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称对伊军事行动已全面达成目标甚至超额完成
当地时间6月27日,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埃菲·戴弗林发布声明,全面总结以军日前针对伊朗发起的“崛起的雄狮”军事行动。
此次行动是在迫不得已的背景下启动 ,因以色列掌握的确凿情报显示,伊朗政权计划在两年内将导弹储备增加两倍,核项目已接近武器化程度,并着手实施“消灭以色列计划”。
行动核心目标:摧毁伊朗核武器计划与导弹体系
核心目标是摧毁伊朗的核武器计划与导弹体系 。以军在1500公里外实施首轮突袭,袭击了伊朗多处核设施、数十名伊朗高级安全官员、包括核专家在内11处核领域目标以及核科研机构与基础设施, 基本摧毁了伊朗核武器制造链的各个环节 。首轮打击挫败了伊朗原定的大规模导弹攻势,并在数小时内掌控伊朗领空,直抵德黑兰防线。
以军本次行动的首要目标是摧毁伊朗的核武器计划 。行动中,福尔多和纳坦兹在内的三处关键核设施遭到重创,使伊朗目前已丧失将铀浓缩至武器级别的能力。此外, 以军定点清除多名参与核项目的伊朗科学家 ,削弱其在相关武器系统上的研发能力。
以军摧毁伊朗30余处弹道导弹制造设施,摧毁逾半数发射平台 ,使伊朗导弹发射能力东移;伊朗扩充至8000枚导弹的计划遭严重打击。此外,
以军已全面达成作战目标甚至超额完成 。以色列消除了伊朗对该国的直接生存威胁,伊朗核项目各环节被系统性破坏,90%铀浓缩能力遭摧毁,核计划整体倒退数年。伊朗导弹生产力显著削弱,80%以上防空系统被击毁,以空军行动获得完全自由。
伊朗的报复性打击共导致29名以色列平民死亡

伊外交部长打脸哈梅内伊:核设施被重创!而最高领袖躲开定点清除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伊朗外交部长阿巴斯·阿拉格奇罕见地公开对外宣布: “美国的空袭对德黑兰核设施造成了过度且严重的破坏。”他同时否认了伊朗准备与美国重启核谈判的说法:“目前没有任何协议、安排或对话。”
这一声明直接驳斥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前一天的讲话。哈梅内伊当时称,美以联合空袭“未造成任何重大影响”,并吹嘘伊朗成功“击败了以色列”,“狠狠地打击”了驻卡塔尔美军基地。而据美国方面确认,这场袭击中的所有导弹均被防御系统拦截。
显然,德黑兰内部对外口径并不一致。
被摧毁的,是核计划,还是信任?
在接连12天的猛烈空袭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伊朗三处“关键核设施已被彻底摧毁”,并称这场代号为“午夜之锤”的行动,“终结了伊朗制造核武的能力”。
特朗普信誓旦旦,但匿名情报官员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估。据CNN和《纽约时报》报道,初步情报评估显示,伊朗的核计划“最多只被延迟了几个月”,核心能力并未被根除。一位知情官员表示,“我们打断了他们的手臂,但没拔掉牙齿。”
伊朗方面则表示,美国夸大战果的意图,旨在为国内政治服务,而真正关键的——那些用于制造高浓缩铀的离心机是否真的被完全摧毁——仍然是个未知数。
以色列国防部长以色列·卡茨则承认,他“并不知道400公斤高浓缩铀的所在地”,这是一个惊人的表态。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此前报告称,伊朗已累积超过400公斤丰度为60%的铀,足以制造至少一枚原子弹。
以色列空军曾在本轮空袭中尝试“定点斩首”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但未果。“他(哈梅内伊)明白危险,将自己藏在了深深的地堡中,并与指挥官彻底断开了联系,”卡茨补充说,“机会就此消失。”
而这400公斤铀,也被一些分析人士怀疑早已“提前转移”,或存放于美国和以色列未能识别的地下军事设施中。
特朗普则坚称,“浓缩铀现在被埋在瓦砾之下”,并反驳了“铀可能事先走私”的说法:“我们打击得如此猛烈和迅速,他们根本来不及。”
但伊朗国家安全委员会前秘书阿里·沙姆哈尼在社交平台X上直言:“即使核设施被摧毁,游戏也未结束——浓缩铀、本土知识和政治意志依然存在。”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表示,伊朗的确遭遇了“巨大破坏”,但他同时承认,核查人员尚未进入现场。“我们目前无法确证任何细节。”
问题是,伊朗被轰炸后的核能力,可能永远也无法确证了。就在本周,伊朗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法案, 。根据这项决定,伊朗将不再允许国际核查人员进入其核设施。这被视为伊朗对美以袭击的直接回应。
这不仅违反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下的义务,更可能预示德黑兰准备走出国际监督机制——一条危险且不可逆的道路。
中东的“下一颗核弹”,正在装配?
