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享受体育重塑人生

更新时间: 2025-07-11 13:34:40

阅读人数: 771

本文主题: 体育人生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2008年,我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今年,我又担任了成都大运会的火炬手。我很激动,也很享受传递火炬的过程。

我从没想过体育会改变自己的命运。13岁那年,我毅然踏上了体育之路,一走就是17年。

体育这条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17年体育生涯中有鲜花、有掌声、有泪水、有成功,但更多的是接受失败的洗礼。一路走来,也只有我自己知道掉了多少个指甲、打过多少次血泡、穿坏了多少双鞋、流过多少次泪。但因为心中的梦想,我依然坚定地站在训练场上,迎接新的挑战,全力以赴参与每一场比赛。

2000年,在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我以1小时29分05秒的成绩获得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的冠军。那一刻,所有的艰难困苦都值了。

然而,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面临退役,我曾迷茫过、无助过,最终我选择重返校园,回到北京体育大学开始求学之路。毕业后我留校担任教练员,带出来的队员也获得了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

退役多年,能够以新的身份参与成都大运会,我倍感荣幸。在这样一场世界大学生的盛会上,我希望选手们能够彰显个性,奋勇拼搏。我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享受比赛,绽放自我。

享受体育重塑人生

市运会“我的运动家”⑤|前上海女篮球员林贝叶寄语儿女:愿体育伴他们一生

“我孩子不爱运动怎么办?”这几年在社交平台上、家长圈里常常看到这么一个提问。记者日前走进一个“三代市运会选手”同堂的家庭,这一家子给出了最有说服力的答案:帮助孩子养成运动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全家总“动”员。

黄浦区向明初级中学的初一学生王羽虔,今年将第二次站上上海市运动会的舞台。这一次,她将参加篮球和排球两个项目的角逐。

身兼两项,就得付出两份努力,临近比赛,王羽虔基本保持了“一周九练”——日常是放学后训练,到了周末变成一天两练,上午排球,下午篮球。

这样的训练量,小姑娘日常的学业和功课也一点儿不落下,着实不易。不过问起她“苦不苦”,她倒有些轻描淡写,“一年级开始就这样了,早成我的日常了。”

采访中,记者感到对于王羽虔来说,运动确实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既要读书也要训练,她习惯和喜欢这样的生活。

这当然不是偶然——小姑娘的家人们,个个都是运动达人。“有其母必有其女”,王羽虔承认说,“对我影响最大的,肯定就数我的老妈。”

她的母亲叫林贝叶,熟悉上海女篮的老球迷可能听到过这个名字,对,她曾经是这支代表上海女篮最高水平队伍的一分子,曾获得过全国俱乐部杯赛季军,在WCBA联赛中杀进过八强。退役后,她成了一所高中的体育老师,并组建了家庭,拥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在退役后的十几年里,她几乎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她最擅长也是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上海乃至全国的群众体育赛事中,常常能看到她的身影。篮球之外,所有好玩的体育项目她几乎都有所涉猎,最近她又迷上了腰旗橄榄球。

林贝叶的爱人,在学生时代也是一位篮球选手,两人之所以结缘也是因为篮球。他们告诉记者,女儿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带着她一起去打篮球,去赛场看球,自然而然地,孩子就喜欢上了篮球。

有如此专业的两位“指导”,王羽虔相比同龄人来说,不仅是更早地接触到运动,还更早地开始理解运动。

林贝叶和爱人平日里有意无意地就会给女儿灌输科学的“运动观”,“体育不只是要刻苦和拼搏,还要用脑子去思考,理解运动的规律。当然,更要懂得保护自己,避免受伤。”林贝叶会在孩子的训练、比赛过程中,给予孩子一些专业的建议,全是她自己运动生涯总结而来的经验教训,“比如碰到一个专项训练内容,我会告诉她为什么要这样练,是适用于什么样的场景,她现在能把这些道道都讲出来,甚至可以帮助身边的队友。”林贝叶说。

不过,这样的“优势”,无形中也给到王羽虔不小的压力,甚至是烦恼,“因为妈妈以前是很出色的篮球选手,大家都知道这一点,始终就对我的期望很高,我会因为是她的女儿而感到有一些自卑。”有段时间,林贝叶看到女儿压力这么大,自己也很难受,不知该怎么安慰女儿。好在这对母女后来一起解开了这个心结,“我和女儿确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成长的路径,比如都有很强的好胜心。但我越来越感受到,她是独一无二的,不需要成为第二个我。”林贝叶告诉女儿,“你不用像我,你做自己就好了。”

据了解,王羽虔之所以后来接触排球,并喜欢上这项运动,就是她自己的想法和决定,林贝叶笑着告诉记者,“现在女儿的排球打得更好!”

