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原创一个人行儒道,悟佛道,闻大道,集三道于一身,才是真正的大成者

更新时间: 2025-07-05 16:27:36

阅读人数: 451

本文主题: 一佛二道三儒武侠小说

从去年开始,我在网上解读经典国学,先是解读《易经》、《黄帝内经》,后来解读《老子》、《庄子》、《鬼谷子》,中间也解读过《金刚经》、《心经》等。从读者的评论中,我发现大众普遍存在一个问题:

学道家的,批判儒家的;学佛学的,又容不下道家和儒家的。总而言之,他们学一个东西,就容不下另一个东西。这种排他性,要不得。

邓小平曾经说过:“管它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我们为人处世,也应该摒弃排他性,放下自我成见。不管什么学派,只要有道理的,有智慧的,都可以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自己。

一个人行儒道,悟佛道,闻大道,集“儒家、佛家、道家”三道于一身,才是真正的大成者。

张三丰祖师爷认为,儒家、佛家、道家,各个教派,各自认为自己好,所以才有口舌是非之争。而大道囊括所有,求道之人,应该合起来,从理到性,从性到命,洞察大道之本质。

道是“一”,衍化万象;反过来,从万象亦可以窥知“道”。

道家的阴阳,是一体两面性,求道的思维,就是融合二元对立思维,进入到阴阳合一成太极的境界。

对此,佛家《心经》也提到去二元化的思维:

佛家说的空性,道家说的虚无,儒家说的定静,其实都是指“大道”本身。只是讲述的方法不一样。用心的人,可以从中悟到相通的东西。

天下万事万物,既有异,又有同,所有的东西,都指向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道。一个人,如果能从中找到共通点,那就是上道了。

每天解读一篇经典,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关注,和我一起坚持读书、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还原创,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人。

原创一个人行儒道,悟佛道,闻大道,集三道于一身,才是真正的大成者

儒道佛三家如何看待人生

儒家、佛家和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它们对人生的看法各有千秋,也有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地方。我认为,儒家、佛家和道家的人生哲学都有其合理性和价值,但也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个人的情况,进行选择和创新。以下是我对儒家、佛家和道家的人生看法的一些看法和感想。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以学为方法,以治国平天下为目标,对人生的理解和价值判断,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和行为。简单地说,儒家对于人生的看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人生是一种修身。儒家认为,修身是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修养的过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修身包括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等方面,是一种综合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儒家认为,修身要求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要求以仁爱之心对待自己和他人,要求以礼节之道规范自己和他人。《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就是儒家修身的境界。

人生是一种济世。儒家认为,济世是利益社会和他人的行为,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济世包括了治国、平天下、教化众生等方面,是一种广泛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儒家认为,济世要求有才能和德行,要求有志向和行动,要求有智慧和方法。《大学》中说:“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就是儒家济世的途径。

人生是一种成仁。儒家认为,成仁是达到最高道德境界的状态,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终极。成仁包括了爱人、恕人、利人等方面,是一种无私无畏的大爱。儒家认为,成仁要求有勇气和牺牲,要求有信念和坚持,要求有智慧和包容。《论语》1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就是儒家成仁的标准。

道家是中国诸子百家中思想学派之一,也是九流十家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列子、庄子为代表。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清静无欲,逍遥自在,具有深刻的人生哲学。简单地说,道家对于人生的看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人生是一种道。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是不可言说的,不同于任何可命名的事物。道是非存在,即相当于无。这是一种与任何可以名之,确定有限的存在或实体都无法对应的实在,然而它显然是真实的,并且是所有有限实在的根源。道家认为,人生只有体验大道无为的本性,才能顺应自然,达到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统一。

人生是一种自然。道家认为,自然是道的显现,也是万物的生成和变化的规律。自然是自发运行,无目的的。道家认为,人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违背自然,不强求自然。道家主张“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道家提倡“顺其自然”,即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干预自然的运行,而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人生是一种无为。道家认为,无为是遵循自然规律而不强加于事物的行为方式。无为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或消极被动,而是指不违背事物的本性和趋势而行动。无为也不意味着放弃责任或义务,而是指不以私利或功名为动机而行动。道家认为,无为而无不为,即以无为的方式达到有所作为的效果。这样既可以保持心灵的清静和自由,又可以促进社会的和平和发展。

