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25 06:32:28
一、怎样才算是已进入炼气化神的阶段?
在静坐的过程中,如果已经经历过如上述连续所讲的种种经过,真正到达了“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阶段。有关生理反应的变化,除了浑身温暖如春,祥和柔软得犹如无身忘我,只有乐感,绝无任何稍微的苦痛反应。而且身心内外,犹如沐浴在一团光明的景象中,尤其以头部更为强烈。此时,感觉整个的天地宇宙缩小地融于我的范围,我与虚空浑然融成一体而不可或分的时候,便是炼气化神的境界,就要呈现在前了。
所谓神我出窍,一般道家的丹经道书上,都有绘影画形的想象,伊然另有一个自我的婴儿之身,从头顶以上冲天而起。然后又加上“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等等说法。尤其以明、清以后,伍(冲虚)柳(华阳)派的修炼方法,更加煞有介事地强调其词。因此一般人便认为神我出窍是静坐成功者的必然景象。事实上,这种情形,却正是气化神的歧途差异,自己千万不可冒昧自信而使自己上当。
现在为了述说的方便,按照一般丹道派的观念。先来分析神我的界限:
依照丹道派的理论和原则,真正的神我出窍,是指的“阳神”。所谓阳神,它是可以脱离这个血肉的躯壳,能够变成有形有相的另一自我生命之存在。换言之,就是除了这个肉体以外,另外已经构成一个身外有身的另一生命之存在。一切言行举动,都可自由犹如现在。如果只有自己感觉到另一个生命的形体,或有形相,或无形相而可以出入这个肉体躯壳之外,而别人无法看见,并且也不能接触实体的物质境界的,便叫作“阴神”。阴神犹如梦中之身,但较梦中之身更为明晰清楚而已。倘使按照道家修炼之理论和原则,修炼到真正能出“阳神”,才算是静坐与修道的成果。假使只把出阴神当作究竟,那还是落在普通凡人或鬼神的阴境界之生命中,并不算是究竟。
...一、筑基阶段:身心重塑的准备工程
1. 心性澄滤:采用'观心十门'法,每日静坐时观察杂念生灭,通过'念起不随,念灭不追'的觉察训练,逐步消解潜意识中的贪嗔痴慢疑。此阶段需配合《太上感应篇》的德行修养,通过日行一善的实践,消除身心业障。
2. 生理调理:遵循'子午流注'规律,卯时(5-7点)以'鸣天鼓'(双手掩耳叩击后脑)唤醒阳气,酉时(17-19点)练习'呬字诀'滋养肺金。饮食上需遵循'三少三多'原则:少食荤腥、少盐少糖,多吃五谷、多果蔬、多坚果,为后续储备物质基础。
1. 河车搬运预备式:站立成'混元桩',双脚与肩同宽,膝盖微屈,双手在丹田前呈抱球状。通过'吸天地之精气,呼脏腑之浊气'的腹式呼吸,每日练习30分钟,激活丹田能量场。
2. 元精培补法:子时(23-1点)阳生之际,采用'添油接命'功,仰卧位以双手劳宫穴覆盖关元、气海穴,意念引导下丹田发热,持续20分钟,此功法对先天不足者尤为重要。
二、炼精化气:小周天运转的实操指南
1. 采药时机:当丹田产生温热感且外肾欲举时,即为'活子时'。此时需迅速进入'采药'状态,通过'吸、舐、撮、闭'四字诀(吸气提肛、舌抵上颚、闭气凝神),将外肾勃起的后天之精逆转为先天元精。
2. 周天运转:以意念引导真气从会阴穴起,沿督脉经尾闾、夹脊、玉枕三关,直达百会;再沿任脉经膻中、神阙、气海,返回丹田。初期运转需配合'六字诀'调节呼吸节奏,每运行一周天呼吸12次,逐步形成'真气自动'的惯性循环。
...道家丹道是养生的上乘功法,丹道修炼包括筑基炼己、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五层阶次,是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形式,是更高级的科学。
我们以个人浅显的认知,介绍一下这五个步骤及相应的功法和机理,希望抛砖引出真玉。
筑基炼己阶段,天元丹法称为“筑基”,人元丹法称为“炼己”,其实均为筑基之意。