核问题专家、英国皇家联合研究所(RUSI)高级研究员达里娅·多尔兹科娃指出,伊朗目前的核技术水准,距离制造可部署的核弹头“只差最后几周”。更令人担忧的是,那些用于浓缩铀的离心机本就对震动异常敏感,而此次空袭中,哪一部分被破坏、哪一部分幸存,依旧没有任何可核查的实证。
多尔兹科娃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允许在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退出条约,只需提前三个月通知。上周的空袭,足以为伊朗提供退出的理由。”
一旦伊朗退出NPT,这将成为中东地区第一起正式核武突破,也极有可能引发土耳其、沙特等国效仿,开启中东地区的核军备竞赛。
摧毁的是核计划,还是中东稳定?
美方高调宣布“胜利”的同时,国际社会越来越意识到,这场空袭并非终点,而是另一场更复杂地缘对抗的起点。
伊朗的核计划是否真的被摧毁?哈梅内伊是否已失联?浓缩铀到底藏在哪里?没人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伊朗与西方的信任已经彻底破裂,与此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机制已名存实亡。这也让《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面临冷战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特朗普可以宣称“任务完成”,但现实是,另一场更危险的较量,刚刚开始。一个被激怒、被孤立、被打击但依然强硬的伊朗,正走向未知。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从矢口否认到爽快承认,伊朗突然改口,核设施真的被摧毁了?
现在,美国国内围绕钻地弹是否摧毁了伊朗核设施的争论异常激烈。6月23日当天,特朗普亲自宣布美军成功摧毁了伊朗的核设施。然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媒体随后报道,国防情报局对6月23日空袭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这次轰炸最多只能使伊朗核武计划的进展倒退几个月,完全不同意特朗普的夸张说法。面对媒体的质疑,特朗普立即反击,宣布国防部将召开新闻发布会,以“捍卫我们伟大美国飞行员的尊严”。
同一天,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拉特克利夫也表态称,美军使用钻地炸弹确实摧毁了伊朗的核设施。拉特克利夫在声明中透露,中央情报局掌握了“可信的证据”,显示伊朗的核计划遭受了“严重破坏”。他强调,最新情报显示,伊朗几个重要的核设施已经被摧毁,修复和重建这些设施可能需要数年时间。白宫方面则坚决否认媒体报道的怀疑,指责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媒体“误导公众”。此外,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也于当天发布推文称,“新情报”支持伊朗核设施在袭击中遭受“摧毁”的说法。
与此同时,伊朗方面在遭受美军空袭后,最初对外坚称核设施并未遭到致命打击。伊朗官方声称,包括伊斯法罕、福尔多和纳坦兹等地的核设施,在美国的空袭中损伤并不严重。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政治顾问沙姆哈尼也曾表示,尽管美国空军进行了打击,但伊朗的浓缩铀材料依然安全,“一切尚未到终结阶段”。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仅仅两天后,伊朗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承认核设施确实受到了损毁。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哈伊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坦言,“经过以色列和美国多次袭击,我们的核设施遭受了严重破坏,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这些设施多次成为以色列和美国侵略者的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福尔多等核设施遭到损毁,这一事实基本无可争辩,但受损主要是掩体结构及支持浓缩铀和离心机运作的基础设施。从这个角度来看,称核设施被“摧毁”并非毫无根据,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浓缩铀和离心机都被消灭,两者之间仍存在区别。事实上,伊朗在袭击发生前已将部分设备进行了转移,因此严格意义上说,伊朗核设施并未被彻底摧毁。
那么,为什么伊朗会迅速改口承认核设施受损呢?这背后可能存在三个主要原因:首先,伊朗可能想让美国和以色列安心,不再发动新的打击。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希望通过这次袭击,让伊朗在未来若干年内无法继续发展核计划。如果伊朗坚持设施完好,可能会激发美以再次出手打击,承认损毁有助于平息紧张局势,避免重复冲突。毕竟,重建核设施需要多年时间,嘴上不坚称完全拥有,实则保留实力。
其次,这也可能是伊朗试图避免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持续监督。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一直想弄清伊朗持有的409公斤60%浓缩铀的具体去向。既然美以坚称核设施被摧毁,且监测设备也受损,伊朗便可以借此理由合法终止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从而获得更大核活动自由度。
最后,这也为伊朗向美方提出解除制裁增加了谈判筹码。美国长期承诺,只要伊朗彻底放弃核计划,制裁将逐步解除。现在核设施被摧毁,伊朗理应以此为理由要求解除制裁,否则美国的立场难以自圆其说。
总的来看,美国这次的表态和行动真是让人捉摸不透——说有就是有,说没有也可以是有;而伊朗则是有也当没,没有也当有,真假难辨,实在让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