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杀了我治愈我,不如拆解我,完善我
《你有几个自己》这是一本拆人的书。你也许听说过拆字,可你听说过拆人吗?拆人和拆字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拆字儿是把一个整体拆成各种零件儿,拆人却是把一道白光,分成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一种颜色都是这白光的有机组成部分,单独拆出来却和你平常感受的不太一样,但这不一样并不是新造出来的,它是原本就存在于你很熟悉的那个表象之下的,同理,拆人就是把你常见的一个人的个体拆分成不同的人格。
这种拆分不是让你的人格分裂,而是让你去了解那些人格,安抚那些人格,从而让那些人格和谐统一在一个人体之中,让人更健康,更幸福地成长。
很久以前就曾经接触过人格分裂的电视剧,港剧《陀枪师姐》第二部中,《面具色魔》案中就有着人格分裂,面具色魔平时的主人格是有点呆头呆脑,甚至有点软弱的男孩,他的主人格被欺负的太厉害了,以至于当副人格被放飞的时候,就特别的恶毒凶狠,成为很多港剧迷的童年阴影。
前两年韩剧中也有一个著名的人格分裂的电视剧《杀了我治愈我》,男主人公一共以7种面貌出现,其中的一个副人格强大到差一点盖过主人格。当时看影视剧的时候,以看热闹为主,这一次读了这本书,再结合影视剧中的内容,仿佛看出了一些门道。我想这两部电视剧中的主人公,如果在他们未曾精神分裂之前,能够学习一下本书里面所提到的拆人术,主动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另外一些自我呼唤出来,分析他们,解读他们,与他们对话,和他们和解,那么他们大抵不会落到一个精神疾病,甚至犯罪的程度。
我们就以《杀了我,治愈我》中的男主为例吧,男主在小的时候目睹了父亲对一个小女孩实施暴力,而他自己完全无能为力,于是,在长期的精神压力之下,他分裂出了一些人格来保护自己,有着暴力的倾向的人格,有着自杀的倾向的人格,就分别是从两种不同的方向企图解脱,他甚至还在自己的身上分裂出完全无忧无虑的追星少女,来得到一种最平凡的最基础的,最容易获得的满足……如果他能学习本书,早早地进入到自我拆解的环节,把这些可能存在的子人格意象意义召唤出来,然后对他们做加法和减法,让他们进行演变和重组,让某些不愿意接受的子人格消失,让某些愿意留下的子人格强大,最终让所有的留下的人格和谐共处,那么他就不会落到精神分裂的一步,让自己生活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他就不用等到“杀了我”才能“治愈我”。他完全可以做到“拆解我”,“完美我”。

致焦虑星人:一本拿得起也放得下的治愈系解压书
我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态度大体上是乐观向上的,但依然会有一些小问题使我感到焦虑。我的焦虑从何而来?是不停响起的微信提示音,还是换季却还没买新衣服,又或者是近期阅读量低下?
我今年7月立的Flag 里有一条是下半年要读20本书,三四个月过去了,只读了不到一半。此刻回想起来,阅读的初衷是兴趣,但阅读KPI又使我感到有一点焦虑。想罢,我又拿起了最近看的解压书《生活有点烦,但也很好玩》。
这本书是美国作家约尔丹.瑞德和艾琳.威廉姆斯所著,两个作者是美国人,整本书的遣词用句有着很明显的美式风格,既轻松又幽默。全书包含了105个解压小游戏、小建议和冷知识。它属于治愈系图书,书中图文大约各占一半。每页的内容基本上都自成一体,随便从哪一页开始都行,总的来说是一本可以随时拿起又能随时放下的书。有时候空有一个想阅读的心,却没有时间翻开书本,或者说没有决心翻开它。在我看来,这大概是没有找到一本拿得起放得下的书罢了。
如果有人和我一样偶尔有轻微焦虑,且更偏爱由独立内容组合而成的书籍(例如散文集,可以让我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看,我可以不用担心隔段时间再时看却忘记前面内容。),那么我推荐这本《生活有点烦,但也很好玩》给你。书里包括绘画、迷宫游戏、涂色、选择、想象等多种解压方式和冷知识,比起前几年流行的涂色解压书来说,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更加有趣,解压方式更多,互动性也更强。
其中一页作者起标题叫“选一颗星,许一个愿”,下面配了一张星星图。我在图中选择了一颗幸运星许了一个愿望,虽然不确定是否能实现。但突然多了一个许愿机会,让我有一种捡便宜似的开心,毕竟每年也就在生日和除夕才会许愿,这种感觉就像收到一份惊喜礼物。
当然了,里面也有一些梗不太贴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歌与演唱者的连线也会让我烦恼,因为我基本没听过这些歌……
书中还有一页写到关于变老的有趣知识,在潜意识中,关于“变老”我能联想到行动不便、老花眼、失眠等负面词语。但作者却在页这写下许多我未曾想到的优点。例如:你可以学钩针编织,并且没有人会笑话你了之类的。这又使我减少了不少对于变老的恐惧。虽然生活有点烦,但这本书能让你不由自主放松下来,就像给了你一个属于自己的软绵绵的小世界。
你的孤独症治愈了我的双相情感障碍
树儿我的女儿来自星星✨有一种妈妈,即便子女已经长大成人,也不肯割断心理脐带,长期忍受着分离焦虑的折磨。 --《树儿我的女儿来自星星》作者:朱矛矛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的作者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全职妈妈。她的第五个孩子树儿在五岁时,被确诊孤独症并伴随轻度智力障碍。✨作者曾经是报社的记者,因经济拮据,担心养不起孩子,加上父母都有精神疾病,不想“疯血”代代相传。在一次和奇娃的对话时,因奇娃说:跟妈妈一样,生个小奇娃,把她养大。萌生了作者也想当妈妈的念头。在一次探亲的旅行中意外怀上了树儿。并在心里为孩子取了两个名字。一个树儿,一个吾儿。她对树儿的期待是:安稳,正直,向下扎根,向上成长。
可是树儿慢慢的被发现,语言发育迟缓,行为刻板,不经意间哈哈大笑,没有自我荣誉和保护意识。这都是孤独症表现。这种病是无药可治的。虽说可以通过训练,提升认知,语言,生活,各项技能。都需要反复训练,但因智力低下,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无疾而终。这也是很多父母放弃的原因。
树儿妈妈虽说是双相精神障碍者,但却是伟大,内心强大,会多维度处理事情的妈妈。先是调整心态,然后加入孤独症团体活动,去机构做训练。在到陪读一年级,讨好老师,讨好学生和家长,只为树儿不在学校受排挤。这整个过程的艰辛,焦虑,无助,生活和经济的压力下,树儿妈妈不仅保护了孩子还和爸爸为树儿某出路,寻未来。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生存技能。
也许正如那句话所说:“老天为你关上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随着树儿的各项能力提升,树儿的画也被发现,被拍卖。这个特殊的孩子用她的画给妈妈带来了安慰和鼓励。妈妈坚信树儿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只是发育的晚一点而已。
同为80后,我的女儿小树儿两岁。我的女儿也喜欢画画和树儿有共同的爱好。我也是全职带娃,总是会感觉很累,还没有钱花。也有心理崩溃的时候。和树儿妈妈一比,我的累只是想要更安逸的借口。就像树儿妈妈在书中说的那样,贫穷不可怕,不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爱他人,成为一个空心人才可怕。只要一家人在一起踏实的过日子,生活有奔头,日子就有希望。
爱是世间良药,在每年的4月2日国际孤独症日用我们的爱抱抱这些特殊的孩子。
下篇:�ҵľ�ɫ��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