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灵魂相互治愈
在逃嫌疑犯连日躲藏在盲人家中——这乍一看怎么都是一个危险的悬疑故事,类似的电影中也是充满了胆战心惊。但在这本书中,却是个非常温暖的故事,无论是失去控制感的盲人,还是可以说是厌世的大石先生,乙一的描写都非常到位,失去父亲、从小缺少母亲陪伴、朋友稀少的满,失明后,可以说是自暴自弃,由于失明,自然就失去了对环境的安全感,虽然尝试过独自外出,但我可以感受到她在车水马龙之间的手足无措,让原本就没有安全感的满更加恐惧外界。而大石先生,从小便不爱社交,出来工作后,更是无法适应职场规则,因此痛苦、孤僻。热评有个人说得很准确,这是一个生理孤独的人遇到一个心里孤独的人相互救赎的故事,他帮助了她重建内心的安全感,她治愈了他敏感而孤独的心灵。
唯一不足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我个人无法理解的,就是满对春美的“感同身受”。满和春美的关系甚至说不上是密友,但在最后获知真相的时候却对春美的感情如此触动、热烈,明明春美还想掐死自己来着,满却仍然对春美的遭遇怀有高度的同情,这段描写在我个人看来,着实有点莫名其妙,无法共情。
最后摘抄几句对大石先生的描写:
作为一个打工人,很难不共情大石先生,有时候职场环境确实充满了阿谀奉承,如果不融入,很容易就会被孤立,甚至被人诟病,闲言碎语往往能轻而易举伤害到一个内心敏感的人,但大环境就是这样,如果不适应,就会被排挤,每个人都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力量,如果不舒服,我们要及时抽身离开,内耗只会徒增对自己的伤害,我始终相信: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小丑的倒计时
第一次听说知念实希人老师的名字是在一部改编漫画《天久鹰央的推理病历表》,什么病都治的医院,患各种“病”的病人,头脑清晰的女医生,各种设定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故事让人爱不释手。可惜由于当时笔者要备考的缘故,只看了一点,以至于到现今看到《限时医院》才想起来。
看到封面这句话的时候,笔者便在猜测这个故事的剧情,将几个人绑架并监禁,这些人肯定有某种联系或者某种相同的特征,解谜要不就是从几人中找出某个真相,要不就是为了某个真相将人全部杀完。当看完这本书之后,果不其然,芝本的父亲和妹妹为了给芝本报仇,特意将几个嫌疑最大的人抓住,并一步步的寻找当年的真相,同时完成芝本和挟间都没有完成的愿望。本以为这只是一场丧心病狂的监禁游戏,没想到背后竟隐藏着朋友之间的出卖、利益之间的纠纷等问题,有些小反转也令剧情跌宕起伏。
情节的设定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相似,为了逃出去,活下来,必须找到凶手,找出真相,没有人可以完全信任,人人自危,紧张的氛围油然而生。诡计本身并不复杂,人物身份的变化让人措手不及,七海香太和七海香两人的转化,祖父江春云和浮间辉也两人的互换,还有被错认为浮间辉也的眼角有伤痕的代理人,感觉还没有准备好,人就不知不觉被换了,这点有点小遗憾。笔者比较喜欢的是这个密室逃脱的设计,有种在看网文《我的治愈系游戏》的感觉。恐怖的环境,紧张的氛围,让笔者仿佛在跟阿梓一起解谜,一起闯关。知念实希人老师的医理知识在文中也展示得淋漓尽致,不愧为“左手操起手术刀,右手握住写作笔”的男人!
在小说中小丑的出现也让人深思。joker和clown都是通过一些娱乐性质的东西逗笑别人,但joker是在玩弄别人,clown是在取笑自己。clown带着奇怪的面具,面具可能是带着笑容的,可谁又知道面具的背后是哭还是笑呢?被杀害的芝本就好比clown,他背着来自社会的怀疑,顶着巨大的压力,最后却是被自己的以为可以信赖的人背叛。想必芝本是孤寂的,在确认查询到的信息过程中被杀害,死后还得承受社会的各种猜测和非议。clown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芝本的替身,用滑稽的表情去看这个社会。
写到这里,再次回想这本小说的内容,不禁想用最近挺火的一句网络用语调侃一下自己,“没想到最后的小丑竟是我自己!”。不得不说,浮间有里还真的下得去手解剖自己父亲腹部,浮间辉也也还真的是个硬汉,看到那几段描述的时候,笔者的腹部隐隐在作痛,真的狠!可能这也是一位医生的常规操作吧......
喜欢剧本杀的读者可以来看看《限时医院》,希望有机会能够读到知念实希人老师的《暗黑医院》,这次肯定记得把天久鹰央系列给看了。
(小声吐槽,《暗黑医院》的凶手不会也是个浮间父女般的狠人物吧?)
