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书,三种感受
龙应台的三本书可以说看完一气呵成,温婉,柔情,哀伤,三本书带来不同的感受,却都是生活中亲情的蔓延,《亲爱的安德烈》带有与儿子成长中冷静的思考,《孩子你慢慢来》有甜蜜亲近的初为人母的焦虑与迷思,以及与子成长的感动,《目送》更多的是对父母年老的悲痛与不舍,这种悲是静静地缓缓地渗入内心,让人读着读着想落泪的难受,不声势浩大,却直指人心。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今年,最想推荐的三本书,你读了吗?
请问,你有多久没有翻纸质书了?
能暂时放下手机,耐心地拿起纸质书阅读几页吗?
有人会问:有什么值得看的推荐下?作为混迹书业宣传十五年的人,经常被问这个问题。今年,我往往脱口而出的是这三本(系列),真的是阅书很多后,发自肺腑地推荐:
之前龙应台的《目送》,大家都知道,最为知名的就是那句“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参加过一场《目送》读书会,有人因此书忆起与祖父的最后一面,有人谈起到外地求学与父母在火车站离别的一刻,也有人说起送儿子出国留学自己的目送……总之,那天,在场的人都因《目送》而流泪了。
而今年龙应台新出版的《天长地久——写给美君的信》比《目送》还要内涵深厚。
美君是龙的母亲,年过九旬,已经痴呆,不认识任何人包括女儿。所以,尽管扬名中外的女儿可以放下一切,一心陪伴,但已经无法交流。
龙应台一边给母亲擦拭,一边感慨地叩问:我们如何对待曾经被历史碾碎了身心的亲爱的上一代?我们又如何 对待无话可说、用背对着你但是内心其实很迷茫的下一代? 在时光的漂洗中,我们怎么思索生命的来和去? 我们怎么迎接,怎么告别?我们何时拥抱,何时松手?
真的很喜欢龙应台,为什么有人的可以理性和感性交融得那么好?
在这19封给母亲的信中,她细腻地倾诉,又写满对亲情、亲子、生命、教育与岁月的思索。
让我感动和震撼的是,她的文章能引发我对自身的审视,反思对父辈,对子女的爱的方式。拉过母亲,坐在沙发上,一一问起她的年少苦痛,她的婚恋曲折……没想到她竟然不掩饰,多少苦痛、多少伤感都一一道来……挤在女儿床边,和她一起听欧美流行音乐,问起她在学校的生活,她的好友……如多年前,她把头伏上来,发着嗲。
在上海书展上,一个阿姨问询杨绛翻译的《唐吉坷德》在哪里?当告知她销售的展位,她说太远了(上海书展的场地真的很大,前两届我都是发蒙地转),走不动了。我就推荐她《天长地久》,并领她找到不远的展位,让她先翻几页再考虑是否购买。
这是一本对生命思考的书,值得老少三代共读,读了,会更珍惜亲情,更热爱生命。
如果说读龙应台的《目送》、《天长地久》,会让你更爱家人,那读大冰的书,则会让你更爱友人,爱这个世界,甚至想“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大冰不止这本新书《你坏》,之前很多书,如《阿弥陀佛么么哒》《乖,摸摸头》《好吗好的》《我不》,书名都有点另类,但读完全书又不禁会意一笑,书名正如这个人,豪放不羁。
作为横空出世的畅销书作者,大冰是个传奇。
文学圈中,没有人比他的身份更跨界,没人比他的人生更多元:
他曾是某卫视的首席主持人,又曾是浪荡天涯的流浪歌手,还曾是科班出身的油画师、业余皮匠、业余银匠……
他还在拉萨、厦门、西安、丽江、大理、成都、重庆、西塘开酒吧,收留过数以百计的底层歌手,所以,他也是一位不靠谱的酒吧掌柜……
看到2018年最新书书名是《你坏》,先是一愣,很快就理解。这是大冰以特有的问候方式,用“你坏”表达你好。
联想到在书展上,看到的他,歪着嘴、斜着眼的坏笑,一副雅痞的样子。
其实本人不是没见过场面的人,真的采访过出书的名人多了去。可是还真的是服了他。
这条山东汉子不羁,从不肯苟同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有人搬出高层压他,让他写推荐序,被他一句“去你奶奶的”骂了回去;有人提着百万现金请他挂名当主编,被他撅了回去,理由是懒得沽名钓誉。
可是这条山东汉子又如此重信,一诺千金的像个古人——读者让他去南极写书,他酒后应允,酒醒二话不说就去了;他说要带读者去北极,他做到了,带着一个轮椅上的读者去看北极光,全部费用他掏。
这本《你坏》仍然是大冰在“以梦为马”、纵横驰骋江湖中,温情地对待所遇的每一个人,记录下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彝族苦孩子的挣扎,门巴族少年背夫的成长,天津卫穷小子的折腾,成都孩子的异国他乡……温婉可人的福建妹子,五毒俱全的温州女孩,还有那些歌者、师者、茶者、散人、匠人、军人……读大冰的文章,不仅可以慰风尘,下酒,也可下泪。
据悉,这本书在当当上预售10分钟8.6万册+,30分钟突破11.8万册。
读龙应台,如喝红酒,味道醇厚芳香,读大冰如喝白酒,让人时而想哭时而想畅怀大笑,而读陈磊,则如喝冰镇可乐,爽。
陈磊,网名“二混子”,确实会混。
本来是个汽车设计师,怎么杀入了作家行列,且还挤到了前列?
