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迷茫中坚强前行
在迷茫中坚强前行 ——《平凡之路》
距离2017年9月3日到律所上班正好4个月,从我跟的律师(律所一般叫师父,不过她比我小几岁,没好意思叫她师父,在此就以“老板”来称谓吧)手里正式拿工资2个月。每天早九晚五的上班下班,从没地方办公到临时安排一个相对固定的卡座;从一整周无所事事到零星做一点琐碎的跑腿工作;从外卖小哥说前台没这个人到前台知道我叫什么;从办不了门禁卡不能随意进出到有了自己的门禁卡…… 似乎情况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可是,90后的小律师们都直呼我的名字,在她们并不忙的时候安排我给她们扫描复印文件,时不时会因为一些小事被老板教训教训……这4个月好像把我这30多年都没有受过的冷遇好好感受了一把,而我知道,这些才刚刚开始。由于我没有选择熟悉的刑事领域,而是从我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民商事领域归零起步,业务上的无知令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案源上的匮乏令我对未来无限迷茫。我的选择是愚蠢的冲动吗? 朋友推荐了这本《平凡之路》,我迫切的买来,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是一位叫张刚的律师写的自传,讲述他身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无背景无资源,35岁高龄从一位沈阳的小镇中学教师转行做律师,辗转北京、上海,成为盈科所高级合伙人的人生经历。作者的文笔一般,文字比较白话通俗,除了描写个人发展历程的部分,其余关于代理的案件以及与结识的当事人之间的故事,不算精彩。但是作者对于律师职业的思考与困惑,同我的想法很相近,因此还是有所受益。 熟悉的朋友都说我不适合做律师,劝我不要做。可能因为我性格耿直,说话不爱绕弯;做事老实,不爱夸口;从小生活优越,受不得委屈。我也一直不喜欢律师这个职业,认为律师社会地位很低,必须靠关系和人脉才能做案子,而我不擅长拉关系,所以做不了。作者也抛出了这个问题,认为自己是一个看似不适合做律师的人,如何却坚持了十二年能怡然自得?一个最初不愿意做律师又被迫选择律师职业的人,如何获得客户的信任和赞许?他总结了十四条经验回答这些问题。我在此就不“剧透”了,以我的理解就是——没有什么适不适合,路都是自己一步一步被现实逼着走出来的。 不论是否适合,选择了律师这个职业就得走下去。因此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来了,我该怎么做?来这个律所之前想的挺好,就跟着老板的团队做,不用自己跑案源。即便是我从未涉及的民商非讼领域,也可以给自己一年时间去学习。可真正来了才发现现实并非我所想,所谓的团队其实极其松散,基本还是各自为阵。老板也不像我想的那样有很多非讼案子,且她不做刑事案件,所以我以前的所学毫无用武之处。为此我曾向她提出是否还需要我,如果不需要我会另谋出处,但她挺仗义的说既然来了就是团队的人,她会找事情给我做的。可我有2年的禁业期,不能代理诉讼案件,所以她能让我做的事也无非是跑跑顾问单位跑跑法院之类的沟通事宜。没有实际案件拿在手上做时,想学习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既不能出庭又不懂民商,我该做些什么?以前在未检的时候也是大把大把的空闲时间,但没有这么心慌过。现在眼睁睁看着时间一天天流逝,无所事事的心乱如麻,不懂的太多太多,多得无从下手学习。看了一段时间案例,翻了一段时间实物工具书,做了一段时间司考真题……还是杂乱无头绪,因为既无方向也无安定的心境。前一阵朋友推荐了一本民法和一本公司法,让我先不要多想,把这两本书好好看透再说。现在也只有硬着头皮看下去,至于其他,不必多想。 与律师朋友们聊天时,他们给我讲了不少自己的经验,总体说来,基本就是需要应酬和关系,真正需要法律专业和经验的不多。一位老友酒后反反复复跟我说“你要改变思路去做律师”,甚至有一位律师哥哥说“你以为还有什么公平正义?”我听了这些甚是惶恐,甚是惶恐!内心里的一点点清高让我几乎很少低头求人,现在做律师已经把那点清高抛诸脑后,把自己放的很低了,难道还要去阿谀奉承、苟且勾兑才能做好吗?何况我还没那个可以吃吃喝喝的身体条件!虽然家里条件还行,可父母已经年迈,孩子正在成年,早已不是一人管饱即可的年纪了,自然会有经济上的压力,时常质疑——我能做好吗? 作者以他自己的切身体会指出,法律才是律师最好的武器,而不是所谓的关系和人脉。诚信在律师人品素养中是第一位的,耐心和宽容是律师必不可少的,坚守道德底线,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性,事必躬亲、细致入微的处理每一个案件,不刻意追求结果,因为律师提供的是法律服务而不是出售产品。