罪与爱交织的治愈系推理重磅之作
对小女孩与大叔这种CP组合很上瘾 ,尤其是那些双向救赎的故事,真的很感人,总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比如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职业杀手莱昂与小萝莉马蒂尔达,《怒火救援》中的前特种兵克罗塞与小女孩平塔,《人生大事》中的落魄大叔莫三妹与失孤女孩武小文。
一书中的失意大提琴家李然与失明小女孩陈小雨。
,准备在旅途中结束掉自己的生命。没想到,前妻陈雯打电话告知他,自己的女儿莫妮卡死于一场 “意外”。李然是一个失魂落魄的中年大叔,一个彻头彻尾的loser,人生过得很失败,要事业没事业,要家庭家庭也破灭。甚至他都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
“李然不仅错过了女儿五个生日,还错过了她的葬礼。就这样,这个混蛋父亲几乎缺席了女儿短暂的一生。”
突然得知女儿的死讯后,李然心中万分懊悔,决定回到那个让他支离破碎的城市, 。然而,女儿被害的案子很快就告一段落,凶手名叫宋小彪,他交代说是莫妮卡误食了放有老鼠药的蛋糕。
由于宋小彪患有智力缺陷,最终只判了两年矫正。而李然无法接受这个判决,不相信女儿死于意外, 。杀害女儿的一家人就住在自己家附近,现在只有单亲妈妈
王得胜在书中是一个十分可伶的女人,早些年她无脑的信任男人,被宋小彪的亲生父亲宋山明骗走了很多钱。那男人多年未归。 作为宋小彪的妹妹,是一个六岁大的小女孩,她 。尽管天真浪漫,但每天被妈妈锁在房间里。
李然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决定接近他们。一次抓金鱼的活动,让母女俩对李然有了好感。很快,李然阴差阳错的成了陈小雨的大提琴老师。“女儿死了,前妻也不知去向,这几年来,他没有和家人吃过一顿饭,今天却和仇人共享晚餐。”
他是她的家庭教师,而她是他仇人的女儿。 整本书的故事基调,主要在于失意大提琴家李然与失明小女孩陈小雨,这对命运弄巧的CP组合。他们的关系是一次又一次的罪与爱的交织,时而剑拔弩张,时而温情脉脉,决定着故事走向。 两个残缺的人,伴随着音乐旋律的此起彼伏,奏响着一曲泣泪带血的命运华章。
在陈小雨的眼中,李然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是一个无话不说的真心朋友。他教她拉琴,给她讲故事,带她去玩耍,还教她挣钱,替她妈妈赶走坏人。而李然在与陈小雨的不断接触中,一边窥伺着为女儿复仇的时机,想将陈小雨拉下深渊,一边又心态发生着复杂且微妙的变化。 陈小雨尽管双目失明,但她的天真善良,她小孩子的单纯视角,她的艺术天分,不断触动着李然的心弦。
故事中比较感人的桥段挺多,比如李然给陈小雨上课时,诱导她说她哥哥是否杀害了莫妮卡,中途带陈小雨去公园。陈小雨荡起了秋千。“再来一次。”“再来一次。”“这是最后一次。”“李然,这真的是最后一次了,我保证。” 陈小雨来回滑了好多遍,每次都说是最后一次。
而李然也从这个小女孩身上看到了自己女儿的影子,这让他悲伤,又动容。又比如当陈小雨有了收入之后,王得胜的丈夫宋山明突然找上门要钱。形势紧迫,李然似乎已经放弃了对女儿的复仇,决心救下陈小雨。他向王得胜介绍律师,托人摸清宋山明的底细,并抓住对方的把柄。虽然被打倒在地, 。但李然心底的那份正义与善良,对陈小雨犹如父亲对待女儿的情愫,莫名的温馨且催泪。
虽然这本书并没有什么推理成分,也没有多少反转的剧情,甚至讲述方式也是质朴的,甚至疑案追凶也并不是主旋律。但 整个故事的底色是治愈,比较感人 ,对人物性格及心理描写也比较细腻,字里行间透露着关于死亡、仇恨、宽恕等问题的社会思考。最后的真相,让人唏嘘不已,难以言表。果然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在于爱,唯有爱能够治愈一切。
(笔名)是一位90后小说家,杭州富阳人,2014年出版过长篇小说《寻鳞》。2024年作品 ,上架微信读书,登顶过新书榜榜首。补充一点这本书的一些缺点,替人物命运担忧的说教内容有些多,人物刻画有些刻板印象,不够逼真,以及缺乏一些悬疑技巧手法等。当然,即便如此,也并不妨碍《我心遗忘的旋律》是一本比较治愈的国推力作。
故事里,李然给殡仪馆乐队的取名是“ ”,他认为命运的曲调又浪漫,又悲怆,奏高一度,低一度,命运的走向便不同了。“有人的音域宽,有人的音域窄,有人音色亮,有人音色沉。命运能独奏,也能同他人重奏……每个人的命运就是一根弦,命运便是这根弦与世俗生活共振的弦音。”
故事外,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旋律,交织着爱恨情仇的旋律,人性的旋律。即便遗忘,也依然能够重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