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靖难之役朱棣为什么能打败朱允炆藩王为什么不帮皇帝朱允炆

更新时间: 2025-08-09 13:05:27

阅读人数: 365

本文主题: 靖难之役朱允炆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靖难之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靖难之役,朱棣打败朱允炆上位,朱允炆为什么会被朱棣打败?朱棣又是怎么取胜的?难道说真的是天命吗?

朱允炆被朱棣打败,只能怪朱允炆日子过得太好,天真且无能。坐失皇位,被历史淘汰,朱棣天命所归,也是太正常了。

朱允炆从朱元璋手上继承大明基业,在靖难之役初期,南北实力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朱棣个人能力再强,在短期内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就算东汉末年,曹操对袁绍也没有这么大的差距。

袁绍败给曹操,是因为做选择题不及格,大部分好建议都听不进去。而朱允炆相比袁绍,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做选择题时一错到底,不是不及格的问题,直接是0分。但凡朱允炆选对一半,都不至于那么快丢掉皇位。

朱允炆在登基以前,就有削藩的念头,刚一登基,就迫不及待地执行。

齐泰认为擒贼先擒王,先拿实力最强的燕王开刀,黄子澄却建议先从其他有过的藩王下手,争取名正言顺,朱允炆听从了黄子澄的建议,选择先捏软柿子。

朱允炆不但要捏软柿子,下手还贼狠,直接把亲王削成庶人,这让燕王为首的藩王们还敢对他保佑幻想吗?燕王朱棣造反,成了他唯一的出路。

朱元璋忌日,众王要回京扫墓,燕王嗅到了危险,怕去了回不来了,但又不能不去,只好派三个儿子入京。

齐泰和徐达的儿子徐辉祖都建议朱允炆将朱棣三子扣在京城,让朱棣投鼠忌器,但黄子澄担心打草惊蛇。最后朱允炆还是选择放跑了朱棣三个儿子,靖难之役爆发后,朱允炆肠子都悔青了。

靖难之役初期,老将耿炳文率兵伐燕,两战失利,转攻为守,坚守真定,燕王朱棣攻城不利,只能退回北平。

耿炳文毕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即使刚开始摸不清朱棣的套路,要是打久了,迟早会反应过来,不会让朱棣好过。毕竟双方实力太悬殊,耿炳文要是学起司马懿来,朱棣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但是在京城的朱允炆听说前线败了,便受不了了,听从黄子澄的建议,以李景隆代耿炳文为主帅。后面的故事,稍微对靖难之役有点兴趣的都知道了,李景隆的能力确实不一般,可以说是凭一己之力,帮朱棣夺得天下,姚广孝跟他都没得比。

黄子澄虽然喜欢瞎扯淡,但是责任心还是有的。对于李景隆的败绩,他也是痛心疾首,要朱允炆处理李景隆,但是这时朱允炆又不听黄子澄的了,坚决不处理李景隆。

李景隆的所作所为,朝廷众臣当然清楚了,所以黄子澄和方孝孺都请求杀李景隆,但是朱允炆不但不杀,还选择继续用李景隆。如此作为,朝中只要不是对朱允炆死忠,稍微明智一点的人,都会倒向朱棣。李景隆最终也不负众望,直接将南京献给了朱棣。

朱棣夺侄皇位,很多人都说是因为朱元璋杀尽功臣,朱允炆无人可用。我觉得这就是胡说八道。

朱元璋打江山,手下战将无数,哪是那么容易杀尽的?所杀的都是如蓝玉一般,有功有威望的大将,这些公侯平时的不低调,导致杀身之祸。军中上层杀了,不是还有中下层军官吗?