有了这样良好的心态,把当事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不斤斤计较金钱的回报,自然会走出一条路来。 在我未来的律师生涯中,这三个问题可能还会时不时从我脑中闪现,不同时期我可能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不过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在困惑中不断思考,在迷茫中不断前行,坚强且坚定的踏上未知的征程!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佳句摘抄(跳上生活的马车,勇敢前行)
只有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静地对待欢乐和幸福。
只要自己诚心待人,别人也才可能对自己以诚相待。
即是受点磨难,只要能多经一些世事,死了也不后悔。
这不是因为虚荣,而是不愿遭受虚荣者的嘲笑,我想默默地、宁静地走自己的路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
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地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会是冰冷的
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
幸福,或者说生存的价值,并不在于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无数艰难困苦之中,又何尝不包含人生的幸福?
他还应该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绷紧全身的肌肉,继续向前走
爱情,应该真正建立在现实生活坚实的基础上
《平凡的世界》:生活如此艰辛,但我们也要负重前行
前段时间,很多人被某音的新东方直播间的董宇辉吸引住了。有个成语“出口成章”,用来形容他一点都不过分,他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
其中他推荐的书单里有本《平凡的世界》映入大众的眼帘。
这本书的作者路遥是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和专业作家,他的《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这本书还在豆瓣上一直占据着9.0分的高榜。带着好奇心的我也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之旅。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主人公们面对各种复杂的矛盾纠葛着,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但是仍然坚强地活着,并且努力让活得更有盼头。
其中有三个情节让我更有感触,他们就像是我们现在的生活的镜子一般,把现实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奈展现得一清二楚。
主人公之一的孙少安,出身在贫寒的农家。懂事的他在高中结束后,就选择回家与年老的父亲孙玉厚担起家里的重担,勤恳地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成不变的穷苦生活。
而与他青梅竹马,互相有好感的田润叶,因为她家里的条件还不错,父亲是村里的一把手,从小疼爱她的二叔更是县里的领导,所以润叶在毕业后就在县上当上了教师。这样的家境放在现在的话,润叶就等于高干子弟。
少安在润叶心里就是初恋,悸动。这感觉如同,你一想起他,心里是甜滋滋的味道。勇敢的润叶向少安表白了,就在那美好的一天。
但是在门不当户不对的现实中,爱情往往是身不由己的。润叶爸的反对,加上怕影响二叔职业,更主要的是少安的自卑退缩与他迅速结婚的决定,让心如死灰的润叶不得不答应了另一位干部儿子的追求。
少安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每每想起润叶表白而他被触动的那一瞬间,心里想着,要是那时勇敢点,会不会...
润叶即使结婚了,但是她心里只有少安,只有那初恋的心动,更是爱而不得的遗憾,让她刻骨铭心。每当深夜,想念与残酷的现实总是折磨着她。而她对他的丈夫反感到了极点,甚至调动工作远离他。可她丈夫深爱着她,折磨着,就不放手...
看到这里你是否会为少安与润叶爱而不得的遗憾而感到意难平呢?