此步功夫如同盖房子打地基的阶段,是一切修炼的基础工作,筑基的程度越深,往上修炼的层次也就越高,就像水库的水,既要上游有水注入,又要减少往下漏,还有想办法将水炼化成气滋养周边的生灵,炼功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筑基炼己是功法的基础,此步功夫的方法一般包括止念、入静、聚性、回光、独立、调息、吐纳、咽津、导引等等,因为老师传授不同而略有差异,筑基的作用是为了补足精炁神三宝之亏损,为修炼内丹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工作,可以初步达到祛病健体、调和身心、延年益寿之效果,享受现实的人生。
炼食补精,内修有一个食疗调理的过程,通过六畜和五谷的精气来补充人体缺失的精气,再通过导引术练习疏通经络,达到筑基补漏的效果。
炼精化炁,是将自身元精化为阳炁,通过周天火候运行任督二脉,采入丹田,使得神炁合一,又称“小周天”,采炼日久,可以炼丹。
...太乙观获得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
2.六月十九 | 观音圣诞还债补库纳福道场登记
3.地官赦罪 | 中元节超度道场开始登记
4. 关于公众号更新时间的重要通知
5. 殿堂供灯丨神灯朗长庚,离罗吐明辉
——△点击上方 添加关注 查看更多内容△——
众所周知,道家在形神关系问题上是主张形神统一、形神不离的,这可以说是道家形神观的一个特色。
不过应注意,道家的形神观有时呈现出很特殊的表现形式,若不加以辨析,极有可能对道家的形神观产生误解,即认为道家并不是一贯主张形神不离和形神统一的。
比如,道家内丹术所体现出的形神观念就是如此,我们在此试对其加以简要分析,目的是证明道家的形神观虽然表现形式有异,但始终坚持了形神不离和形神统一的立场。
道家既然主张形神不能相离,就必然以某种方式将二者合在一起,形神合同有两种形式,一是形神相合后仍有形可见者,可称为形神合同于实。二是形神相合后变得无形无相者,可称为形神合同于虚。
形神合同于实就是所谓的白日飞升,肉体成仙,精神亦随之升天。
《抱朴子内篇・论仙》说:“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肉体飞升,自然会有形,因而刚升天时是可以看见的。
如《抱朴子内篇・至理》称:“河南密县,有卜成者,学道经久,乃与家人辞去,其始步稍高,遂入云中不复见。此所谓举形轻飞,白日升天,仙之上者也。”
...王重阳为道教全真教之祖,也是内丹术北宗创始者。其丹法特点是师承融纳钟吕及南宗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光性后命”的内丹理论与实践体系,对金元以来内丹发展产生了重大回响。王重阳内丹论述,主要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五篇灵文》、《分梨十化集》、授马丹阳《金关玉锁诀)、(二十四诀>等。通过这些著述,可大致看出王重阳北宗丹法内容及特点。
王重阳论内丹,有大中小三乘。这是承袭钟召而来。其三乘分别为大乘神仙抱一之道,中乘富国安民之法,小乘强兵战胜之术。由此三乘法,形成由祛病、健身、修仙三层次构成的炼养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实践操作,则可分为炼性、修命、成丹三大功夫。
炼性重视心性修炼,是北宗内丹的首要功夫,也是北宗丹法相对于南宗的最大特点。在王重阳看来,内丹必须首先解决心性问题,包括精神、信仰、意志、德操、品质、修养等。王重阳在授马丹阳《二十四诀)中,指出“命者是元神、性者是元气,名曰性命也”。又说“宾者是命,主者是性”。他认为神仙长生不死之道在于“真性不死,万缘不挂,不去不来”,强调修仙的目标在于修心炼性,“心本是道,道即是心,心外无道,道外无心也。”
这种对心性修炼的重视导致了内丹自钟吕南宗以来最大的变革。心性修炼由此而从仅仅从属于“命功”的一种修炼法扩充到人的生活每一个方面。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德行品质、为人处事无一不纳入北宗的“炼已”范畴,体现为北宗性功的“明心见性”实践。王重阳在(立教十五论)中规定北宗炼养要则为十五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