“上届比赛她才(小学)三年级,对抗大两岁的孩子有点吃亏,最后得到第11名,这一次她很想把11,变成两个‘1’。”提起女儿的这一次市运会目标,林贝叶显得比女儿还兴奋。

要说这一家和市运会确实有着不解之缘——林贝叶和爱人都曾在学生时代,代表当时的卢湾区参加过上海市运动会的篮球比赛,并都夺得过冠军;而林贝叶的父亲,也曾经是一名运动达人,早在小学时代就在上海市比赛中夺得过跳高项目的冠军。后来他还爱上了乒乓,直到退休,他都是单位里出了名的乒乓球高手。如今,家里年纪最小的成员,王羽虔的弟弟也已经是一名小运动员,市运会也是他的目标。

“体育是我们家永远最热的话题,也是每天都有的生活元素。”林贝叶介绍说,此前上海封控期间,全家每天雷打不动地进行“家庭训练”,有时各练各的互不干扰,有时林贝叶客串一下教练,指导家里这两个小运动员。

“我始终认为体育是一个既好玩又磨炼人、塑造人的事物,它和生活中很多场景是相通的,锻炼人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品质。”林贝叶说,她没想过一定要让子女成为专业运动员,而是希望体育成为他们人生的一部分,“就像人要呼吸、吃饭、喝水一样,希望体育永远与他们相伴,让他们获益终生!”

陕西日报:从放羊娃到篮球“牛人”

                                                    讲述陕西体育故事文章字数:1530    文章浏览数:620“高山高,水长流,放羊娃爱上打篮球……”      这是徐国富教授自编自写的《体育人生之歌》的歌词,也是他篮球人生的真实写照。徐国富,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篮球协会副会长……在陕西篮球圈,徐国富是公认的“牛人”。他的“牛”不仅因为最早提出并实施大学体育入学教育和体育迎新工作、推动篮球运动改革,还因为推动“培华杯”陕西省篮球赛暨创新投篮大奖赛的举办,更因为拥有个人发明专利16项、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放羊娃与体育结缘    少年时期的徐国富曾是一个放羊娃,但他不甘心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度过。“那时老师告诉我说,只有体育能救你,体育是可以超越自我的,是可以跨越一切障碍的。从此,我就坚定了这一生要从事体育事业的决心。”6月3日,在西安培华学院的办公室,身为该校副校长的徐国富对记者说。     1974年,中学毕业的徐国富担任了延安市篮球体校教练。1976年他考入西安体育学院,担任校篮球队队长。大学毕业后,徐国富分配到西北政法学院(今西北政法大学)出任校篮球队教练。他在半年的时间里使刚恢复招生的西北政法学院篮球队成为西安市甲级篮球队。因此,徐国富不但被提前定为助教,而且他带队训练的照片还登上了《中国体育报》。    1981年,徐国富调到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作。1996年,徐国富成为校体委常务副主任、体育部部长。他在任上率先提出了在校大学生必须学会游泳、体育教师必须掌握4种泳姿方能上课的硬性指标,促使当时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在校大学生游泳通过率达98.89%。从游泳教学制度管理的颠覆性改变,到体育部的“三步走”改革,再到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举措的实施,一路走来,徐国富以体育为载体,以奋进为途径,逐步向自己小时候的梦想靠近,并以多项成果证明了自己。从2002年开始,徐国富带领的西电游泳队连续5年在国家级大学生赛事中摘金夺银,为陕西高校游泳项目创造了辉煌。    因为在学校体育事业发展中作出的突出贡献,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进行国内传递时,徐国富作为火炬手在延安市枣园进行了火炬传递。                                          体育人生有了新起点       来到培华学院工作后,徐国富继续坚持着自己在学校体育改革创新方面的努力,先后完成了大学体育俱乐部的提升、校园篮球改革与创新、姚基金全国希望小学篮球赛落户培华学院等一系列活动。在徐国富的努力下,篮球明星姚明先后两次走进培华学院,与师生们进行亲切交流。徐国富创办的培华杯创新篮球赛,已成为陕西篮球精品赛事。在教育扶贫中,他还为延安市延川北关小学创办了培华篮球培训基地,并创造了千人篮球操世界纪录。       对于自己的工作,徐国富表示:“体育是我的根,篮球是我的魂,培华学院是我体育人生新的开始。”到民办高校工作后,他创办了全国民办高校体育联盟,组织举办的“校园篮球创新全国行”活动还走进了清华、北大。                                                          2007年,徐国富进行篮球比赛得分改革,先后创造了4、6、10分高分篮球新规则。这一创新得到了国际篮联相关负责人的肯定,并两次回信给予赞扬。        不仅如此,徐国富还提出了按照身高设置篮圈高度、实现身高没有优势的篮球爱好者一样可以体验扣篮梦想的构想,使篮球运动有了公平竞争的平台。为了推动大众篮球运动的开展,徐国富创设3人制全场比赛,这一理念又一次走在前端。2018年,他的篮球改革与创新报告“走”上了全国城区体育科技大会的讲台。        谈起自己的体育人生,徐国富说:“我首先要感谢中学体育老师陈万民教练的指引,感谢延安市原体委主任付峰老师对我的培养,感谢近40年来我所在的工作单位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让自己的体育人生越来越精彩。”来源:陕西日报,6月10日,12版

                                                    讲述陕西体育故事

标签: 明星 学院 老师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