了。
这个常识从建立到流传,至今不过数十年。
1949年之前,没有“四大名著”之说
古人有把若干个人或若干部作品放在一起,冠上一个总称的习惯。
比如明朝时,王世贞将《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列为所谓“宇宙四大奇书”,冯梦龙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称为“四大奇书”。清朝的金圣叹评“天下六大才子书”,包括了《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民国时期,胡适研究白话文学史,也总结说,“吾国第一流小说,古唯《水浒》《西游》《儒林外史》《红楼梦》四部……”
这些说法当中,无人同时列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书。
简言之,1949年前,并没有“四大名著”这种说法。
80年代,出现了“四大名著”的说法
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由冯雪峰任社长、总编辑。
他上任之初,提出四项出版计划,其中包括“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及民间文艺”。
随后,配有出版前言、注释条目,并由沈尹默题写书名的《水浒(七十回本)》(1952年9月)、《三国演义》(1953年11月)、《红楼梦》(1953年12月)、《西游记》(1954年6月)相继问世。
这几本书在当时能点校刊印,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1953年7月,在中科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学组的会议上,郑振铎转达周扬的指示:
“及早把最流行的小说如《三国演义》《金瓶梅》等,全面地介绍出来,即重新出版。”
补充一下:《金瓶梅》直至1985年,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点校版。《金瓶梅》被冷落,与“《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这句评价有关。
据统计,1949年10月~1966年4月,《水浒》印了267万册、《三国演义》印了646万册,《西游记》印了379万册,《红楼梦》印了284万册。这是当时古典文学类图书中印量最大的几种。
“文革”爆发后,图书出版受到严重影响。
1971年3月,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向国务院汇报情况:截至1970年,该所库存中央一级出版社所出图书共1.2万多种。除领袖著作、领袖像、样板戏剧本等书外,大部分是“文革”前出版的,其中封存和不允许发行的图书有7870多种,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几部古典小说也在此列。
针对这种不正常的出版状况,1971年7月,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上传出批示:
“有的地方把封存的图书都烧了,我看烧的结果就是后悔,应该选择一些旧的书籍给青少年批判阅读,使他们知道历史是怎么发展来的……把《鲁迅全集》和《红楼梦》《水浒》等古典名著封起来干什么?这不是滑稽得很吗……有些旧书可以重印,图书馆应该清理、开放。”
此处,提到《水浒传》和《红楼梦》时,使用了“古典名著”这个词。
得到风声的沈从文在给朋友的信中说:
“如今年能度过夏秋三关,到四史印出发行时,和传说廿八种旧书解禁中《三国》《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四大著作,为加点新注解供编注参考,倒比较近于实事求是。”
此处,沈从文将这几本书并称为“四大著作”,与“四大名著”的说法已比较接近。
不久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各地书店被要求投放《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以显示中国图书市场的繁荣。但此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新华书店总共只存有这四部书3800多部,不敷使用。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接到指示,将这些书向尼克松将要访问的北京、上海、杭州分别投放1000部、700部、400部,其他15个城市各发20~50部,规定“只卖给外国人,不供应国内读者”。
这种不审慎的做法,引起了读者的不满,还遭到外国记者的嘲讽。作为应对,新的指示要求:
“马上通知上海、杭州,不能那样办,那样办是错误的。如果没摆出来就不要摆了,已摆出来,卖光算了。”
随后,这几部小说获准重印。至1972年4月,《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印了20万部公开发行;到1972年底,这四部书共计印137万部;1973年,《红楼梦》加印50万部,依旧供不应求。
自1972年起,还开始从海外进口古旧书籍。仅就“四大著作”统计,1973年春节后半个月,邮寄进来6909部;1973年10月12日~20日,邮寄进来11190部。
1975年8月14日,有指示要求“(《水浒传》)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都要出。把鲁迅的那段评语印在前面。”15日凌晨,国家出版局收到姚文元传达的指示。很快,北京、上海等各地,开始大量出版各种版本的《水浒传》。
在“1978~1984年期间对个人影响最大的书”的调查结果中,位列前三名的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排在第五名。由于“书荒”的原因,这四本古典小说,几乎成了那个年代识字民众的必读书。
上世纪80年代,“四大名著”的说法已正式出现。
如1981年出版的郑国铨等编著《文学理论》一书中说道: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将纷纭繁复的生活事件……组织在一个完整的大厦之中。”
1983年红旗杂志文艺部编的《论文艺与群众》中,收有一篇署名田丁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论》,也说道: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所以成为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同它们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是分不开的。”
使用“四大名著”这一名义,打包出版这四部小说,在90年代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较早者,如《漫画四大名著》(长征出版社,1995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合订珍藏本)》(海天出版社,1996年)等。进入21世纪,在名字上加冠“四大名著”的书,从小说丛书到研究论著,就数不胜数了。
综而言之,“四大名著”这一称号,出现并逐渐深入人心的历史是很短暂的。它们被称为“四大名著”,是因为它们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因许多非常偶然的原因,成了出版最多、被国人阅读最多的古典小说,进而约定俗成有了“四大名著”这样一个称呼。
至于它们是不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水平最高的作品”,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四大名著”的前身,原来是“六大名著”,被砍掉的两部书是啥?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部巨著。“四大名著”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因为并没有谁公开提出这个概念,一般把《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部小说叫做“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西游记》的内容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具有争议,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官府无道,民不聊生,许多正直善良的人们被迫奋起反抗,最终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但随后宋江对朝廷的投降使得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走向失败的故事。《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全书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水浒”出自《诗经·大雅·緜》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一句。但至于这个书名的确切含义,一直存在异议。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它把生活写得逼真而有味道。《红楼梦》里面大事件和大波澜都描写得非常出色,故事在进行,人物性格在显现,洋溢着生活的兴味,揭露了生活的秘密。它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继承发展了前代优秀小说的传统。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卓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无逊色。
相关资讯
“四大名著”的前身,原来是“六大名著”,被砍掉的两部书是啥?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部巨著。“四大名著”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因为并没有谁公开提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