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一图看懂佛、道、儒的区别

更新时间: 2025-07-05 16:27:37

阅读人数: 360

本文主题: 一佛二道三儒武侠小说

  |  

佛、道、儒三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哲学流派,各自都有其独特的核心理念和人生观。 佛教的核心观念包括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以及八正道等。佛陀教导人们要追求解脱,通过持戒、入定、觉慧等方式,悟空求解脱,以期脱离生死轮回,达到涅槃的境地。 道家思想的核心在于“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关注的是“形而上”的“道”,并追求天人合一,旨在实现无为长生。 儒家思想则以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为核心,强调做人的原则要“仁”,处理家庭事物要“孝”,对待国家要“忠”。儒家将“道”运用于现实生活,制定种种道德规范,形成了一套严密的伦理体系。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对于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国家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对比这三大思想时,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对于人生问题的不同解答。儒家注重'入世',关注如何在社会中行事,如何与他人相处;而道家和佛家则是'出世'的思想,关心的是如何超越世俗,达到精神的解脱和超脱。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图看懂佛、道、儒的区别

三教九流文化,看看你的职业是哪一流

来源:雪球App,作者: 神仙大鱼,(https://xueqiu.com/9950727635/268404481)

中国古代有“三教九流”的说法,三教是三大宗教:儒,释(佛),道。九流呢指的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儒家者流、阴阳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农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杂家者流。

后面“三教九流”泛指江湖上的各种职业高低,用来划分社会人群。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古代基本上人读书就是为了当官,当官呢就要发财。当官是牛的职业,读书当官最上流。

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就是佛祖,仙人,当官的,官有大小,宰相尚书知府啊之类。俗语: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进士),八举(举人),九解元。

中九流就是医生,琴棋书画,僧道尼。相命,卜卦,风水。俗语:一流举子(举人)二流医(医生、郎中、大夫、药房先生)三流风水(风水先生、阴阳先生)四流批(批八字、算命先生)五流丹青(书画)六流相(相士、看相的)七僧(和尚)八道(道士)九琴棋(古琴和围棋,标志文人)。

下九流就是神棍,画符念咒的这些巫师,娼妓,托尼老师,戏子演员这些。俗语:一流高台(戏子)二流吹,三流马戏(杂耍)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风水算命看相先生还能混个中九流,不算太差。古代的读书人,没考上功名的很多,又手无缚鸡之力,他们基本都读过《易经》,上九流做不了,有的人就会退而求次支个摊给人算卦混口饭吃。炒股的应该是中九流人士。

关羽为何成武圣,是历朝推崇还是百姓敬仰,又或是儒道佛三家神化

关羽被神化说起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融合了正史、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经过后世历朝历代的推崇、民间百姓的敬仰,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的神化,再掺入几千年来华夏推崇的文化基因,才造就了关羽这么一个独一无二的武圣。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武将这么多,为什么是关羽?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因为关羽的形象、性格以及所表现出的事迹,符合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民间老百姓、儒家、道教、佛教以及所有的凡夫俗子对神崇拜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关羽符合所有人对崇拜的定义,因为关羽的身上有他们所推崇的闪光点。

关羽在正史中是三国第一名将,整个三国近百年的历史上,只有两个万人敌,一个是关羽,另一个是张飞,两人的形象及战绩在后世成为武将勇猛的代名词,形容一个武将勇猛就说他勇猛似关张,这和形容一个男人长得帅就说他貌似潘安一样的道理,关羽在三国之中于千军万马斩颜良,是冷兵器时代有记载以来,第一个在乱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战例,影响巨大。

关羽在襄樊之战的初期,凭借荆州三郡的兵力,攻打曹魏的中部军事重镇襄樊,围襄阳、困樊城、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华夏就代表中原,中原当时属于曹操,整个曹操集团差不多用了全部军事力量的一半来对付关羽,于禁的七军三万人没了,徐晃又带了十二营三万人来挑战关羽,还把张辽从合肥调来,包括曹操自己率领最后的中央军守在洛阳与许都之间的战略要地防备关羽,整个三国时期除了灭国之战,谁还能达到这个效果?没有人了,只有关羽,所以关羽是"威震华夏",这就是关羽的"勇"。

此外来自同时代人对关羽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程昱、郭嘉评价关羽是"万人敌",刘晔评价关羽是"勇冠三军",周瑜评价关羽是"熊虎之将",这些评价是三国武将中最高的评价,没有人比得上,显得更加真实。

除了勇之外,关羽忠义也是无人能及,忠义是两个字,一个是忠,指的是关羽对刘备的忠心,不离不弃,刘备在当时有什么实力呢?居无定所,四处奔波,到处投靠,但是关羽一直跟随,哪怕刘备什么也没有,关羽也没有离开过,我们现在开了上帝视角知道刘备后来成功建立了政权,但那个时候关羽怎么知道?他不知道,他只知道忠心于刘备,绝不背叛,你拿再任何东西来引诱关羽,都不可能让他背叛,这是绝对的"忠",这份忠心是统治者、百姓、儒家、道教、佛教都提倡的精神。

