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想象想象的定义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那么你对想象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来给你科普一下什么是想象。
1、普通心理学中的解释: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2、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也可理解为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设想。例如:不难想象/想象不出。
3、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
无意想象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无意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产生的。 例如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的想象。有意想象中,根据观察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程度,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含义: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意义:使人能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空限制,获得更多的知识;使我们更好理解抽象的知识,使之变得具体、生动、易于掌握。
一是能正确理解词与符号、图样标志的意义;
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两个特点:体现了个人的憧憬或寄托,不与当前的行动直接联系而指向于未来。具有积极意义:积极的幻想是创造力实现的必要条件,是科学预见的一部分;是激励人们创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个人和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理想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可能实现的想象。
空想是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不可能实现的想象。
人们为什么可以“想象”一些本来“不存在”的东西?又要怎么控制“想象”的东西?
这是因为,人们想象事物时,其实是用各种“类别”的“感子”(感觉到最小微粒)在“组合”,并“模拟”事物的,而这些组合多种多样,所以,当然也可以“组合”出本来没有的事物了。
近代心理实验也证明了:人们在思考和选择事物时,与各种类别相关的脑区域的活动变得激烈。
其实也可以从人类语言中看出:人类所有的文字都是描述各种“类别”的,但是它们组合在一起却可以描述一个单一的事物;既然人类的语言就是由各种类别组成的,那么人们的思维工作,当然也是依赖各种类别的。
在这些“组合”中“属性”的组合最为明显,比如:先想象一个“塑料杯子”被一个“烟头”给“烫”到的样子,结果肯定是凹了进去;而现今,您赋予这个“杯子”于“钢铁”的“属性”,然后再“想象”用“烟头”去“烫”它,是不是出现了杯子不再“凹”进去了呢?
所以就可以用“属性赋予法”来控制各种想象的结果。
按照上述使用逻辑,可以在“差源”、“位源”和“形源”上进行各种组合“推理”和“实验”。而“思想意识”中所谓的“形源”(形体资源,包括具体和抽象)就是“感子”(感觉的最小微粒),再深入一点,可以发现很多“感子”都是事物“属性”的“感子”,最后实验得出以上的事实。
看过“想象的定义”的人还看了:

教师资格考试想象的分类
2023-01-13 12:34:00
生活中我们常常夸赞别人“你想象力真丰富”,但也有时化身怼人大师,嘲讽人时也说“你想象力真丰富”。那么究竟什么是想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心理学中的想象的概念以及想象的分类,同样的,这一部分知识点,也是咱们在考试题目中经常遇到的,但总的来说,这部分内容是相对简单的,一般是以例子类型的选择题出现。
首先,在心理学中,想象指的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那么什么又叫表象呢,所谓的表象,就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比如,提到“时钟”,大家脑海中自然就想起时钟的形象,这便是表象。而所谓我们的想象,正是对头脑中表象的加工改造,比方说,给时钟加上一对翅膀,这个时候形成的新形象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想象了。想象与表象的区别就在于,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它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形象,是一种形象记忆的过程,因此属于记忆的范畴;想象则是对表象的加工和改造,它创造出来了新的形象,具有创造性,属于思维的范畴。
而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一、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比如上课无意中走神,想象到自己在电脑前打游戏,这种没有目的也无需努力的想象,就属于无意想象。无意想象发展的极致,便是梦。
二、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比如老师让大家想象一只红色的大象,这种预先有目的,也需要大家花费努力才能进行的想象过程,属于有意想象。根据想象的内容和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比如学生阅读龟兔赛跑的故事,脑海中想象出来乌龟与兔子赛跑的画面,这种就是属于再造想象了。再造想象有一定的程度的创造性,但其创造性的水平较低。
