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26 15:56:17
来源:雪球App,作者: 吾敌艾伦,(https://xueqiu.com/3004542761/118919639)
据阅文自己描述,数字阅读市场主要有四类参与者:第一类为电信运营商,代表为中国移动的咪咕阅读、中国电信的天翼阅读和中国联通的沃阅读;第二类为互联网巨头,通过收购互联网文学网站获取内容、自研或收购阅读APP 产品获得平台,并利用其自身的流量优势实现内容分发和流量变现,阅文就属于此类;第三类为独立运营的数字阅读企业,通过开发自有阅读平台、获取内容和用户流量,实现产品的平台价值,典型代表为掌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掌阅APP和类似于Kindle的电子书阅读器);第四类为电商企业,通过传统纸质图书销售向数字化转型介入数字阅读行业,典型代表为京东阅读。
从体量上来看,阅文和ireader(京东阅读的数据没有查到)应当是行业第一和第二:截止18年6月份,阅文的月活跃用户超过了2.13亿,平均付费用户为1070万,付费比例5%,相比17年底活跃用户数量上升(1.9亿),付费比例却略有下降(1150万人,付费比例6%)。同时来自单个用户的平均月收入有所上升,从17年底的20.5来到了18年中的24.4元。参照12月上市的腾讯音乐8亿的月活和4%的付费比例,以及接近10亿的微信用户,应该还有成长空间(换句话说,中国13亿人口,除了没有手机的基本上都有微信账号,每3个人中有2个使用腾讯音乐,而每6个人里才有1个阅文用户)。反观掌阅科技,月活用户在17年底时为1.1亿,体量大约为阅文的一半。
...锌刻度发现,在一篇题为“看小说还能赚钱?我是如何通过小说平台赚到100w的”发帖中,甚至还有人将之描绘成了一个“0基础有手就能做”“空手套白狼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的好生意。而在该发帖的评论区内,则留下了不少诸如“我想了解下这个项目”“投资多少?”“可以教我一下吗”“我也准备找份副业来支撑一下我的收入”的响应声音。
但这个项目果真是“只需要前期低成本投入,后期躺着就能获得可观的福利和收益”?以锌刻度探访过多个加盟项目的经验来看,恐怕不见得。
小说代理平台也想瓜分5亿“网文蛋糕”
影视、动漫、有声、短剧、文创、衍生品、线下文旅......除了这些常见的小说IP衍生产业,小说代理平台更习惯以“OEM定制”自居,即“定制小说公众号+小说商城+游戏平台”,以彰显自己的独特优势。
这意味着,有5.02亿网文用户正积极推动小说IP下游的多元化文化产业发展。按照小说家代理平台加盟商的逻辑,以小说IP为发展底座,除了影视、动漫、有声这些众人熟知的细分领域备受庞大的流量刺激之外,小说代理平台也能从中受益分一杯羹。
想做一个小说代理平台非常简单,虽然需要正版的小说版权授权、一套小说公众号网站系统,以及后续的推广运营的方案,但这些都有加盟商提供,有意者只需要付出几万元的“成本”(加盟商给出的报价并不一致,但基本都在万元以上),即可参与这个“傻瓜式运营”的赚钱项目。
...前一段时间学习了解了“文教娱”中“文”相关的一些业务,把一些思考记录下来。
抛砖引玉,欢迎交流指正。全文目录如下:
首先,在线小说并不是一个新的市场。
2002年之前:早在PC时代,在线小说就开始在BBS连载萌芽。不过在那个上古时期,这些网文作者并没有清晰稳定的收入,只有爆火后出版一条变现路径,比如网文“开山之作”——《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2002年到2014年:包括起点、纵横、17K在内,一系列专门的网文网站开始出现并发展壮大。在这一时期,VIP、月票等网文核心付费模式也逐渐发展成熟,稳定的收入让更多作者有了创作动力,作者和读者数量在这一时期均飞速增长。不过,大量盗版小说网站同时出现,也成为了行业的顽疾。
2014年到2018年:移动时代,让网文读者群体进一步扩大。腾讯等巨头也在这一时期纷纷入场布局,经过了多年兼并、收购、整合,和对盗版的打击之后,在线小说市场在2018年左右形成了以阅文(腾讯系)、掌阅和书旗(阿里系)为第一梯队的稳定格局,CR3一度超过50%。
然而,2018年却成为了在线小说市场的分水岭。
我们会看到,无论是阅文还是掌阅,头部付费小说MAU的增速都在2017-2019期间放缓。
在原有玩家增速放缓的同时,免费正版小说开始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