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坚持着前行的路

更新时间: 2025-07-20 14:02:27

阅读人数: 485

本文主题: 平凡前行小说

       从高中被推荐路遥和这本书开始,一直没机会、没动力把它读完。 而终于在这个春节里把它读完了!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发生的普通平凡的事情却跟现时的种种并无大异,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心情。这对我来说一直都是比较难以想象的事情。通俗点说,就像现在的孩子不明白父母爷爷那一辈的人生活中有何浪漫一样。     尽管孙少平是这本书贯彻始终的主角,但真正让我喜欢上或者说是认同书中表达的一种价值观的话,是始于田润叶的出场。接下来孙少安、田润生、李向前、田晓霞、孙少平,甚至是孙兰花等人身上透露出来的那种相似的坚持让我感动,并能从中找到某种宽慰!     看完第一部时浏览了一下豆瓣评论,在一个评论上隐约地被剧透:“最终孙少平成了残疾的煤矿工人”,这让我很不安很阴沉地追着看到结局,让我对孙少平感到悲哀。然而最终虚惊一场,原来他最多不过是从小白脸变粗犷汉子罢了,那条评论“坑爹”啊!     正如一些人说的,小说的结局和故事都是完美的,可以说是那么的理想和不现实。但无论如何,在生活中磕磕绊绊走过那么多之后,我还是希望阅读一些理想、完美结局的书。对于太现实、太残酷的书还是等待当自己有能力从目前心境中解脱出来后再去承受吧!生活已经太累,能找些安慰就该找些安慰!     读这部书时,可能与这次阅读感受媲美的经历应该是阅读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时的那次了!伟大的著作原来都是能够冲破时代的局限感的!    常常看着书名,《平凡的世界》,总觉得这名字起得实在太奇妙了。让人记忆和回味得深入骨髓。品不尽,味不完!

坚持着前行的路

以一颗平常心前行

大一的时候大致的看过这本书,当时就看剧情了,了解了一下解放初期的中国状态,没有过多的关注人物的心理。这次认真的看了这本书,觉得作者有现实的一面也有理想主义的一面。在我看来,饥荒时期的顽强生命力,环境转好后的彼此觊觎,平淡爱情中的携手并进,家族生活的酸甜苦辣,官场上的勾心斗角,都是我们平凡的世界,而我们就存在于这样的状态,做着自己的事。而作者笔下的孙少平,田晓霞,金波都是理想的化身。孙少平完美的外在和内在,是令人羡慕的,但这样的美好总会被现实打碎,他失去了纯美的爱情,失去的英俊的容颜,每一步都走得无比的波折。只有坚实的劳动才能让他找到自己的存在,只有使自己投入付出,才能忘掉一切苦难,也许这才是他最好的选择。田晓霞如此完美的女孩,所有人把记忆永远留在了她最美好最青春的时刻,这是她选择永恒的方式。金波可爱的帅小伙,为了仅见数面的藏族女孩,远走他乡。平凡的世界就是以一个平常心前行,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生活。

渴望伟大却又渐趋“平凡”的人生,该如何勇敢前行?

今年我看过两本关于“记忆”题材的作品,一部是玛丽亚·斯捷潘诺娃的《记忆记忆》,另一部就是威廉·博伊德的《凡人之心》了,两部作品都非常优秀,一问世都拿到很多的大奖,相比较我个人更喜欢威廉·博伊德的《凡人之心》,作者以日记的形式讲述“洛根”的一生,作者的文笔很生动,犹如散文一般的,让人能沉浸下来去阅读,但是又在阅读后又发现好像自己侦破了某种的人生真相:你一生最终的结局,将你经历的全部幸运和霉运加起来。

《凡人之心》一出版就获得很多荣誉:入围布克奖,进入国际都柏林文学奖决选,获得让·莫内欧洲文学奖等奖项,而这本书的作者威廉·博伊德是与麦克尤恩、巴恩斯齐名的英国国民作家,在书中威廉·博伊德写出了一个生活在二十世纪的人可能经历的琐碎日常,主人公洛根·蒙斯图尔特,从6岁到85岁人生的起起落落,他出生于遥远的乌拉圭,年少轻狂,写了几本书,但是又不足以被人们所记忆;事业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成为了皇家海军情报员,当卧底,战争中被出卖,被监禁;监禁两年后回来发现自己在人们的记忆中已经死去,并且二婚妻女也被炸弹击中而离世;在新世界的首都纽约重新开启人生,但总有些格格不入,不过最后还是得以安享晚年。

作者写的太过真挚和真实,好像这就是生活在20世纪万千人中平凡的一员,因为作者连索引都考虑进去了,所以让我们时常在阅读的过程中而忘记洛根·蒙斯图尔特只是作者虚构的一个角色,当然这也是作者的“阴谋”,因为他就是为了寻求真实性和合理性,才考虑在作品中加入了诸多引以为真的小细节,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停止怀疑。

相比前半部分,我认为《凡人之心》的后半部分更精彩,或许是因为岁月沉淀后的洛根·蒙斯图尔特让我觉得更完整,或者更有魅力,特别是晚年部分,洛根·蒙斯图尔特的思考深邃而且又带着某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我想是不是所有人经过自己平凡的一生,再回头看看,是不是也能有很多哲理的人生哲学在。

《凡人之心》是写日记的形式记录,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大多数小时候都会被要求写日记,但是大多数的日记也会被父母偷窥,所以看《凡人之心》的时候,总有一种窥见他人人生的乐趣,不过威廉·博伊德这部作品处理的太过于完美,他与我们的哪些私密日记不同而语,书中小小的琐碎看起来都是必须的,都是洛根人生所必需经历的,但是个体的命运被时代裹挟,身不由己,有经历两次世界大战,那些爱与怜悯,激情与背叛,谎言与梦想,失去与惦念,消隐与死亡,成为了洛根也甚至是你我,都会遇到的生命命题。

但是洛根和我们又有所不同的,为什么呢?我很喜欢书中的一段话“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受到了战争的诅咒,那场“大冒险”硬生生中断了我们的人生——我们的鼎盛时代。它持续了那么久,将我们的生活不可逆转地一分为二——“站前”和“战后”。每当我想起一九三九年的自己,又想起一九四六年我变成什么样子时,我不禁为自己可怕有悲惨的遭遇感到心碎......”因为战争,在那种时代下的生活的个体被时代所影响,被时代“强迫”着过身不由己的生活。

这本厚达729页的长篇小说《凡人之心》,让我们读到了一个生活在动荡年代洛根·蒙斯图尔特的一生,那么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安安稳稳的一生,还是大起大落的一生。

标签: 卧底 青春 官场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