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称美以在阻止伊朗打造核武上目标一致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郭文静】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9月27日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敦促国际社会针对伊核项目设定“红线”。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28日消息,在内塔尼亚胡发表上述演讲之后,美国白宫表示,奥巴马与内塔尼亚胡在阻止伊朗打造核武上拥有共同目标,并且两国将在这个问题上保持紧密合作。
“正如(以色列)总理所言,美国和以色列在阻止伊朗打造核武上拥有共同目标,”白宫发言人维托说,“总统(奥巴马)已经就此在其联合国大会的演讲中表达得很清楚了。我们将继续紧密磋商,并朝着这个目标展开合作。”
报道指出,白宫并未提及奥巴马将在其拒绝给伊朗划“红线”的立场上作出让步,尽管内塔尼亚胡在联大上强调有必要给伊朗下发这样的一个最后通牒。
在美以这两个亲密盟友间的紧张关系蓄势待发之际,美国官员强调,内塔尼亚胡对奥巴马未采用对抗性的语调,其中还就奥巴马警告伊朗表达了感激。但这些官员私底下认为,美国仍然反对内塔尼亚胡施压奥巴马给伊朗划“红线”。

以军称对伊军事行动已全面达成目标甚至超额完成
当地时间6月27日,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埃菲·戴弗林发布声明,全面总结以军日前针对伊朗发起的“崛起的雄狮”军事行动。
此次行动是在迫不得已的背景下启动,因以色列掌握的确凿情报显示,伊朗政权计划在两年内将导弹储备增加两倍,核项目已接近武器化程度,并着手实施“消灭以色列计划”。
行动核心目标:摧毁伊朗核武器计划与导弹体系
核心目标是摧毁伊朗的核武器计划与导弹体系。以军在1500公里外实施首轮突袭,袭击了伊朗多处核设施、数十名伊朗高级安全官员、包括核专家在内11处核领域目标以及核科研机构与基础设施,基本摧毁了伊朗核武器制造链的各个环节。首轮打击挫败了伊朗原定的大规模导弹攻势,并在数小时内掌控伊朗领空,直抵德黑兰防线。
以军本次行动的首要目标是摧毁伊朗的核武器计划。行动中,福尔多和纳坦兹在内的三处关键核设施遭到重创,使伊朗目前已丧失将铀浓缩至武器级别的能力。此外,以军定点清除多名参与核项目的伊朗科学家,削弱其在相关武器系统上的研发能力。
以军摧毁伊朗30余处弹道导弹制造设施,摧毁逾半数发射平台,使伊朗导弹发射能力东移;伊朗扩充至8000枚导弹的计划遭严重打击。此外,
以军已全面达成作战目标甚至超额完成。以色列消除了伊朗对该国的直接生存威胁,伊朗核项目各环节被系统性破坏,90%铀浓缩能力遭摧毁,核计划整体倒退数年。伊朗导弹生产力显著削弱,80%以上防空系统被击毁,以空军行动获得完全自由。
伊朗的报复性打击共导致29名以色列平民死亡
美国真的劝不动以色列?伊朗何时拥有核武器,美以对此看法不一样
2025-06-23 08:35
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3号以来,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美国作为中东地区的重要势力,其态度和决策备受瞩目。
根据《人民日报》6月21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很难要求以色列停止空袭,对于是否支持停火,他称可能会支持,具体需视情况而定。
此外,以色列外交部长萨尔于6月21日表示,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已将其研制出核武器的可能性推迟了
为何美以在对伊朗何时拥有核武器这一关键问题上看法不一?美国真的劝不动以色列了吗?