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个齐泰,辅佐朝政,这个齐泰虽然比不了诸葛亮,但至少不是个庸才。但是朱允炆显然更喜欢听自己亲手提拔起来的黄子澄的话。

从靖难之役中可以看出,南军对北军,实力上是碾压的,军中也涌现出不少能战将领,可惜朱允炆偏偏要用李景隆为帅,一帅无能,累死三军。

李世民死前,贬李勣出京,就是为了要太子李治继位后提拔李勣,让李勣感受到李治的恩惠,用心辅佐李治。

朱允炆这时候也是非常好的机会,要是能够破格提拔一些立有战功的战将,很容易便能组建起忠于自己的班子。但是朱允炆就是对李景隆有莫名其妙的好感。

刘邦围剿项羽时,承诺杀项羽者赏千金,邑万户。即使项羽再能打,汉军也是奋勇向前,毫不畏死。

项羽自尽,汉军为了抢夺项羽尸体,相互攻杀,死伤数十人,最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一体,全被封侯。

靖难之役中的南军却摊上朱允炆这么个沽名钓誉的领导,不想背杀叔之名。别人战前都是想方设法激励士气,要将士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朱允炆这么一玩,南军将领纵们有韩信之能,敢发挥吗?

朱允炆被朱棣打败,不是因为无人可用,是朱允炆不会用人,更没什么能力,但又急功近利,皇位都没坐稳就藩王们下手。如果朱允炆有曹叡一般的能力,朱棣纵使有十个姚广孝,也只能是摆设。

朱允炆丢皇位这个锅,真不能让朱元璋背,这些都是借口之辞。给朱允炆一个诸葛亮,朱允炆会用吗?

假如朱元璋不杀蓝玉,留一批人辅佐朱允炆,那让朱允炆头疼的怕不只是削藩了,这些悍将,朱允炆能搞得定吗?

蓝玉要是主动带着朱允炆削藩,解决了朱棣等藩王,朱允炆的皇位就真的能坐稳吗?如果燕王朱棣起兵造反,那就成了朱允炆、朱棣、蓝玉三方博弈了,无论是朱棣赢还是蓝玉赢,朱允炆只能是最早出局的那一个。

靖难之役朱棣为什么能打败朱允炆藩王为什么不帮皇帝朱允炆

朱允炆在靖难之役前后干了多少蠢事?朱棣都要笑疯了

"靖难之役"是堪称史诗级的藩王叛乱,也是中国历史唯一一例地方战胜中央的叛乱。建文帝朱允炆抱着悠然自得的必胜信心,燕王朱棣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必死决心。可最终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仰天长叹,朱允炆身陷火海生死未知,朱棣胜利迁都北平,开创永乐盛世。朱允炆在靖难之役前后干了多少蠢事?朱棣都要笑疯了。靖难之役的成功有着很大地偶然性和必然性,时也命也。

朱元璋驾崩前,留下遗诏,明令禁止"不准各地藩王进京祭拜,在封地遥祭即可",这是作为皇爷爷的朱元璋为朱允炆考虑,防止有人以此为契机动乱朝廷,谋逆中央。可朱棣就是不听,从北平一路南下到南京,大摇大摆地去祭拜参加葬礼。朱允炆并没有以"不遵先帝遗诏"的罪名处理这位兵强马壮、最强藩王的燕王朱棣。

有一回,朱棣进京面见建文帝朱允炆,自持皇叔身份,态度傲慢,登陛不拜皇帝。这是赤裸裸的藩王挑衅皇帝啊,地方挑战中央,目中无人,这罪过够大吧,迁藩削爵是起码的。朱允炆对这件事却不闻不问,下面的大臣不乐意了,主辱臣死,但群臣不敢说话,毕竟这是皇帝家事。唯独大臣黄观当面顶撞朱棣说:"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后来还主动提出燕王迁藩南昌一事,朱允炆置之不理,想要温水煮青蛙。

朱元璋临死前为朱允炆留下后手:拥有精锐兵马的燕王朱棣的三个儿子都在南京做质子,朱允炆一句话就能处死他们。也不知道朱允炆怎么考虑的,被朱棣忽悠的把他三个儿子完好无损的送回去,这是多蠢啊。有人说这是朱允炆向朱棣示好,使他放松警惕:但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你在削藩,在祸害自己的叔叔们,这与掩耳盗铃有何不同。要是朱棣不放人质,朱棣很可能不会下这么大决心发动靖难之役,因为没有儿子继承打下的天下。就算发动了,底下的人都会三心二意,不怎么愿意跟着朱棣干,因为他(40岁)后继无人,众人的利益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