人生是一种逍遥。道家认为,逍遥是心灵的自由自在。逍遥就是超脱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我的境地。逍遥就是摆脱名利物欲的束缚,达到清心寡欲的境界。逍遥就是超越善恶对错的判断,达到齐物论的观点。逍遥就是超越生死轮回的苦难,达到长生不老的理想。

佛家是中国诸子百家中思想学派之一,也是九流十家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以释迦牟尼佛为创始人,以苦、空、无我、涅槃为核心教义,对人生的理解和价值判断,影响了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和思想。简单地说,佛家对于人生的看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人生是一种苦。佛家认为,人生充满了各种痛苦和烦恼,比如生、老、病、死、 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八苦。这些苦都是由于人的无明和贪嗔痴等烦恼所造成的。佛家指出,人生的根本问题就是苦的问题,要想解决苦的问题,就要找到苦的原因和解脱的方法。

人生是一种空。佛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和自性。一切事物都是由众多因缘条件所组合而成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我相和法相。佛家提倡,以空观察和利用一切事物,不执着于表相和名相,不分别于好恶和是非。佛家认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只有明白一切事物的空性,才能超越一切事物的相对性。

人生是一种无我。佛家认为,人没有真实和固定的自我或灵魂,只是由身、受、想、行、识等五蕴所构成的假我。这个假我也是无常变化的,随着五蕴的增减而生灭。佛家提倡,以无我观察和利用自己和他人,不执着于自私和自利,不分别于亲疏和敌友。佛家认为,无我即是大我,大我即是无我。只有放下对自我的执着和迷惑,才能达到与众生同体的境界。

人生是一种涅槃。佛家认为,涅槃是超越生死轮回的状态,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终极。涅槃包括了断除烦恼、证得智慧、安住法性等方面,是一种无上清净和自在的境界。佛家提倡,以涅槃为目标和动力,修习八正道等方法,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佛法。佛家认为,涅槃即是寂灭,寂灭即是涅槃。只有通过不懈地努力和奋斗,才能摆脱一切苦难和束缚。

总之,儒家、佛家和道家对人生的看法都有其可借鉴之处,也都有其需要完善之处。我们应该在承认它们的差异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和互补性,在实践中创造出适合自己的人生之道。

佛、儒、道“三教合一”的宗教胜地真佛山自成一派

有人说到达川区如果不去真佛山,就等于没有来过这里。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准确,只要是来达州市真佛山都值得一去,这里既是全国少有的佛、儒、道“三教合一”的宗教胜地,也是一座集古庙、林海、秀峰、溶洞、湖水于一体,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大门 摄影 / 撰稿: 胡文凯

真佛山风景区位于达川区福善镇、景市镇境内,有公交车通往这里。在福善镇下车,抬头远望,拔地而起的俊秀群峰,幽思绵绵,像海一样的绿色世界顿时展现在你眼前。上山有两条路继续乘车可达山腰,而步行需要爬一条千步石阶。

山门 摄影 / 撰稿: 胡文凯

真佛山山势陡峭,林木众多,这条千步石阶感觉是直通天际的,苍松古柏香樟整齐排列在道路两侧,犹如威武肃严的将士一般。真佛山之难直让我这个广元人想起蜀道难,两难之间都不相伯仲。

石阶 摄影 / 撰稿: 胡文凯

田园风光 摄影 / 撰稿: 胡文凯

登梯向上,有如一步步脱离凡尘,一步步临近仙境,一步一级大约1179级。石阶右侧依山就势,建有一亭,飞檐翘角、典雅玲珑,亭名曰望龙亭。这里自然是看不见龙的,不过倒是另有一番风景。山下田连阡陌、炊烟袅袅,一派巴山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门匾 摄影 / 撰稿: 胡文凯

德化寺是真佛山的名刹,真佛山原名“德化寺”。相传如来佛祖下凡投胎化为孝子,取名蒋德化,自幼以孝善为本,曾五次割股疗亲和救治当地百姓,后落发为僧,在此自立佛堂,修建庙宇,取名“德化寺”,从此扬名千里,香火日益鼎盛。