此外,关羽还有"义",什么是义?你可以理解为义气,也可以理解为正直的行为,关羽曾经被曹操俘虏,曹操没有杀关羽,而是把关羽留下来想让关羽为自己效忠,并且曹操对关羽非常好,封关羽为偏将军,还赐给金钱财物,但是关羽明确告诉曹操,他不会在这里久留,但是离开曹操之前,他会为曹操立下功劳,报答曹操的不杀之恩,这就是"义"。

曹操没有杀关羽,关羽原本不想留在曹操这里,但为了还曹操这份情,关羽在白马之战斩了颜良,为曹操立下大功,然后就离开了,曹操还上表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关羽封存了曹操所有给他的赏赐还给了曹操,然后离开了,走的无怨无悔,关羽这种有恩报恩的行为就是"义",这种"义"同样是统治者、百姓、儒家、道教、佛教都提倡的精神。

所以,关羽去世后,不仅是刘备虽然痛惜,包括曹操和孙权都非常敬重关羽,孙权虽然把关羽的首级送给了曹操,但曹操并没有以关羽是敌人就侮辱关羽的首级,相反以诸侯之礼厚葬关羽,安葬在洛阳的关林,即使是杀了关羽的孙权,同样在当阳厚葬了关羽,安葬在当阳的关陵。

同时荆州当地的百姓非常敬重关羽,也在荆州所属的地盘上修建关帝庙以纪念关羽,在关羽去世之后,来自朝廷和民间的这种纪念行为让关羽的名声在当时就很高了。

唐朝时期,唐高宗为了与文庙相对,兴建了武庙,当时的武庙是以姜太公为主祭祀,以张良为副祭祀,此外还有白起、韩信、诸葛亮、李绩、李靖、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等陪祭,合起来就是武庙十哲,此外还有古今六十四名将配享,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只有皇甫嵩、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等七人配享武庙六十四名将。

唐朝时期关羽并不出众,也没有被神化,只是凭借军事能力与勇猛位列武庙,但到了宋朝时期,关羽开始被宋朝皇帝追封,北宋徽宗时期关羽被追封了四次,从忠惠公一直被封为义勇武安王,从关羽的封号中就能看出,关羽被封是因为"忠"、"义"、"勇",因为封号中就有这些字,南宋也有两位皇帝加封关羽为王。

关羽在两宋时期受到朝廷的追封是其被封神的主要原因,凭借的就是关羽的忠、义、勇,朝廷追封后,民间也掀起一股关羽热,开始大量兴建关庙时行祭拜,同时关羽还被儒家、道教、佛教所推崇和神化,儒家封关羽为"关圣帝君"和"文衡帝君"的称号,佛教因为关羽在三国演义中曾在当阳玉泉山显灵,封关羽为护法伽蓝神,道教封关羽为"武圣帝君"、"三界伏魔大帝"

但是,唐宋时期的武圣仍然是姜太公,因为他是武庙的主祭祀,关羽在宋朝被神化后地位开始急剧提升,但在宋朝关羽还不是武圣,之后的元朝也有一位皇帝加封关羽为王,关羽真正成为武圣是在明朝,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废除了之前的武庙,自己又弄了一个武庙系统,因为朱元璋非常崇拜岳飞,所以把他提升为武圣,所以从明朝开始,姜太公不再是武圣,取而代之的是岳飞

明神宗时期,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并且破格把全国各地的关羽庙提升为武庙,同时也把关羽封为武圣,所以明朝其实有两个武圣,一个是岳飞,一个是关羽,并且还弄了一个关岳武圣武庙,以关羽和岳飞为双武圣,陪祭人员三国时期只有三个人,分别是:赵云、张飞和王浚。

关羽被封为武圣是明朝册封的,不是清朝,清朝只是去掉了岳飞,保留了关羽,清朝时期对关羽的崇拜达到了顶点,从顺治到光绪,清朝前后有七次册封关羽,直到关羽的封号被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总结起来,关羽是从宋朝开始被神化的,然后在明朝被封为武圣,到清朝成为唯一的武圣,之所以宋朝、明朝、清朝都选择了封关羽,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关羽的"忠"、"义"、"勇",这三个重要品质符合了所有人的期望,缺一不可,勇代表了关羽的勇猛和军事能力,义代表了关羽的义气,忠代表了关羽的忠心,所以关羽成为华夏民族民间崇拜的神话,但归要结底还是关羽有这个实力,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品质,要不然怎么不选别人,一定得选关羽呢。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