"勿使朕有杀叔之名",这是建文帝朱允炆对征燕大军统帅、开国大将的耿炳文所说的,这话很让人误解,到底是什么意思?一是不要杀燕王朱棣,一定要生擒下来,不然我名声全毁了。但你朱允炆逼死的叔叔藩王还差朱棣这个吗?二是要杀燕王朱棣,但别留着性命到我朱允炆手上杀,而是你耿炳文在战场上杀了。这解读就很有意思了,朱允炆不想背这黑锅,要臣下来背,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若耿炳文真杀了朱棣,一有什么事,朱允炆就会把他拿出来当替罪羊给处决了。耿炳文便放不开手脚打,朱棣也犹如身披无敌护甲的天神,没人敢杀他,没人杀得了他。

这四招下来,朱棣由必死之境转为可活之境,成为创造历史的男人,成为明初的永乐大帝,而不是庸庸碌碌的一地藩王。

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朱允炆为何下令禁止杀朱棣

对靖难之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靖难之役时,朱允炆为何下旨任何人不得诛杀朱棣?

建文元年朱棣反叛之初,建文帝以及方孝孺等人,并没有将朱棣放在眼里。他们认为燕王以一隅之兵,做出翻天大事是极为困难的。当时善良又有些迂腐的建文帝甚至还给了手下一道奇特的口谕,他不准任何人伤害他的叔叔朱棣,以免让自己担上杀叔的罪名。

正是这道口谕,朱棣在四年的靖难之役中,才敢亲冒矢石,在两军阵前纵横驰骋,毫发无损。联想到建文初年,徐达之子徐辉祖曾力劝建文帝扣押朱棣之子来要挟对方。建文帝犹豫着,居然没有同意。结果放虎归山,让朱棣再无顾忌。其次方孝孺向建文帝推荐了平叛的主帅:他的好友李景隆。

正是李景隆其人既打了败仗,又打开了金川门迎贼。在此之前,早已有人对建文帝说过,李景隆有异志。但建文帝却因为相信方孝孺,而对李景隆信任有加。正是建文帝的优柔寡断,目不识人,才等来了误国的开门之变。{"帝雅信孝孺,遂不复疑,坐成开门之变,盖不免于误国云。《姜氏秘史》}

等到方孝孺如梦初醒,要求建文帝诛杀李景隆时,一切为时已晚。最后朱棣在率军渡过长江,南京城危在旦夕时,方孝孺又给朱允炆提供了一个错误的建议。他建议朱允炆固守京城以待援兵,如果最终失败,应当君王死社稷。

眼看南京城不保,有人劝说建文帝暂避锋芒,毕竟大半个国家,仍在建文帝的控制中。可方孝孺却力主守城,等待援兵。这样的结果是,陈碹以战舰降燕王,李景隆打开了城门,建文帝本人也消失在了一场大火之中。

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的势力日渐强盛。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其年号为建文。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黄子澄,齐泰布置了一系列的削藩措施。他们决定先削那些实力弱小的藩王。在削除弱小的诸王以后,朱允炆认为一切已经准备停当,他便秘密下令擒拿朱棣,但是朱允炆并没有成功。

因为削蕃措施严重侵害到了藩王的利益,所以1399年坐镇北平的朱棣,起兵反抗。靖难之役持续了四年的时间,此时建文帝已经没有大将可用。他只能启用幸存的老将耿炳文率兵北伐,随后他又派出李景隆继续北伐。

建文帝派出去的军队,主力不断被歼灭。朱棣以北平为基地,灵活运用策略,适时出击。几次大型消灭战过后,朱棣选择了乘胜进军。公元1402年朱棣攻下应天,战乱中朱允炆下落不明,同年朱棣继位,史称明成祖。

标签: 太子 皇帝 大明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