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幻想文学:唤醒人的想象力

更新时间: 2025-07-21 11:56:11

阅读人数: 437

本文主题: 想象和幻想的区别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我永远也不会去打败那些海盗,但在我阅读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金银岛》时,我就成了吉姆·霍金斯,做了他所做的一切。虽然吉姆是一个男孩,我是一个女孩,但这并不重要。通过他的故事,我轻而易举地进入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1月10日,由大连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幻想儿童文学高层论坛在京举行,美国科幻作家、雨果奖获得者南希·克雷斯在发言时如是说。

    其实,她从孩提时代就知道童话里的故事都是“不真实的”,但她还是喜欢这些故事,认为它们“有时候比发生在我身旁的任何事情都要真实”。这就是幻想文学的魅力所在。

    问题是,幻想文学这个专事于“发明”的行当,往往遭到人们的忽视,甚至是冷眼相看:作家有时放弃了“发明”的本分,而读者有时忘了体验“发明”的乐趣。

    “文学作品不同于哲学、历史等理性思维成果,文学关注的是想象、情感、审美、形象。文学是以想象也即虚构的形式展开叙事与表达的,因而没有想象、没有幻想也就没有文学。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文学都是幻想的产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泉根说。

    当然,这是从广义上说的。因为具体到文学体裁内部,比如散文、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显然不能太幻想,甚至拒绝幻想。所以,他认为,在文学艺术的版图中,科幻小说、动物小说、童话、神话,应该直接登上幻想的快车道。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认为,物质性的、存在于人的主观精神以外的世界,即那个“有”,是第一世界,而精神性的、只有人才能创造出来的文学艺术,即从“无”而生发出来的那个世界,是第二世界,“这不是一个事实的世界,而是一个无限可能的空白世界,创造什么,并不是必然的,而是自由的”。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不是“发现”出来的,而是“发明”出来的。

    在这个第二世界,人可以获取到什么?南希·克雷斯认为,孩子阅读幻想文学,可以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她说,一个孩子,无论得到多少关爱,也会有孤独感,因为他面对的这个世界是他无法掌控的,该吃什么,何时走出家门,去哪儿玩,几乎都由大人安排。她强调“成年人有时候低估了孩子们的孤独感”。然而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故事时,他在某种程度上会觉得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人物”,在字里行间寻找到了一个亲密的朋友,也就暂时将孤独感排除了。

    幻想文学还是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南希·克雷斯说,按照大人的期望,孩子们在学校不能去仇视或者对抗某个捣蛋鬼,但是他们可以去仇恨童话故事中的邪恶女巫,“通过这些故事,他们可以成为完整的自我,而不仅是自己被社会所接受的部分”。

    2012年年初,大连出版社策划、发起并正式推出“大白鲸计划”,广泛征集优秀幻想儿童文学作品,目的是“保卫想象力”。王泉根认为,这是顺应时势的一个重要举措。

    “是给小孩子读的”“都是瞎编的”……在一些成年人看来,幻想文学属于“胡闹”,跟自己所熟悉的家庭故事、历史故事或者侦探故事不是一个档次。

    “这样的人错失了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南希·克雷斯说。她认为,我们并不是自认为的那样,了解别的年代、别的地域和别的文化,有时没有什么比公共汽车上一个坐在你旁边的人的头脑和心思更奇异陌生的了,“一个优秀作家使他笔下的人物角色和情景显得如此真实,至少在我们阅读时,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式看世界。当我们重新回到日常生活,视野已经得到扩展,心智中有了更多空间,去容纳不同的存在方式”。

    她认为,幻想文学尽管不是写实性的,但它们在最深层意义上却是真实的。人可以在虚构的故事中了解现实。她举例说,自己幼时读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次意识到,人,即便是好人,甚至是孩子,有时也会死去。

    幻想的“根”,不仅在于客观现实,而且还在于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岩提出“科幻未来主义五原则”,其中一条就是“没有唤起的作品是可耻的”。他说,科幻未来主义者是为人写作,而不是为宇宙写作,是以人对未来生存、生活的情感和态度唤起为核心考量的。

    在王泉根看来,幻想的“根”在于传统。他说,《哈利·波特》背后是托尔金的《魔戒》、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等英国幻想文学传统与艺术积淀,站在中国幻想文学背后的也有《山海经》《西游记》《聊斋志异》等悠远的历史轨迹与思维资源。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汤素兰说,安徒生曾说过“我是由济贫院的纺织老大娘用民歌和民间故事教养出来的”,他的这句话表明,他的创作根植于民间童话的传统之中。她发现,安徒生的童话不少是对他小时候听过的民间故事的转述与加工,同时继承了民间童话“讲述”的传统,也继承了民间童话结构紧凑和善良必胜、正义必胜的信念。

    “安徒生的童话历经两百年依然根深叶茂。我们也有必要回顾和审视自己民族的童话创作传统,借鉴与吸收自己的民间故事,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与气派的中国童话。”汤素兰说。

    (本报记者 王国平)

幻想文学:唤醒人的想象力

想象的种类

  时间:2022-10-25 09:35:09

根据想象是否有目的将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在有意想象中根据想象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无意想象,又叫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产生的想象。它是当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无意想象是最简单、最初级形式的想象。