从当前局势来看,美国在劝诫以色列方面似乎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这一情况从多方面都能得到体现。
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展现出极强的自主性,并未因美国的态度而明显收敛。尽管美国作为以色列的重要盟友,但其对以方行动的约束力正逐渐减弱。
从美国的表态来看,也透露出劝服以色列的难度,6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 “很难要求以色列停止空袭”。
对于是否支持停火,他只是含糊地说“可能会支持,具体需视情况而定”,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一方面反映出美国在盟友以色列面前的某种无奈,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美国难以有效约束以色列的行动。
观察各方是否能恢复理性的做法,更像是一种被动的应对,而非积极主动地推动以色列停止行动。
这一系列迹象都表明,美国在中东局势中,对其重要盟友以色列的影响力正在面临挑战,而这无疑会让复杂的中东局势更加难以预测。
美国在中东问题上进退两难,嘴上说要战略转移却始终无法摆脱与以色列的紧密绑定,每年几十亿美元的军援和联合国的一贯偏袒,使以色列在中东享有特殊地位。
为由先发制人时,美国就陷入两难,阻止行动会得罪国内亲以势力和中东盟友,
这种矛盾心态导致美国的政策显得摇摆不定,另一方面特朗普对伊朗放话,设下但实际上是给国内做做样子,同时赌伊朗会先扛不住压力。
毕竟全面开战代价太大,双方都有过临时退缩的先例,这种限时施压既能展示强硬姿态,又保留了回旋余地。
而且美国政府一边公开否认与伊朗有任何接触,另一边却私下承认沟通渠道一直开放,这种的做法,延续了特朗普时期交易式外交的风格。
现在谈判本身不再是追求和平的手段,而是变成了一种施压工具,
特朗普甚至透露,伊朗不愿与欧洲周旋,只想直接与美国对话,这句话巧妙地把谈判主动权握在了美国手中。
伊朗的外交策略展现出了明显的两面性,军方高调展示武力,最高领袖下令全军进入最高戒备,对以色列发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
同时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加速铀浓缩进程,与此同时,外交部长却频繁表态寻求谈判与和平解决。
这种矛盾姿态反映了伊朗面临的现实困境,俄罗斯明确表示不会在中东冲突中提供实质性支持,抵抗之弧盟友要么被削弱要么自顾不暇。
在严峻的外部制裁和内部经济压力下,伊朗看似强硬的立场更像是为在核谈判中争取有利条件而采取的战术,
而关于伊朗核武器研发进度的问题,各方说法不一,这本质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立场的体现。
但国家情报总监却公开反驳说没有发现伊朗正在研制核武器的证据。
这种矛盾表明,情报结论往往服务于政治需求,政府会根据政策需要来解读情报,事实上,美国行政系统与情报机构之间的信任危机早已众所周知。
以色列外长则从另一个角度发声,他宣称以军最近的空袭非常成功,将伊朗核计划
一是炫耀军事成果,二是强调伊朗威胁的严重性,三是向美国暗示需要持续支持。
的认知存在根本差异,以色列力求彻底消除伊朗核潜力甚至更迭其政权,而美国只希望遏制核扩散,不愿为以色列与这个地区大国全面冲突。
英法德这些欧洲老牌国家,跟伊朗的生意往来千丝万缕,它们是真心希望伊核协议能维持下去,主张用外交来解决问题。
因为一旦打起来,难民和油价飙升,都是实实在在的损失,可美国不这么想,它把伊朗看作死敌,信奉的是大棒和制裁。
自从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欧洲在这件事上就基本被架空了,伊朗也明白,能决定只有华盛顿,这种分歧,已经从政策层面侵蚀到了信任的根基。
美国逼着欧洲企业跟伊朗一刀两断,还反过来要求欧洲多交保护费,,让欧洲觉得自己更像是被利用的工具,而不是平等的盟友。
于是,面对伊朗,欧洲想搞多边协商,美国坚持单边主义,西方内部连统一战线都拉不起来,反而给了伊朗见缝插针、纵横捭阖的空间。
当前美国在中东局势中对以色列的劝诫愈发乏力, 的局面已经出现,当以色列持续以 为由采取军事行动,美国既需顾及盟友关系,又要平衡地区利益,这种矛盾使其陷入外交困境。
而且美以在伊朗核问题上的认知差异,可能导致中东军事对抗风险升级,让本就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更加动荡。
人民日报——2025.06.21——特朗普:很难要求以色列停止空袭 可能会支持停火
界面新闻——2025.06.21——以外长称对伊攻势成果显著,推迟其核武计划至少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