建筑群大门 摄影 / 撰稿: 胡文凯

整个寺庙群依山就势,三座殿堂依次排列,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山腰、山顶之间。殿堂间又有石梯相接,寺周古柏相拥,林木葱茏,林间鸟语虫鸣,使人顿生“万籁此皆寂,唯闻钟磬声”之感。寺庙大门有6根6面大石柱构成牌坊式山门,其上正中嵌刻“真佛山”三个鎏金大字,特别醒目;其下两旁各书一字“胜”、“境”。石柱楹联题一妙对:“何处寻蓬岛瑶台,只山水清奇,长留四时佳景;此即是洞天福地,看云霞缥缈涌出万朵莲花”。由寺门往上,依次为前殿、中殿、后殿。

前殿 摄影 / 撰稿: 胡文凯

戏台 摄影 / 撰稿: 胡文凯

前殿为玉皇殿,面积约2000平方米。正中是玉皇大帝,两旁立着四大天王。对面为戏楼,楼顶呈半圆形,起回音作用;戏台底部大梁饰七组戏剧人物的木雕图象,其间楼台亭阁,高低远近,层次分明,小巧玲珑,人物形态容貌各异,衣褶条纹清晰,维妙维肖,神情动人。正殿门墙,均为木雕,人物鸟兽花草林木,应有尽有。

天子殿 摄影 / 撰稿: 胡文凯

真佛山中殿为天子殿,也叫“十王殿”,是真佛山的佛心。殿门上横书“洞天福地”,门旁门联“乾坤不老此灵山,忠孝由来即真佛”,殿门上嵌刻浮雕龙虎像。

浮雕 摄影 / 撰稿: 胡文凯

天子殿的殿门上嵌刻的浮雕十分精细,刻画人物惟妙惟肖,造型自然唯美。这在国内的寺庙中极为少见,在没有3d打印技术的当时来说依旧代表了工匠的极高水准,这样的建筑雕刻只能用精湛绝伦来形容。

殿门 摄影 / 撰稿: 胡文凯

塔墓 摄影 / 撰稿: 胡文凯

天子殿左右侧有一群造形奇特的和尚塔墓,呈四方模样,似椁非椁,似塔非塔。埋葬的都是真佛山历史上重要的僧人,青云派的一些大师。

寺内 摄影 / 撰稿: 胡文凯

忠孝是我国儒家自古倡导的道德规范,修身齐家之训,早已深入人心。蒋善人避开佛教的玄机妙理,把深奥难懂的佛教哲学思想跟佛学传统的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归结为高明的“忠孝”二字。蒋善人的弟子把这种忠孝德化即佛学信仰核心的理论,定名为“青云派”,纳入佛教禅宗。

后殿 摄影 / 撰稿: 胡文凯

出中殿后门,沿陡直的百级石梯直上便是真佛山最高的后殿。殿门正中“俨然天竺”四个大字赫然醒目。后殿内建筑由一大殿和两小殿构成,构思巧妙,各具特色。前小殿设有乐楼,后小殿叫关帝阁,供文武二神像。小殿与大殿之间的两侧是禅房。殿内屋脊翘檐,千姿百态的鸟、兽耸于殿之上,形成殿中有塔,塔在殿中的独特建筑风格。在石塔外的右偏殿内,有三尊菩萨的莲花宝座,均以整段檀木精雕细镂为四层,除镂有各式花纹外,还饰有“唐僧取经图”,图案精美,工艺精湛。

后殿殿内 摄影 / 撰稿: 胡文凯

真佛山三大殿及寺门,均系六面石柱支架,石柱面宽22-25cm,高8-14m不等,均为无接头的完整石柱。据统计,寺内石柱有36根。三殿建筑,是川东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寺庙,建筑艺术、建筑风格,以及寺内的雕塑艺术,都是川东地区绝无仅有的,是一座艺术宝库。在全川的寺庙中,也是建筑艺术最特别的寺庙之一。

游诗石碑 摄影 / 撰稿: 胡文凯

有求必应是这里香火旺盛的原因之一,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是真佛山的传统庙会,从各地赶来朝山拜佛的香客更是人山人海。就在我离开真佛山寺庙建筑群的时候,我竟然看见了一位蜀北诗人的游诗。不知道这位同袍来这里求了什么?

我采集了关于真佛山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全年来玩最佳。

在真佛山,但凡休息处都可见“酸辣粉”,走累了来一碗,简直是美味。下山后到大风乡去尝尝那里的羊肉,尤其是羊杂汤和粉蒸羊肉不可不吃。

标签: 洞察大道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