例如:孩子看到天空中的浮云时,有时觉得云像小羊,有时又觉得它像一匹奔腾的马。另外,当人们长久地进行机械、枯燥无味的活动时,如在乏味的课堂上或长久躺在草地上休息时,通常会浮想联翩,一些形象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在眼前。这些都属于无意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一个极端的例子。梦是无意识进行的,梦的内容有时十分荒诞,但它的构成成分仍然是已有表象的分解与组合,它们经过改造和加工,从而形成常常很离奇的梦境。幻觉是一种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有些麻醉剂的使用或注射毒品,也能引起幻觉。

有意想象又叫随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例如,科学家提出的各种想象模型,文学艺术家在头脑中构思的人物形象,都是有意想象的结果。

在有意想象中,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这些想象活动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方向性,都是意识活动的形式。

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都是有预定目的的想象,是有意想象的三种形式。

(1)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由于个体间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个性等的差异,对同样的描述提示会再造出各不相同的形象,例如,一千个人看了小说《阿Q正传》,头脑中会有一千个不同的阿Q形象,因此,再造想象也有创造性成分。

再造想象必须依据一定的描述和提示为前提,再造出别人创造过的事物,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独立性较差。再造想象的形成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基础,表象越丰富,再造想象的内容也就越丰富。同时,再造想象离不开词语思维的组织作用。它实际上是在词语指导下进行的想象思维的过程。

创造想象指的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一种有意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脑海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吴承恩创作《西游记》里面各个人物的过程,鲁迅先生创作阿Q、祥林嫂、孔乙己等形象的过程,都属于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有三个特点,分别是:独立性、首创性和新颖性。

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它所创造的是人所期望的未来的事物形象。幻想同一般的创造想象一样,也是一种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事物形象的过程,但它与一般的创造想象又有区别。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根据幻想的社会价值和有无实现的可能,可把幻想分为积极的幻想和消极的幻想两种。

积极的幻想也叫理想,它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是指健康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幻想,是人创造性活动的一种动力。

消极的幻想也就是空想,它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发展规律,并且毫无实现的可能,它是以意愿代替实际行动的消极空想。

1.作者构思文艺作品的想象是的( )。

A.幻想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记忆想象

1.【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想象的分类。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想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的内容和新颖程度及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其中,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故B选项正确。

选项A,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而是带有向往的性质,是人们寄托的东西。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C,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D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

2.阅读《水浒传》时,毛毛根据书中的描绘,想象出奸臣高俅的形象。毛毛的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象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2.【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想象的分类。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其中,有意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其中,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题干中,阅读《水浒传》时,毛毛根据书中的描绘,想象出奸臣高俅的形象。这是根据书中的描绘,在人脑中形成对应的新形象的过程,这属于再造想象。故C选项正确。

选项A,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B,创造想象是指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D,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而是带有向往的性质,是人们寄托的东西。与题干不符,排除。

心理学:“白日梦”是哪种想象?幻觉呢?

有时候我们胡思乱想着“胡思乱想”,

在解释“白日梦”和“幻觉”之前,先科普一下概念。如果大家比较熟悉,可以略过哦。

是利用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有预定目的的,自觉产生的想象叫有意想象。

在有意想象中,由于想象的新颖程度、创造水平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按幻想的内容与现实的关系,又可将幻想分为理想和空想。

它们之间的复杂多角恋关系大概是这样儿的:

这个词吧!你知道么,它真得是个心理学名词。

中的解释:白日梦(daydream)是清醒时的正常意识状态之一,它不同于睡眠而是非睡眠状态下产生的高度自我卷入的幻想活动。

“每个人都有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的时候,如正在做数学作业时,突然走神,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儿,随之思绪万千,沉浸于想象之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白日梦(daydream)。程度严重时,称为幻想(fantasy)。”

幻想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幻想可以分为积极的、有益的幻想和消极的、无益的幻想两类。

(1)积极的幻想被称为理想,它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可能实现。

(2)消极的幻想被称为空想或妄想,它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能实现。它对于人们的工作和活动而言是一种阻碍。

由此可见,心理学家们将“白日梦”归属于属于幻想。已经理想和空想都属于它的范围。在黄希庭的《心理学导论》也提到,通常我们把白日梦等同于幻想,又认为幻想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幼稚行为。所以很多同学才会将其等同于带有贬义的空想,现在科学认为幻想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呦。它可以符合现实客观规律,也可能不符合客观规律。

当然如果是白天睡觉做梦,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啊。它属于无意想象的范畴哦。它没有目的,不需要主观努力。

什么还有“白日做梦”、“异想天开”,这些并不是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如果放在汉语语境中是含有贬义的,往往指不符合客观实际、不符合客观规律的空想。所以就选“空想”了。

之前课上,晶晶坚持“幻觉是感觉器官缺乏客观刺激时的知觉体验”的说法,认为不属于想象的范畴,看来是我年轻太单纯啊,呜呜,这里诚恳致歉,“我错了!”。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中将其作为无意注意的例子了。包括精神疾患者的幻觉和药物引起的幻觉,呜呜(捂脸),原谅我,这个世界太复杂了!

标签: 未来 科幻 学院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