他凭啥?仅仅通过手绘漫画,还有一些现代段子,去除历史的细枝末节,就能把历史讲明白了?且还不时让人笑出声?
连本人这种堂堂毕业于国家重点大学的历史学硕士也会读得不亦乐乎。
他手绘的帝王将相蠢萌蠢萌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曹操、孙权,动不动就掐架、上脚踢。
如,他这么说历史段子:春秋战国像个班级、大秦过把瘾就死、三国就三大战役、大唐最炫民族风等等。
“大秦这个西部草根,力克群雄,占领了整个教室,东周列国的故事就结束了。如果有必要,请记住速记六字诀: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就是按照这个顺序灭亡的。”
“那我们把秦也放到顺序里,韩赵魏楚燕齐秦。请跟我念:喊赵薇去演齐秦!”
是不是嬉笑中就记住了不少东西?历史原来也可以很有趣。
他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出了三本了,才写到唐朝,还在继续。我都看完了。
半小时漫画世界史才出了一本。我才看到一半,看到了美国史。
我买了这四本不仅仅为自己,也希望给女儿增长见识,抛开考试,理清一些历史细节。毕竟,老话说的好: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
“二混子”的书,连复旦的历史系教授都评价说“其实是一本严谨的极简世界史”。
抽时间看看吧,肯定很轻松,又很有收获。
对了,在这次上海书展上,在这本书的出版方“读客 ”的展位,本人观察过,走过路过的读者购买的很多,有老人,有中年人,也有结伴的学生。
就是读了让人有所思,有所感的,
刘智慧,现为“新华一城书集”主编。1999年吉林大学硕士毕业。从事书业记者、编辑十五年,先后服务于新华传媒旗下:《上海新书报》、《新华书摘》、《新华一城书集》,享受于能经常阅读到好书、认识到能开拓视野、心胸的众多作家。如笼子里的金丝雀变身为勤奋的小蜜蜂,虽辛苦而快乐。
读龙应台的人生三本书:写给自己的书,写给孩子的书和写给父母的书
说到龙应台,大部分人对她的印象是针砭时事的犀利笔者,冷峻、咄咄逼人、毫不留情;然而很多人不知道,34岁的她当了母亲之后,才流露出另外一面,温暖、怜爱、无奈和迷惑。她的人生始终穿梭在两个课堂,一堂是专业课,一堂是人生课。
对于专业课,她早已博士毕业,混迹文化圈多年,属于高知一类;而对于人生课来说,她始终没有毕业,而成绩也有待提升。她的“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走》、《亲爱的安德烈》和《目送》就是这堂人生课的三本作业。
第1本作业《孩子你慢慢来》讲述了她与新生孩子的初识。呱呱坠地、匍匐行走、咿呀学语,这是生命的来处;成长的烦恼、妈妈的羁绊、祖辈的怀念,这是生命的去处。这些温柔细腻的笔触,就像一张亮晶晶的网,将孩子们幼时的成长点滴一一网罗。
孩子第一次学会念bird,第一次认识五颜六色的世界、第一次与妈妈分别、第一次从幼稚园毕业、第一次了解圣诞老人是爸爸假扮的、第一次在澡盆里认识到男女有别、第一次学梁山泊好汉打家劫舍、第一次做小偷的共犯……
这是一本普通的孩子成长记录册,又穿插着龙应台作为母亲,和作为独立人之间的内心冲突,以及母亲的教育和孩子的探索之间的成长拔河。孩子你慢慢来,此时的母亲正在学会放手。
第2本作业《亲爱的安德烈》诉说了她与成年儿子的再识。年龄的差别、文化的差异、地域的差距,都造成了母子之间的隔阂。重新认识两个陌生的亲人,彼此都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
母子之间的这三十六封信件基本包括了,东西方教育的冲击、失败和平庸的讨论、流行和经典的辩驳、思想形态和生活习惯的碰撞等等……最终,儿子宣告了自己的独立,母亲从不得不放手,到想重新抓手而不可得,最终不得不回到属于自己的时光。
这是一本难得的母子之间的书信集。其实中国文学史上的家书不少,远到《诸葛亮诫子书》《嵇康家诫》,近到《曾国潘家书》《傅雷家书》,可是像这样两代人处于巨大差异的两端、一来一往坦诚碰撞的少,所以一经问世,就感动了华人世界无数读者。
第3本作业《目送》讲述了对于她对于周围世界的重识。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老去、儿子的离别、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都化成了那一个个模糊的背影,目送它们一一远去,而唯有时光停留、顿足。
这本《目送》被称为21世纪的《背影》,同样感人至深,可以三代人共读。
一辈子,三代人。一辈子,有来处,也有归处。一辈子,有相迎,更有目送。
这就是龙应台“人生三书”所讲述的经年岁月、迎来送往。
龙应台完成这三本作业前后耗费了十余年的时间,除了时间这条线索,我们也可以看到这套“人生三书”对于不同年代生人的启发:
这实际上也相当于重新书写了三本书,分别是:写给自己的书、写给孩子的书,以及写给父母的书。
上篇:天長地久(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