而我觉得估计是爱而不得,才意难平。但真的会很遗憾么,现实未必。就好比前段时间突然火起来的“王宝钏吃野菜”视频,给我们传递的一个信息是“女孩们,恋爱脑吗,要吃野菜的那种喔。”
假如润叶真的与少安在一起了,即使当下他们很相爱,但是门第的差异,谁也无法判断他们真的不会像“薛仁贵与王宝钏”那样的结局。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得不到”,才觉得遗憾,而不一定是因为这件事是好的。
在书中,作者多次描绘了农村人或好友间互相帮助的淳朴画面,也在侧面抨击了一些很现实的社会现象:为你“两肋插刀”的人,不一定是亲人,很可能是胜似亲人的朋友。
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戚’这两个字看得多么美好和重要。一旦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生活同样也会告诉你,亲戚往往不如朋友对你真诚。
这在另一个主人公孙少平的遭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想过着一眼看到头贫苦生活的少平,心里装着更大的世界,所以外出去更大省城寻找新的出路。但在这偌大的城市中,没有闯荡过的少平两眼一抹黑。
不过少平找到素未见面的远亲舅舅,为了能借宿一下,少平拼命干活讨好才得到一晚的留宿。但之后因为良心过不去,不得不在老板曹书记的面前揭露了舅舅的“不小心”的少平,遭到了舅舅的白眼,即使他手受伤留着血依然还撑着为舅舅干活,但得到的是嫌弃的脸色,只能失望地离开。
在这之后,少平去见了许久不见也在省城的好朋友金波,金波二话不说就立马尽自己的能力为少平准备一大份好的餐食,填饱了少平的饥饿,也温暖了他无助的心。
一个人背井离乡,感受到了陌生老板的友爱与好友的温暖支持,却遭到了亲人冷冰冰的白眼,确实会让人不由地觉得,为你“两肋插刀”的人,不一定是亲人,可能是朋友。
读到这里,我不由地内心抽动了一下,是呀,我也是有个那遭遇的人之一。前几年家里的突然变故,让我慌乱无措。有很多亲人,但是有些亲人却恨不得离得远远的,生怕你家里的变故给他们带来“晦气”。
一直都觉得很亲近的人,突然变了脸,难以置信的我却不得不接受这残酷的现实。反而在不同城市的朋友给予了我温暖的关怀与支持,让我在黑暗的冰冷中,看到了一缕温暖的阳光。
有些亲人,不一定是真的亲人。有些朋友,真的是胜似亲人。
温馨的生活总会让人流连忘返,特别在这艰苦的生活下,更难得。
少平的第二份职业是做一名挖煤工人,很幸运的是他的努力让他班长的欣赏,并成为班长的徒弟。少平在师傅的教导下,迅速学会了挖煤的一些实用技巧,更让他感动的是,师傅还时不时邀请他去家里喝点小酒,吃着师娘做的吃食,看着师傅儿子依赖着师傅。
每天准时下矿挖煤,然后带着一身疲惫但是心情愉快地去师傅家喝点小酒,拉拉家常,和师傅的儿子玩,这样美好而温馨的小生活,让少平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踏实。
如同往常的挖煤时刻,看似挺平凡的。但是一根钢筋突然坠落,为了救另外一个徒弟,少平师傅猛地冲过去想掰开那钢筋,却被钢筋刺破了身体,倒下去了。
师傅的意外离世,让那本是一家三口的温馨生活被生活狠狠撕裂了,再也不复现。
有时,意外与明天,我们谁也无法意料哪个先来。好好感受当下,珍惜现在的每一刻,不然意外的出现,会让我们无比遗憾与懊恼,为什么自己不好好珍惜呢?
三年前,新冠病毒的突然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明明前段时间还好好的人,因为新冠病毒再也见不到了。明明昨天还能在大街随意行走,大口呼吸,肆意交谈,因为新冠病毒,我们不得不居家隔离,带上了口罩,而且一带就是三年了...
现在的我们,有的人无比后悔,为什么当初不勇敢去表白, 有的人懊恼自己为什么不坚持初心去世界各地走走....好想念那个人,好怀念没有口罩的自由时光,可惜现实永远不会接受我们的后悔。
既然意外与明天,我们谁也无法意料哪个先来,那现在的每一刻就是我们最宝贵的,好好珍惜,去做自己,不要让将来的自己后悔曾经的现在。
平凡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是平凡的一员,但是我们可以不平庸,就像书中的主人公们,即使遭受着生活的不断捶打,依然努力地勇敢去面对生活,去创造新的可能,给自己平凡的生活中添加点不一样的色彩。
如果你觉得生活过得乏味无力,不妨来读一读这本《平凡的世界》,感受一下里面主人公的勇敢与坚韧,或许会让你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希望。
上篇:坚持着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