2.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比方说一些作家在构思自己的作品中人事物的形象时,大多都是属于创造想象,一般都是自己独立思考、创造出来的属于自己的想象产物。
3.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比如,小学生幻想长大之后当宇航员,这种幻想就是属于可以经过努力学习获得实现的理想;小学生幻想能够长出一双像大鹏一样的翅膀,这就是脱离现实,无法实现的空想。
教招知识点
考情分析:通过历年试题解析,想象的分类在招聘考试中属于常考考点,考察主要以客观题为主,即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形式出现。考察形式主要是侧重理解类反选,通过分析题干,进行想象种类的区分。
按照想象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它是人们在某种环境刺激下,不自觉地想象某件事的过程。
2.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指根据预定目的,在一定意志努力下自觉进行的想象。它是人们在一定目的的情况下,需要意志努力完成任务的想象。
1.我们看到天上的云会不由自主地把它想象成大象。(无意想象)
解析:在云的刺激下,没有目的+不由自主,不需要意志努力,所以是无意想象。
组织幼儿观察天空中的云朵时问道:“你看到的云朵像什么呀?”这样的提问有助于引发幼儿的想象。(有意想象)
的提问有利于幼儿明确观察目的,所以是有意想象。
3.实例区别:关键抓住幼儿在说云的形状像什么之前,是否有明确目的伴随;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去思考,都没有时,那就是无意想象。
【单选】看到天空中的浮云,我们会自然想到像山峦、像奔马、像羊群......这属于( )。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答案】A。解析:看到天空中的云,就“自然”地想到其他事物,说明没有目的,是不由自主地想象,因此属于无意想象。
按照有意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2.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某种新形象和心理过程。创造想象具有独立性、新颖性、首创性。
注意点:二者是从独立性、创造性、新颖性的程度不同进行区分,所以再造想象也有一定创新性、独立性的成分,只是再造想象的独立性差、创造性水平低。
1.没去过滕王阁的人,吟诵《滕王阁序》时在脑海里形成一幅美景。(再造想象)
解析:读者是在语言文字的描述下进行的想象,有现成的描述,所以是再造想象。
2.吴承恩将人和猴子结合创造出争抢好胜与忠心师傅的孙悟空。(创造想象)
解析:吴承恩是写书人,是独立的创造出“孙悟空”的形象,所组合的的形象是首创的,新颖的,所以是创造想象。
【单选】糖糖听完《白雪公主》的故事后,马上假装自己是王后,对着镜子有模有样地说:“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然后又跑到镜子前,粗声回答说“白雪公主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此时糖糖的想象属于( )。
A.机械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无意想象
【答案】B。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形语言文字的描述。糖糖听完《白雪公主》故事后,在语言文字的描述下产生新形象,扮演文学作品的王后和魔镜,模仿他们的语言,这说明糖糖的想象属于再造想象。
1.【判断】飞机设计师在头脑中构成一架新型飞机的形象属于再造想象。( )
1.【答案】×。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某种新形象和心理过程。创造想象具有独立性、新颖性、首创性。飞机设计师在头脑中构成一架“新型”飞机的形象,具有首创性,属于创造想象。
2.【单选】平平望着天上的云彩发呆,一会儿觉得云彩像一条小河,一会儿觉得云彩像一座座高山。平平的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2.【答案】A。解析: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它是人们在某种环境刺激下,不自觉地想象某件事的过程。题干中“平平看着云彩一会觉得像小河,一会觉得像高山”说明是不由自主的进行想象,体现是无意想象。
3.【多选】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意想象的有( )。
A.看到窗上的水霜,不自觉地把它想象成美丽的树林、陡峭的山峰等
B.阅读小说时,根据小说语言描绘出男女主角的样子
C.上课走神,想象自己飞出窗外
D.曹雪芹塑造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3.【答案】AC。解析: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A选项“不自觉”说明是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所以是无意想象。B选项“依据小说语言描绘男女主角的样子”是依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是有意想象中的再造想象。C选项“走神,想象自己飞出窗外”是没有目的,不由自主地想象,所以是无意想象。D选项“曹雪芹塑造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在曹雪芹是写书人,他在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林黛玉的新形象,所以属于创造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